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南汇区大团镇果园村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南汇区大团镇果园村农民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1-09-17 23:50:28    下载该word文档

品牌桃子 特色经济

——上海南汇区果园村调研报告

王雁雁 李君岚 张丽赢

摘要: 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各地农村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出发,首先描述了南汇区果园村的人口地理和生产生活的基本状况;其次,对果园村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农业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同时对果园村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特色经济;农业合作社;生态环境;品牌保护;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我国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相比,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是很稳固,农村的各类社会问题还比较多,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还很漫长。自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项具体活动,我们三位同学利用暑假到上海郊区——南汇区果园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农民访谈和数据统计等形式对果园村农民的经济生活况进行深入考察发现了果园村经济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又了解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克服发展瓶颈征询了农民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对策和建议。

一、 果园村基本情况

(一)人口地理概况

果园村坐落于上海市东南沿海的南汇区大团镇,距原区政府所在地惠南镇12公里,距上海市人民广场约60公里,以盛产桃子为特色

原果园村建立于1956年,果树种植面积为400余亩,人口390人左右。随着行政区域的不断调整,19966月,原果园村、原银杏村“撤二建一”,成为新的果园村;200211月,撤原王厅村,实行“撤三建一”。新果园村,总人口为3454人,其中农业人口2652人,约占总人口的76.8%;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93亩,桃树种植面积2093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0%多,人均耕地面积0.52亩。

(二)经济发展现状

1.特色经济比较显著

解放前,果园村农民只是零星种植果树;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南汇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以来,为贯彻“郊区为城市服务”的方针,该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高,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供应市区瓜果产品的重要基地之一。“大团蜜露桃”是果园村最重要和最负盛名的农产品之一。上市以来,以其皮薄个大、鲜甜味美的特点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果中奇葩”,曾荣获国家林业部银奖、“上海市沪郊百宝”和“南汇区名特优产品”等称号。目前,果园村凭借“大团蜜露桃”这一特色产品享誉上海

2.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果园村有私营企业12家,年产值4930万元,多数是在原村办企业的基础上转制而来,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空间日益紧,但其中仍有40%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9%的企业可以实现持续经营

果园村还充分利用“大团蜜露桃”原产地的优势,配合上海桃花节的市场推广,积极建设农业生态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旅游设施,准备将果园村打造成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3.农村合作社初尝甜头

原果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凤娟作为最早一批掌握“大团蜜露桃”培育技术的人,以其前瞻性眼光,注册了“团凤”牌商标,并以此商标在“上海农博会——果蔬展”上一举成名,初步确立了“大团蜜露桃”的声誉。成功走上致富之路后,王凤娟牵头与部分村民组成“上海申凤桃业合作社”集中统一销售产品,实现规模优势,走小型农业产业化道路。除以桃子为主打产品的“申凤”合作社之外,还有家禽养殖方面的“大团思甜家禽养殖合作社”。这些农村合作社不仅保证了农副产品的销路和价格,还可以组织生产技术和经验交流,促进农业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有效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的进程。

4.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为方便村民出行,果园村积极推进道路建设和修缮。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筑水泥路31596平方米,做到了白色路面“户户通”。同时,近两年果园村不断加强农桥的新建和改造力度,完成桥梁普查资料归档,加大养护和管理力度。

果园村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也做出了成绩2008年,果园村合作医疗投保总人数为23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8.47%,其中65岁以上326人,残疾人84。村中设有卫生室,能够基本满足村民疾病预防和小病治疗的需求。调查问卷显示,多数村民对卫生室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基本满意(见图一)

20083月开始,果园村实行了新的养老保险政策——凡年满18周岁的村民均可按规定缴纳农村养老保险费,直至达到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年龄为止,这一政策扩大了该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了农民保障水平,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

5.文化教育广受重视

果园村积极开展各式文体活动,拥有2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并多次在本镇各类文化活动中获得奖项此外,果园村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课程58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为老年人讲解高血压等老年病的预防;“五个人人”活动——宣传食品安全,每月定期对食品安全信息员安排培训、交流和汇报总结;瓜果、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根据农时季节,农艺师到田间地头讲解桃树修剪、整枝、授粉,蔬菜大棚种植等技术。

果园村历来就有“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在实地走访中,当被问及有关升学问题时,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只要考得上学校就让孩子继续念下去”。调查问卷也显示,尽管每年学费占了家庭总支出大的比例(见表一)100%的受访农户认为读书很重要并支持孩子升学。

表一:农户每年学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情况 单位:人

0-20%

21%-40%

41%-60%

61%-80%

81%-100%

人数

9

9

5

4

1

比重(%

32.1

32.1

17.9

14.3

3.6

注:有效问卷28

二、 果园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 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桃子作为果园村果树经济的主导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桃子销售档期太短,售价难提高。桃子一年一季,通常七月下旬左右成熟。桃子不易保存、易腐坏,因此必须要在短期内集中上市销售,从而导致售价被压低,桃农总收入无法得到提高

其次,桃子直接出售,无深加工。因村内土地少而分散,无法规模化种植,单以一个村的产量无法吸引相关果脯、果汁生产企业。且由于桃子深加工需要强硬的技术支持和高成本投入村加工业也无法开展

第三,桃子产量和品质受天气变化影响极大。以今年为例,由于梅雨季节晚持续时间长,过大的湿度降低了桃子甜度,并增加了坏桃率;延宕的冷空气也使桃子产量比往年同期下降许多平均亩产只有300斤,每亩收入仅为1200元,是正常年份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第四,品牌意识不强。尽管老桃农王凤娟为家的蜜露桃注册了“团凤”商标,但其他桃农并未效仿,而村委会也没有采取措施为“大团蜜露桃”这一特色产品进行集中注册和商品保护,以致盗用品牌的商贩层出不穷,影响了蜜露桃的信誉度,导致其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卖场

最后,农业合作社普及不够。调查中发现“上海申凤桃业合作社”等少数农业合作社之外,很多农户仍然走自产自销的传统道路,销售渠道狭窄,仅仅依赖小贩的收购和亲友的推介,产品利润空间极度压缩,影响了果农的收入。

(二) 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村中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尤其是河道污染。

果园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家依水,户户临河。随着村办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工业废水、废渣、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随意扔入河道,使河道遭到严重污染。另外,农户抽水马桶使用普及后,大量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中,农作物合成肥的使用则进一步加剧了河水富营养化。再者,主要种植作物由水稻转为桃树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稻种植为主时,河道一直为用于灌溉的活水,并同时养鱼。但桃树种植无需大量的灌溉,部分河道筑堤围塘养鱼,使河道不畅,河水枯竭。

(三) 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

由于果园村人均耕地只有0.5亩,农户总收入来源有限。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户普遍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因此单靠种植业很难使收入有很大提高。根据村委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纯农户人均年收入仅为5700元。这种依靠种植业的单一收入模式(见图二),很难使农民生活有进一步提高

三、 果园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突破产业瓶颈——技术创新、品牌保护、规范化经营

1.技术创新

针对桃子受天气影响大、保鲜难的问题,技术领域的突破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向果农们传授先进的果树栽培和桃子储藏技术,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因此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和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必不可少

2.品牌保护

长期以来,假冒的“大团蜜露桃”在市场上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正宗“大团蜜露桃”的声誉。为此,果农首先要增强名牌意识;其次,由于注册工作难以依靠单个果农完成,因此村、镇组织就应联合果农,为当地的蜜露桃集体注册商标,并且统一印刷包装箱,制作防伪标签。这样,一方面果农们的权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放心地买到正宗的“大团蜜露桃”。

3.规范化经营

尽管农业合作社目前尚未在全村普及,但产业合作是未来农业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市场信誉,还可以促进农户相互学习交流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目前不少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并不清楚,因此知识普及是当务之急。其次,发展合作经济还要解决带头人问题,可以从村内寻找或培养掌握生产技术、拥有销售渠道,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够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二)改善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加大宣传、群众化参与

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环保意识的推广、村民自觉性的培养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村干部访问得知,村里已经陆续开展了 “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村容整洁、整治住宅周围乱堆物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工作。此外,村里对河道管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组织12名保洁员,对河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检,每月定期向村、镇汇报结果等。

(三)促进农民增收——合理引导、积极创业、多元化发展

1.合理引导

果园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中老年人,而许多年轻人没有固定的职业。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地政府应该牵头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努力学习各种劳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务工经商来增加当地农户的非农收入

2.积极创业

政府不仅通过组织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等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还要鼓励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要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同时给予技术帮助,使农民创业成为可能。值得借鉴的是,“大团思甜家禽养殖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在扩展业务的同时,也吸收一批同村农民再就业,真正做到“富了不忘乡里人”。

3.多元化发展

调查发现,果园村以种植业为主的村民只能做到温饱有余、小康不足,而村中“小洋楼”的主人则大多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经商务工收入是这些富裕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走“一业为主,多业发展”之路,在坚持传统特色产业基础上,综合发展其他产业,确保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四、 农户家庭案例

王姓农户,男,55岁,初中文化家中4人:夫妇2人、女儿和老母亲。女儿现在区级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家中耕地3,包括2亩桃林,1亩蔬菜,除此没有承包或耕种他人土地。蔬菜基本自产自销,有时会与小商贩交易。卖桃为家中主要收入来源。夫妇两人共同耕作,风调雨顺年份可获亩产1200多斤年收入2万元。家中有电动喷雾机和水泵各一台。由于桃林总面积相对较小和每亩植株数量的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靠人工施肥和灌溉。

该农户的销售渠道有两条:一是靠农贸市场小贩收购,但价格随行情波动大,收入不稳定;二是靠亲友推介,此举可以销出大部分桃子,且收入较固定。受天气影响,今年桃子产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且腐烂众多,以致总收入锐减。该农户没有参加任何农业合作组织,原因一是村里农业合作社不普及,二是自家桃子每年都能保证基本销完,没有主动参加的积极性。

夫妇二人均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尽管目前未到领取农保的年纪,但依靠合作医疗已经享受到了门70%的减免优惠平时的积蓄全部存入银行,没有其他投资。80年代初期,家里只有两间瓦房,基本没有什么电器,靠在生产队劳动获得微薄的收入;现在,他们家里有一栋面积约300平米的二层楼房,内有冰箱、彩电、空调等家电,经济状况较改革开放前改善很多。

参考文献:

1、李书燕:《大团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与思考》,《实习通讯》,2008年第9期,第19页。

2、薛振东:《南汇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第340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