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春夏秋冬古诗及赏析

春夏秋冬古诗及赏析

时间:2014-10-06 18:58:28    下载该word文档

1、《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word/media/image1.gif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3、 岁晏村居
  岁晏有馀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
  作品赏析
  石介长于文,但其诗也颇有可取者,这首《岁晏村居》就是一例。
  石介是以反对西昆体而著名的。他以儒家道统自居,作《怪说》上、中、下三篇,反复申明自己的为文主张。他反对杨亿等为文的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怪说》中篇);他痛心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十年矣。今人欲反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盲,不见有杨亿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杨亿之道(《怪说》中篇)。实际上,《西昆酬唱集》的结集行世,石介尚在孩提之时。他在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二十六岁时登进士第,与欧阳修为同榜,共有改革当时文风的志向。不过石介更为偏激,更喜以维护儒家道统而标傍。在作诗方面则认为: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见《宋史》卷四三二本传)他的五、七言诗,如《汴渠》、《麦熟有感》、《读诏书》、《西北》、《蜀道自勉》、《闻子规》等,均能写当时重大事件,以抒发一己的忧国之感。而其《岁晏村居》、《访田公不遇》等,写农村幽居生活,颇为清新,富有韵味。

4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5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6渔歌
张志和
西塞山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白鹭西塞山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7、【赏析】

诗人早年因避乱曾来到江南,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晚年回到北方的时候,仍然怀恋不已。这首小令就是诗人在辞官苏州刺史,回到洛阳以后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他以后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词作起笔“江南好”一语道破要写的地点,“江南。”继而一个“好”字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眷恋,一个再浅显不过的“好”字,却包含了整个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风景旧曾谙,”旧时谙熟的美好景致依然时刻在眼前闪现。诗人无论是早年漂泊,还是晚年为官,都曾经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结下过难解之缘,而今即使远居北方洛阳,那熟识的美景也依然那么熟悉,依然那么亲切,依然常常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诗人的记忆里,江南让他眷恋的东西很多很多,然而诗不同于文,不可能把种种佳处都写出来,因此,诗人巧妙地摄取了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春天里的初日照耀下的“江花”和“绿如蓝”的一江春水这极少的景致,以一当百,以少胜多,写得简洁,写得鲜活,写得生动,写得色*彩浓艳,写得生机盎然。如此迷人的江南春色*,却看他不到,教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不要说诗人自己,就连我们这些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

夏:1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高 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赏析:这首诗在炎夏读来倍感清凉安详。 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 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 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5、《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6、《闻蝉》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7、《夏日六言》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溪涨清风满面。溪涨,暗示着刚刚下了一场雨。大雨洗却了夏日的烦躁与郁闷,带来了阵阵清风。溪水上涨,诗人临溪而立,自然心旷神怡。
月落繁星满天。写仰望之景。月落星显,静中见动。月落,足见夜之深沉。立于溪边,静听水声,直到月隐星现,足见诗人之沉迷、爱恋与执着。
数只船横浦口。写水边之景。繁星之下,蒲口的几艘船只隐隐可见。一个字,以动写静,突出了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
一声笛起山前。一阵悠远的笛声传来,将诗人的视线牵到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影。夜已深,月已落,星光之下,山影朦胧。悠远的笛声,激活了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兴味。
全诗四句四景,二十四字,却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知,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将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3、《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是写照。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2009-5-21

  4、《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明年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5、《秋日》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2、《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4、《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word/media/image2.gif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5、《观雪 宋·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6、《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是写雪,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字,别有情致。折竹声夜深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冬天:7、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馀音袅袅,馀意无穷。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春夏秋冬古诗及赏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