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18-09-21 19:45:52    下载该word文档

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实证了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1936年施昕更先生对良渚遗址的发掘,代表良渚文化研究的开端。1959年,良渚文化才被命名。良渚玉器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发现,但直到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发掘,玉琮、玉璧和良渚陶器一起出土,大家才意识到这些玉器可能是4000年前的。而对良渚文化的认知真正达到新高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1986年我们第一次在反山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精美的玉器将我们带回5000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年瑶山的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及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1992年莫角山遗址发掘,那片夯筑考究的沙土广场让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年葡萄畈村庄下的那片石头,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年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11月最终发现南城墙时,这座被历史泥沙淹没了4000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们脚下。

③从2009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距良渚古城十几公里外的苕溪上游,开始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调查研究,至2015年初步搞清水坝的分布、年代与堆筑情况。发现的11条水坝在古城上游西北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直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在2015年老虎岭的发掘现场,我们选其中一条水坝,利用当地百姓取土破坏的剖面进行铲刮,其草裏泥堆筑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见到。

④独特的玉器是良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代表,反映了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著名的神徽图案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有着类似标准化的制作工艺,这说明在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统一的信仰崇拜,而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主要体现了巫师和神权的力量。

⑤良渚玉琮经历了从圆到方、鼻线加高的演变过程。玉琮后来被用到天圆地方―――“苍壁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中,实际是用了良渚玉器后期的概念,而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主要还是一个神像载体的概念。在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遗址的玉器显然也受到良渚玉琮的影响。从殷墟妇好墓到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发现,都与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5000年前是一个平台,世界各地陆续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印度都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现在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文化。从水坝修建的工程量、玉器雕琢的精细度与墓葬的等级分化,都可证明当时中囯社会发展的程度不低于其他文明。

(摘编自刘斌《良渚:5000年文明并不遥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从考古发现看,良渚文化是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体现了早期国家特征。

B.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近30年来进展明显加快。

C.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11条水坝组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良渚玉器中神徽图案的一致,表明良渚文化同处一个神权文明,有统一的信仰祟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第①段交代了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文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B.第②③段概述了良渚遗址及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发掘过程,从1936年开始,到2015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条理清晰。

C.第④⑤段从良渚玉器切入,揭示了良渚文化属于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并以玉琮为例说明其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

D.第⑥段同文章开头相呼应,收束全文,将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肯定了它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A.1987年瑶山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和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此项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

B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在当时保护了王城外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功能强大,其草裹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

C.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是一个神像的载体,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生演变,形状变方,鼻线加高,承载的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D.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相比,我国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在5000年前形成王国的实证,而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军号

申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①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②号声嘹亮,号声鸣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

(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6)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3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1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40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07%。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摘编自大《中国报告网》)

7.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

C.上述的几则材料中,多处引用了权威部门统计提供的精确数字和权威人士的观点,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说服力。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迅速提高,2014年已超越纸质书阅读率,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

9.要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 凿齿曰:“君几误死!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史臣曰: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二陆,指陆机和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②徐公,即徐广,东晋史学家,《晋纪》的编写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B.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C.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D.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B.别驾,即别驾从事史,汉置官职,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位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总理众务。

C.桑门,即“沙门”,表示勤修善法、息火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僧侣。

D.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桓温请人看天象,向其询问国家命运之长短,但星人的答复却令他不满,星人感到大祸临头,在听了习凿齿的解释后才释然。

B.习凿齿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C.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其意在以史为鉴,规劝桓温不要有非分之想。

D.苻坚对习凿齿非常赏识,赏赐给他好多东西,还将其与西晋的陆机、陆云相提并论,因习凿齿有脚疾,故戏称之为“半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週之。(5)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左锡璇

三月过西窗凉似水,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一院湿烟飞不起,临风咽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

【注】①左锡璇:字芙江,阳湖人,清代女词人。②灯花: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古以灯花为古兆;寓征人将归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A.上片首句从夜景写起,月光清凉如水,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不免令人触景生情。

B.第三句点明时令,秋虫鸣叫之声反衬了夜之幽静,远在天涯之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中的“湿”“飞不起”写出了烟雾的浓重,借此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

D.下片“珠楯玉栏闲徙倚”点明了人物行迹,一个“闲”字,写出了主人公的百无聊赖。

15.简要赏析“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两句。(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尚书·无逸》的开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追求安逸享乐的一句是“ ”。

2)苏轼《定风波》中的“ ”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经历风雨之后,回首来时之路,心境自然豁达乐观,坦然面对坎坷磨难。

3)辛弃疾在《青玉案》中用“ ”两句,描写了女子在元夕夜盛装出游、充满欢声笑语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_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_______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___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夏天运动对人体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功能有良好的改进作用,但是喜欢夏天运动的朋友要注意两点。一是。 。天气炎热,长时间、大量的户外运动有中暑和晒伤的风险,而且大量流汗能造成电解质流失,很容易让人疲劳。不只是普通的健身爱好者这样, 。比如在巴西举行的2014年男足世界杯上,为了应对炎热天气,比赛就专门安排了暂停补水环节,让球员休息一会。二是 。比如,锻炼时长、强度如何控制?练后补水、拉伸有何讲究?常备药物、运动护具如何选用?诸多事项,大家都不能盲目为之。

21.请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赏析栏目名称“敢当时评”。(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你把别人当成苍蝇时,那是因为你把自己当成臭鸡蛋了;如果你把别人当成蜜蜂,那么你就成了鲜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11条水坝组成”不准确,原文是“发现的11条水坝”。)

2.B(“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于文无据。)

3.DA“此项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错误,“1986年在反山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也可证明;B草裹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错误;C“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生演变”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3分)C(“个人英雄主义”“暗含批判”理解偏颇。)

5.6分)⑴相同点:都描写了号声的响亮、凄切,烘托了悲壮的气氛。(2分)⑵不同点:①前者写出了陆青对战斗的惨烈及阿贵牺牲的悲愤之情,同时饱含了鼓舞战友奋勇向前、全力突围的奋发昂扬之意。(2分)②后者写出了陆青身陷绝境之际竭尽全力提醒战友避开沼泽的急切,同时表达了陆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精疲力尽、不能再继续战斗的不甘和遗憾。(2分)

6.6分)⑴ “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⑵“军号”具有线索作用,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⑶“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每条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3分)C(“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文中无据。)

8.3分)D(“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错。)

9.6分)⑴从国家的法律、政策等层面加强对全民阅读的规范、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强化人们的行动落实;(2分)⑵关注广大农村地区阅读现状,从政策上加以倾斜,消除农村阅读短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⑶加强公共图书馆等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其利用率,为全民阅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2分)⑷建立有效机制,举办好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2分)⑸加强对优秀图书的出版发行、推荐引领,切实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2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

11.3分)D(篇末评论有褒有贬。)

12.3分)B(“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说法不妥。)

13.10分)

⑴(5分)无论何处任职,常处理机密重要之事,处理公务有政绩,擅长文辞论议,桓温很器重他。(注意“每”“处”“莅”“尺牍”“器遇”的翻译。)

⑵(5分)等到襄阳被苻坚攻陷,苻坚一向听说他的声名,与释道安一起乘车把他请来。(注意“及”“陷”“素”“舆”“致”的翻译。)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14.3分)B(“思乡之情”理解错误,应为“思念远行天涯之人”。)

15.6分)⑴“卜得灯花私自喜”运用心理描写,主人公看到灯花吉兆,想到远人将归,不禁喜从中来。(3分)⑵“无言悄把银筝理”运用动作描写,主人公不知不觉(或:下意识)地拨弄平日无心理睬的银筝,将内心对天涯之人的思念盼归之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3分)(答细节描写亦可,结合诗句分别翻译赏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①君子所其无逸 回首向来萧瑟处 ③归去 ④也无风雨也无晴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18.3分)B

19.3分)C

20.6分)(答案示例)①运动要适度(或“要劳逸结合”)(2分)②职业运动员也是如此(2分)③要讲究科学方法(2分)

21.5分)⑴ “敢当”二字由人们耳熟能详的“泰山石敢当”而来,借齐鲁名山彰显地域文化特色;(2分)⑵“敢当”体现了时评栏目敢于针砭时弊、勇于担当责任的办栏宗旨。(3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