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6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 理

2016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 理

时间:2019-06-08 14:11:14    下载该word文档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一、直接证明

1.综合法:从题设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一系列有关已确定真实的命题作为推理的依据,逐步推演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推理方向是由已知到求证,表现为由因索果,综合法的解题步骤用符号表示是:P0(已知)P1P2Pn(结论)

特点:由因导果,因此综合法又叫顺推法.

2.分析法:分析法的推理方向是由结论到题设,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的条件和已经成立的事实,从而使命题得证,表现为执果索因,分析法的证题步骤用符号表示为B(结论)B1B2BnA(已知)

特点:执果索因,因此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

二、间接证明

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1.反证法的解题步骤:否定结论推演过程中引出矛盾肯定结论.

2.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在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可以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

3.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常采用以下步骤:

(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

(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断言,原来的假定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

(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即反设归谬结论”.

4.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情况的证明题目常常采用反证法:

第一,问题共有n种情况,现要证明其中的1种情况成立时,可以想到用反证法把其他的n1种情况都排除,从而肯定这种情况成立;

第二,命题是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叙述的;

第三,命题用至少”“至多的字样叙述的;

第四,当命题成立非常明显,而要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太少,且不容易说明,而其逆命题又是非常容易证明的.

1.设ta2bsab21则下列关于ts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D)

Ats     Bts

Cts Dts

解析:因为stab21a2b(b1)20所以st.

2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D)

Asin(α+β)>sin α+sin β

Bcos(α+β)>cos α+cos β

Ccos(α+β)α+sin β

Dcos(α+β)α+cos β

3定义运算法则如下:ababablg a2lg b.M2NMN5

解析:由定义运算法则可知M24

Nlg()2lglg 2lg 51

MN5.

4(2013·保定模拟)PQa0PQ的大小关系是P

解析:分析法要证P需证P22即可.

高考方向

1.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一般贯穿在对其他知识的考查中,主要涉及综合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难度中等.

2.分析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较少单独考查但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寻找解题思路.

1(2014·湖南卷)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底面ABCD

(2)∠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

(1)证明: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所以CC1AC.

同理DD1BD.因为CC1DD1所以CC1BD.

ACBDO因此CC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1OC1CO1O⊥底面ABCD.

(2)解析:如图O1O1HOB1于点H连接HC1.

(1)O1O⊥底面ABCD

所以O1O⊥底面A1B1C1D1于是O1OA1C1.

又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所以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

因此A1C1B1D1从而A1C1⊥平面BDD1B1

所以A1C1OB1于是OB1⊥平面O1HC1

进而OB1C1H.

∠C1HO1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

不妨设AB2.因为∠CBA60°所以OBOC1

OB1.

RtOO1B1易知O1H2.

O1C11于是C1H.

cosC1HO1.

即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

2(2013·江苏卷)已知向量a(cos α,sin α)b(cos β,sin β)0<β<α<π.

(1)|ab|,求证:ab

(2)c(01),若abc,求α,β的值.

(1)证明:|ab|(cos α-cos β)2(sin α-sin β)22整理得cos αcos β+sin αsin β=0

a·b0因此ab.

(2)解析:由已知条件

0<β<α<π

cosβ=-cos α=cos(π-α)β=π-α

sin α+sin(π-α)1

所以sin α=αα

αβ=(舍去)

αβ=.

1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侧棱与底面垂直,ABACABACAA12,点MN分别为A1BB1C1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A1ACC1

(2)求二面角NMCA的正弦值.

(1)证明:如图所示A1B1的中点P连接MPNP.

又因为点MN分别为A1BB1C1的中点所以NPA1C1MPB1B因为NP平面MNPA1C1平面MNP所以NP∥平面A1ACC1

同理MP∥平面A1ACC1

MPNPP所以平面MNP∥平面A1ACC1

所以MN∥平面A1ACC1

(2)解析:侧棱与底面垂直可得A1AABA1AACABAC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000)B(200)C(020)A1(002)B1(202)C1(022)N(112)M(101)

所以(121)(1,-12)(020)

设平面ACM的法向量为n1(x1y1z1)

x11z1=-1

所以n1(101)

设平面NCM的法向量为n2(x2y2z2)

x23y21z2=-1.所以n2(311)

所以cosn1n2〉=

.

设二面角NMCAθ

sin θ=.

故二面角NMCA的正弦值为.

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2Snan·Sn10nN*.

(1)SnSn1(n2)的关系式,并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bnan·S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Tn.

(1)解析:n1由已知得a2a1a10

解得a1.

由题设S2Snan·Sn10

n2anSnSn1代入上式

Sn·Sn12Sn10.

Sn=-1.

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证明:(1)=-2(n1)·(1)=-n1

SnnN*.

anSnSn1(n2)n1时也符合该式

annN*.

bnan·Sn.

Tnb1b2bn.

.

bn

<

<.

n<得证.

课时作业

1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反设为(D)

Aabc都是奇数

Babc都是偶数

C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abc中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析:自然数abc中奇数、偶数的可能情况有全为奇数恰有一个偶数恰有两个偶数全为偶数.故选D.

2下列条件:①ab>0,②ab<0,③a>0b>0,④a<0b<0.其中能使2成立的条件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

解析:要使2只需>0 >0ab不为0且同号即可

∴①③④满足.故选C.

3已知0ba,则ab的大小顺序是(B)

A.ab

B.ab

C.ab

Dab

解析:平方后转化为作差分解因式或特殊值代入.

4规定记号 ”表示一种运算,即a babab2 (ab为正实数),若1 k3,则k(B)

A.-2 B1 C.-2 1 D2

解析:根据运算有1·k1k23kRk2k20解得k1k=-2(舍去)∴k1.故选B.

5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A1 BA1 CA1 DA1

解析:放缩法对每一项放大范围A1 024个=1.

6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那么”,假设内容应是

7.函数yloga(x3)1(a>0a1)的图象恒过定点A,若点A在直线mxny10上,其中mn>0,则的最小值为8

解析:函数yloga(x3)1(a>0a1)的图象恒过定点A(21)(2)·m(1)·n102mn1.因为mn>0所以·(2mn)442 (当且仅当等号成立)8.

8已知函数f(x)ax2a1,当x[11]时,f(x)有正值也有负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由题意得f(x)ax2a1为斜率不为0的直线由单调性知f(1)·f(1)<0

(a2a1)·(2aa1)<0.

∴-1.

9已知a>0>1,求证: >.

证明:由已知>1a>0可知0要证>

只需证·>1

只需证1abab>1

只需证abab>0>1

>1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10.已知O为坐标原点,过P(20)且斜率为k的直线交抛物线y22xM(x1y1)N(x2y2)两点.

(1)写出直线l的方程;

(2)x1x2y1y2的值;

(3)求证:OMON.

(1)解析:直线l过点P(20)且斜线为k

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2)

(2)解析: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M(x1y1)N(x2y2)l的方程为yk(x2)联立方程组

k2x2(4k22)x4k20.

根据韦达定理得x1x24.

∵MN都在y22x

y2x1y2x2

y·y4x1x2

y1y2±4.

∵MN不可能都在x轴上方或下方

y1y20.

y1y24(舍去)

y1y2=-4.

(3)证明:MNy22x上的两点.

直线OM的斜率kOM.

直线ON的斜率kON.

kOM·kON.

∵y1y2=-4x1x24

kOM·kON=-1

OMON.

11如图,已知直线ab不共面,直线caM,直线bcN,又a∩面αAb∩α=Bc∩α=C.求证:ABC三点不共线.

证明:假设ABC三点共线l

ABCa

la.

lcC

cl可确定一个平面β.

caM

M∈βAl

aβ同理bβ.

ab共面ab异面矛盾.

ABC三点不共线.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