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01 - 绘画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 内容

01 - 绘画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 内容

时间:2018-09-18 17:08:25    下载该word文档

新开课

播放一组经典中外绘画作品,请同学们发表一下对这些画作的理解

导课:

绘画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认知符号,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有着各自“约定俗成”不同的透视方法和角度,以及其自己特定的法则。例如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而中国绘画不强调色彩的丰富;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强调景物、人物的黄金分割,而中国绘画则是按照画纸或书卷的大小来进行布局创作;西方绘画审美观念看重一笔一划精雕细琢,真实再现事物。中国绘画则挥笔随性讲究自然道,而西方绘画重在写实中国绘画重在写意等等。如何看待一幅绘画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授课过程:

一、初识西绘画作品

西方绘画为了表现上帝创世的可信性,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在观察事物的方法上,相应发展了焦点透视法。中国的散点透视法,关注的是人内心的世界,传达心里情感,不追求描绘物象的真实,相应发展了散点透视法。两种不同的透视法,是中西绘画在很长时间里的最大的区别。

焦点透视法,主要包括三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一是几何学透视法,即以固定的、静止的角度观察事物,追求特定时间里的空间真实性;二是光影透视法,根据物体受光的阴暗明阳,烘托物体的立体空间;三是空气透视法,表现物体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彩的变化,表现远近的距离。这几种透视法,都是为了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所以又称为“立体透视”。

焦点透视法,要求画家创作时,设想自己站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上,在特定的时间里,从特定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和描绘视野范围内的事物。这样可以真实地再现所见到事物。焦点透视还要求画家,使物象获得固定的光照,让物象在特定的光照下,产生明暗不同的层次和阴影,这不仅能够表现物象的轮廓,还可以在平面上确立物象的空间位置,真实地再现物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描绘物象的真实感。这种固定的观察和空间处理的方法,以及使用光的原理表现物象的真实性,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方法。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是依据几何学的原理发展起来的。据说当时画家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描绘所见到的事物是很困难的,为了表现物体的真实感,最早使用的是远近法,后来意大利画家乌切罗和数学家马内堤,创立了透视画法。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把几何学原理,运用到绘画创造中,使焦点透视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西方绘画以人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一方面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使艺术创作成为带有科学研究特点的活动。西方绘画总给人以色彩斑斓的感觉,着重强调色彩的渲染。色彩是西方绘画的灵魂,西方绘画用色彩传达画家的情感或画作本身要表达的情感。西方绘画用色彩的对比勾勒人类肌肉的完美线条,用色彩的渲染描述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或哀伤、或愉悦、或寂寞、或温暖的人文景观,西方绘画借助色彩的渲染,大胆地描绘艺术家的梦境,西方绘画为达到色彩上的完美,甚至运用到颜料以外的东西来填补色彩的缺漏,据笔者了解李奥纳多·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为达到预想的色彩效果,在画作完成后在画面上涂上一层鸡蛋清,也许正是这样,蒙娜丽莎便有了神秘、令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如果仅看画的表面,全然不见类似波提且利那种明快的线条,只见纤细的色彩浓淡画法。直到近年,在X光摄影的先进科技协助下, 这个充满神秘的天才技法才初次明朗化。达芬奇是以一种灰色松鼠毛制成的极细的笔,沾上用溶济冲淡的颜料,一次又一次地反覆使用格列兹画法,表现出颜色的变化,最后以手指晕染出轮廓,加以润饰收尾。在X光照片上隐约可见达芬奇的指迹。

再者,背景的绘法也出人意料,从望向模特儿的视点看去,所绘的岩山风景就像从高处向下遥望,大体上忽视了直线性的透视法。背景像是由各种不同的视点所观测的合成风景,人物两旁的湖面,即是写实画面中掺进超现实场景最好的例子。达芬奇以晕染法呈现色彩的变化,以透视法烘托绘画的远近感,名画《蒙娜丽莎》所散发的神秘气息,可说是这位天才驾驭神秘技艺的成就。

另一方面,是由宗教观念的影响造成的。神学美学家奥古丁斯、阿奎那等人认为,几何形式的结构,不但是一种绝对永恒的美,而且是宇宙万物必须与之相符合的一种抽象的“理式”。这种“理式”,先于和高于自然界的万物,万物只有符合这种“理式”,才能有美。上帝就是最大的几何学家,上帝以几何的法则创造了美。因此,几何学原理,不仅是科学的原则,也是艺术创作的原理。

初识中国古典绘画作品

中国画创作,从透视学上讲,属于“散点透视”。画家在观察物象时,是“以大观小”,而在画面上表现对象时,却是“以小见大”。画家取景时的视线是流动的,不是像西方画家那样,固定在某一处而不变动。中国画家创作中,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可以自由取舍来安排布局,如描绘高山时,并不照相式地模拟某座山峰,而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出心中想象的山峰。中国画的这种透视方法,实际上也与宗教观念有关,是受到道教宇宙观影响的结果。道家以及道教的宇宙意识,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道教看来,“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之大“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端”(《吕氏春秋·下贤》)。人们无法直接感知“道”,但它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只有通过观察和反思,才能够悟出“道”的存在。“道”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它虽然是神妙莫测的,但不具有和上帝、造物主相通的,超自然的神秘意义。面向人所存在的自然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教的这一宇宙意识,为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道”的宇宙意识,决定了人们把握宇宙方式的独特性。因此,画家力求通过描绘物像,去契合天地之“道”和表现主观性灵,而用不着靠焦点透视,来表现事物的真实性。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并非意味着古代画家在视觉观察与表现上,不具备运用科学认识的能力。早在汉代墓室壁画和画像砖上,我们已经看到古代画家运用透视法表现建筑物的空间关系。在五代、宋代的一些绘画中,也有不少作品细致、准确地描绘了建筑、机械等图像。宋代学者沈括,曾批评画家李成画的建筑物,只画屋檐,不画屋瓦的作法是不懂“以大观小”的道理,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是不懂得视觉透视的原理,而是为了突现主观心理的真实,传达心理情感,而不去表现“视觉的真实”而已。这种自由创作的观念,贯穿着中国的所有艺术,包括书法艺术在内。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清楚地看到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这一差别。他指出,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是不受西方几何学法则的束缚的。他说:“中国书法最典型的贡献,是在于它不拘泥于形式,字是书写者凭冲动自由挥毫写出来的,中国鉴赏家欣赏的就是这种在字里注入活力的笔法,他让字遵守运笔秩序,而不是几何法则。”

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的名画之一,是采用了连环长卷的形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极富表现力。


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缘由,有两种说法,《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则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此图是顾闳中奉诏而画,据载,周文矩也曾作《韩熙载夜宴图》,元代时两者尚在,今仅存顾本。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作品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历代著录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数本,此卷据各方面考证,当属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摹本,其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相当高水平,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第三段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第四段是“独自赏乐”,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

课堂小结:

1.西方绘画的特征。

2.中国画的一般特征。

3《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幅你喜欢的经典绘画作品,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赏析论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