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环境保护观(1)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环境保护观(1)

时间:2015-05-26    下载该word文档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环境保护观
李一楠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3

摘要: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基础是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开发那些可再生资源的问题,并且儒家思想将其上升到了价值道德的高度。当今的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借鉴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对此有用的精华思想,无疑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 环境保护;仁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具有了更高的能力影响自己存在的环境,从环境中获取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改造环境的能力相对于人类以往的历史具有了难于定量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巨大提高,首先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环境的某些巨大的变化,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甚至是危机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今后的发展。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古人很早也就已经注意到,并且也有不少的具有至理的慧言。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我国古代一些儒家思想家有不少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系性。我们对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是在弘扬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面对着我们日益面临着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借鉴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一、儒家环境保护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关于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无疑是人们处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哲学基础,对此不同的认识必然导致不同的对于环境的行为。在把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一部分,或者自然环境的某一类、某一事物神圣化之后,就必然产生对其的神秘的崇拜,对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采取各种仪式,表示对其的敬畏。比如一些原始宗教、民族图腾就把自然环境的某一部分神圣化,在印度,牛就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物,因此,在印度,牛是得到普遍敬畏的一种动物;有民族或部族将狼神圣化,将其看做自己民族的图腾,因此,狼在这些部族民众受到特别的保护与敬畏;也有处于相对原始状态的部族把大山、大树神圣化的。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我们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影响,相信“人定胜天”的哲学,在战天斗地的年代,我们取得了国家建设的不少成绩的同时,但由于缺少对自然的某种敬畏的思想,也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结果是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不少的破坏。
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主要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儒家思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阐述其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观念,提出其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思想的哲学基础。儒家认为,在人与其所存在的环境关系就是,人类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与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自然是有生命发展变化规律的,人也有其生命发展变化的规律,其发展规律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在这样的运行规律之中,人类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那么在这一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其实质也就是在尊重人类自我,这一规律有其客观性,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儒家思想已经把整个人类社会当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放在整个更大的、与自然融合而成的更大的整体环境之中进行考虑。强调在这一整体性,从而也说明只有人类尊重这一整体的发展规律,才能保持整个环境的和谐一体,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观念。
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这里,孔子的“天”就是指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孔子指出,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且,


世间的万物都来自于这个环境,自然也就包括我们人类自己了。在据说是孔子编撰的《周易》中还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有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事物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又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在这里,董仲舒的“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自然之“天”,即纯粹的自然界,具有更多的神化的色彩,但是,其核心还是指整个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只不过在某些语境之下,董仲舒,包括许多儒家学者,把“天”神格化了,从而对“天”的规律,赋予了更多的主观观念,由于其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从而使其能够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服务。但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之中的“天”是包括有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含义的,这从而为其强调人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提供了哲学基础。由于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天”在许多情况之下已经被其神格化,从而更能使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这相对于那种强调“人定胜天”的完全唯物主义哲学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因时取材:儒家的环境保护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保护环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的因时适度利用上。中国的古代社会主要就是一种农业为主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明因此被称为农业文明。在农业社会之中,人们生存发展的各种主要资源就是各种植物、动物为主的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有其特点,第一就是有其季节性,动物的繁育生长,植物的萌发生长,有其季节性,其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就是其生长繁育需要一定合适的环境;第三,其资源的提供的量在特定的时间度内有其限度。如果人们在从环境之中索取这些资源时,不注意这些问题,没有保护的意识,就可能造成资源的枯竭,影响人类的的生存发展。
儒家思想推崇被自己理想化的古代圣贤,因此,我国古代的儒家学者,往往借这些人的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相传大禹曾经讲过:“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周文王在其将要去世之时,教育其儿子周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升以成鱼鳖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这些思想主要就是说,人们在开发利用这些山林、鸟兽、鱼鳖这些可再生的生物之源之时,必须尊重这些生物的生长繁育的规律,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必须以一定的度来开发利用这资源,让其能够繁衍生息。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开拓者,他们有不少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的表述。孔子曾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些思想都表达了人们在利用各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之时,必须是取物有节、节制利用,只有这样中午节用,尊重这些自然资源的生长繁育的规律,人们才可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舜亡”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荀子更强调了自然界运行有其自然规律的观点,这就为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正确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基础,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里强调了自然界的万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因此荀子提出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这种更基于自然的万物有其自然规律这种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生态保护思想更超越了孟子,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总之,我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学者,在阐述关于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关系之时,确提出了人们在取得自然环境之中的各种可再生的各种生物之源之时,必须尊重这些生物资源的繁育生长规律,不能采取“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开发模式,在尊重


生物的自然繁育生长规律,使其能够不断地繁育后代,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获得取之不竭的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特别是人类在开发获取各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之时应该取之有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对于解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特别是某些生物资源面临着枯竭的情势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今天所采取的保护森林,在某些季节禁渔禁猎的措施,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三、儒家环境保护思想的价值基础——仁爱万物
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之中的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不仅是出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而是将其上升到了某种非常高的道德高度,那就是人与万物具有某种统一性,人爱护环境,对那些生物资源的惜时而节用的观点正是仁爱万物的体现。
“仁孝义”是儒家核心的价值观。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何为“仁”孔子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义之本也。”从以上简单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仁孝义”是孔子和孟子等儒家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孔子、孟子其一生堵在追求这些这些人生价值。
儒家思想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爱护生物,适时适度地开发这些资源上升到体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孔子说过:“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根据这些叙述,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孔子、孟子确实把适时适度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上升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程度。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是不断提高,而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人类当今从自然界中索取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其在人类有限的时间的不可再生性,其总要要枯竭的一天,比如当今人类所大规模开发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而生物资源只要开发科学规模适度,其将不会有枯竭的结果,因此我们借鉴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适时适度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还应该将其上升到价值的高度,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面对环境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么桂杰. 儒家价值观、个人责任感对中国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2014.
[2]黄莎. 论儒家环境伦理观对中国环境法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 [3]冯文娟.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D].吉林大学,2011.
[4]马艺容. 儒家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5]郑校川. 儒家和谐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个人简介
姓名:李一楠(19897月),河南许昌市人。
就读院校: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科学技术哲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环境哲学。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环境保护观(1)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