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时间:2020-02-17 14:27:32    下载该word文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答:结合诗句意思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读准古诗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时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所写的情境,形成具体的画面,最后抓住一些描写景物和人物活动的词语将诗词完整地背诵下来。

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答:儿童飞快地跑着,追逐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顽皮地飞到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答:夏天来了,白天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上午的时候,太阳一点点升起,篱笆的影子也越来越短,天气越来越热,中午的时候外面就极少有人了。有的只是蝴蝶和蜻蜓,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答:大儿子在田地里耕作,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像两个哥哥一样劳动,还有些贪吃贪玩,他正悠闲自在地趴在小溪边剥莲蓬吃呢。

2 乡下人家

一、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文中展示的图景亲切恬静,因此朗读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如果给课文配画,可以画六幅画,分别可以取名为: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二、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答:我对“瓜藤攀檐图”最感兴趣。因为这些瓜不仅可以作为门前的装饰,还可以食用,多实惠呀!我最爱吃各种瓜类了,可是只能从市场上买,花钱不说,还不一定新鲜。要是住在乡下,想吃了随手就可以摘一个,免费、新鲜,关键是味道还很好!乡下人家的生活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三、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答: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还有:(1)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四、选做题: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我眼里的乡村景致是一处美丽、迷人的地方。冬天,雪后的乡下人家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房屋、树木、河流、田野……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孩子们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积雪都震落了。

3 天窗

一、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答:“天窗”是开在屋顶的一个小方洞,装着一块玻璃,可以透进光线。因为乡下房屋在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时,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屋顶的天窗在这时候就可以用来采光。

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答: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去观察、接触自然,但在阵雨来临时,大人们却偏把他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夜晚,逼他们上床“休息”,这时候,孩子们只能透过天窗去观察与想象,从中得到一点满足,心里感到一丝慰藉。在朗读时,要读出失落、无奈、沮丧的语气。

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答:“扫荡”给人的感觉是迅猛有力,横扫一切。透过天窗,孩子们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拘无束的想象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在孩子们的心里,夏天的阵雨因为想象被放大,涂抹成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所以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答:因为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孩子们只看到一粒星,但想象中是无数星;孩子们只看到一朵云,但想象中是各种各样奇幻的云彩。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是他们天马行空,自由联想的组合,所以就会“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了。

5 琥珀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答: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推测,第一,这个特殊的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四个条件: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松脂;苍蝇和蜘蛛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它们一齐裹住;松脂不断往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裹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第二,这个松脂球变成化石——琥珀,同样也需要四个条件:漫长的时间;地壳的运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松树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这样就能推测出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答:几千万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飞进了松树林中,停在一棵老松树上,一只蜘蛛悄悄地爬过来,想捕食小苍蝇。就在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将它们都包住了。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了一个松脂球。后来,陆地沉下去,树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经过了几百万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琥珀。

三、“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答:“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2)第1句推测的依据是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而松脂是松树在天气炎热时渗出的;第2句推测的依据是这块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两只小虫。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答:例如问题一:第2自然段中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是比喻的说法,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辽西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解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研读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生代”是什么意思?

答:中生代是地质时代之一,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一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因此又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解决的方法:查阅资料。

例如问题三:科学家们为什么推测飞行始于树栖生活?

答:因为鸟类大多在树上筑巢生活,因此科学家推测,有些恐龙是在转移到树上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了飞行。解决的方法:联系生活理解。

二、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答:两亿四千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第一种恐龙,它是所有恐龙的祖先。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生息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些家族成员,从生活习性上看,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从身体形态上看,有的又长又重,有的则又小又轻。从性情上看,有的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的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在这个恐龙大家族中,有一支猎食性恐龙,它们的骨骼中空,脑颅膨大,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的翅膀一样拍打。更有趣的是,它们身体表面长出了羽毛,其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慢慢地学会了飞翔。它们完成由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过程,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还有一种说法: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变成了鸟类。

三、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如题目中例句里的“全面”一词,表示现在科学家们只掌握了一部分证据,还不能完全揭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全面揭示”则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再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又如,“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以前,还不能确定。

四、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答:数千万年后,哺乳动物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哺乳动物像它们的祖先一样在陆地生活,有些则在海洋中生活。有些哺乳动物长达几十米,体重数十吨;有些哺乳动物则身材小巧,体重仅有几十克。有些哺乳动物非常凶猛,捕食其他动物;有些哺乳动物则性情温顺,以植物为食。

9 短诗三首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答:《繁星》(七一)应该用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表现出深深的怀念之情。 《繁星》(一三一)要用舒缓的语速、深情的语气。句末的“光”“香”“响”要重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繁星》(一五九)第一句是深情的呼唤,读得稍慢一点儿。“风雨”读得稍重,“你的怀里”语速渐慢,语气轻柔,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二、“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答:这几句诗令我不由得联想到与妈妈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我牵着妈妈的手在月光下散步,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听她讲故事,抱着妈妈的腿撒娇……这些情景多么甜蜜,多么令人难忘啊!

三、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答:第2首诗中,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以此来衬托、强调大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大海、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答:“天上的风雨来了”一句中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心中的风雨来了”一句中的“风雨”指的是心中的烦恼、忧愁和苦痛。

10 绿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第1小节带着惊喜的心情来读,重读“到处”一词。第2小节要读得稍慢一些,重读“这么多”“发黑”“出奇”。第3小节用陶醉的语气来读,可以读得稍轻快。第4小节朗读时,语调要轻柔、舒缓,突出绿色的静态美。第5小节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突出动感。 背诵时,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再熟读成诵。

二、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答:最后一个小节中,诗人笔下所有的“绿”随着风的指挥而按着节拍飘动,这是诗人的想象。这样写表现出“绿”的摇曳多姿,突出了“绿”的生机与活力。

三、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答:这段话中,作者既写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又写了所见之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了道旁古木、山上树木、峰下小径三处绿意盎然的景象,表现了绿的范围之广——浸透到了每个角落。读着这段话,我们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青葱翠绿的山水画:远处的山郁郁葱葱,道旁的树苍翠欲滴,脚下的路翠色欲流。作者将绿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似乎有一种逼人的气势。

11 白桦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朗读第1小节时要亲切、自然,体现出对朝夕相处的白桦的喜爱。第2小节语速欢快,读出赞美的语气。第3小节语速稍慢,略显深沉,读出一种崇敬之情。第4小节语调上扬,读出赞美之情。

二、读一读,选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答:白桦树玉立在雪地里,穿着一身银装,浑身披着晶亮的雪花,就像是洁白的流苏在风中飘动。姗姗来迟的朝霞,给白桦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初升的太阳洒下灿灿的金晖,将白桦映照得更加美丽。

三、选做,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答: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13 猫

一、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答:作者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玩”“不回家”等短语,说明他已经把猫当作家里的一个成员。“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又是多么尽职”,这些句子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自己的孩子。又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印几朵小梅花”,可见其爱之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还有写刚满月的小猫很淘气的句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二、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答:第1自然段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讲了三层意思:老实、贪玩和尽职。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和第1自然段一样,第2自然段讲的是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表现,第3自然段讲的是猫“什么都怕”,却又很勇猛。

三、小练笔,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答:说它害羞吧,它的确很怕生。只要我们在散步时遇到别的狗,它就会躲到我的身后,不敢上前去打招呼。可是,要是我——它的小主人遇到了危险,它就会第一个冲上前去保护我。

四、读一读“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答:片段一的作者夏丏尊是通过写人们对这只猫的评价和一家人对待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片段二的作者周而复主要是通过对猫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14 母鸡

一、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答:课文中表现“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有:“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作者看到了母鸡精心照顾小雏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母鸡身上表现出来的伟大母爱所震撼。

二、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这几个词语总结概括了鸡母亲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课文第5自然段中“总是挺着”“立刻警戒”“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警告”,这些词语或短语再现了一个勇敢、负责的母鸡形象;第6自然段通过“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与“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的鲜明对比,表现了母鸡对鸡雏的慈爱;第7自然段从教鸡雏学习、给鸡雏取暖、把身体供给鸡雏们游戏三个方面,表现了母鸡不辞辛苦,十分慈爱;第8自然段写母鸡在夜间看护鸡雏,表现了母鸡的辛苦。

三、《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1)相同之处:①这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母鸡孵出鸡雏以后两个部分,“可是,现在我……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个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在构段方式上作者善于运用“总—分”式结构。如写猫,先总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总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③在表现小动物

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形象跃然纸上。 (2)不同之处:①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而《母鸡》则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②在语言的运用上,《猫》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母鸡》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这些文字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15 白鹅

一、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答:文章语言非常有趣,多处用到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如“鹅老爷”“架子十足”“不胜其烦”等,这些语言看起来带有批评的意味,实则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还表现在画面感十足,让人读来哑然失笑。比如,在描写鹅吃饭时,就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狗偷食的有趣场景。“窥伺”“敏捷”“厉声叫骂”“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这些词语及短语,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答:叫声的词语有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昂首大叫;步态的词语有傲慢、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吃相的词语有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踏着方步、责备、架子十足。“高傲”是白鹅总的特点,作者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写,来把白鹅的“高傲”写清楚的。 

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作者把鹅大模大样的步调与鸭局促不安的步调进行对比,更反衬出鹅步调的从容,显示出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2.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把鹅称作“鹅老爷”,明贬实褒,意在表现它吃饭时的高傲劲儿,流露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答: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都具有高傲、有派头的特点,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白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都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和欣赏的感情。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在表达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在结构上,都是先总体介绍鹅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的描写;②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白鹅的行为动作;③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④语言都很幽默风趣.

16 海上日出

一、默读课文。说说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的。

答:日出时,太阳先是露出“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接着一步一步“努力上升”;最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太阳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它周围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答: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强调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写出了光明到来前的艰辛以及太阳生命力的顽强。

三、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答:我看了日出之后,觉得课文中描写最精彩的是第3自然段。巴金爷爷把日出时的景象写得细致生动。从太阳露出“小半边脸”到“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发出了夺目的亮光”,有序地写出了太阳升起来的过程。在描写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词或短语具体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强调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答: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答:描写由外洞进内洞的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从4个方面表现了孔隙的狭小,一是进入孔隙的工具是只能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二是船独特的进出方式,即“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三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仰卧姿势;四是通过孔隙时“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的独特感受。这样就把孔隙的狭小表现得具体可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 小英雄雨来

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答:之所以说雨来是小英雄,是因为他勇敢、坚强、机智。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他同鬼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利诱、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后来敌人想在河边枪毙雨来,他却趁敌人不注意,潜水逃走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二、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一)游泳本领高 (二)上夜校读书 (三)掩护交通员 (四)勇斗鬼子 (五)河沿枪声 (六)枪口逃脱。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沉着勇敢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在敌人的枪口下巧妙逃生的事。

三、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课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段落有:第1自然段、第42自然段、第51自然段等。这些句子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第1自然段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还乡河的景色,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并为后文雨来的脱险埋下了伏笔。 第42自然段用壮丽感人的景象,烘托出庄严悲壮的气氛,突出雨来的英雄形象。第5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以动衬静,河水声、虫鸣声烘托了河岸的寂静,这寂静又反衬出乡亲们心情的不平静,突出人们悲愤的心情。此处看似写景,实则在写人们的心情。

21 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答:先熟读古诗,再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边想象画面边试着背诵, 默写古诗。

二、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在玉壶一样纯洁。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气节,依然高尚纯洁的品格。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答: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这两句诗描写将士们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非凡,突出表现了战斗环境的艰苦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答:它并不需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有多么好看,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22 文言文二则

一、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答:车胤谦恭有礼,学习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因为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答: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准备放弃学业离开。他路过这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恭勤不倦 。(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

25 宝葫芦的秘密

一、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答:因为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来帮他轻松地解决问题。

二、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答:从前有个人叫李四,他最喜欢到处旅行,天南海北都走了个遍。这一次,李四又出去远足旅行,他一走就走到了东海边,前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李四就换上潜水衣,到大海里潜水。海底太漂亮了,有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珊瑚,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和贝类。李四一路潜水,一路欣赏海底的风景,不知不觉潜到海底很深很深的地方了。这时李四突然发现,氧气快用完了,这可怎么办?李四看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道亮光,就想游过去求救。他游啊游,终于游到了发出亮光的地方。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宫殿。李四想:这一定是东海龙王的宫殿,听说这里有很多奇珍异宝,我可要进去看一看,说不定里面也有氧气罐呢!李四这样想着,就游了进去。啊,龙宫真大啊!这里金碧辉煌,到处是珍珠、宝石,李四看得眼都花了。这时候,潜水器的报警声急促地响了起来,李四想:我得赶紧找到氧气罐才行。他找啊找啊,到处都没有找到氧气罐。李四急得大喊:“怎么没有氧气罐呢?”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问道:“你是想要一个氧气罐吗?”“是的,请快一点!”“好的,马上就来!”话音未落,李四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氧气罐。李四赶紧换上新的氧气罐,这才回头找刚才说话的人。可是他的周围一个人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李四问:“请问,刚才是谁和我说话?”“是我,我在这里。”李四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葫芦在说话。李四觉得很奇怪:一个葫芦怎么会说话呢?可这葫芦好像知道李四的心思似的,说:“哈哈,你觉得很奇怪是吧?我可是一只宝葫芦,是这里最大的宝贝!”李四不信,说:“这里这么多值钱的宝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你凭什么说你是最大的宝贝?”宝葫芦说:“谁要是拥有了我,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他想要什么,我都能够变出来。你想要氧气罐,我就给你变出一个氧气罐。你说我是不是最大的宝贝?”李四一听,这葫芦可真是最大的宝贝。宝葫芦说:“我在这大海里都待得不耐烦了,请你带我走,做我的主人吧!”李四高兴极了,就带着这个宝葫芦,回到了家。李四得到了这个宝葫芦,生活幸福极了。他想要什么,宝葫芦都能变出来。有一天,李四看见邻居家的小花狗很可爱,希望自己也有一条狗。就对宝葫芦说:“我想要一只大花狗!”“好的,马上就来!”屋里马上就冒出了一条大花狗,冲着李四直摇尾巴,还伸出舌头舔他的手……

三、选做,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答:《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情节大体是这样的:小学生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当他做事不顺利、不称心,或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就想有一个宝葫芦来帮助自己。终于有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什么都能变出来,帮王葆钓到鱼、做成高级的模型、完成家庭作业……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办成什么。文中的宝葫芦可以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每次帮助王葆实现心愿,结果却总是害得王葆狼狈不堪、心惊胆战。拥有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王葆觉得日子并未过得幸福起来,相反却越来越糟,因为他害怕别人问他那些东西是怎么来来的,老是躲着同学与亲人,还不得不一次次说谎,甚至被人怀疑做了小偷——而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确实都是它偷来的。最后,烦恼不已的王葆向大家说出了他有一个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也因此失去了法力。故事的最后,是王葆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跟宝葫芦有关的梦。

26 巨人的花园

一、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再想想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答:巨人回来之前的花园,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巨人把孩子们赶走,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之后,“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花园时,“花园里草翠花开”;巨人发脾气训斥孩子们,孩子们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以后,“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花园的景色随着巨人的态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和孩子们分享花园,花园就温暖漂亮;巨人如果想独享花园,就只能得到寒冷与荒凉。

二、画出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让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有:“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小男孩让巨人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任性与冷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不再斥责、驱赶孩子们,他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三、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答:巨人推倒围墙之后,和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巨人背靠着一棵大树坐下,双腿曲起,孩子们爬到巨人的膝盖上,再从巨人的腿上滑下去,瞧!巨人变成了孩子们的滑滑梯。秋天,花园里的果实成熟了,巨人和孩子们一起摘果子。他把最好的果子拿来与孩子们分享,孩子们吃着鲜美的果子,与巨人一起快乐地唱起歌来!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