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学习文档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学习文档

时间:2019-06-06 05:16:19    下载该word文档

16 抗日战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选择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上海画报》的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书、上海救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 A.1929 B.1930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C.1931 D.1932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19378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南昌起义时 B.九一八事变前

C.秋收起义中 D.七七事变后

4.193712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5.2019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

6.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81932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 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B. 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C. 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D. 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9.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这说明抗日战争

A. 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 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舆论宣传也是斗争的手段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1194011月,《力报》报道说:“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材料反映出华北抗战的胜利

A. 打击了国民党内的妥协动摇倾向 B. 遏制了日本的侵华步伐

C. 推动国共两党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D. 改变了国民党的对日态度

12.如表是19319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31938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 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 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 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 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14.如表是19319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5.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发展,形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进攻的侧重点不同 B.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

C.两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同 D.民心向背不同

16 下列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两个战场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17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 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C. 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 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18.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人士王造时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呼吁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共同抗日。该呼吁的背景是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 国内国际局势不利于抗战

C.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御辱 D. 中国共产党开展全面抗战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1930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阅读下列材料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①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②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了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 20192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9121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民国二十年为1931年。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2.【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7813,地点在上海,应知是淞沪会战,故选A项。

【答案】A

3.【解析】南昌起义是在20世纪20年代,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还未对中国进行大规模侵略,故B项错误;秋收起义是在20世纪20年代,故C项错误;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共赴国难,故D项正确。

【答案】 D

4.【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故选D项。

【答案】D

5.【解析】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正确,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D项错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答案】C

6.【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采用排除法解答。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多次反对外来侵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7.【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材料细节,注意从时间、中国军队的番号、战争地点等信息入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得出正确答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答案】B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8.【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禁止抗战宣传,在此情况下,一批宣传反侵略电影的推出,说明抗日救亡已成为民众的呼声。故答案为D项。A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D

9C

10.【解析】 表格显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中,中日双方对与伤亡的数字均不同程度记载,说明舆论宣传也是战争斗争主要手段,故A项正确;日方统计也缩小数字的嫌疑,故B项错误;表格显示中日双方伤亡数字统计,不能说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八路军的主要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A

11A

12.【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全面抗战是 1937 开始,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主要是1937 年之前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抗战情况,不能反映东北地区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故B项错误;从材料表格可以看出,东北抗战从1931 年开始,是全国全民抗战前奏,故C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正面和敌后战场,正面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应该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13D

14.【解析】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东北军爱国官兵、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关内地区的抗日力量,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日斗争,这说明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故C选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其它地区的情况,故无法说明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故B选项错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形成于1937年国共合作以后,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15.【解析】抗战过程中之所以会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结局,关键在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由此形成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答案】B

16 【解析】抗战初期,敌后战场不是主战场,正面战场才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答案】B

17.【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1935年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解题的关键是对“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的分析理解。

【答案】D

18.【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尚未在全国兴起,A错误;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国民党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际上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纵容日本侵略,国内国际局势不利于抗战,故B正确;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9

【答案】(1)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财产,破坏中国城市等。

2)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奠定了基础。

3)国家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20.(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裂。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1)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罪行:制造事变,发动侵略战争;进行血腥殖民掠夺;实行奴化教育等。

(3)认识: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