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3-01-19 05:04:06    下载该word文档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树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
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是一个重要教学理论与施教策略,在教育活动中贯彻落实好行组织者策略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做好课堂安排,预设课堂知识。在有效策略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并有针对性有策略地准备课前工作,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能够让语文课堂的教学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文本解读,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进行知识拓展,开启学生的智慧大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有效应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为此,我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就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先行组织者策略概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并创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头脑中现有的认知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下的一些概念理论知识。在新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得到再一次的丰富与扩充,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认知框架,并在下一次面对新认知的情况下继续丰富和扩充自己的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习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组织者这一个概念,组织者主要是指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关,但由于他们与新内容相比出现的更早,所以被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例如在指导学生解读《天净沙·秋思》这一古诗的时候,教师在阐述作者生平经历的过程中,会提到马致远飘零不得志的一生,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政治遭遇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引导性材料,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具体应用。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不同的新认知情况,奥苏贝尔还专门划分了两个类别。第一类是当学生在对新认知内容完全陌生的情况下,教师是需要提前准备一些预备知识来对学生展开引导的,这样的引导知识被称之为陈述性组织者。还是将上述古诗作为例子来说,前面所提到的材料引导就是属于这一类。而第二类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将新知识与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关联,这样的关联就被称之为比较性组织。在陶渊明《饮酒》这一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田园情怀的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一古诗与曾经学过的《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而展开新知识的教学。但不管教师运用的是哪一类的组织者策略,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进行选择策略。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具体运用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际效率和质量,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以往的诗歌教学课堂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诗歌教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出发思索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引导学生能够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获得更多基础知识和认知方法。只有正确有效的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才能逐渐创新教学方法,帮助教师灵活展开诗歌教学课堂。(一)先进行学情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教师来说,要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课前准备到课程结束都不能放松警惕,因为一堂课的开启是从课前准备开始计算的。在任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诗歌教学这一特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需要在上课之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诗歌功底,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诗歌认知能力。只有在一定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一个更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明确自己的课堂切入点,并快速找到相应的引导性材料构建相应的认知框架,进行课堂的预设。
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目光只放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可以适当接触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小学教材,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有接触过多少诗歌题材的课文内容,并根据相应的课文内容进行类别的汇总和学习方式的分析。
例如在学习《望岳》《观沧海》这一类咏物类型的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花一点时间对学生此类诗歌的学习基础进行了解,适当引入学生小学曾经学过的同类型题材的诗歌进行对比和评估,,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和教学方式。在获取了学生的学情反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预习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从而减轻课堂的学习负担。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中也要准备一些必要的预备性知识,这是引导性材料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才能更好安排课堂的各项教学环节,真正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学习问题,并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激趣性策略导入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利用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环节作为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导入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导入环节的内容不够新颖,不够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也会因此而受影响。
在初中诗歌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都过于传统,更偏向于单一的口述式,例如直接开门见山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生平经历,或者在课前复习旧课的内容。然而随着互联
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的授课辅助工具越来越丰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音播放方式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是不管是使用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还是多媒体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都应该牢牢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其次要奠定整堂课的基础调性,分析相应的课程导入方式,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思考课堂的基调是否与诗歌内容的主旨相符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相应的引导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能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在学生乐于接受的前提下进入课堂。
(三)科学布局,促进文本解读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文本分析解读的环节必不可少,同时这也是最重要最难的一个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欣赏能力,对诗歌文本的赏析与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引导者,那么教师自身就要对诗歌的理解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在每一堂课之前做好清晰科学的文本分析布局,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文本解读策略,让教学真正回归诗歌本身,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在每个班级内部必然会存在学生之间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水平的差距,而教师在课堂上的科学布局就是一个尽量完善这种差距的过程,只有尽可能的做到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诗歌学习的课堂上有所进步。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好一条贯穿整个文本解读的重要线索,带领学生从线索切入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传统的诗歌解读只停留在读、译、背的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整个过程过于单一和枯燥,并且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久而久之教师也开始追求全新文本解读教学模式。尝试在语文课堂上加入一些小组讨论、有竞争的环节,让学生在相应的引导性材料下展开自主分析和学习。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诗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而应该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认知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赏析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诗歌学习的更高境界。参考文献:
[1]余星童.“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8v.31;No.9504):123-126.[2]余星童.“先行組织者策略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8031004):117-120.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