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德是根”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是根”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时间:2012-11-20 15:42:56    下载该word文档

“德是根”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011111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张国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为什么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呢?因为德是根。人,离开了德,就失去了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正因为德是人之根,所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选人用人标准、原则,是正确的,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坚守。为什么?《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故,万物皆有根。根是生命的源泉、血脉。“水集于草末,根得其度”。“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离开了根,万物皆无生命,也就难以有生机、生存。万物是这样,当官从政的要员,做人、做事、做官,也离不开根。这个“根”是什么呢?就是“德”,实指人品、官德。官德是什么?官德是一个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既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素养,又包括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反映的是当官从政者的从政德行。百行以德为首,做官以德为根。人,无德不可立世;,无德难以从政。“为政以德,修己安民”,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治国兴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今天,提出在用人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意义之重大。所以,领导干部常修为官从政之德,这不仅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又是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之要、之基、之首。同时,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备的政治品格、素养、素质。道德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既是一种对善恶的评价,也是一种人生行为的活动标准;既表现为道德心理和意识现象,也表现为道德行为与活动内涵;同时,还表现为道德原则和规范准则。德乃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以一日无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领导干部致力于政治政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同时,又要身体力行地加强自身为官从政的官德建设,也就是自觉地把官德纳入从政之德的修养之中,这样,就会大德之行,必有大治,为政以德而治。坚持做到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人格要求、行为素养。所以,特写出“德是根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文。

  一、德是官之根,做官要以德为先。做官,意味着权力、地位、名誉、威力、威望,也彰显着权威、形象、才华、品位、资格。这些都是表象、现象、外表。能否做好官、从好政,关键在心灵、在内心、在品质。在这里,德是做官之根。有了这个根、扎牢这个根、不忘这个根、增长这个根,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外不愧人。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战国策》说“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史记》上讲:“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德者,国之基也,才之帅也”。 “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行官德则兴;失官德则崩。在历史上,唐太宗、宋太祖都深知“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的道理,所以他们才成为历史上英明的君主。立德不仅是修身立世之大事,更是为政治世之根本。具备了当官从政以德为根的底蕴,人生就有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思考,能明大义、悟深远、遇事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不会被功名利禄所拖累。并能引导人们求知明理、识大体、顾大局,当国家、民族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会利用手中权力去巧取豪夺,或与贪婪庸俗者同流合污,能脚跟正、脊梁直、视野宽、眼光亮,带领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忠于职守,就不会置党纪国法于脑后而安逸奢华之享受,自然就会少一些自私之念,多一些利人之心。德于广大,品格帅也。领导干部德才兼备者,则事业无不成;德才皆无者,则事业无不败;有才缺德者,则事业无不危。最好的财富是知识,而不是金钱;最大的理想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最高的荣誉是官德,而不是官位。官德,是领导干部内在品格和价值观。“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一个人走向当官从政岗位之后,常修从政之德尤为重要。要知,人格比官职更崇高,精神比生命更久远。人民群众最公道:于国有功者,就爱之;于民有德者,就敬之;与众失德者就唾之。“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存上等心、享下等福”。当官可以不富贵,但不能没有官德。官德是尊贵而不能失涵养,是大度而不能失风雅,是睿智而不能失情趣,是内敛而不能失潇洒。做官先做人,必须讲品德。一般来说,成就小事靠事业心,成就大事靠德行。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智赢三五年,德赢一辈子。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是事业的奠基石,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因为它是处世之基、成事之宝、成功之备。金钱买不来品德,权力换不来品德,邪恶压不倒品德,历史忘不了品德。共产党人要立言兴邦,立德做官,立志为民,立党为公,立功为国。常把组织的厚望挂在心头,“红灯”常照;常把师长的希望挂在心头,“警灯”常闪;常把群众的期望挂在心头,“明灯”常亮。领导干部以德为根,以德从政,就会自觉做到:当好“明白官”,多担责任、多尽职责,以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谨慎之心对待自己一言一行、以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把该干的事干明白;当好“实在官”,实实在在干事,少搞老民伤财、损坏形象的东西,把表态与心态、人前与人后、台上与台下一致起来;当好“正派官”,扎紧邪念和非分之想的进口,防止腐朽、肮脏、腐烂的东西入耳、入脑、入心;当好“干净官”,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不去,始终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二、德是廉之根,廉政要以德为先。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德勤绩,从政三品;名节泰山重,正道是清廉。做官,不廉、难以凝聚人心;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德、难以立身建功。“为国捐躯泰山重,因贪舍命鸿毛轻”。廉洁奉公去杂念,遵纪守法得民心。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为官四则运算:加自律、减贪欲、乘廉政、除腐败。廉政是明镜,腐败是泥潭;经常照明镜,不会陷泥潭。做官,识时务保勤廉执政硬硬郎朗,顾大局守规矩为民堂堂正正。由此可见,当官要“用廉洁回报人民的信任,以奉公成就自己的功名”,真正做一个以“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的人民公仆。不过,廉源于德,廉政与官德高度统一,高度一致,高度作用。廉是一种品德,品德决定于廉。“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古代贤达和从政官员,都是推崇“内圣外王”,做“道德文章”,“格特致知”,下功夫“修身齐家”,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最后达到“治国平天下”。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近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注重修身养性,廉洁从政,从而达到了一种崇高道德的人格境界,也使他们自己能够创旷世之功业,留千古之芳名,并以其巨大的精神人格力量,教育和激励炎黄之孙。汉朝马融说“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惟廉能约己而利人”,只有廉洁,才会有威信,有威严,腰板挺直,敢抓敢管,敢负责任。“仰不愧天,勤政之根;俯不愧人,廉政之源;内不愧心,立身之本”。清正廉洁是从政的一种境界、一种素质、一种品格。大浪淘沙,激浊扬清;修身立德,治世之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明察事物,公平客观处理事情,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常修从政之德、为民鞠躬尽瘁;常怀律己之心,操行临渊覆冰;常思贪欲之害,守志坚如磐石;常戒非分之想,修身宁静志远;始终做到慎独、慎微、始终。“伤廉无取”,切不可为一时一己之私利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廉政为民的行为风尚,在于立德从政的官德品位。“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高尚的官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之本,是廉洁之基。“若失品格,一切皆失”。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聚人,在于面对社会转型期的考验,执政地位的考验,世俗生活的考验,缺乏人格准备,耐不住清贫,抗不住诱惑,管不住小节,做不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正如群众评价的那样:少数当官的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格;他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德。以德生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铸造。领导干部素质好、党性强、品德优、作风正,就能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化教育人,受教育者就能接受他的说教。否则,人家就不听他的,或敷衍了事,这样,其影响力,凝聚力,就没有效果或效果欠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知戒,后必大”。“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自己的形象,珍视自己的言行、人格和荣誉。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浪之患;不在官位,何以知缺德之患。领导干部在以德倡廉中,决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绝不碰及纪律这条警戒线,绝不触及法律这根高压线;时刻坚守“半点错误、满盘皆输”的思想防线,“有权乱用、害人害己”的自律防线,“执纪必严、违纪必纠”的制度防线,做到学理论以养才气、讲政治以养大气、为群众以养底气、淡泊名利以养正气、敢负责以养浩气、不媚俗以养骨气,廉洁奉公、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就无往而不胜。

  三、德是才之根,聚才要以德为先。才,指的是当官从政的才干、才智、才能、才力。才,说到底是干事业的方略、方法、水平、能力,也是驾驭市场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谋略的能力、统领一切的能力,统筹全局的能力,一句话,就是执政的能力。不过,才的根是德。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信,“才”,决定着自身的智慧、本领、策略。才与德相比,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质,才是属性。德者、才这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服人者,以德服为上、以才服为中、以力服为下。“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官乃德之人,人乃德之品”。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人才干大坏事。苏轼在《法威堂铭》中写道:“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德的核心是党性,所以德是第一位、是先决条件。厚德载物。道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智慧再高,无德就会使智慧失去光芒;知识再多,无德就会使知识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能力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没有德,才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戴高尔说过:“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 德者可信,才者可为。今之论才,有智、情、胆之商;智者决策力,情者亲和力,胆者创造力。德需才养,才依“德彰”。做官当“四立”:立身务正直,立言心致诚,立德思想崇,立志事为公。“若失品格,一切皆失”。“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做人只有讲德,才能安身立命;当官只有重德,才能成就伟业。“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立身、立业、立功,必先立德”;人的一生,重在立德,贵在养德,行在施德。只有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领导干部才能做人民的官,干人民的事,创人民的业,建人民的绩,为人民服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事实说明,才的不足可以用德来弥补,而德的不足则是不能用才来弥补的。所以,领导干部讲才、抓才、提升才,要从修炼官德着眼、入手、用劲。这样,才能在政治上做洞察是非、立场坚定的带头人;在工作上做锐意创新、真抓实干的带头人;在人品上做公道正派、人格高尚的带头人;在能力上做业务熟练、本领过硬的带头人。

  四、德是诚之根,诚信要以德为先。“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人无诚信难立身”。哲人说:“诚信是世间万物的源泉”。诚信,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一向受到中外思想家、伦理学家的重视。《管子》中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古圣贤中,屈原独立不迁,徒倚汩罗,是对国家的诚信;岳飞赤胆忠心、精心报国,是对民族的诚信;司马迁忍辱负重、绝唱史家,是对历史的诚信。恩格斯曾说:“国家信用和私人信用,这是表明革命强度的寒暑表”。“至诚者,达远”。诚信为一切道德原则和行为的本源,正所谓:“守约为正文之源”。无契约即无正义,有约而背约即不义。诚信者,实事求是也,不以利害生死关头枉其道。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故,将“诚”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的范畴。“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君子诚之为贵,对人以诚相待,方可使自己永远问心无愧,永远无愧面对他人。常言道:“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小信诚则大信立”,这其中的“信”,就是诚信、信义、信用,其实质内容,都可归之于“诚”。“言而有信者,必定是一位诚实的人”。“诚”和“信”是不能分离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没有信用积累的人,最终非成为失败者不可。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别人永远的尊重。不真诚,不管你官有多大,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在群众眼里,什么都不是。应该说诚信是1,能力、才学、机敏是0,这些0只有加在1的后面才有意义。“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君诚松柏姿,何患不长春”。“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比仁义礼智更重要,正如朱子所说:“信犹五行之士,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是以生者”。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即使再有本事,其事业也很难成功,搞不好还会用自己的本事去作恶,成为千夫所指、万代唾骂的罪人。多锁的世界,真诚是一把善于开锁的钥匙;多惑的人生,真诚是一双清澈如泉的眸子;多沙的荒漠,真诚是一潭幽深美丽的湖水。红柳之所以扎根茫茫戈壁,因为戈壁敞开博大的胸怀诚意相挽;野花之所以点缀漫山遍野,因为山野张开热忱的双臂真情相容。诚心不是物质,却可显示比物质更显珍贵的价值;诚信不是智慧,却能放射比智慧更具魅力的光泽;真是诚的前提,诚是真的内核,德是诚的根子。人若诚信,人人相信;人若无信,人人不信。以诚对己,以诚待人,诚实办事,事业必成。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品质;不仅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道义;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声誉。领导干部要以品德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以人格为底蕴,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才能“神将相之,鬼将先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

  五、德是智之根,智慧要以德为先。“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智慧,孕育着潜力、承载着实力、彰显着魅力。孙子说“上兵伐谋”,管子说“必先争谋”,孔子说“好谋而成”。在这里,讲的是谋,指的是智。对于智的价值,《史记》中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西方《圣经》讲,“黄金和白银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证,但是比不过腹有良谋”。海阔天空无尽远,智慧连心时空近。境界开阔揽乾坤,肝胆相照耀古今。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宁静中的感悟,经典的哲理总要穿越风雨人生。智慧的人生是有砥砺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当官从政有了智,可以“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平骚乱”,可以“计就惊天地,谋就泣鬼神”。在当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计谋就是办法,计谋就是效益,计谋就是金钱,计谋就是财富,计谋就是胜利。智,是知识的体现,是文明的结晶,是理性的生成。智慧如轮,周而复始,运转不穷;智慧如水,长流不滞,随物婉转;智慧如云,高蹈清飏,变动不居。智慧固然不等于知识,却离不开知识的积淀。离开知识,智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痴人说梦,不免转化为耍小聪明。世界复杂,矛盾多多。现象本质,说的做的,明的暗的,有时全然相反。传言之中往往会有“正言若反,反言若正”的情形,所谓“词负而意正,词正而义贪”便是。这就需要我们用智去思索、判断。所以,人生离不开智,当官从政更不能缺少智。智的产生、出现、发展、升华,需要理论的武装、知识的灌入、思想的交锋、实践的砥励、真理的追求、道德的支撑。一切智,都接受于德的统领、把握、升华。智是灵感、灵动、灵气;智是聪明、才华、能力;智能决定一切、改变一切、取胜一切。不过,智的底蕴只能靠德支配,才能正确运转,科学运行,健康运动,胜利运作。否则,大智出大错,小智出小错,无智也是错。古人曰:“道德纯备,智慧甚明”。品德不高尚,才智也浊暗,干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干好。有些人,取得成绩飘飘然,存在问题茫茫然,判断形势昏昏然,这就是无智的表现。时代变了,战场变了,但永恒不变的,是对智力的争夺。智,是无穷能量的源泉。无论是平定天下、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取胜的最大关键都在于智。高尚的、纯洁的、纯正的智从那里来?来源于学习、实践、总结、感悟、以及对德的升华。领导干部文化越高,知识越多,实践越广泛,经验越丰富、艺术越高超,越要加强官德的修养,谨防智的长毛、出叉,越轨,离辙。领导干部自身智的成长、积累、正确运用,在于道德修养提高的程度。只有在从政的过程中处处明于自察、事事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在智的运用上才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高超的人,才有较大的作为。古人云:“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所以,领导干部强智、用智、发展智,要自觉以道德纪律来约束自己,恪守政德,坚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勉。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塑好自己的形象,既不骄奢跋扈又不妄自菲薄,时时检点所言所行是否符合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是否符合人民公仆的身份,又要做到遇“鲜花掌声”能“三省吾身”,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权在握之时,牢牢绷紧以德从政之弦,不被名利所惑,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宏伟的事业鞭策自己,不断砥砺革命意志,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厉,在困难面前破难而进,使自身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用到创业上、与时俱进上、建功立业上。

  六、德是俭之根,俭朴要以德为先。俭,指俭朴、节省、节约、勤俭、节俭等品质、情操、作风、风范、高格。古人曰:“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是兴国安邦的守则、是反腐倡廉的利剑、是道德品质的精华、是共产党人立身之本。翻开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政权的兴衰,无不证实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无不提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田勤俭败由奢”的定律,无不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明朝人徐榜的《宦官日记》里记载:“俭有四益。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可以养气,四益也”。对俭而方,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之根来于何处?它脱胎于“德”。后晋·刘昫《旧唐书·于志宁传》曰:“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俭出于德,以俭做人,修身养性,增进道德,成就事业,其益之大,足可为立身做人之准则。由德生俭,俭就是一种美德,是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家人皆节俭,则一家齐;国家皆节俭,则一国安。古人曰“节俭必寡欲,寡欲则不为物役,然后可以养德性而完人道矣”。“俭”以德首,德是俭魂。并且,俭以升德,德能生品。由此可见,俭由德出,德俭相依;以俭促德,德俭生灵。古人云: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志以淡泊明,节从肥甘丧”。“欲绝奢靡,务宗节俭”。任何社会,如果任由奢靡之风和腐败现象兹长,都必然会耗费国家的财富,销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风气,扩大社会裂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的日益富裕,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气息。从社会风尚看,有些领导干部饮食不求节俭,浪费严重;穿戴崇尚名牌,相互攀比;住要豪华,行要排场,事事处处讲体面。大排量汽车越来越受青睐,豪华婚礼、豪华盛宴不断涌现,万元月饼、百万元宴席屡见不鲜。一些党员干部衣求奢、食求华、住求绰、车求阔,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灯红酒绿、见怪不怪。这是非常可怕的。俭可养德,以德做人;俭德兼顾,心灵才能得净化,思想才能生光辉。俭可清心,使人不滋贪念;俭可生勤,使人勤奋;俭可促廉,使人廉政;俭可致善,使人爱民;俭关人生,俭关发展,俭关功业,俭关安邦。我们党历来把俭朴这种品德修养,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情操、一种节操,并纳入提高党政干部的道德、品质,及道德境界的轨道。古语讲:“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领导干部骄傲不可滋长,奢侈不可放纵,逸乐不可过度,心志不可太满。“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凡择贤良者,必以德为先”。古人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安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兴道德,国运昌”。大力倡导和实践,以德养廉之风就意味着培养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个大力倡导以德养俭的政党,才会是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的先进政党;一个执着崇尚以德养俭的民族,才会是一个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生生不息的优秀民族;一个自觉实践以德养俭的人,才会是一个不贪恋一时享受,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做到以德养俭、以俭修身、以俭立威、以俭服众。领导干部养成了俭然之气,便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品德自然“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年岁自然“不知老之将至”,精神抖擞面貌焕然,正气萦身,百毒不侵,千腐不囊,风光霁月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堂堂正正处世,就能以忠诚之心对待组织,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以俭朴之心对待生活,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七、德是善之根,善心要以德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对“善”字的价值判断曾有三个要点:一是把“善”作为大。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二是把“善”看作“宝”。孔子说:“维善为宝”。三是把“善”看作乐。宋人罗大经说:“为善最乐”。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人有了善良之心,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人和事,就会发自内心珍爱世间万物。苏东坡有两句诗:“扫地惜蝼蚁,怜蛾虫罩灯”。在人们眼中,蝼蚁、蛾虫是多么渺小的动物,一举手一抬足便可置其于死地。而苏东坡却对它们充满了怜惜之情。古代还有一个叫睒子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践地唯恐地痛”。大地托举万物,人们每天都在上面行走,再平常不过,睒子却唯恐抬脚投足伤害了大地,这是一颗多么慈善之心啊!“处己之道,而爱人以礼;处己以道,故其心公;爱人以礼,故其情愿”。善,是一颗大爱的心、同情的心、奉献的心,不害人、不坑人、不骗人。品行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它放大了个人心中美好的因子;,是一种优秀文化因素,它契合了和谐文化的先进理念;,是一种社会公德,它弘扬了社会大家园的温暖;,是一种人间美德,它彰显了人类相互关爱的情怀。当官,不一定非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对人民要有善心、善意、善良、善德。人因善良而温厚,世因善良而美丽。与人为善,能给人以春风的和煦夏日的清凉,给人以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情,能够博得他人好感。善,是善待民、爱民、为民;,是一颗慈爱的心、赤诚的心,火热的心。有了善心,可有济危扶困、解囊相助的义举;可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作为;可有危急关头、生死瞬间表现出英雄的壮举;可有平凡岗位、琐碎小事中的默默付出;可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可有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优秀品德。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善心不可丢,善良不可废,善行不可止,与人为善应贯穿生命的始终。善良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格品质,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由善派生出的爱犹如清泉涓涓流淌,似如和风轻轻吹拂,像若春雨默默滋润。有人把善比作一缕照射冬日里的阳光,让贫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比作一泓沙漠里的泉水,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比作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追求善良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完善人格、超越自我的过程。著名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有品格的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良心,在任何有一个好的政府的国度里,他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民族的脊梁”。善,是一种德,是高尚品格。在一定意义上讲,立“德”的过程,就是一个“善”进“恶”退的过程。古人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有“德”的人,才能够用自己的“善”去遏止体内的“恶”,使“恶”被抑制、不表现出来,甚而改掉、去掉。《大学》中说:“知其所止,止于至善”。善的内涵,它是道德修养、慈善之心、仁爱观念、怜悯之心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能使你感到慰籍的是善意的坦然、行为的正直、为人的真诚,生命中若是没有这种慰籍是非常失败的。对领导干部来讲,有善有恶是知,审善辩恶是格,为善去恶是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为善的权力会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良性的社会道德体系;为恶的权力却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引发社会道德冲突、混乱,甚至导致道德缺失。领导干部道德情操的高低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升华人生目标,要把权位作为实现真、善、美的途径,使权位与人格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敢于飞翔的人天空有路,善于攀登的人山间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甘于奉献的人心中有路,仁慈博爱的人内外有路,懂得感恩的人路上有路。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的生活状况持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的功效,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依然明显,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物价、医疗、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贫富矛盾等社会问题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都要有忧民之心,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心头;要有伤民之心,时刻把人民的疾苦铭记心间;要有善良之心,发扬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为民担当,风雨可度”。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愁,多办利民之事、常兴安民之举,这样和谐社会才能早日建成。

  八、德是容之根,宽容要以德为先。容,指的是胸襟、胸怀、气量、大度、也就是宽容。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云彩美丽与丑陋,所以天空才能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岩石巨大或渺小,所以高山才能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浪花清澈或浑浊,所以大海才能浩瀚无比。宽容是大海,既可容江河,又可容小溪;既能容下竞游的百舸,又能容一叶扁舟。宽容是高山,既能容下鲜花,又能容下荆棘;既能容下参天大树,又能容一颗小草。宽容是涵养,是理解,是关怀,是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新月一弯,是彩霞一片。对每一个人而言,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襟,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理智、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如何对待宽容,荀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领导干部要豁达心宽,宽宏大度,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这种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处世的哲学。古人曰:“君子量大,小人气小;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量大,才能受人敬重,聚集人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古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李白的“青天明月未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毛泽东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都溢着人生的豁达、爽明的态度。“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宽容,就像春天里一缕风,能给别人带去舒爽,也能让自己舒适无比;宽容,就像夏季里一场雨,滋润了别人的心田,也洗去了自己的烦躁;宽容,就像冬日里一束阳光,给予了别人温暖,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心底。多一分宽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分和谐。人类之所以倾心宽容,推广宽容,倡导宽容,是因为人的天性是狭隘的、自私的。而宽容则表现了一种广阔的襟怀与无私的风范,体现了人类所追求人性最美好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人格的修养,心灵的恬静,宽容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涵养,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帮别人开启一扇窗的品格,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天比海宽,人比天阔。宽容待人,坦荡处事,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是一种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涵养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也是领导干部做人、从政的美德和必备素质。《易经》中说:“地势坤,君子厚德戴物”。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的就是一个宽容的胸怀,惟有这样,社会文明才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有容,德乃大”,“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是一种人文精神;“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升华为对他人,对异质的谅解、尊重与容纳。德的属性是党性,以德为根,德方能绽放出党性与宽容相结合的光芒。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所以说,宽容是德化的催生。越是道德高尚的人,胸怀越宽广,越能大度能容。因为他非常狡黠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领导者的宽容,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宽容是淡泊明志,宽容是宁静致远,宽容是一种大德。大海包容了江河百川和惊涛骇浪才成其浩如烟海渺和博大,高山包容了葱葱绿树和块块岩石才成其秀丽和险峻。领导干部学会了宽容,就多了一份爱心、一份泰然、一份善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全社会的明天将会变成更加美好!

  九、德是正之根,正政要以德为先。“正者,合乎法则也”,“正”就是不偏不倚,端庄正派。具体讲,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政者,正也”。意思是从政要做到“正”。由此可见,当官从政要做到“正”,要讲正直、正派、正品、正道、正气。“正为政之本”,“行政者当行正也”。其要义,在于从政者办事要公正、公证正道。物以“正品”为珍贵,人以“正直”为崇高,心以“正大”为光明,行以“正道”为高尚。当官之正,从政之正,执政之正,为人之正,要体现在“心态正”、“思想正、行为正”上,落实在为民正心、公正、正直、正派。讲“正”、立“正”、树正、颂“正”,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以正从政,从政必正,正、政为民。政离不开正,正围着政,政、正是一家,正、政是一体。“正”从何来?“正”是道德的彰显。人之立身,贵在德行。常言说“为人要正直,要堂堂正正”,“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人品之正,指的是说正话、办正事、走正道、讲正气。“术自心来,心正术正,术正气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把“德”放在首位,才能心修一个“正”字。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德,人之灵魂,民族之精神,社会之规矩,固邦之基础。共产党人的官德,不是普普通通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而是从政的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涵盖着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胸有浩然正气,内可以养廉外,又可以御海”。步正路亦直,回首亦坦荡;心诚语亦壮,做官亦豪放。“品以高尚为境,心以平常为佳,言以圆融而动,行以方正而止”。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做出了一些不正当的事,大多是先在德上出了问题,结果走到了“正”的反面。领导干部的“正”,这是一个政治方向问题,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一种崇高的党性立场。“正”,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崇高理想信念为动力、以优良传统为底蕴的浩然正气。领导干部身处大千世界,诱惑很多,手中有权,稍有不慎,思想行为就会“走偏”,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遭身败名裂之辱。正的含义包含着颜色的纯度:色原不偏,色纯无杂。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骨子里应有一种本色不变的定力。人,存心要光明正大,言论要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才斯之谓君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共产党人要“盛世清风奏和韵,敢叫正气满乾坤”。“正”是公正的底蕴。领导干部做人民群众的表率,首先要作公道正派的楷模。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品德。凡是处事不公道、不公正的人,不外乎是被某种不正当的利益所“收买”。心者,本也;本者,德也。德不具则心不正,心不正则气不正。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绩能服其众,体能担其责,德能正其身。公正出自公心,正派源于正气。“对己清正,对人公正”,这才是“正”字分量的写真。古人曰:“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正,是以公心为本,公正为准,公开为重,公论为上。“笔直才能写正字,身正方能谈人生。”领导干部做到“正”,必须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公正性,自身行为必须以政策法规为准绳,才能保证执行政策、程序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不“正”的人面前就要“六亲不认”、“铁石心肠”,才能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打击邪恶,褒扬正气;只有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原则不动摇,贯彻标准不准走样,执行程序不变通,才能始终做到刚直不阿,气正如山。

  十、德是实之根,务实要以德为先。实、指求实、求真、务实、实干、扎实、诚实、抓落实。在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实与虚是对应的,强调“实”,体现着尊重规律、求实,工作扎实、讲话朴素、办事老实、对人真实。实,要体现在工作,实践,抓落实中,这就是衡量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标尺,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准。在这些,既是普通百姓为人处事的重要道德准则,也是共产党人应当追求的崇高境界。人生璀璨,以实为本。在我党历史上,彭德怀的“我为人民鼓与呼”,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就是求真务实的典范。从中可看出,实者大德,大德出实。同时,也说明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领导者的品德,不仅有凝聚力,又有导向作用。人们都愿意工作和生活在品德正直、高尚的领导身边,并且敬仰他、效法他、服从他。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就要把“实”作为价值观来坚持,作为优良传统来弘扬,作为工作作风来展示,作为道德准则来践行。显然,离德求实实变虚,以德求实实更实。突出实,强调实、强化实,领导干部才能以德用好权,以德服人,以德树形,以德树威。求实,它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且更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问题。急功近利易坏大事,虚头巴脑干不了实事,好大喜功干不成民事。能否做到求实,说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道德观。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上的求实,它属于德的范畴,也属于德的内涵。所以,求实要讲德、体现德、深透德,要以德作根基。实践证明一条真理:党无德则败,国无德则亡,人无德则废。求实一旦离开德,不仅在思想作风上会出现虚假,在工作作风上会出现浮飘,在生活作风上也会出现腐化。离开德讲作风,就会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甚而浮夸、浮华、作秀,干出些华而不实之事,危害党、国家、人民利益的事,从而背离求真务实,背离党的思想路线。“虚谈度废务,浮文妨要”。胡锦涛指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针对性很强的。古人把“立德、立言、立功”称之为“三不朽”。在这里,把“立德”放在“三不朽”之首,可见“立德”的重要性和立德对求实务实所具有的作用、价值。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有一日之责”。科学的蓝图,无不需要一笔一划地认真描绘;雄伟的大厦,无不需要一砖一瓦地精心搭建;胜利的顶峰,无不需要一步一步地不懈攀登;人生的成功,无不需要一程一程地不断积累。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英国史学家卡莱尔曾说:“知识给人以分量,行为给人以光泽”。共产党人,对事业要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热心;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德者,得也”。有德的人,求实的人,必然有得。在这里,得到的不是金钱、地位和权势,而是求真务实精神以及做人的尊严和群众的尊重。德,不是“秀”于外,而是纳于内向外,自然散发出一种品格的芳香。所以,以德求实,这是我们立人之本、立政之道,兴业之基。花美靠颜色,人美靠品德;鸟美靠羽毛,人美靠心灵。国以德为本,德以实为重,实以干为先。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更加求实,自觉地在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上下功夫;在工作上要更加务实,自觉地在办正事、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在作风上要更加扎实,自觉地在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方法上要更加切实,自觉地在抓规律、重实情、求实效、适应变化上下功夫。从而做到不搞“空头支票”式的封官许愿,不做形式主义的“花样文章”,不搞华而不实的“文山会海”,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同时,坚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领导意图与群众愿意的有机统一,在搞好结合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扑下身子实干;雷厉风行,高效率快干;争创一流,创优争先苦干。“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我们观看瀑布如此,对待人生、事业亦应如此。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当一个力争上游的人,就要干之有尊、行之有道、争之有格,以平常淡定的态度,积极敬业的状态,勤勤恳恳的姿态,蓬勃向上的势态,踏地有印的实态,去追逐时代的浪花,采撷成功的果实,让人生如溪流奔向大海那般的激昂、壮美!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