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二)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二)

时间:2014-11-24 17:51:43    下载该word文档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二

1.

(1)用作代词。

①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若毒之乎?()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2)用作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②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2.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⑥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如: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4.

(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如:于是余有叹焉。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5.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死生,昼夜事也。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6.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什么身份”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http://qh.zgjsks.com/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