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规模与审计质量 - 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 - —基于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规模与审计质量 - 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 - —基于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时间:2011-09-26 08:52:39    下载该word文档

规模与审计质量: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

——基于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刘峰 谢斌 黄宇明

推荐理由: 一、好的题目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这篇文章的的题目也是最先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所在。二是以往关于审计需求和供给的研究,主要是从投资者和市场层面切入,从而得出审计服务的目标是基于投资者的高质量诉求;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政府干预程度高、法律风险低的新兴市场环境下,审计服务的目的是基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政治保险”诉求,便于事后分担风险。丰富了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的认识。三是本文的经验证据支持了“店大欺客”这一假设。这一结论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方面,国际四大并没有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至少对于那些在港上市的大陆民营企业来说,可以相对自由地聘请审计师;另一方面是在提供同等审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四大确实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溢价”。

【摘要】本文以大陆在香港上市的三组公司(H股、红筹股和民营股)为依据,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店大欺客)、客户规模与审计质量(客大欺店)等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倾向于支持“店大欺客”假设: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提供明显高质量的审计,但却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经验证据不支持“客大欺店”,即:规模大、审计收费高的客户,并没有迫使审计师在质量方面做出让步。我们的研究丰富了对审计师选择以及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认识。

【关键词】红筹股 民营股 审计师规模 客户规模 审计质量

一、引言

DeAngelo1981)认为,审计师对每个特定客户拥有一定的准租,这导致审计师与客户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依赖关系。如果事务所为了某个特定客户牺牲独立性,该行为一旦被市场发现,就有可能丧失其他客户上的潜在准租;事务所规模越大、潜在的准租越多,它就越不可能为了单个客户而牺牲独立性。或者说,事务所(店)规模越大,越不会对单个客户让步,本文称之为“店大欺客”。当然DeAngelo的准租理论也可以得出另外一种推论:如果某个特定客户的准租比重较大,或者,事务所内部因为代理问题导致签约合伙人特别依赖某个客户的准租①,事务所会为了留住这个较大的准租客户而牺牲独立性,亦即:大客户凭借其非常强的购买力而能够让事务所降低独立性,本文称之为“客大欺店”。在中国目前这种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与发展阶段,事务所规模、客户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究竟如何?是本文期望回答的研究问题。

本文选用了大陆在香港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特定的研究样本,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按照香港联交所的划分方法,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上市公司,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组:H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股。这些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主要都来自大陆市场,但它们的注册地有的在大陆(H股和民营股),有的在海外(主要是红筹股)。从数量上看,截止到2007年底,三组公司数量分别为114H股)、86(红筹股)、169(中资民营股)②,且H股、红筹股的规模普遍较大,民营企业股规模普遍较小。这组样本为研究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试验环境,因为: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主要面对的是香港和境外的投资者,但其业务和收入来源都是在大陆。相比而言,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程度要远低于那些收入来源于本地的上市公司,理论上,投资者对审计师的依赖程度,应当更高;第二,上海、深圳两个市场上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除了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外,其余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不一,没有明确的大规模、小规模市场之分;相比而言,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上市公司分为三大板块,明确大规模(H股公司、红筹股)、小规模(民营公司);第三,香港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规模同样明确存在大小之分,国际四大作为大规模事务所,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余的事务所在规模上与国际四大相去甚远;第四,基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研究的文献普遍倾向于认为,作为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存在一些系统性的缺陷或不足,总体风险应当更高;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法律环境、对审计师的监管,要高于大陆内地市场,但审计师为大陆上市公司提供审计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在这种相对特别的市场环境下,审计师选择、审计师规模与客户规模之间的关系等,理论上应当更能够反应市场层面的需求,它既不像美国资本市场那样受高法律风险的约束,也不象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受行政力量的干预程度高。

沿用主流的审计质量测定文献,我们用可操控应计来代替审计质量。并采用多种交叉测定方式,分别检验四大与非四大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即:店大是否欺客)和大客户是否会对审计师的行为产生影响(即:客大是否欺店)。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大陆赴港上市这组公司样本中,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这或许与审计师需求的因素相关。

我们的研究,丰富了关于审计需求和供给研究的文献。目前的审计需求文献主要都是从投资者和市场层面来切入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政府干预程度高、法律风险低的新兴市场环境下,审计服务的需求更有可能来自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他们购买审计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以往学术文献中高质量诉求,而是事后可以分担风险,即“政治保险”诉求。

以下各节的安排分别是:第二节介绍大陆在港上市公司的相关制度和主要数据;第三、四两节分别从审计师角度和客户角度讨论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第五节结束全文。

二、大陆在港上市公司与审计师选择:制度与数据

大陆在港上市公司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香港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设立一个新企业,出面收购陷入困境的康力投资公司,成为第一家中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随着中资企业和有中资背景的企业集团在香港股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部分投资者开始将它们归为一类,统称为“中资概念股”。经过了买壳上市、驻港中资企业直接招股上市、内地国有大型企业排期轮侯上市、内地民营企业赴港上市等4个阶段,截至200712月底,在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主板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有1274家,其中,379家为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总数约30%强。

按照香港联交所的划分,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主要有三种形式:H股、红筹股和非H股内地民营企业。H股公司是指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并由内地政府机构或个人控制的公司,既有如中国电信、青岛啤酒、中国中铁、广深铁路、东方航空等大型国企,也有如比亚迪、上海复地、屹东电子等民营企业;红筹公司是指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注册成立并由内地政府机构控制的公司,包括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海油等大型国企;非H股内地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注册成立并由内地个人控制的公司,如创维数码、康师傅、国美电器、蒙牛乳业等。其中,一些公司在分类中存在相互交叉现象,我们在计数时,借助Stata统计程序、按代码和分类排序后自动删除代码重复的公司。我们通过交叉检索发现,共有31家公司同时出现在H股和民营股中。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从H股样本中删除这部分公司,将其作为民营股处理,因为这部分公司的规模相对要小,其风险与注册地关联性不大。从公司治理和经营风险角度看,这三组公司中,平均而言,红筹股和H股的规模较大,公司治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而民营股规模总体要小于前两组,公司治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相对要高。前几年,一批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先后爆出各种财务丑闻。按照分类,这些公司主要都是民营股。表1给出样本的数据与筛选过程。截至2007年底,大陆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共有379家;考虑到银行、金融、保险等公司的特征不同,我们删除这部分公司;另外,地产公司也有其自身的特征,予以删除,共得到332家公司。在计算上市公司规模与影响力时,我们采用379家公司的全样本计算,这样可以准确地反映客户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在计算可操控应计时,采用的是删除金融、地产等特殊行业的样本。具体研究中,不同步骤所能够得到的样本数量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会详细报告每个检验所用到的样本数量。

按照La Porta et al1998)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一个市场环境下的法律风险可以分解为法律、执行等因素。香港的法律主要采用英国的普通法系,其立法、司法在很大程度上受英国的影响。在LaPorta et al1998)、Francis et al.2002)等文献中,香港地区的法律环境与美国、英国的法律环境比较接近。

具体到中资上市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在香港之外,对香港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而言,严格监管的成本要高过当地的上市公司,因此,其法律风险相对当地上市公司而言要低一些。

从审计师的法律风险角度看,香港执行英美的习惯法制度。根据这种法律制度,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诉讼,香港特区法院可参考除了香港以外的其它普通法适用地区所发生过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司法判例(包括美国和英国)。就此而言,香港市场上的审计师所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应当比较高,但是,从实际法律诉讼案例角度看,香港审计师的实际法律风险较低。Ball et al.2003)的文章中提到,虽然在香港有针对注册会计师提起的诉讼,但是相对于其它普通法系国家地区,频率很少。

基于上述描述与介绍,我们可以推测认为:香港市场上关于审计师的需求,主要来自市场层面;同时,法律风险对审计师存在一定的压力,但远比美国市场要轻,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主要还是来自经济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与此同时,大陆在港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不在香港本地,投资者对审计师及审计质量依赖程度高;而三种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明确向投资者传递了风险信号。从风险角度看,红筹股的控股股东是政府,所涉及的业务相对稳定,风险最低;民营公司规模相对要小一些,业绩表现变化较大,风险性最高。前几年,香港市场所爆出的大陆上市公司各种丑闻事件,主要源自民营上市公司;H股公司规模相对较大,风险性要显著低于民营股上市公司。

上表中,剔除财务数据缺失值之后,样本公司分别只保留11487147家。从资产、收入规模来看,H股最高,民营股最低,红筹股介于二者之间;每股收益则红筹股最高,民营股最低,H股居中;民营股平均规模要低于H股,资产报酬率要高于H股,但仍然低于红筹股。

香港市场上,国际四大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按照Wind数据,2007年末,全部香港上市公司数量为1247家,819家上市公司是国际四大的客户,比重超过65%。而大陆在港上市的379家公司,聘请国际四大的比重更高,超过75%。表3就是三类公司聘请国际四大的情况。

以表3可以看出,大陆在港上市的三组公司中,聘请国际四大比重最高的是红筹股,93家公司,只有三家没有聘请国际四大;民营上市公司中,聘请国际四大的略超过60%,接近40%的上市公司没有聘请国际四大;H股公司居于二者之间,超过80%的公司聘请了国际四大。

4报告了国际四大和非四大客户的财务数据。平均而言,国际四大公司的客户与非四大客户相比,资产和收入的规模高、固定资产比重高、收益水平(每股盈余)和能力(资产报酬率)高(*表示统计意义上显著)。也就是说,从财务风险角度看,国际四大的客户,其风险要低于非国际四大的客户。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