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时间:2020-07-13 22:21:13    下载该word文档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一、积累(14分)

1.(4分)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金华市花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花,杜鹃花目山茶科植物。因其枝青叶秀,花色缤纷,花姿(yōu 雅,而成为世界名贵花卉,备受园艺界□.茶花属半阴性植物,喜温湿气候,(jì) 烈日曝晒,不耐严寒,种植在肥、疏松的微酸性土壤里为佳。它的花期较长,从10月到次年5月都有开放。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姿(yōu 优  jì) 忌 烈日曝晒

2)填入文中□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A.珍视

B.重视

3)加点字“沃”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ào

Bwò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根据词语搭配来确定字形。

yōu雅”写作“优雅”,“jì烈日曝晒”意思是“不要烈日曝晒”,“jì”写作“忌”。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根据语境和词语含义来辨析。

珍视:珍爱重视。

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

根据“成为世界名贵花卉”的提示,选“珍视”恰当;

故选:A

3)本题考查字音。根据语境来确定词语读音。

“肥沃”意思是“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沃”应读作“wò”,

故选:B

参考答案:答案:

1)优

2A

3B

点拨: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6分)根据语境默写古诗词名句。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尽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尽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尽是斜阳,“ 秋草独寻人去 ,寒林空见日斜时”……阳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诗人的灵感。崔颢登楼远眺,不觉已是黄昏,凄迷之景惹动满怀心绪,不禁发出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在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结合具体语境记忆。

参考答案:答案:

断肠人在天涯 (重点字:涯)

更着风和雨

长烟落日孤城闭 (重点字:孤)

秋草独寻人去后

日暮乡关何处是(重点字:暮)

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愁)

点拨:古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

3.(2分)下列诗句的含意与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最接近的一项是(  )

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小海伦总是把“杯”与“水”混为一谈。莎莉文老师让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突然间,小海伦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手上流过的这种奇妙的东西。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思的理解。根据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可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而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正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表现的境界相符合。

参考答案:A.不符合,表现的是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B.不符合,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C.符合,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故选:C

点拨:解答这类题,要在对问题的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诗句的意思,围绕重点诗句加以解答。

4.(2分)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

A.风尘仆仆 B.望梅止渴 C.垂涎欲滴 D.所向披靡

解析:本题考查图画内容的理解与成语的积累能力。

参考答案:阅读所给的漫画,根据图画中的内容,可知人物是曹操,事件是他带兵行军,误入没水的道路。根据图三、四中文字“口水都流出来了”“快走,快走”,可知讲述的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故选:B

点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大量的成语,并了解成语的来源与意义,再根据图画中的文字提示去分析判断。

二、阅读(48分)

5.(4分)名著阅读。

祥子因不喜欢虎妞而离开,不久又回来了;简•爱因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而选择离开,但最终又回到他身边。他们的“回来”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老舍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怀孕”让祥子深感焦虑,老马的经历让他感到前程暗淡,而辛苦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表现了祥子屈从现实的懦弱性格。

而《简•爱》中简•爱 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所以当她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而选择离开,但最终又回到他身边,表现了简•爱专一、执着、勇敢的形象。

答案:

虎妞的“怀孕”让祥子深感焦虑,老马的经历让他感到前程暗淡,而辛苦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他只好回到人和车厂,表现了祥子屈从现实的懦弱性格。

简•爱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得知他被火烧伤、疯妻已过世,义无反顾地回到他身边,与至爱共担风雨,刻画了简•爱专一、执着、勇敢的形象。

点拨: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4分)名著阅读。

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

A.被拒绝: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

B.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然后结合积累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注意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注意要阐述出基本情节,然后分析孙悟空内心的成长变化。例如,“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这两个情节孙悟空先是粗鲁,胡搅蛮缠,后来到善用智慧,讲求谋略,这体现了他的成熟。

答案:

示例一:我选A.孙悟空向龙王索要兵器不成,就不依不饶,直至找到金箍棒;后又索要披挂,再遭拒绝,便以在龙宫试金箍棒相威胁。借芭蕉扇时,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拒绝,便先钻进她的肚子,后化成牛魔王,智取扇子。孙悟空从粗鲁、蛮不讲理到善用智慧、通达人情,心智更加成熟。

示例二:我选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做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点拨:中外名著是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7.(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送给青蛙的大海

[日本]山下春雄

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巾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

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

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

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

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了蔚蓝的天空。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

“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

“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我想钓鱼,我想钓鱼,我想钓一条大鱼。

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

呱﹣﹣呱﹣﹣呱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一条头部成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伞。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的。

“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

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大海多美呀!”

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好的,浴巾没有了,但阿和照样能睡觉。”妈妈对着阿和的耳朵轻轻地说道。

“放心吧,小青蛙,这大海送给你们了!”说着,阿和拉着妈妈的手大步地走出了森林。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选自《秋巫婆的树叶信》,野藤译)

【幻想之脉】

1)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幻想之眼】

2)童话写道:“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你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并简述理由。

【幻想之趣】

3)童话中青蛙钓鱼时所唱的歌谣富有童趣,请作赏析。

【幻想之蕴】

4)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品味下面句子,结合童话内容,探究阿和这行为的意义。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解析:这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故事。阿和最心爱的浴巾被大风刮走了。她和妈妈到森林里去寻找浴巾,结果发现自己蓝色的浴巾被两只小青蛙当成了海洋,玩得不亦乐乎。阿和与妈妈没惊动小青蛙,想让它们玩到晚上再来拿走。结果,晚上来到一看,小青蛙在浴巾上香甜地睡着了。于是,阿和决定把浴巾送给小青蛙,让它们当成自己的大海。阿和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小动物,这份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的爱心令人感动。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的把握以及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大故事即阿和寻找丢失的浴巾,小故事是青蛙把浴巾当成了大海。故事开头的主要内容是:阿和找到了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紧接着阿和与妈妈看到的情景:青蛙在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上嬉戏,即第空的答案。青蛙躲避长蛇后,接下来是阿和与妈妈的商议:“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因此第空可填:阿和把蓝浴巾借给了青蛙。到了晚上,阿和与妈妈来到森林,看到青蛙在荧光下的蓝浴巾上甜甜地睡着了,于是决定“把蓝浴巾留下,小青蛙居住在蓝色的大海上”。据此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根据上下文推测”,联系“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的上文“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和下文“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可以推测是阿和惊喜的叫声,她在妈妈的“拽”“说”之后安静下来听到了“一阵声音”,“顺着这声音”发现了两只小青蛙,又惊又喜。也可以推测是妈妈的话,她引导阿和先仔细听,再循着声音找,最后发现好东西,这样一步一步发现好东西。从下文“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也可以推测是小青蛙的话,是青蛙弟弟发现蓝浴巾,欣喜地告诉哥哥,它们进行谈论。据此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解答此类题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童谣的句子特点:“我想钓鱼,我想钓鱼”运用反复手法,“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运用夸张手法,“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结合语境可见童谣展现出青蛙急切地想钓大鱼的欢快,青蛙欢快的叫声正是阿和愉快心情的体现,这是一种移情手法;同时,欢快的童谣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据此理解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结合童话内容,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看见两只青蛙在浴巾上嬉戏,她决定借给小青蛙浴巾,晚上再去拿,看见两只青蛙甜甜地睡着了,她最终却选择了放弃浴巾,可以理解阿和具有善良纯真的品质;再联系“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这句话,可以理解阿和放弃蓝浴巾这一做法就像萤火虫的光亮永远陪伴着青蛙,它的意义就是放弃一点却能成全世界,这样一种美能深深地感染读者。据此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答案:

1青蛙在大海上嬉戏 阿和把蓝浴巾借给了青蛙 居住在蓝色的大海上。

2)示例一:我认为是阿和说的。阿和被妈妈拽住胳膊而停下脚步,在妈妈引导下,随着“一阵声音”发现了好东西,惊喜地喊出了这句话,然后顺着“这声音”又发现了青蛙兄弟在嬉戏。这与阿和天真、好奇的性格相吻合。

示例二:我认为是妈妈说的,下文中“这声音”指上文的“一阵声音”,前文妈妈拽住阿和的胳膊并提醒别出声”,接着发现“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声音就是青蛙的叫声,于是妈妈说了这句话。这些引导孩子逐步发现美好的言行与文中妈妈的形象吻合。

示例三:我认为是青蛙说的。下文中“这声音”,就是指上文中“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这句话,而顺着“这声音”可以发现青蛙兄弟正在叶子上俯视蓝浴巾,并谈论“这是什么”;这句话流露出的兴奋、激动,与青蛙发现蓝浴巾时的心情吻合。

3)运用反复,表现了青蛙们“想钓鱼”的迫切心理;运用夸张,表达了青蛙“想钓大鱼”的愿望;最后以呱﹣呱﹣呱﹣”的青蛙叫声结尾,写出青蛙钓鱼的欢乐。歌谣中幻想的钓鱼场景与真实的青蛙叫声融在一起,似真似幻,既映衬了阿和的心情,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4)示例:阿和把心爱的蓝浴巾永远留在了森林里,给青蛙一片居住的大海;她的善良纯真,就像萤火虫的光亮永远陪伴着青蛙,美好的品质在那一刻定格。一块浴巾却能给需要的人一片大海,微弱的萤光却能照亮别人的美梦,放弃一点却能成全世界:这样的放弃与成全会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

点拨: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8.(10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

20192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象不会持续下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用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儿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节选自《南方周末》)

【访谈•问题】

1)这一访谈,记者从 《流浪地球》热映 (热点)切入,围绕 科幻影视 (焦点)展开提问,最后根据刘慈欣的回答进行了追问:“ 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

【访谈•观点】

2)访谈中,刘慈欣认为我国科幻影视前景很光明。通读全文,概括其原因。

【访谈•应对】

3)回答记者提问也是一种应对。请参考小贴士中的应对原则,分析刘慈欣回答下面问题的巧妙之处。(运用两条原则分析即可)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小贴士

应对原则

•谦逊有礼:谦虚谨慎,少赞誉自己,多夸赞他人

•得体有度:注意分寸,少伤害他人,多维护他人

•理解有容:理解他人立场,减少反感,增加包容

解析:本题是新闻的综合阅读,本文就《流浪地球》这部由作家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说起,主要就:科幻小说的改编、科幻电影的前景、科幻电影发展的时代等问题进行交流,文中充分表现出,科幻作者刘慈欣对未来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概括。文中最先从《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说起,接着就科幻电影的前景问题进行交流,最后,记者就科幻电影发展的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时代?这一问题进行询问,并得到作者刘慈欣的肯定回答,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就可得出本题答案。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筛选。记者的第三个问题就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问题而提出的,刘慈欣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是有光明前途的,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也就是一个新未来的开启。另外“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这样就有专业队伍作为根本保障。同时“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这个需求。综合这三点就可知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是光明的原因。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运用和理解。当记者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时,刘慈欣很谦虚,认为“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同时作者还表示“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这些话语,充分表现出作者刘慈欣对电影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分析答话的妙处时,结合应对原则进行,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不可脱离原文。

答案:

1《流浪地球》热映;科幻影视;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2)《流浪地球》是我国科幻影视的划时代突破;科幻编剧会大量出现;充满未来感的时代,会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3)示例一:刘慈欣先陈述影视改编的一般状况,为正面回答“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编”这一问题做了缓冲和铺垫,这样使应对有层次,得体巧妙。他表示自己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显得谦逊有礼。

示例二:刘慈欣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先谈影视改编的客观事实,并表示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等,避免给影视方带来伤害,显得得体有度;他认为改编的电影是否忠于原著并不重要,并对自己的作品被改得很大表示理解,体现他对影视制作方的包容。

点拨:概括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的方法:

1、看清题干,找到题目的出处。

2、确定答题范围。

3、逐段、逐句的概括的提炼。

4、不要完全照抄,要用自己的话。

5、不能用描写抒情的语言作答。

9.(4分)古诗阅读。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裴迪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苍苍秋雨晦 ”相应和。

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解析:《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秋雨潺潺,山间昏暗,写出了秋雨的厚重,为下文“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渲染了氛围。

《答裴迪》诗歌写出秋雨笼罩天地,江河水满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终南山的向往和欲归之情。“白云外”暗示终南山将与此地霪水遍流的景象一定是大不相同的,那里才是作者的归心之处。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应该认真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确定答案。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积雨”可见雨势厚重,“晦”是秋雨潺潺导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显得昏暗。王维诗中的“苍苍秋雨晦”也描写了秋雨潺潺,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出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裴迪,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他和王维是好友,受好友的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数也是描写幽寂的景色。这些诗或者是回应王维的,或者是和王维一起吟唱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的所在地,靠近终南山。裴迪问“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扰,向往归隐的田园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答案:

1)苍苍秋雨晦

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装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译文: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秋雨绵绵,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显得昏暗,广阔的沙地失去了光彩。辋川的水流向远方,南山又在哪里呢?

答裴迪

深秋,天色苍暗,秋雨连绵,河水浩大,水势缓慢。君若问终南山在什么地方?该在那白云翻滚的天外。

点拨: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0.(11分)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虺(huǐ):一种毒蛇。移时:一段时间。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 

A.大可

果得于里外

B.又西岩之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

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

吴广以为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岩石间的一株圆柏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志公袈裟的花纹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D 

A.注目观之,以向来传说

B.遂勒辔移时

C.又西志公影

D.志公不影于此

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知人之误传者何限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解析:译文:

辨白檀树

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说西岩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

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

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数:几。相同;

B.西:西面/介词,向西;

C.过:经过/超出;

D.然:……的样子/对、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故停顿应为: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可知,志公戴着斗笠的头是岩石间的一株圆柏;根据“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可知,志公袈裟的花纹是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根据“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可知,是“辨”后得出的结论。

故选:D

5)本题考查赏析词的表达效果。“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根据句意“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可知“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

答案:

1A

2)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岩石间的一株圆柏;志公袈裟的花纹。

4D

5)“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

点拨: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写作(55分)

11.(5分)阅读《海浪》的节选部分,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

海浪

海浪是娃娃

手牵手,笑着,

一起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

把沙上的字,

都擦去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续写句子的能力。续写要把握好语境,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有针对性地作答。

参考答案:根据形式特点“海浪是××,把××,××”,要注意运用比喻修辞,抓住海浪的某一特点来写,还要注意前后文在内容上的照应。

答案:

示例:海浪是糊涂虫/把很美很美的贝壳/忘在了沙滩上

点拨:续写句子的原则是: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形似指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神似指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12.(50分)作文。

《送给青蛙的大海》(见本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

文题自拟;

不少于500字;

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解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这篇文章《送给青蛙的大海》,叙述阿和的浴巾被风吹到了大森林里,当阿和与妈妈找到这条浴巾时,却发现充满雨水的浴巾形成了一个“小池塘”,而且还被青蛙哥弟当成了蓝色的大海,并在其中欢乐嬉戏。阿和母女两不忍心打破青蛙的梦想,就想等到晚上再说,可是晚上去时,她们却发现青蛙睡得很香甜,母女两实在不忍心打打扰青蛙的美梦,于是把浴巾留下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主要是表达的是“对梦想的呵护”。在写这篇作文时,可就这一主旨,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如写青蛙哥弟两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后的表现、阿和看到这种事情后又有什么做法?最后的结果怎样?等等,结合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来写。

参考答案:

《送给青蛙的大海》续写

第二天,阳光迫不急待地早早就挂在了天空,周围的云彩被太阳的气势给吓跑了,都离太阳远远的,小心翼翼地游散开去了。太阳得意洋洋地把几乎所有热情都洒向了这片森林,树叶间许许多多的晶莹露珠,不能忍受太阳如此地热情,也都逃散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森林大口地喘着粗气,不断地给太阳送去一片片洁白的云彩。

两只小青蛙被周围的一团团热气从香甜的睡梦中拉了出来,先醒来的青蛙弟弟揉着惺忪的睡眼,挺着雪白的肚皮,两只粗短有力的后腿使劲地朝两边伸出,让自己美美地伸了一个懒腰,只见这两条粗短的腿一用力,就完美地把仰着的身体翻了过来。忽然,青蛙弟弟发觉脚下感觉软软的,完全不像是在大海里飘浮的样子,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没睡醒,还在梦中呢!可是,又用那粗短的四支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蛙泳动作,竟然感觉不到身边拍水的声响,只是软软地还在。确认了这一切后,就想把这个不幸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哥哥,可它一转过头去,竟然看到哥哥用同样惊讶的神情看着自己,突然间,哥弟两明白了它们的大海干了,不禁悲由心生,声嘶力竭地大哭起来,泪珠一串串地从哥俩略有些干涩地皮肤上滚进了那干了的大海……

昨天晚上,阿和与妈妈一起回家后,很高兴,因为她的蓝浴巾给小青蛙带来了无穷地欢乐。睡着后,梦到和青蛙兄弟一起的那蓝色的大海里,一起游泳比赛,一起钓鱼。

第二天,同样睡得香甜的阿和起床很晚,太阳早已经高高挂在天空,昨天刚下过的雨的痕迹,早就被这勤奋的太阳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地面干干的,阿和突然间想到送给青蛙的大海会不会也干了,于是,风一般地跑出了家门朝森林奔去。

当阿和气喘吁吁地跑到那蓝色的大海时,正看到青蛙两哥弟正在那干了的大海里嚎啕大哭,阿和气息未定地告诉它们,别哭了,她有办法让大海里又充满水,说着就又一阵风似地跑回家去了。

阿和再来时,双手拎了一只水桶,很艰难地朝大海赶来,青蛙哥弟还不明白是怎么咋回事,阿和却已经把桶里的水全都倒进了那蓝色的大海里,青蛙哥弟两又可以在大海里游泳了,又可以在大海里钓鱼了,它们又能很幸福地在大海里玩耍了,它们高兴极了。

阿和看着这欢乐的哥弟俩,转身拎着满满的幸福,面带微笑朝家的方向走去……

点拨:本篇作文,内容上紧紧衔接原文结尾,在忠实于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而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开头细腻的环境描绘,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很好地铺垫。最后结尾处的省略,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附:送给青蛙的大海

[日本]山下春雄

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中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

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

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

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了蔚蓝的天空。 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

“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

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

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我想钓鱼,我想钓鱼,我想钓一条大鱼。

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

呱﹣呱﹣呱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正在这时,一条头部成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中。

“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

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大海多美呀!”

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13.作文。

一条蓝浴巾,在青蛙眼里是一片蓝色的大海,在读者心中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现实中浴巾只是浴巾。就“我们需不需要童话”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

文题自拟;

不少于500字:

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题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我们需不需要童话”提示我们,应该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我们需要童话。童话是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呼唤,能够让孩子明白应该保存什么和舍弃什么。这个想象的世界看似虚幻,但它表达了人类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意愿。或:我们不需要童话。童话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现实世界并没有这么美好,有的孩子把童话故事当成真的,却造成了一桩桩的惨案。童话让孩子失去了分辨与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无论选择哪种观点,一定要有足够的事实和理论进行支撑,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略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