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明代画徐渭

明代画徐渭

时间:2011-10-28 14:09:26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国画简称国 画,是我国传统造型 艺术之一,历经数千 年的发展。其技法独特,画科众多,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这次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组 织专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仔细梳理,历经数年,从中选出十位具有广泛和持久影响力的画家, 选取其经典之作,汇集成册出版,以飨读者,其价值意义十分巨大。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里人。不应科举,长期 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画山水。笔墨坚实豪放,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 具浑沦的气势,人称“细沈”。取景多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善用重墨浅色,别饶韵致;也偶作人物。书 法遒劲奇崛,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徵明等,咸出其门。后人 把他和文徽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伯虎(1470-1523),明代画家。名寅,以字行,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 州)吴趋里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 声色,流连诗酒,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 并兼及元人法;并工画人物,写意俱佳,或细条清劲,设色妍丽,或笔墨流动,挥洒如,在钱选、杜堇之上。画花鸟喜用 水墨、清隽峭利、既不同于林良、吕纪,亦有别于沈周,活泼洒脱,生趣盎然。兼善书法,能诗文。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 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常与群少饮于酒店,官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或戴旧乌巾,穿白布瀚衣,直闯无忌。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扦发,特长花鸟,用 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凋。清代郑板桥极崇拜 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行进年下私淑之。”说 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 八大山人:1624年生于南昌,原名朱统(林+金),本是明朝宗室,因清兵入关,明朝覆亡,随隐遁山林 国绘画史上的“怪杰”。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冷峭、凝炼,虽着墨不多,均生动 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别 具灵奇。中国的文人写意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妙悟者不在多言。其笔墨清脆、构图 缜密码,意境空阔,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真正做到了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在这方面八大山入是无 与伦比的典范。齐白石称其300年来领袖群伦,为画坛巨擘。 王石谷:(1632-1717)。清初画家。名(羽+军),以字行,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屈/I:苏)人。住清 初画坛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仿古为多,功力深厚,熔铸南北画派于一炉。晚年画风于简练中求苍浑,为i仑者所重。偶写 花卉、隽秀有致。曾谓:画有明有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大成。皴擦 不可多,厚在神气。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弟子很多,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山水画。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清初书画家。原名朱元极,明朝宗室, 明之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生致力于艺术的革新。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 尤擅山水,画名极盛。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 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深得元人意趣,在气概与风神上自具独特面目,于 气势豪放中寓有静穆气氛,更为同时代诸家所不及。其作品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的。并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 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 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曾中举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工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 虚 谷(1823-1896),清末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虚白, 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江苏广陵(今 扬州)。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往来于上海、苏州,扬 州一带,卖画为业,白谓:“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 伯年、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等书画家友善,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绘 花果、禽鱼、[1J水著名,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尔用强烈 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 活,无—‘笔滞相,匠心独远,开具一格, 吴昌硕赞为“‘拳打破去来今”。 任伯年(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寄寓浙江萧山。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 尤工肖像,取法陈洪绶、华(品山),重视写生,钩勒、点簇、泼墨交替互用, 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清新格调,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 南北。后得朱耷画册,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自称“作 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所画肖像。细部处可清楚到每一根须眉,无不 逼肖,又善“用没骨法分点面目,远视之奕奕如生”(《淞南梦影录》)。其 画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海上画派”之代表人物。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浙江安吉人。作画博取众长, 并以书法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在用笔、施墨、敷彩、 题款、钤印等方面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体,无不精妙,对中国 现代绘画影响深远,并对日本绘画也有较大影响。近代书画大师齐白石 对其推崇有加,并师法吴昌硕。 、、、、、、、、 徐渭(1521—1593)    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其中最富创意的水墨花鸟画大师当推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文长。他处在一个文人步履维艰的明代后期,终生未能得志于“功名”,还屡遭厄运,常因他事而使清名被辱,以至精神几乎失常。后因误杀妻子而下狱服刑,出狱时已年逾五十。饱经沧桑的生涯形成了他吟诗作画的狂放性格,给后世留下许多趣闻,但多半属于附会,未必真实。由于他长期贫困潦倒,极易与下层人民接近,在画坛确与众不同。    徐渭的诗书画文全面发展,对书法颇多自负,他认为自己的写意花鸟得之于书法修养,曾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艺术上更显泼辣,“不求形似求生韵”,虽狂涂乱抹却横生意趣。喜作水墨葡萄、牡丹,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为后来不少名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吴昌硕等所效法。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徐渭曾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并不同意他对自己的评价。如周亮工说:“青藤自言书第一,画次,文第一,诗次,此欺人耳。吾以为《四声猿》与草草花卉俱无第二”(《赖古堂画跋》)。推崇其诗者认为其诗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推重其戏曲的汤显祖则谓“《四声猿》乃词坛飞将”。推崇其文的唐顺之、茅坤则谓“此文殆吾辈”。而郑板桥推崇他的绘画,甘愿为“青藤门下走狗”。可见其文章、 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在当时都算得是一流。而他纵横奔放的水墨写意画,更是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 杂花图卷    徐渭对画的主张,虽没有系统的画论流传下来,但从散落在其诗及其画的题跋上可见端倪。有题画诗云:“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这句话既可以看作是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绘画乃是一种用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工具。徐渭一生热衷于用世,但命运多舛、颠沛落魄,造成其精神的苦闷和对朝廷腐败的不满,时常发诸笔端,以泄胸中意气。    他画牡丹,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并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又有题(墨牡丹)诗云:“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画家沈周、陈淳都画过墨牡丹,但无论从布局到笔墨都远不及徐渭的泼辣、豪放和气势逼人。这与他五十八年贫贱身,连续多次科举不中分不开。在封建社会,科举是知识分子发迹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徐渭尽管满腹经纶,名满天下,但因没有功名,没有地位,以致一贫如洗,竟至有人用两碟野鸭 竹石图轴 莲舟观音图轴 肉、牛肉和三卮酒就能换到他的一幅梅花。题诗云,“凫牛两碟酒三卮,索写梅花四句诗。想见元章(指王冕)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又云:“曾闻饿倒王元章,米换梅花照绢量。花手虽低贫过尔,绢量今到老文长。”他所画的墨梅,无论发干和圈花,一如狂草,一气呵成,笔墨间有一种磊落、激愤之情。   从他的诗文题跋上,还可看出他对前代和当时画家的不同看法和评论。如《题夏硅山林卷》:“观夏硅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书倪元镇画》:“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峰头横片石,天际渺长苍。虽赝须金换,如真胜璧藏。扁舟归去景,入画亦茫茫。”《唐伯虎古松水壁阁中人待客过画》:“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壁松水阁坐何人?若论游鱼应着我。”还有对苏轼、黄公望、王冕、吴镇等的精彩评述。再如他对与他同时或稍前一点的画家,如陈淳(道复)、谢时臣、同乡陈鹤、刘世儒(雪湖)、杭州的沈仕(青门)、宁波的沈明臣(嘉则)等人,不但有往来,且受他们的影响颇大。   徐渭对古代画家不但有过研究,且对苏轼、夏硅、黄公望、倪瓒、吴镇、王冕、沈周、唐寅等人的画十分推崇;对他同时的前辈画 家陈淳、陈鹤、谢时臣等人亦很佩服。他是融会各种画法以后,终于以他自己特有的风格,出现在明代晚期的画坛上。他作品中的“文入画”气质,受上述这些文人画家的影响较多。他的作品重气韵,不求形似,但不是毫无道理的横涂乱抹。在他的一首题画诗中说:“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   这与倪瓒的“吾画不求形似,聊抒胸中逸气耳”有相似之处。他另有一首题画诗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可见他对于画是素来不肯墨守陈规的。他的画,无论花卉、山水、人物、走兽、鱼虫瓜果等无一不能,无一不工。但以花卉画得最多,也最突出,且多用水墨。除前文提及的葡萄、竹石之外,他画得最好的花卉是《杂花图卷》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竹子共十三种,组成长卷,连题跋在内有十多米长。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挥洒淋漓,气势奔放,一气呵成。这是徐渭水墨大写意花卉的代表作。他尽管提倡“不求形似”,但并不等于要把现实的事物敷衍过去;恰恰相反,由于他对写生的对象曾有过认真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并亲自种竹,修整葡萄,因此,又与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一味狂涂乱抹者不同,他是用简单明快的笔墨,把形象概括简约地表现出来。   从技法上看,用水墨来画花卉,在徐渭以前不算罕见,至于山水、人物、竹石,更是不足为奇。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得更远一点,苏轼即曾提到汴人尹白能以墨画花;宋代画家梁楷亦早就用减笔水墨来画人物树石了。徐渭虽是从继承前人的绘画传统上学习,却又不为前人拘束。如果说他学陈淳、林良,那么徐渭的笔墨要比他们更为放纵,特别是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写生画法,真可以“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这种体制,经过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发展和丰富,终于打开了近代大写意的这一体派。   他喜用水墨作画,在他的文集里有一段议论说:“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人逸,斯为妙品。”他利用泼墨写山水,的确发挥了墨汁淋漓、烟岚满纸的效果。   对于山水、人物画,他赞赏沈周、谢时臣的粗笔,尤其对夏珪、倪瓒的冷逸特色,大为赞赏。所以他的山水、人物画,往往多用粗笔,乘兴涂抹,神游于物象之外,以豁胸中之气 。如他的《人物山水花卉册页》分别作写意山水人物,写生花卉,颇具南宋画家梁楷的减笔风格。笔墨简括豪放,随意自然。《莲舟观音图》轴图上方一大半位置为草书题跋,下方一小半画观音像,人物寥寥几笔,然神韵俱佳。   徐渭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称得上是一位文学艺术家。他的诗、文、书、画都有力革陈规、独树一帜的成就,很难定出高下。他的画具有“文人画”的气质。他的诗写得好,并特别喜欢在画上题诗,将诗画结合,以诗来加强绘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诗情画意,融浑一体。   徐谓的字也很好,上至魏晋,下至唐宋元明,都有涉及。特别像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等书家,他都下过一番功夫。如前文所述徐渭曾向人说“吾书第一”,虽然对这个说法,后人以为不当,但由此亦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艺术是很有自信的。明代晚期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曾评论徐渭书法:“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在他的作品里,诗、书、画、印,已经很完美地结合为一体。晚明张岱说:“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他的书法特点是寓姿媚于朴拙,寓霸悍于沉雄,笔画圆润遒劲,结体跌宕善变,章法纵横潇洒。读徐渭的画,其用笔,点画似草书飞动,布局潇洒纵恣,亦如其书之章法。徐渭的绘画确实得力于书法的功力。他的画,尤其是花卉画,往往能将各种不同物象综合于一卷之中,笔墨泼辣,随心所欲,真如草书飞舞,比林良、吕纪、沈周、唐寅、陈淳的写意花鸟画更为粗豪蓬勃、沉雄健拔。   徐渭的写意画,不管花鸟、山水、人物,其布局都灵活善变,视题材、主题和画幅形式的要求,出奇制胜,确实达到了“旷如无天,密如无地”,“能如造化绝安排”的艺术境地。他深得用墨三昧,善于用水用墨,大泼墨、大破墨尤见功力,淡破浓、浓破淡,极尽墨法之变化,淋漓润活,生意盎然。徐渭的水墨画技法全面,充分体现了他纵横奔放的才华,把中国写意画推向又一个高峰。明代许多名家中,能如徐渭于绘事兼长各科,挥洒自如,情景交融的,可谓屈指可数。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隽永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画法,对后世的影响至为强烈。他习画较晚,真正成为一个画家,应在他出狱之后。也许是因为戏曲、诗词不足尽其胸中郁积,才转而以绘画来发泄。而正是绘画使他的诗文、歌赋得到声、形在抒发心情上的统一。他以纵横不可一世的画法,出现在明代后期的画坛上,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就近代画坛所景仰的大画 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而论,都是从此画法脱胎而出。郑板桥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用来钤于画上。并说:“郑所南、陈古白两先生善画兰竹,燮未尝学之;徐文长、高且园(凤翰)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气,所以不谋而合。彼陈、郑二公,仙肌仙骨,藐姑冰雪,燮何足以学之哉!”(郑板桥题画兰竹)近代的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亦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他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又题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再如戴熙曾提到他看到徐渭的一套三十六幅册页时的情形,有“此册开视,心目为快,家人在旁,亦复齐声拍手,喷喷称妙”。在浙江民间,有关徐文长的传说至今不衰,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说,徐渭是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文人画发展到明代的 一个新的突破。中国文人画发生在晋代,它是伴随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文艺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和“怡悦情生”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之后,经五代荆浩、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发挥。此际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和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凡诗、书、画,皆以尚意为高,强调主观心意的重要性,使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表现主观心灵。   明代大写意画的勃兴,还与明中叶以后王阳明、李贽的哲学思想有关。徐渭在哲学上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在文艺观上主张以本色为宗,在绘画上以表现心灵为重。强调“万物贵取影”,“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他使文人画的理论和实践,从重“形神皆备”的主客观兼顾而转向了“意在象外”的重主观、次客观的大写意画发展阶段。这是文人画发展史上一个更高级阶段的标志。徐渭擅长狂草,以草书之意和草书之法入画,来实践他的艺术观。他的大写意画风,是从自觉地研究和总结前人的理论和创作成果中来的,加上他全面的深厚的学识修养,一生不得志的惨痛遭遇形成了 他狂傲不驯的性格,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因此他创立的大写意画风具有不同流俗的格调。与梁楷的冷逸、陈淳的潇洒相比较,徐渭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风格,则更能激动人心,显得痛快淋漓。八大山人在更多方面继承的是他的绘画艺术,只是在笔墨上消去了粗豪霸悍一面,使大写意画风格走向成熟、走向高雅,形成了写意花鸟画独特的语言。八大山人的贡献是把徐渭创造的大写意画风推向又一高峰。再经石涛、“扬州八怪”的发展变化,大写意流派,从晚明、清代以至近现代,几乎漫衍于整个画坛。   徐渭可以说在我国绘画史上给大写意画风以一个新的突破,是中国绘画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大体现,这是他之所以成伟大画家的原因所在。   徐渭一生的作为极富个性,他对客观世界充满激情;在艺术风格上因而也常流露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那些吐露心声的诗句,放纵而动人的墨谑,使正直的人为他的激情所鼓舞,产生了共鸣。徐渭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脊梁的精神。 ——本文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李澜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 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 《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明代画徐渭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