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8年山东省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6套)

2018年山东省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6套)

时间:2018-08-08 23:20:08    下载该word文档

12、2018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Cu 64

(选择题 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美丽青岛,倾倒世界”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D禁止燃油汽车上路行驶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断运动

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内 容

化学用语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B

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H2O2 H2↑+O2

D

氯离子的符号

Cl1-

4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

5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是无限的

B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使反应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转化

C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常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想方设法消除二氧化碳等导致的温室效应

6丁基锂(C4H9Li)是橡胶合成工业中一种常用的试剂。白色粉末,熔点-95℃,沸点80℃,遇水、空气均易自燃。下列关于丁基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基锂是由4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锂原子构成的

B丁基锂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5%

C丁基锂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可以用水浇灭

D丁基锂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B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8小东同学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①分别取等质量的硫粉在酒精灯上引燃后,伸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②充分燃烧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充分振荡,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溶于水;③分别取其中一份大理石与其中一份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反应开始时,下列哪种组合冒出气泡的速率最快

A甲瓶溶液和丙 B甲瓶溶液和丁

C乙瓶溶液和丙 D乙瓶溶液和丁

9.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 PdCl2 + X = 2HCl + Pd+ 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 H2O

B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金属Pd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后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10.(5分)“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   方法。

(3)有的河水出现水华现象,经检测发现是河水中含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而导致,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

(4)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11.(7分)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右图标示的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2)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角度分析该物品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的原因是

A.价格低廉 B.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铁元素

C.铝、钡、钛是人体非必需元素 D.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

(3)刷洗后的铁锅,第二天常常会看到锅内有暗红色的物质出现,原因

(4)小英同学在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结束后,将图1中剩余的两种金属片放入图2试管③中充分反应后试管③的溶液为无色,则试管③中的固体一定含有

12.(8分)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已知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硅的化

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2)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也需用高纯硅。在日光下高纯硅的作用主要是将光能转化 能。

(3)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   。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可视作二氧化硅(如图),你认为硅胶可作干燥剂的原因可能是 (一条即可)。

(4)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②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8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制备纯碱的过程中涉及Na2CO3NaClNH4ClNaHCO3等物质。请结合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2CO3

7

12.2

21.8

39.7

48.8

47.3

4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NaHCO3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1)表中三种物质中,溶解性属于可溶的物质是

(2)在50时,向100g水中加入48gNa2CO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保持烧杯中各物质质量不变,降温至40℃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60℃时,向等质量的上述固体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侯氏制碱法的关键步骤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氨盐水

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其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H4Cl+NaHCO3。请问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析出 ,理由是

14.(8分)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黑色粉末, 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D ,E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物质C与物质D反应的基本类型

(3)物质A和物质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5.(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有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必须清洗,以免污染整瓶试剂

C.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E.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F.量筒读数时,拿稳量筒,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6.(14分)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A、B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

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2),使用汞的优点有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4)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1.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①仪器B的名称是

②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 法,理由是

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体积的氮气,该如何操作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10分)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硫酸充分反应后的液中加入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

(2)废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并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a的数值为

化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共36分)

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条件未写或写错、“↑↓”多写或漏写的,扣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C

B

C

D

B

D

B

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10.(共5分)

⑴ B(1分) A(1分) ⑵ 煮沸(1分) ⑶ 磷酸二氢钾(或KH2PO4(1分) ⑷ B(1分

11.(共7分)

⑴ ③(1分) ②(1分)

⑵ BC(1分)

⑶ 铁与氧气(或O2或空气中的氧气)、水(或H2O或水蒸气)同时接触(1分缺一不可)

⑷ 能(1分) Fe、Cu(或铁、铜。缺一不可)(2分)

12.(共8分)

⑴ 硅原子(答“原子”也给分)(1分) ②(1分) ⑵ 电(1分)

⑶ SiO2(1分) 与水反应(或具有吸水性或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等合理即可)(1分)

⑷ 步骤3(答“蒸馏”也给分)(1分) SiHCl3+H2 Si+3HCl(2分)

13.(共8分)

(1) 碳酸氢钠(或NaHCO3(1分)

(2)147.3g(1分,无单位不得分) 变大(1分)

(3) 溶解度曲线如右图(2分)

(4) NaHCO3NaClNa2CO3NH4Cl

(或NaHCO3NaClNa2CO3NH4Cl(1分)

碳酸氢钠(或NaHCO3)(1分)

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的溶解度(或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或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质量大于氯化铵,且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的溶解度)1分)

14.(共8分)

⑴ HCl(1分) Fe(1分)

⑵ 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1分) 复分解反应(1分)

⑶ K2CO3+2HCl==2KCl+H2O+CO2(2分)

⑷ Ca(OH)2+K2CO3==CaCO3↓+2KOH (合理即可)(2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5.(共4分)BCDF(每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多选1个倒扣1分,但不出现负分)

16.(共14分)

⑴ 除去水蒸气(或除水)(1分) 否(1分)

ABD(2分。与顺序无关,选对两个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⑶ 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1分)

锥形瓶(1分) ②CDF(1分。与顺序无关) 酒精灯(1分)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 3O22分)

③排水法(1分) 氮气密度接近空气且难溶于水(1分。缺一不可

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

气瓶,放在实验台上。(2分。要点:收集前集气瓶装满水;收集至剩余约1/5体积水。

每个要点1分,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共10分)

⑴ 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1分),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1分)

CuSO4H2SO4(2分,少一个不得分)

解:设50g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1分)

160 98

x 2.94g

…………………………………………… (1分)

x =………………………………………(1分)

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1分)

答:略

⑶ 85(2分,带单位不扣分)

13、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Zn-65

一、选择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 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 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D. 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答案】D

【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C. 蒸馏水 D. 赤铁矿石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C、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柠檬pH(2~3),小于7,呈酸性;B、橙子pH(3~4),小于7,呈酸性;C、西红柿pH(4~5),小于7,呈酸性;D、柿子pH(5~6),大于7,呈酸性;在呈酸性的物质中,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

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钾 C. 铜 D. 氧气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等。

5.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 密度 B. 可燃性 C. 溶解性 D. 能否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可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考虑气体的可燃性,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能否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和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6.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2+2CSi +2C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D、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

8.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硫酸钾[K2SO4] B. 尿素[ CO(NH2)2]

C. 硝酸铵( NH4NO3] D. 磷酸二氢钾[KH2PO4]

【答案】D

【解析】A.硫酸钾[K2SO4]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B.尿素[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 NH4NO3]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D.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磷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10. 制造C919大飞机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氮元素显-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4×(-3)=0,则x=+4价。故选D 。

11.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 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 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

D. 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答案】A

【解析】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C、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服用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不符合题意;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底下身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做导线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线,故A错误;B、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盐酸反应生可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氯化钡有毒,不能将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故C正确;D、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D错误。故选C。

13. 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汞为非金属元素 B. 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

C. 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 D.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故B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汞原子质子数为80,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D错误。故选A。

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A

15. 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 4H——4个氢元素

C. 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 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 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 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 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答案】B

【解析】A、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①②的质子数不相同,两者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②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故C错误;D、②是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故D错误。故选B。

17.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离

B.物质的鉴别

淡化海水一蒸馏 海水晒盐一蒸发

氨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固体——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生活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

使媒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蒸馏可以淡化海水,蒸发可用于海水晒盐,故A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故B正确;C、缺铁易引起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C错误;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把煤做成蜂窝状,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媒燃烧更旺,故D错误。故选B。

18.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故选C。

19.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流程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B. 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 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 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答案】C

【解析】A、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过量的Ca(OH)2溶液,能除去MgCl2,再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Ca(OH)2,过滤,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生成的氢氧化钠,流程I能除去杂质,故A错误;B、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B错误;C、流程I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II发生的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Ⅲ中发生的是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流程IV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V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Ⅵ是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上述流程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正确;D、流程IV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流程V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故D错误。故选C。

20.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不含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NaOH==Mg(OH)2↓+2NaCl

C.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答案】D

【解析】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A、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盐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三种物质,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MgCl+2NaOH==Mg(OH)2↓+2NaCl,故B错误;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生成沉淀或气体,也没有加入,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 水循环”、“氧循环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 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分子 (2). AC  (3). ①⑥ (4). 3H2+CO2 CH3OH+H2O

【解析】本题通过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考查了微粒的运动,质量守恒定律,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1)“碳循环”中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氧循环”中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 A、每个人都要进行呼吸,吃食物,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A正确;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4价,生成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故B错误;C、在碳、氧循环中的有氧气、二氧化碳的消耗也有二氧化碳、氧气的生成,碳、氧循环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绿色植物的作用不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D错误。故选AC

(3)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消耗二氧化碳,故选①⑥;

(4)根据流程可知,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CO2 CH3OH+H2O。

22.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是______;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

【答案】 (1). H+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Zn  Cu2+ (3). 1.204 ×10242×6.02 ×1023 (4). 16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和物质的量。解题时通过微观知识分析反应的实质,认真阅读有关物质的量介绍,找出关键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解题。

(1)①从图A可知该反应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反应前存在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四种离子,反应后存在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②从图B可知该反应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反应前存在锌原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反应后存在锌离子、硫酸根离子、铜原子。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

(2) ①水的化学式是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摩尔水中含有2摩尔氢原子,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1.204 ×10242×6.02 ×1023;②1摩尔水中含有1摩尔氧原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6g

23. 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

【答案】 (1). 生石灰 (2). 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3). NaOH、NaOHCa(OH)2 (4).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根据图示可知,A是某元素+2价氧化物,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M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G是氧化铁,M是盐酸(或硫酸),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E是碱,其中金属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E可能是氢氧化钠,E能转化为D,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可能是碳酸钠,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Ca(OH)2

(4)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能转化为C,C是盐,则C是碳酸钙。M是酸,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D(碳酸钠),E(氢氧化钠),H( 铁),G(氧化铁)7

24.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纳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大于”、“小于不能确定”)11%。

(2)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①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实验II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II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答案】 (1). BDC (2). 小于 (3). 酸的种类不同 (4). Cu +2AgNO3==2Ag +Cu(NO3)2 (5). CD

【解析】本题考查了粗盐的提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填:BDC;

②如图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1%

(2)A中加入的是硫酸,B中加入的是盐酸,酸的种类会影响反应的速度。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酸的种类不同;

②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 +2AgNO3==2Ag +Cu(NO3)2

③由C可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D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可得活动性:铁>铜>银,至少要做的实验是CD。

点睛: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2(Na2SO3 +H2SO4()==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偏小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2).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气体 (3). 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4). 10% (5). 偏小 (6). 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7).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8). 密村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出猜想:猜想1是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还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I: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Na2SO3Na2SO4BaCl2Na2SO3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BaSO4沉淀,其中Na2SO3能与盐反应产生SO2气体,BaSO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

评价:由实验探究I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

实验探究II: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6.4g的二氧化硫。设:生成6.4g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

Na2SO3 +H2SO4()==Na2SO4+SO2↑+H2O

126 64

x 6.4g

x=12.6g

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100%=10%

解释:反应后的装置中充满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没有全部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小,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

乙组实验:(1) BaCl2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村保存防止氧化

26. 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下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氢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为_______;

(2)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_____?

【答案】 (1). 22 (2). 1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和标签上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设: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氢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为x,根据葡萄糖酸锌化学式,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x+16×14+65=455,x=22

(2)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日需要锌=0.5mg×=10mg;其中一半由口服液提供,则每日需要通过该口服液补充锌5mg;根据标签可知,每支口服液含锌为5mg,所以该儿童一天还需服用该口服液1

27. 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纳的质量分数。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下图所示。

计算: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88.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首先搞清反应原理,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解答。

:6g食用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06 100

X 5.0g

X=5.3g

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88.3%。

答: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14、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3、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420186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为使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B.焚烧田间秸秆,使草木灰返田增加土壤肥力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成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5、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6、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7、图示分析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8、学好化学可以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产中的问题。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矾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C.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D.消毒用的碘酒中酒精是溶质、碘是溶剂

9、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10、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机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11、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A.12.4% B.17.2% C.16.9% D.12.5%

12、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观象描述正确的是

A.杷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C.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3、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1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B

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16、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M加入到足量的Y(NO3)2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M>Y B.Y>M>Z>X C. X>Z>Y >M D. Z>X>M>Y

17、(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___________

25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3)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________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_______

18、(5分)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草、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

2)人体缺____元素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会导致骨质疏松。

3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作用

4)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5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

195分)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建造“辽宁”舰需要大量的金属钛,钛因其密度小,熔点高、常温下酸碱,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X是一种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1、(4分)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2℃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任写一种)。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7分)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请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4分)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248分)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右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

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没有变质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

已经变质

1 请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10分)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像如右),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像中m_____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5、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空气 C.氧化钙 D.生铁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碘酒、空气、生铁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生铁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水结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分析】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4.(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铁离子溶液、亚铁离子溶液、铜离子溶液都含有颜色。

【解答】解: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故A错;

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

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2分)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

【分析】“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物质中的“锌、钙、碘”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类物质存在,则是指元素。

【解答】解:A、商品中的“锌、钙、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锌、钙、碘”是指元素,故A正确;

B、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且金属不能存在分子,故B错;

C、单质能与商品中的成分反应,且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故C错;

D、在上述商品中“锌、钙、碘”不能以原子的形式存在,且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

 

6.(2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醋酸和蔗糖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微粒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

B.Ca(OH)2+Na2CO3CaCO3+2NaOH

C.H2CO3H2O+CO2

D.H2+CuOCu+H2O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4Al+3O22Al2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测定溶液的pH

D.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2分)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

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17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结合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2+8+8=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有关醋酸(CH3CO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C.醋酸属于氧化物

D.醋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2):(1×4):(16×2)1:2:1,故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2):(1×4):(16×2)=6:1: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点燃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

A.C2H5OH+2O22CO2+3H2O

B.C+2CuO2Cu+CO2

C.2KMnO4K2MnO4+Mn2O+O2

D.SO2+2NaOHNa2SO4+H2O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并结合化学方程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错误;

B.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正确,且碳元素由0价升高到+4价,铜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故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方程式中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错误;

D.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3.(2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多开空调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少开车,多坐公交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

【分析】A、多开空调会浪费电,增加发电对环境的污染;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否则会污染水体;C、少开车可以减少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解答】解:A、多开空调会浪费电,增加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否则会污染水体,故B错;

C、少开车可以减少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故C错;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2分)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2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1+(X×1)+(﹣2)×1=0,X=+1。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2分)正确理解运用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B.盐只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常见的碳的单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故错误;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故错误;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正确;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分析】A、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C、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生活污水能污染水体分析。

【解答】解: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较少,故A错误;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B错误;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但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归纳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18.(2分)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Fe、Cu B.Cu、Ag C.Cu D.Ag

【分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稀盐酸不能和铜、银反应,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

故选:D。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9.(8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太阳能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其是最简单的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热 能。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4)中国政府决定201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大量垃圾对我国大气、地表水、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

“洋垃圾”中的废五金含有多种金属。若摄入下列金属不会造成中毒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铅 b.铁 c.汞

无用“洋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其中 CO (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分析】(1)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物质的分类以及能量转化来分析;

(3)氢气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高;

(4)根据重金属来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石油在短时间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太阳能;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CH4;有机物;热;

(3)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故填:H2

(4)铅和汞属于重金属;铁不是;故填:b;

无用“洋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填:CO。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5分)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NaOHNaCl+H2O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

HNO3CuSO4CaCl2

【分析】(1)根据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故横线上图形表示的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氢氧根离子(OH)、钠离子(Na+)。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硝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

(1)OH、Na+;(2)HCl+NaOHNaCl+H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反应的实质(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5分)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 氮气 

(2)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c  (填宇母序号)。

a.Ca(H2PO42 b.NH4Cl c.KNO3

(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Cu+CO2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简外,还需要用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分析;

(2)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体积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氮气,故填:氮气。

(2)a.Ca(H2PO42 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b.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KNO3含有氮元素、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c;

(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故填:CuO+COCu+CO2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简外,还需要用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肥料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解答。

 

22.(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种发生装置。

(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出现 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 现象时,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要制取H2且不影响生成H2的量,下列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b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1)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分析;

(2)根据题意,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则加入的物质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不能和容器中的物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其它气体,能够让稀硫酸和锌混合生成氢气。

【解答】解:(1)关闭活塞,通过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根据水柱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可检査该装置的气密性,若出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填: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

(2)a.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硫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

b.氯化钠与稀硫酸、锌粒均不反应,加入水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不消耗硫酸中的氢,加入该试剂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消耗了硫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时要注意加入的物质不能和容器中的物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4分)天然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是:CaCO3+X+H2OCa(HCO32

(1)X的化学式是 CO2 

(2)已知碳酸氢钙[Ca(HCO32]易溶于水。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发现其变澄清,因为 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用文字描述)。

【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X+H2OCa(HCO32,反应前钙、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发现其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故答案为:

(1)CO2

(2)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CaCO3+CO2+H2OCa(HCO3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3分)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家庭餐桌上的餐具有竹木筷子、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其中由合金制造的是 不锈钢勺子 

(2)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是利用 活性炭 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3)波尔多液是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若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配制时发生许多反应,其基本类型不可能有 分解 反应。

【分析】(1)家庭餐桌上的餐具有竹木筷子、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其中由合金制造的是:不锈钢勺子;

(2)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3)波尔多液是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若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其基本类型不可能有分解反应。

【解答】解:(1)家庭餐桌上的餐具有竹木筷子、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其中由合金制造的是:不锈钢勺子,因为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故答案为:不锈钢勺子;

(2)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故答案为:活性炭;

(3)若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其基本类型不可能有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金属材料、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基本反应类型等,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25.(3分)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进行分析判断。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a所需的时间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最终曲线的气压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a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答,反应速率更快。

C.最终曲线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理解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5分)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 ,另一方面 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分析】(1)掌握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助燃物质;(3)要有一定温度,即达到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根据图标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解: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提示学生要记准、记牢重要知识点并会应用。

 

27.(5分)某工厂附近海水中含有较多Na2CO3等物质。该工厂采用海水脱硫技术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其主要设备及流程如下:

(1)海水脱硫设备中,排出的海水呈碱性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海水泵 B.吸收塔 C.曝气池D.曝气池

(2)向曝气池内通入空气后,主要有两个化合反应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H2OH2SO3 

(3)曝气池排放的海水中不含H2SO4的原因是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pH大于7 的溶液显碱性,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得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由图示可知:海水脱硫设备中,海水泵 排出的海水的pH8,呈碱性,海水脱硫设备中,排出的海水呈碱性的是海水泵;故填:A;

(2)向曝气池内通入空气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填:SO2+H2OH2SO3

(3)曝气池排放的海水中不含H2SO4的原因是Na2CO3+H2SO4Na2SO4+CO2+H2O,故填:Na2CO3+H2SO4Na2SO4+CO2+H2O。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8.(4分)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若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D (填字母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 填字母序号)。

【分析】(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D;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8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 Na2SO4和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 四 不合理,理由是 2NaOH+CuSO4Na2SO4+Cu(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三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一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不能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分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填:Na2SO4和CuSO4;四;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验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一成立

【拓展延伸】

钠比较活泼,和溶液混合时,先和水反应,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故填:不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人体内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请计算:

(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5:3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8% ( 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1个羟基磷酸钙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羟基磷酸钙分子中含有10个钙原子和6个磷原子,则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0:6=5:3。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39.8%。

故答案为:

(1)5:3;

(2)39.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8分)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生成氢气 0.4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铁粉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气的质量;

(2)根据铁粉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亚铁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消耗11.2g铁生成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 127 2

11.2g x y

x=25.4g,y=0.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2.7%,

答:(1)生成氢气0.4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7%。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铁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机物、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可分析选项的组成结合概念进行解答。

【解答】解:A.烧杯由玻璃制成,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B.铁架台是由生铁制成的,生铁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C.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制成橡胶塞的橡胶是有机合成材料,所以正确。

D.蒸发皿是由陶瓷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材料的应用,记忆常见材料的分类,会区别应用,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2 C.2H D.2H+

【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离子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解答】解:A、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B、2H2表示2个氢分子;

C、2H表示2个氢原子;

D、2H+表示2个氢离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6.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75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元素符号为Re D.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铼元素符号为Re,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铼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要注意理解。

 

7.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分析】A、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D、亚硝酸钠有毒考虑本题。

【解答】解:

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故A错;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B错;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故C正确;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8.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2H2+O2 B.S+O2SO2

C.NaOH+HCl=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S+O2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Al+6HCl=2AlCl3+3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O3 B.SiO2 C.Al2O3 D.CuFeS2

【分析】根据矿石所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矿石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含有CaCO3,故A错;

B、该矿石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故可能含SiO2,故B正确;

C、该矿石中不含铝元素,不可能含有Al2O3,故C错误;

D、该矿石中不含有铁元素、铜元素,不可能含有CuFeS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与组成的物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守恒进行。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不能与醋酸反应,不能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D、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分析】A、根据乙醇汽油的成分考虑;B、根据电车的优点考虑;C、根据可燃冰的组成考虑;D、含磷洗衣粉容易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

【解答】解:A、乙醇汽油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所以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A说法正确;

B、电车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所以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B说法正确;

C、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故C说法正确;

D、含磷洗衣粉容易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为了减少水体污染,要做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高烟囱只是使污染物不污染附近环境,但排放量并没变,污染物仍会对略微远点的地方进行污染。

 

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及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13.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减小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成紅色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C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D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产生大量气体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2,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分析】A、根据酸雨是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的解答;

B、根据图二中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解答;

C、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原理解答;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意义解答。

【解答】解:

A、图一中转化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H2CO3;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是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的,故错误;

B、图二中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碳的循环问题,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洗涤剂洗去油污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Fe+CuSO4FeSO4+Cu

D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使用方便,宇迹清晰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改变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正确;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D、发生还原反应时,钡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改变,错误;

故选:D。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为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150g水中加入60gM全部溶解,蒸发50g水后,没有固体析出,低于t2降温会析出晶体,说明M是硝酸钾,正确;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

C、溶液①②③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小,不一定比大,错误;

D、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分析】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越来越小,会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应物的量较多,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量减少,反应速率应该是减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物质选项

A

C

CO

CO2

CaCO3

B

Na2CO3

NaOH

NaCl

CuCl2

C

Ca( OH)2

CaCO3

CO2

H2CO3

D

H2SO4

H2

Fe

Fe3O4

A.A B..B C.C D.D

【分析】通过具体的反应来说明物质的转化的可行性,只要能举出实例即可,多种路径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即可。不过建议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路径的反应,这样便于解答物质推断题。

【解答】解:A、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钙,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钠,则不能生成氯化铜,错误;

C、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钙,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D、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各物质能实现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D。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整合知识网络图,将物质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通过知识网络图进行整体学习和把握。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1.(8分)(8分)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 化学性质稳定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 定量 (填“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许多反应。

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 钠离子与氯离子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

在饼干配料中,富含油脂的是 花生油 。饼干要置于阴凉干燥处,从变化的角度看,是为了 减慢 (填“加快”或“减慢”)氧化的速度。

在农业上碳酸氢铵可用做 氮 肥,但不能跟碱性物质混用,原因是 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分析】(1)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空气成分的测定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锈蚀条件以及盐溶液导电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营养素的来源、影响氧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化肥的分类与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稳定;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故填:定量;

(2)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故填:氧气;

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盐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即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钠离子与氯离子;故填:钠离子与氯离子;

(3)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温度低氧化反应的速率慢;故填:花生油;减慢;

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填: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8分)(8分)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Si+2CO↑ 

(2)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CH4)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写字母序号)。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KOH (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分析】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有些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解答】解:I.(1)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故填:SiO2+2CSi+2CO↑

(2)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故填:2NaOH+SiO2Na2SiO3+H2O。

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因此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KOH。

故填:K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9分)(9分)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NaHCO3

Mg(OH)2

建议每次剂量/g

0.5

0.3

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 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

CaCl2、NaCl、CaCO3

2

Ba(OH)2、H2SO4、NaCl

3

KCl、Na2SO4、NaCl

其中第 1、2 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4)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铜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硫酸亚铁 

【分析】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钙微溶于水;

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1)“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故填: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2)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故填: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3)其中第1、2组结果肯定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可能存在于溶液中,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即氢氧化钡和硫酸不能共存。

故填:1、2。

(4)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说明硫酸铜已经和铁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的铜,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故填:铜;硫酸亚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9分)(9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 CO2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CO+H2OCO2+H2 

(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的方法是 加热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吸收初期(图中3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 NaHSO3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一氧化碳能与水蒸气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根据除去二氧化碳以及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示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CO2,故填:CO2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故填:CO+H2OCO2+H2

(3)要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需要先将氢氧化钠吸收掉,使用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使用的是稀硫酸,故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4)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故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故填:加热。

(5)吸收初期是碳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故填: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亚硫酸氢钠,故填:NaHS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提供的信息进行。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8分)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 过滤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3%5%的碳酸氢钠 溶液。

(3)如图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 (写字母序号)。

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 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 C  (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梓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操作a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过滤;漏斗。

(2)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填:3%5%的碳酸氢钠;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故填:bcda;

要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故填: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

(5)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故填:C。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6.(10分)(10)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O=Mg(OH)2+H2↑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O2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降低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溶液红色褪去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 降低温度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成立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钾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成立;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

【解答】解:(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H2O=Mg(OH)2+H2↑;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成立;故答案为:O2;降低;溶液红色褪去;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因为钾比钠活泼;故答案为:钾;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8分)(8分)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CaCl2、NaCl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ABC (写字母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分析】根据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和氯化钙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于氯化钙溶液过量,所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剩余的CaCl2、和生成的NaCl以及原混合物中的NaC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4g+100g+96g20g=200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 117

x y 20g z

===

x=22.2g

y=21.2g

z=23.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所以不能根据消耗的氯化钙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故选:ABC。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3.1%

故答案为:(1)CaCl2、NaCl;

(2)ABC;

(3)13.1%。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7、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B。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 B.食盐 C.芹菜 D.猪肉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C、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分析】A、根据同种物质的性质相同分析;

B、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D、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故A正确;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B正确;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D正确。

故选:C。

 

4.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分析】根据题干图象信息以及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氯化钾呈中性,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属于强碱,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土壤结构,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碱性,故符合题意;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正确;

B、酒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有机物,错误;

C、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D、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6.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客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错误;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错误;

故选:CD。

 

7.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分析】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9.(6分)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1所示几个阶段。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 蒸发结晶 ,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 BaCl2、NaOH、Na2CO3 (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图2):

由图示可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 

(3)海水提镁流程:海水(MgCl2氢氧化镁氧化镁镁,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l2+Ca(OH)2=Mg(OH)2+CaCl2 ,提取氯化镁历经 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 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 C (填字母)。

A.过滤法 B.沉淀法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分解法

【分析】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去除所加入的试剂原则以及海水制镁的流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是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叫蒸发结晶,这样得到的是“粗盐”,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加入的试剂要注意后加入的试剂需要把先加入的过量的试剂除去,故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 BaCl2、NaOH、Na2CO3;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故填:蒸发结晶;BaCl2、NaOH、Na2CO3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

(3)海水提镁中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提取氯化镁历经 a、b两步转换是为了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故填:MgCl2+Ca(OH)2=Mg(OH)2+CaCl2;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

(4)多级闪急蒸馏法能淡化海水,故填:C。

 

10.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b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Ca(OH)2和CaCl2

猜想III:NH4Cl和CaCl2

猜想IV: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 猜想I 

【实验探究】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猜想II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分析】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反应需要加热,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

故填:2NH4Cl+Ca(OH)2CaCl2+2H2O+2NH3↑;B。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口通入;

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这是因为氨气能够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故填:b;红色。

(3)【作出猜想】

上述猜想中,猜想I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不能共存。

故填:猜想I。

【实验探究】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说明猜想II不正确。

故填:猜想II。

该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填:不合理;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

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装置,改进措施: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故填: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二.计算题

11.(5分)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 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溶质的变化可以看出,ab段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而bc段 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cd为氢氧化钠过量。据此分析和计算。

【解答】解:

(1)根据溶质的变化可以看出,ab段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所以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发生反应。

(2)根据图,可以看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8%×100g 100gx

=

x=16%

答:(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硫酸发生反应。

(2)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