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音乐大全CD(古琴卷)(简称老八张)简介

中国音乐大全CD(古琴卷)(简称老八张)简介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簡稱老八張)简介 cd1-4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简介 卷一 管平湖
生平简介 管平湖(18951967):古琴演奏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 管平湖自幼从父学琴画。后又拜杨宗稷为师。二十八岁回苏州游天平山时,遇琴艺高超的悟澄和尚,经悟澄指教,琴艺大进。后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流水》,从此名声大震。其演奏风格浑朴、刚健。音乐表现细腻,形象鲜明,颇具神韵。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上,就录有管平湖演奏的《流水》,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建国后,管平湖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们从事于古琴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绩卓著。已成绝响的古谱《广陵散》、《幽兰》经他打谱后,又重放异彩。此外《大胡笳》、《小胡笳》、《获麟操》、《乌夜啼》、《长清》、《短清》、《离骚》、《白雪》等琴曲也是经过他打谱整理的。撰有《古指法考》
1、碣石调幽兰 《古逸丛书》 《碣石调幽兰》: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国肯重用他。在归途中见到幽谷中盛开的兰花,于是感慨地说:兰花本是香花之王,如今却和杂草丛生在一起,正象贤德的人生不逢时一样,并弹琴作了《幽兰》。《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现存最早的琴曲谱。原件在日本。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的文字谱记写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曲名前冠以调名,为琴曲之仅见。
2、离 《神奇秘谱》 《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离骚:古琴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商、羽、宫、角调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调得到鲜明、生动的
体现。《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3、广陵散 《神奇秘谱》 《神奇秘谱》: 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礼,会以此憾火,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西麓堂琴统》: 晋谯国嵇康善琴,尝游会稽宿华阳亭。有异人夜诣康,授以广陵散曲,使秘勿传。嵇康受而秘之。后司马懿将刑康东市,复取琴弹之曰,“广陵散绝矣。”先是,其甥袁孝己从康学琴,每叩是曲,辄靳不许。康夜弹琴,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觉而止。曲本四十一拍,去引外,孝己所闻止三十三拍,后续成八拍,总四十一拍。其名曰广陵散者,扬州本广陵地,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韩皋闻鼓琴至止息,叹曰,“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即此。
《琴苑心传全编》: 按琴史、晋书载,广陵散曲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曲。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臞仙曰:“广陵散曲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希韶阁琴瑟合谱》:
此操笛道人云:“得自神授”。按紫霞洞谱云:“嵇中散尝游洛西,暮宿华亭,夜分,引琴
而弹,忽有客诣之,与康共谈音律,词致清辨,因索琴弹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遂以授中散,韩皋谓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王幼学云:“散乃曲名,如操、弄、引、吟之类”。
《广陵散》后记 《琴学初津》:
原评:(二段)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元人一幅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三段)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上,而不视其美也。(五段)静中消遣,真是一大骨董。(六段)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七段)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九段)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 按是曲,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古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又有侧楚,侧蜀,余以此语推之,而调之类此者,抑系侧调,诚不谬哉。然是调相传散失无存,今得之蕉庵谱中,是否原曲,莫能审辨,听其节奏,宫商从容高古,取用之奇,得示曾有,惜其原谱,指法徽分,错讹殊多,但他谱示经遇目,惟与古斋曲目之中,亦经收录,谱示行世,深为憾事,兹依蕉庵谱,细加厘正,聚其气韵,则不致逆指抗音疏散之弊。

卷二 吴景略 吴景略(19071987:古琴演奏家。1907生于江苏常熟。 吴景略在少年时便酷爱民族音乐,曾从师于周少梅、赵剑候、吴梦飞等学琵琶套曲和江南丝竹,后参加“今虞琴社”活动。1956年创作琴曲《胜利操》,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演出获得成功。艺术上富有独创性,有时抒情和缓、柔美如歌,有时感奋激昂、纵横跌宕,似无定则,琴坛都以“吴派”称之。
他的主要演奏曲目有:《梅花三弄》、《渔樵问答》、《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广陵散》、《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数十操。
吴景略长期从事古代琴谱、琴曲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著有《七弦琴教材》。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并任中国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 曲目:
1、阳 《松弦馆琴谱》 《阳春》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表现的是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 阳春: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为八段,后有十五段、十段、十七段等不同传谱,且多数传谱增设分段小标题。从宋玉《对楚襄王问》的记载来看,《阳春白雪》原是有词的歌曲,但由于艺术性高,演唱难度大,因此能随着唱和的人极少,成为“曲高和寡”的歌曲。据朱长文《琴史》记载:“刘涓子善鼓琴,于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按《神奇
秘谱》之说,此曲至唐高宗时完全失传。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吕才根据琴中旧曲修订而成。
《阳春白雪》在《神奇秘谱》中分为二曲。杨抡《太古遗音》认为,《阳春》是表现“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弹奏此曲要“冲和雅谈,不可铅华”。《风宣玄品》所列分段标题为:“气转洪钧”,“阳回大地”,“三阳开泰’,“万汇敷荣”,“江山秀丽”,“天地中和”,“莺歌燕舞”,“日暖风和”,“花柳争妍”。“锦城春蔼”,“帝里风光”,“春风舞雩”,“青皇促驾”,“绿战红酣”,“留连芳草”。
吴景略据《诚一堂琴谱》(清程允基撰于1705年)所奏《阳春》,活泼流畅,充满春天的生机。吴兆基据《大还阁琴谱》(清徐上瀛撰于1673年)所奏《阳春》,则冲和清丽,春光隐隐现于指下。
2、墨子悲丝 《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 《墨子悲丝》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 3、潇湘水云 《五知斋琴谱》 《潇湘水云》是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乐曲通过对潇水水光云影的描写,发了作者对国事飘零的抑郁、眷念及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潇湘水云:古琴曲,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作于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
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4、梧叶舞秋风 《琴学入门》 曲作者清初庄臻凤,通过写秋风萧索、梧叶凋零之景,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怀。乐曲虽短,但余味无穷。 5、忆故人 《今虞琴刊》 《忆故人》相传是蔡邕所作的古琴曲,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 忆故人:古琴曲,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彭庆寿。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 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6、秋塞吟 《五知斋琴谱》 最早见于《五知斋琴谱》,表达了一种忧抑悲愤的情绪 搔首问天:古琴曲,又名《秋塞吟》、《水仙操》。此曲初见于《五知斋琴谱》(清徐琪撰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个曲名虽同为一曲(曲调大同小异),但解题内容却迥然不同。今山东诸城派按《搔首问天》诠释音乐。《梅庵琴谱》(王燕卿传谱,徐卓编述)在其后记说:“本曲即《离骚·天问》篇之意。内容极尽忧抑悲愤之情。”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区移向中音区,并转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区大幅度的音变化,给人以孤高旷达之感。此后,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音调起而又伏,第三段反复吟叹,尤如 “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谱·搔首问天·后记》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冲向高音区,表达了“或仰天长号,或俯首深思”的情绪。第七、八、九段连续快弹,一气呵成,有“悲愤欲绝之势”。全曲以无可奈何抑郁之情而终结。
7、渔樵问答 《琴学入门》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
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卷三 查阜西 查阜西(18951978)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江西修水人。自幼酪爱音乐,很小就学会吹箫,十三岁学弹古琴,此后还尝试打谱、作曲及学唱昆曲,并研究民族音乐的律学。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发起组织“今虞琴社”,解放后发起组织“北京古琴研究会”,开展古琴音乐的学术探讨和演奏实践。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1945年应邀到美国几所大学作有关古琴的学术讲演,并在美国图书馆查到一些珍贵的古代琴谱。1958年以古典音乐顾问的身份,随中国歌舞团去日本访问演出,以后又应邀出席在苏联召开的国际五声音阶学术会议。曾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巨著。
张子谦14岁开始向广陵琴派前辈孙绍陶学习古琴,熟练地掌握了《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龙翔操》等曲目。 1924年定居上海,与彭祉卿、查阜西发起组织“今虞琴社”,翌年组织“今虞琴社上海分社”,组织演出、电台广播,宣传古琴音乐。 解放后,张子谦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员,和孙裕德合作的琴箫合奏堪称珠联壁合。其演奏风格刚健、遒劲,继承了广陵琴派的特点,节奏处理较为自由,按音音色刚柔多变。 1959年起兼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教师。与查阜西、沈草农合编的《古琴初》是初学古琴者的入门指导。 刘景韶 刘景韶先生(1903?是古琴梅庵派的代表人物,曾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二十余年。退休后回到镇江,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镇江市于1986年成立梦溪琴社。
詹澄秋 詹澄秋:诸城派琴家,主要著作《玉鹤轩琴学摘要》。 曲目:
1、洞庭秋思 《琴书大全》 查阜西 以清新淡雅的曲调。描绘了洞庭湖畔,江天一色的秀丽秋光,宛如一幅幽美的写意山水画。 2、长门怨 《梅庵琴谱》 查阜西 《乐府古题要解》: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有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
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面伤之,复得亲信者数年。后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
《乐府诗集相如歌辞楚调曲》汉武帝故事曰,武帝为胶东王时,长公主嫖有女,欲与王婚,景帝示许。后长公主还宫,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问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公主乃苦要帝,遂成婚焉。汉书曰,“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元光五年,废居长门宫”。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后人因其赋百为长门怨也”。
3、渔 《自远堂琴谱》 查阜西 《渔歌》相传是柳宗元所作的古琴曲,表达了一种视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趣。 渔歌:古琴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故亦认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
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4、梅花三弄 《蕉庵琴谱》 张子谦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 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 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
《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5、龙翔操 《蕉庵琴谱》 张子谦 《蕉庵琴谱》:此曲为元帝妃王嫱所作也,亦名昭君怨。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古琴曲集》:这个乐谱最初出现在《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曲子。历来琴谱中常常把《龙朔》《龙翔》两个字形相近的曲名互相混淆。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曲子,我们仍按目前琴家习惯称法,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作《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
《广陵琴韵》(张子谦集):曲谱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龙翔操》一曲所引用的是《昭君怨》的题解(相信这是将《龙翔操》和《龙朔操》两个曲名混淆所引起的误会)。按标题的意思(龙翔是指龙在天空飞翔)和作品的内容情绪听不出有甚么哀怨的意味,乐曲带来的是活泼、欢畅的气氛,使人聊想龙在云雾里飞翔的生动景象。
《广陵琴韵》(刘少椿集):现存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以《昭君怨》为曲名。而实际聆听此曲,生动活泼,全无哀怨之情。《天闻阁琴谱》(1876)称:“时下截去(《秋水》)第三、四、五、六段,名《昭君怨》”,现川派所奏《秋水》与此记载相符。《神奇秘谱》《昭君怨》又作《龙翔操》后世琴家可能将“朔”误作“翔”,由此有《龙翔操》之误。观同名《昭君怨》的两谱,不仅曲调不同,而且情趣迥异。所以《龙翔操》实际是《秋水》的节本,其趣倒与《神化引》飘然洒脱、蜂蝶翩翩的情境相似。
6、樵 《蕉庵琴谱》 刘少椿 宋末毛敏仲作,后人以为作者因元兵入临安,“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传谱有十至十三段不等。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十一段。《蕉庵琴谱》为十三段加收音。据《神奇秘谱》解题:“此曲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隐跻岩壑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自以为遁世无闷。”曲调奇特,为近代广陵派绝调。

7、听泉引 《大还阁琴谱》 詹澄秋 又名《双鹤听泉》,最早见于明末的《文会堂琴谱》(1596),该书把它编在了《双清》曲前,并注有《双清之引》。可能是宋代石扬休所作《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也把它简称为《听泉引》。表现了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
卷四 管平湖 1、流水 《天闻阁琴谱》 钟子期和伯牙都是春秋时间楚国著名音乐家。据《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琴曲《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这里所介绍的是管平湖据清末张孔山所传川派古琴曲《流水》演奏,全曲由九段和一个尾声组成,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
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8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2、欸乃 《天闻阁琴谱》 此曲系后人据唐柳宗元《渔翁》中:“欸乃一声山水绿”诗句而作。“欸乃”是船夫拉纤的号子声,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
谱原于明朝陈太斌编的《太音希声》(1929 这是一首很大众化的古琴歌.因为它说的是做粗活的渔夫的生活。原先陈太斌以为它「不雅驯」,但是很人加以修饰,仍被琴人纳入各琴谱之中。 《二香琴谱》(1833记载欸乃俗呼北渔歌,谙旧始太古遗音文会堂,《阳春堂》亦竟名潐歌,尾或收三五,或收一六,皆非是曲,采自《澄鉴堂》,尾收二四乃羽曲也,而北之一字未见于刻本,俗或呼北渔歌者别于正调高音之渔歌也,渔歌取七音欸乃取五音岂有欸乃反为北曲乎,此曲亦是渔歌盖正调之渔歌在前恐其相混故取柳完元的诗《渔翁》
「欸乃一声山水绿」命名以别之。 《新乐府》【欸乃曲】: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3、胡笳十八拍 《五知斋琴谱》 古代琴曲。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谱曲。原诗一说为汉蔡琰所作,但《后汉书·蔡琰传》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六朝时已有《胡笳调》、《胡笳曲》流传,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南朝宋元嘉时人张永《元嘉正声技录》所列曲目有“但曲”《大胡笳鸣》、《小胡笳鸣》,但曲为器乐合奏曲。唐宋以来《胡笳十八拍》在唐人传谱基础上,成为流传甚广的琴曲,琴书、琴谱多有著录。现存琴谱主要有两种: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1685)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二是明代《琴适》1611)中与歌词配合的琴歌。琴曲的音乐带有深沉的倾诉性,虽流于平铺直叙,仍耐人寻味。另有同名琴歌,始则深沉隽永,继而慷慨悲歌,是一首优秀的古曲。
【胡笳十八拍】 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荒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

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篇《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人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