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2019-10-30 23:05:33    下载该word文档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 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宗法制成为主导  D.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2.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等级森严     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     D.贵族生活腐化

3.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

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可见当时秦国(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C.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4.《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札》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

史学界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C.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5.秦王朝通过设立“内朝官”来牵制乃至转移、削减相权,从而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这实质上说

明(

A.皇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B.秦朝皇帝并未掌握实权

C.君臣间的矛盾从秦朝开始 D.历朝都在不断削弱相权

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

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规定是为(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7.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

A.汉代君权有所削弱  B.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C.御史大夫职权未变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8.秦汉时设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

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C.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9. 《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10.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单位:件)的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说明

A.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B.汉时铁犁技术开始推广

C.农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1. 西周青铜铭文中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12. 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13. 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材料反映了当时(

A.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     B.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14. 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A.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B.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C.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D.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1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       B.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C.秦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

16. 汉代“市”区的建立基本按照王制的规定,原则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一般建立在城内的北部地区,位于宫庙之后。长安“市右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凡四里为一市”;市划有特定的区域,与一般的住宅(闾、里)分开。这表明汉代(

A.长安是著名国际性大都市 B.经济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

C.长安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D.城市建设体现中央集权色彩

17.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

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

18.“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推行刑罚的原则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19.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20.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这引起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

A.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

C.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 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212015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A.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B.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C.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D.为研究孔子提供了一手史料

22.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

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

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强调实用价值   D.长期领先世界

23.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

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数学材料发生变化 B.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24.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

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14分,第2616分,第2714分,第288分,

52分。)

25(14)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6)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4)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4)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

——《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

2)据材料,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8分)

27. 14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与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10分)

28. (8)

材料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5.(14)

1)影响: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2)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

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

3)制度:郡国并行制。(2)

原因: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2)

26.(16)

1)特点:脆弱性。(2分)

原因: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国家赋税的沉重;自然灾害。(每点2分,共6分)

2)政策:扶助、稳定小农经济。(2分)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7.14分)

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2分)

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

崇。(2分)

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

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每点2分,共6分)

原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4分)

28.8分)

示例1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2分)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4分)

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2)

评分标准: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2分)

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

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2个方面,每个层面2分。(4)

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2)

示例2

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

性。(2分。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

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

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6)

评分标准:

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2)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4)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