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风起不歇情起不止一往而深——《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

风起不歇情起不止一往而深——《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

时间:2024-01-02 05:52:42    下载该word文档
风起不歇情起不止一往而深——《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
钟芳芳
【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年(,期】2019(011021【总页数】2(P159-160【关键词】悲剧性;悲壮;情感构建【作者】钟芳芳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正文语种】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讲述的是长林王府父子三人在国与家之间的付出和牺牲。本片在情感的建构上分为“国”与“家”两部分,具有满腔爱国最后黯然收场的屈原式悲壮,也有家中父子兄弟之间的情感,另有朝堂之上的心心相惜、战场之中的生死相随。这些情感的交织构筑了这部影片荡气回肠的“悲”的基调。
“艺术品是要付诸人的情感的,情感被震动了,作品也就成功了”。一部作品的情感构建包含它的情感组成,情感发展弧度和情感表达方式。1情感组成
在人物关系情感上分为“家庭”和“朝堂”,以此交织出家国情怀。家庭人物关系:一位父亲,两兄弟,一位儿媳。这是一个最为普通的家庭构成,但是因为这个家是“将门”又有更为深刻的情感连接。

在家的部分不管在剧情还是人物互动上都有不少笔墨展现温情。父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都尽显温情。大哥萧平章多次抚摸弟弟萧平旌的脸。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萧庭生与大儿子平章信任扶持,父子之间不多言语却是深深的感情。父子二人商讨国事,共同面对家国困难。萧庭生对小儿子平旌是教导与培养,责备的言语下满是爱怜。萧平章与妻子的互动也是满满的爱意。其中,萧平章并非萧庭生的亲生儿子的设计更让我们前文所说的父子、兄弟亲情在情感上更动人。虽非血脉,却并不妨碍父子三人对彼此的爱和付出,呼应了本片的主旨也是长林精神“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这就是本片最有价值的部分:情感高度。血缘关系的情感升华为以忠、以爱为连接的长林精神。
在朝堂的部分,有萧庭生与皇帝的兄弟情,有与战友的情感,有托孤的“诸葛亮式”的鞠躬尽瘁,有权力猜忌下被质疑的“屈原式”的无奈与悲壮。这样的情感组成是一张情感网络,所容纳的情感丰沛。其中,萧庭生是先帝领养的,与当今皇帝并非同一血脉,这也符合本片所着重刻画的“长林精神”。在皇帝逝世后托孤萧庭生,其中,萧庭生接受托孤对小皇帝的爱抚,对朝堂的无私都丰满了萧庭生这个人物的情感。
片中情感的分水岭是萧平章的离世。前期对于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温馨刻画,在这一刻都是悲伤情感的基点。父亲失去最爱的儿子,弟弟失去依靠的哥哥,妻子失去挚爱的丈夫。萧平章生前在剧情中有多么优秀,他的离世就会有多少的惋惜与哀叹。之后是萧庭生的离世,一句“萧氏庭生回家”结束一生。萧庭生是风起长林的起点,是琅琊榜一和二的联结。观众看到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儒,萧庭生这个人物身上聚集中国儒家美好的特质,他的离世带着观众的依依不舍。
2情感发展弧度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悲是“悲壮”。悲壮是最早被提及的悲剧情感,它往往
与崇高联系在一起,成为悲剧情感中最独特、最有力量的表达。《风起长林》中父子三人各带情感弧度。
萧平章重情重义、忠义、孝顺、仁爱,战场、朝堂之上肩扛重任,家里兄友弟恭。就是这样一个大丈夫被安排到天平的两端,父亲、兄弟的安危和自己的生死。这里涌动的悲剧情感不是他的牺牲,而是他选择背后折射的价值和人性。他的牺牲是人性美德的感怀。其中,萧平章的身世为萧平章这个人物的崇高增添了色彩。“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本剧浓墨重彩渲染的长林风骨已然超越血脉是一种精神。他的离世荡气回肠,形成本剧悲剧情感展现的高潮之一。这个人物身上的美好特质到最后的离世正应验了鲁迅对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的阐述。
萧庭生戎马一生,在临终时娓娓道出:“生在掖幽庭,吃过常人没有吃过的苦,看过人世间最冷的面孔。”一生经历风雨无数,不弯腰板、不改风骨。萧庭生身上的悲是:一生奉献朝堂最后黯然收场但得到至高敬重。曾庆元在《悲剧论》中写到悲壮是最早被提及、被认同的悲剧情感,它与崇高经常联系在一起成为悲剧性最独特、最有力量的表达。萧庭生的悲剧体现的是悲壮、是崇高。在萧平章痛失爱子是悲痛;先帝逝于怀中,声声哥哥是悲戚;拖着年迈的身子居朝堂辅佐,面对猜忌并未做更多的辩驳而是依旧不忘先帝托孤之情,声声教诲年幼的皇帝,是大爱、是悲壮。临终用“衣冠葬皇陵,尸骨归梅林”这样举重若轻的遗嘱结束崇高的一生。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提及把人物的痛苦化为崇高的触动——这才是人的天性的最高的腾飞,从而提升和净化观者的精神世界。萧庭生以他一生的经历及经历中展现的大情怀、大爱让创作客体感受到精神的力量,给人以震撼,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崇高的个人魅力带来的悲剧震撼。
萧平旌生性爱自由,不爱拘束,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本为受教琅琊阁的翩翩少年,却在失去兄长庇护后毅然担起守卫家国的重担。萧平旌这个人物是本剧的主
要人物,更是成长式人物,观众能从他的成长与变化中共同经历成长,感同身受。观众在萧平旌身上投射的悲剧情感更多来自人物成长过程的阵痛。正因为这样的阵痛才能激发观众的不舍。在悲剧性研究中有三种主要悲剧,分别为人物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人物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和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萧平旌的成长来自失去庇护,扛起重担。而这些与他的本性并不符合,只是为了家国才毅然决然扛起重责。在人物开始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观众看到的是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为了家国是可以牺牲自己的。观众在观看人物成长的过程,一方面为人物的成长变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人物成长过程所面临的困难感到难过。这是情感的寄托与投射。片中同为变化式人物的还有萧元启,与萧平旌刚好相反的发展途径,更是衬托长林精神教育下的萧平旌是如此的正直、忠诚。
片中还刻画了温婉善良的蒙浅雪,医者仁心的林奚,与毒辣的皇后和莱阳太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3情感表达方式
剧作悲剧性营造最为突出的笔者认为是“礼”和“文学性的台词”。无处不在的“礼”营造庄重的仪式感。本剧中的礼不仅真实地还原,更是以“礼”带动情感。萧平章自小礼教周全,在发现妻子珠宝盒有问题时询问皇后,面对皇后的锋利不卑不亢地表明立场,在这时他行了一个大大的君臣之礼。这时,萧平章人物中的血性就彰显出来了。而在另一场戏中,妻子蒙浅雪面对带病出征的丈夫希望跟随,这时她行了一个同袍礼,将门之家是夫妻也是并肩作战的同袍。这个礼中包含无奈,更是理解与追随。
剧中出现的丧葬礼仪更是结合剧情把全剧推向一个个悲剧点。剧中,萧平章去世时出现噫兴礼。噫兴,出自《仪礼·既夕礼》。噫为语气词,表感慨、悲痛、叹息。启殡前,为避免喧嚣之声的干扰,此时在场的人都要停止哭泣。有司连续三次发出“噫兴”的叫声,以警醒死者的神灵[1]。剧中人物对于萧平章的阵亡悲痛、不舍,
观众也包含不舍,但是这些情感如何外化。这里的噫兴礼不仅是表达这种情感,更是通过古礼把这种情感上升到悲叹。另外,梁帝驾崩及萧庭生往生时,萧平旌和萧元时在悼念时使用的辟踊礼。本剧的礼仪指导表示人在悲伤之极时会情不自禁地“辟踊”,也就是捶胸跳足。《礼记·檀弓下》有云:“辟踊,哀之至也。”平旌远在边疆纪念梁王时多了份成长后的克制,元时在纪念萧庭生时多了份敬重和内疚,因为他本可以不用这样做。情感与礼仪的完美结合把本剧的悲叹、悲痛、悲壮都严肃、庄重地端出来筑起大悲的情感基调。
除了礼仪的运用外,台词也是情感构建的重要手段。本剧台词文学性和哲思性极强,更有大情怀、大格局。朝堂或江湖风起云涌,剧中多次对“执念”“放下”等哲理性问题进行思考。更有承袭长林风骨的句句台词,包裹家国情怀,让人动容。“大梁子民在后,我长林男儿誓死不退”“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长林之重,重在保境安民”“越是忧惧,就越要胸怀万民”“衣冠葬王陵,遗骨归梅林”“萧氏庭生回家啦”,句句戳心台词裹挟滚烫的情感直达人心。本片音乐在情感渲染与叙事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片音乐多采用古代传统乐曲古琴、古筝、长笛、琵琶、洞箫等[2]。音乐的浑厚哀婉,兼具儒家的敦厚与道家的悠然,在情感上绵远悠长。结合前文分析的文学性台词,淡淡的背景音乐衬托着文学性台词,增加了台词与画面的情感力度。4结语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爱,是宁静致远的大胸怀。全剧情感深厚,在家国情怀中透出或淡或浓的悲剧感。于这部剧而言,情感是血脉,贯穿于大的情节构架和小的细节之中,一往而深。可以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在情感构建方面丝毫不逊色于第一部。



【相关文献】
[1]王亚婷.电视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礼文化叙事[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131-132.[2]宗肖君.胡凡刚.《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中国古典美学内蕴[J].现代视听,2018(9:45-49.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