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9-09-01 15:31:35    下载该word文档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在社会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弄清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科学?它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对此,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这里只从两个明显的方面作些一般性的论述。

1、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科学的整体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科学整体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以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各个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思维科学以人类思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思维的形式和发展规律。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一些“边缘科学”(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综合科学”(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和“横断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我们可以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定义为:科学是一种社会精神生活现象,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

2、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理论体系,而且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历史唯物主义既看到科学作为知识的理论体系这一侧面,又看到科学作为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的另一个侧面,把二者统一起来,从而比较完整地揭示出科学的本质。

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各种社会活动浑然一体,观念形态的科学还没有形成,因而还没有专门从事科学活动的人,科学也就不能成为科学分工的一个独立部门。在原始社会后期,特别是到了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活动逐渐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有了从事科学活动的知识分子。但早期的科学活动规律很小,设备简陋,而且主要是个别学者的业余活动,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为数极少。到了近代,自然科学广泛采用科学实验这种研究手段,社会科学则采用社会调查等方法,科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活动日益集中于高等学校、工业实验室和抓们研究机构,并按地区、专业组成各种学术团体,出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和各种专业工作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创造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观察手段,拥有各种实验室、实验基地、实验机构,对自然、社会、思维进行着广泛的、有组织的深入研究,科学活动日益社会化。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些科学部门直接控制在政府手中,许多科研项目已具有国家规模,以至需要国际范围的分工,科学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军事和战争,哲学指导思想,社会整体科研能力,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等,都制约着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其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又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物质生产队科学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2、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的水平,决定科学研究的水平;3、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物质生产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心的科学技术成果,决定着科学技术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科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依靠科学,可以破除旧思想、旧习惯、旧传统、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习惯、新传统、新观念,起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作用;科学具有边个生活方式的功能,人类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变革,几乎都是伴随着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而发生的;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人们利用科学去认识和管理社会,有利于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科学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它既可以引起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的局部变化,也可能导致社会革命,从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它可以物化为生产工具,变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把科学应用于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推动物质生产力迅速发展。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这个真理主要有以下三层涵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在第六章已经讲过,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准备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四类要素。而且指出渗透性因素指的是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在机器大生产中,“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又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这些论述都指的是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是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类要素中抽取渗透于其中的科学因素,那么,现代生产力页就不成为现代生产力了,它和古代生产力和近代生产力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可以说,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无一不渗透着科学因素。这是现代生产力区别于古代生产力和近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个基本涵义。

2、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中物质生产对科学起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间环节。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又一个基本涵义。

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从古代到现代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科学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是在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第一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十分肤浅,作为理论形态的自然科学还没有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尚无明确区分,或者说,科学作为一种萌芽,还完全包含在一般物质生产过程之中。

第二阶段:随着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在全社会范围内,科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日益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独立部门。这是物质生产和科学生产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平行发展,彼此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和直接,在整个古代,科学本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经验性的科学知识仍然占主导地位,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理论的自觉应用和物化。科学的发展也主要来自对生产经验和技术经验的整理、总结和提高。这种科学实质上是归纳的科学,即科学跟在生产和技术之后,概括和总结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材料,科学还没有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对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就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来看,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尚未形成。

第三阶段:到了近代,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物质生产和科学生产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也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科学劳动的分工。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形成的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中,需要有专门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活动,但是他们的这种活动是物质劳动和科学劳动的分离,不仅不是使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了,而是把二者结合在同一生产部门中,使二者更接近、更密切了。但是在整个近代、科学和技术、科学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脱节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的发展常常落后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以至在科学理论上尚未搞清楚的问题,在技术和生产上却可以首先实现它,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如此。其二,是科学虽然有时因其自身的矛盾运动而出现新理论,但却迟迟不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应用于物质生产。例如,电磁感应定律的创立和电力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间隔很长的时间。可以说,在近代,特别是电磁感应的科学原理应用于技术和生产以来,科学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的现象已经出现,科学开始显露出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初露端倪,但尚未明显形成,不占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随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制造成功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在原来由发动机、传输机、工具机组成的机器体系的基础上,又制造出自动控制机,机器体系日益复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如果说在使用手工工具和简单的机器的条件下,劳动者还能够通过总结生产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的话,那么,在使用复杂的机器体系、特别是在使用自动化机器体系的条件下,若是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不仅根本不能发明创造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就是操纵或重复制造已有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是困难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然的劳动对象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要求不断出现新的材料,而高级的新材料的制造,需要有材料科学作指导。人类要向太空和海洋进军,扩大物质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场所,需要有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的指导。物质生产的这种发展状况,要求科学不能再仅仅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生产实践的经验,而是要求它能够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可能的新途径、新部门,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并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当代科学对物质生产的这种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在以前的“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这种逆向过程。

从以上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生产”这种过程的出现,当然包含了科学对物质生产发展的反作用,但又不止于此,它还突出地表现出科学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的时候,科学技术才成为第一生产力。

3、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在任何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都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当代,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三个基本涵义。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马克思在1847年写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有一个统计数字:英国1770年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与手工劳动造成的劳动生产率相比是41,而经过产业革命,到1840年,这个比例则变为1081,在20世纪初,世界大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20%左右靠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取得;由于20世纪中期发生了新技术革命,到70年代,这个比例就上升到60%~80%。正如马克思所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一目了然的。”又说:“劳动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引者)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以缩短。只要我们由远及近地追溯一下自然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从提出自然科学理论到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应用所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在19世纪以前,蒸汽机从发明到投入生产用了100年(1680~1780),蒸汽机车用了34年(1790~1824),柴油机用了19年(1878~1897),电动机用了57年(1829~1886),电话机用了56年(1846~1902),无线电用了35年(1867~1902),真空管用了33年(1869~1902),电子管用了31年(1884~1915),汽车用了27年(1868~1895)。进入20世纪以来,雷达用了15年(1925~1940),电视机用了12年(1922~1934),晶体管用了5年(1948~1953),原子能利用从发现原子核裂变到第一台原子反应堆建成用了3年(1939~1942),而激光器从实验室发明到工业应用仅用了1年时间。20世纪中期发生新技术革命以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周期更加缩短,科技成果越来越快地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新的科学理论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更新。

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据统计,在原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平均每万年不超过1~2%;从奴隶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灭亡,劳动生产率平均每百年增长4%;从18世纪开始,由于科学成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使物质生产以神奇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此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19世纪下半时,由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又仅在100年左右,使全世界的工业产值增加了20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现代科学出现了新的飞跃,一系列高新技术群体日益崛起,使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法国社会学家格·普·阿波斯托尔估计,当今物质生产力3年内的变化,相当于20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3000年内的变化。

当代环境问题

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空气污染严重。目前全世界的工厂和电厂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有200多亿吨。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25%,目前浓度为350ppm,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600ppm。严重的空气污染造成地球升温。

第二是世界性水源危机。由于人口的膨胀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持续上升,加上水源污染严重,致使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着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的水源严重匮缺。每年有上千吨石油、几百万吨垃圾、几万吨有毒物质倾倒大海,使海洋受到污染,海洋生物直接受到危害,水生有机体、鱼类和其他微生物大量死亡。

第三是森林惨遭毁灭。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没有森林便没有人类,可是它正遭践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了一半。预计到2000年,森林面积将下降到0.21亿平方千米,到2020年,下降到0.18亿平方千米。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质的最大生产者和蓄积者,是“生物资源库”和“绿色蓄水库”。森林的破坏是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物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是物种不断减少。据英国剑桥保护检测中心1986年的统计,全世界处于灭绝边缘和处于严重威胁之中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类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以及其他昆虫、蝴蝶等267种。在未来30-40年中,将有6000种植物在地球上消灭。由于森林的破坏,地球上原有的5000-10000万生物物种中,现在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灭。预计到本世纪末,地球上的物种将损失1/5。同时由于森林和草地的破坏,植被的大量消失,大大加速了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的进程。地球上已经沙漠化和受其影响的地区高达3843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递增100-150万公顷。

第五是臭氧层变薄。臭氧层可以过滤太阳紫外线,是生命在地球上生存的保护屏障。现在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质主要是电冰箱、空调器、喷雾器和某些工业过程排放的氟氯烃类物质,导致臭氧层破坏。现在开发氟氯烃替代物虽然取得进展,但是氟氯烃类物质排放到高空后,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对消耗臭氧的作用有延续性。现在臭氧空洞继续扩大,保护臭氧层的问题仍未解决。

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以一种全面的态度对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对人类支配自然的强大能力进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自然界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要片面的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使自然界满目疮痍。当代新技术革命客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关系。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已经超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超出科学和生产的领域,进入道德和审美的范围。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持盲目乐观态度的人,违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味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一方面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另一方面有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抛洒废物。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像马脱缰一样失去控制,造成生态环境的崩溃。持消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必须扼杀科学技术进步,停止发展生产,“返璞归真”,“回到原始状态去”,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这种非历史主义的态度,必然导致历史的大倒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既不要像古代那样作自然界的努力,也不要像工业革命以来那样作自然界的敌人,而应该作自然界的朋友,爱护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