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0-04-28 02:31:33    下载该word文档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前言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由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是山西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和山西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

学院由主校区、易通环能校区(厂中校)和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数控实训中心组成,现有办公室、教务处等党政管理机构12个,机械工程系等教学机构6系2部教学科研中心等教辅机构4个,工会、共青团等群团机构2个,建有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等8大教学与实训中心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29个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452万元,图书馆藏书35.57万册,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7466人。

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传承,使学院拥有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升格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目标,不断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学院先后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模范单位”,受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连续9年表彰为“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先后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学院基本办学条件

近年来,随着学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和我省财政对高等职业院校投入力度增加,学院办学的各项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基础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办学条件

1-1基本办学条件统计表

(二)监测办学条件

1-2监测办学条件统计表

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一)就业质量

1、招生教学就业的良性循环

学院坚持努力实现“招生质量——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的良性循环一是以教学质量为纽带将招生与就业紧紧联结在一起,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招生,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就业;二是以专业设置为纽带将招生与就业联结在一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生源结构;三是以紧密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纽带将招生与就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实施多形式多元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招生、促进就业;四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真正使毕业生让企业“选得上、留得下、用得住”,从而创造了招生与就业“互相促进、并驾齐驱”的工作格局。

2、优秀的就业率和较高的就业质量

多年来,学院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煤科院天地煤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将我院列为重点招聘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3.14%,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因学院品牌、专业爱好、就业优势、技能培养、地理位置等原因报考我院的学生比例为30.00%19.20%18.40%16.20%8.20%,考生及家长对学院整体品牌、就业情况、教学情况予以充分肯定。

2-1:学院各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截止2016年9月1日的就业数据

word/media/image2_1.png

2-1学生报考我院原因

2-2:计分卡

(二)思想政治教育

1、制度健全,队伍保障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制定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制度明确领导责任和任务分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本学年,学院有2名辅导员在山西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课堂教育教学扎实有力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按照新课程方案(“05方案”)组织教学,统一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工程统编教材”使用网络视频直播系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基本覆盖所有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们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所有教师全部参加了学院启动实施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3、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形式

学院渠道、多形式、多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教育开展“文明和谐宿舍”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宣传表彰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校园正能量,弘扬校园正气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计划,建有西沟纪念馆等相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职业技能优势,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建立“学(中心)——院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预警机制,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资助经费专款专用,足额发放,通过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学院内部的各种奖学金等项目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进行评选资助、宣传表彰。

[典型案例]

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连续举办18届

学院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本着“拓展学生素质,服务青年成才”的宗旨,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1998年举办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周”到2016年5月举办的“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这样的活动。18年的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得这一活动成为我院青年学生展示青春风采的重要舞台,成为学院素质教育的航母,成为学院服务社会、让学院与社会相互了解和支持的立交桥。为我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贡献。

2-2:学院2016年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

(三)职业发展

学院通过开展爱校荣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引导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的、遵守规章制度、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加强校企文化交流,共建校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基地、职场实习实训场所、素质拓展基地,通过参观学习、职场指导培训、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优秀企业,感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的竞争力。

[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 培养航天工匠 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精湛技艺

2016年5月4日第97个青年节当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五一特别节目”以《师徒(三)四代同堂》为题报道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马景来工作室师徒四代,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奉献祖国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其中马景来师父的第一代徒弟曹生,第二代徒弟常晓飞,第三代徒弟曹文,均是我院毕业生我院学生与航天二院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谱写了“四代师徒、三代同门”的传奇佳话,这是学院弘扬工匠精神致力技能强国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成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是中国最大的空天防御导弹研制生产单位,是中国导弹工业的摇篮,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我国第一个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固体陆基机动战略导弹等型号的研制并定型装备部队自主研制生产的9型导弹武器系统亮相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研制生产的“回收一号”雷达为神舟飞船“回家”铺就坦途,研制生产的微波雷达为“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成功交会对接牢牢牵起“红线”。

多年来,学院重视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的校企合作,先后为企业输送了以曹彦生常晓飞曹彦文等同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他们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以航天科工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景来命名的班组中,又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被培养为“航天工匠”,为航天事业的沃土注入了无限生机。他们表示,在校学习期间学院根植机电行业情系职教事业几十年的薪火相传,学院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学条件和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师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职业发展的指路明灯,他们的努力学习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阶段,也让他终身难忘。在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实习和工作后,开始了入职的磨合期,也开始了再学习、再调整、再积累再提高

原数控28班曹彦生同学为例,在校期间代表学院参加第一届全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加工中心(学生组)第1名,全国第9。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参加工作后,先后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全国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金牌教练”、“中国航天基金奖”荣誉称号,被聘为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高级技师、机加专业副主任工艺师。工作期间,他还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研究生,开始了新的学习提高阶段

2016年5月10日,学院举办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第19届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之际,曹彦生回到母校,与学院师生代表举行座谈,畅谈自己的成长感悟和从业经验,展望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曹彦生将他用当前世界最先进的5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成的一个精雕花瓶作为礼物送给母校,并用“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来表达他常晓飞曹彦文等同学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学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283厂的校企合作,不仅培养了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的“航天工匠”,也将他们身上体现的吃苦耐劳、矢志不渝的学习精神,持之以恒、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求实创新、知行至善的敬业精神,劳动光荣、技能伟大的职业精神,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事业使命、服务国家的奉献精神传承到了一批又一批广大的在校学子,为学院建设“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内实外强、示范彰显的高水平院校”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同学们无不表达了对他们的仰慕之情,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3:曹彦生回母校师生座谈会

2-4: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精湛技艺

曹彦生,原数控28班学生,2005年毕业,中共党员,在校期间,代表学院参加第一届全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加工中心(学生组)第一名,全国第九名

常晓飞,原数控45班学生,2007年毕业生,曾代表学院参加第三届全省数控技能大赛获数控铣(学生组)第一名加工中心第一名

曹彦文,原数控12115班毕业生学生,2015年毕业,中共党员,曾代表学院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获省级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在同年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中心项目比赛中,获山西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

[典型案例]

上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课

表2-3:学院新生入学职业发展教育情况表

(四)创新创业教育

1、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构

学院是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山西省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和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的“长治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2015学年,学院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晋机电院〔2015〕42号),在组织机构、师资队伍、专项基金、基地建设、培养方案、实践平台等方面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委员会和服务指导中心。

图2-5:学院“山西省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牌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2015学年,学院先后组织6名教师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创业培训(SYB)新师资培训班和讲师提高培训班,取得培训资格。同时还聘请了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名兼职教师充实到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学院配备了2个标准的容纳90人参加培训的GYB培训教室和1个标准的容纳30人参加培训的SYB培训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白板、标语、背景墙等教具和文化宣传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硬件保障

3、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其纳入教学全过程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涵盖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之中。学院教师主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被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院组织师生到太原理工大学观摩了山西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300余人观摩了2015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并组织6个队参加了晋商杯大学生创业初赛。

[典型案例]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做讲座,并开展创业大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日”活动,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和宣传版面宣传创业政策。仅2015—2016第2学期,就开展3期6个班共526人的创业意识培训和1期一个班26人的创办企业培训。

2-6学院多渠道、多形式,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三、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行“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质量监控,共同安排就业”(五共同)的教学改革。

1、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数控技术专业到苏州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现场教学基础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北京中信国安公司开展现场教学试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在校内冠名组班,新生订单班人数稳中有增校企双方按“五共同”原则合作,实现了招生教学就业的“三位一体”。

2、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与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山西)有限公司、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厂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省内外机电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实行紧密产学结合,校企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2015学年在原有基础上,再与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紧密合作型“双向基地”近3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和顶岗实习岗位持续增加。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实习工作,并对顶岗实习的2000多名学生给以工资补助。

[典型案例]

设立广船国际班广船辉煌奖学金

2015年,我院近60名焊接专业学生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实习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很快提升的同时也充分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赞许,绝大多数同学完成了实习期考核并实现就业2016年3月24日学院举行设立“广船国际班”暨“广船辉煌奖学金”签字仪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设立“广船国际班”每学年提供5万元的“广船辉煌奖学金”。这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

3-1:学院“广船国际班”暨“广船辉煌奖学金”签字仪式

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建设专业品牌

作为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院以集团内合作企业、校友会、双向基地等3大平台为依托,深入企业广泛调研,主动跟踪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掌握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积极探索并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展多元性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数控技术专业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追踪产业发展变化,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整合,形成了“大赛引领,三方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与苏州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工学交替,成建制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现场教学,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生产车间即教学教室、学生即学徒、教师即企业师傅,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与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山西)有限公司、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厂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校内实训创建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与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学习相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管理,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进行现场教学,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与多智管模有限公司、北京中信国安有限公司等企业招工招生协同进行,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创建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按“五共同”原则合作,实现了招生、教学、就业的三位一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密切合作的“双向基地”为基础,人才培养过程宽基础、重技能,“机、电”结合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形成了“双结合、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将机电工程技术教育与营销管理技能培养并重、校内虚拟仿真与企业实践操作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教学,形成了“技管并重、虚实结合、校企联动、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按照“双向基地、双向双师、双向课程、双向管理”方式与汽修企业深度合作,巩固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深化“四双向、多层次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目前,我院29个专业中有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5个、省级教学改革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4,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6个专业确定为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学院各专业在重点专业的带动下,根据自身特点,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更具特色,更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与当地产业匹配度高。

2、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1)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专业发展思路清晰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是长治市新的支柱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促进了学院各专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院坚持“立足山西,全面服务装备制造业”的社会定位,坚持“以机为本、机电渗透、工管结合、冷热并举”的专业建设思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各专业系根据学院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明确本系的专业建设规划,加快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专业建设步伐,启动建设服务于高端装备与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使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交互柔合,专业建设自成体系。本学年,在巩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骨干专业基础上,新申报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3个专业。学院目前开设有专业29个,其中制造大类18个,占62.1%,交通运输大类3个,材料与能源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各2个,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土建大类各1个,占37.9%,专业“机电”特色十分鲜明主动适应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长治地区工业新型化建设的需要

2)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注重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首次引入慕课平台资源将《军事理论》必修课开展“慕课”学习,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本学年,共开设了《心理学与生活》、《文学鉴赏》、《职场商务礼仪》、《山西文化》、《书法欣赏》等60门次的公共选修课程,拓宽了选修课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了公共基础课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施。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组织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制订了五年制“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继续完善了五年制“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启动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内涵建设

(1)适应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学院各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校企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合作企业共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系统设计、完善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始终的课程体系。进而,根据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将专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各专业遵循能力递进的职业成长规律,对实践课程、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安排和完善,使各阶段能力训练有序衔接,校内注重奠定基础,校外注重熟练提高。学院2016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96.16%。

(2)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改革

学院积极鼓励各专业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教学方法改革。教务处继续根据学院教学重点工作安排,明确要求“要基本实现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所用教材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类教材”,从源头上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各专业系也根据本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课改研究,效果明显。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应用课程中,以机制专业常用的加工设备M1432液压系统、气动机械手臂气动系统为载体,以“元件的选用、系统的设计、故障的排除”为任务开展教学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矿山机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在核心课程教学时,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控制仿真软件、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软件、UG加工仿真等软件,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点火系统”环节教学中,先设置一个火花塞不跳火故障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以此为引领展开教学

——市场营销专业在“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中,设计了推销前的准备工作、产品推介、制作招投标文件、模拟谈判、签订购销合同等系列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

(3)强力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工程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载体,按照“课程改造、体系重构、课改实施”交替递进的模式,学院全面启动和强力推进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工程,旨在实现系统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实现理念提升、课改做实、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学院发布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了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建立了学院和系部两级的课程改革工作组,各系部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交流学习。目前,教师认识明显提高、理念明显提升、热情得到激发,全体教师均已按要求完成初次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2016年8月,在教师自愿申请和系部推荐的基础上,101位教师参加首批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测评,有14位教师测评结果为通过。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工程正在按照“达标工程——应用工程——课程体系优化工程”的实施设计方案强力而有序的推进。

[典型案例]

技能大赛持续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将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了院级、系级技能大赛运行机制和全省全国大赛选拔机制,以及“系部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齐参与”的竞赛氛围。本学年,学院主动承办了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部分项目竞赛,搭建学生参与行业技能比拼的平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能选手针对一年一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学院积极开展校内选拔,积极组织参赛。本学年,学院大赛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保持领先水平。在这些优秀选手的带动下,整个学院形成了学技能、比技能、拼技能的学习氛围。

3-1:学院2015-2016学年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3-2:学院部分技能大赛获奖证书

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规模稳定、结构合理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83人(折算人数362),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人194人、校内兼课教师82人、校外兼职教师82人、校外兼课教师25人。校内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高以上职称占22.68%,硕士及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9.38%;“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0%。现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3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7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三晋技术能手”获得者4名、省教育厅联系的高级专家9名、9位教师入选山西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家5位教师入选山西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

3-4:学院教师队伍结构

3-5:学院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2、打造专兼结合优师团队

学院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项目化课程改革工程”、“新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等5项强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与企业深度合作,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优师团队

(1)强化教师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2015学年,学院安排高晓芳、王馨等57名教师停课脱产到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锻炼。几年来,学院将教师实践锻炼与职称评定相挂钩,实践锻炼以停课带薪长期入厂锻炼为主,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与在校教师享有同等的工资待遇,实践锻炼时间得到充分保证,效果明显提升。

3-6:学院教师停课脱产,在企业实践锻炼

(2多层次培训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2015学年,学院组织104名骨干教师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船国际等国家示范校和企业接受课程教学改革、企业生产实践等培训。同时组织外出培训教师在学院、专业系开展交流汇报,以促进校内交流、共同提高。

(3)提供保障,推进新教师培养

学院出台了“新教师培养与使用暂行规定”、修订了“一帮一培训指导工作要求”,2015年、2016年新教师培训方案,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对到岗新教师,学院安排骨干教师对其进行“一帮一”帮扶活动,新教师入职第一学期集中培养培训,不安排课堂教学任务,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量不超120课时,主要任务是参加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学院从时间、空间、物质三方面保证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培养质量。

(4)教科研推动教师素质提升

学院坚持引导教师参与教科研,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年,教师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科研课题13项,发表教科研论文7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3篇,参与技术服务10项,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推动了专业、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按需聘用,注重实效,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近100人作兼职教师,形成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教学团队。太重煤机有限公司等企业8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课时量占到专业课教学的40%以上;40多名教师全程参与订单培养、企业班的教学工作,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30多名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技术改进,合作技改项目达到10多项,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和企业科技创新。

[典型案例]

学院青年教师参加全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成绩优异

2015年11月26日—11月29日,由省教育厅和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决赛在太原举行。我院9名青年教师选手参加了决赛,赵亮、李粉霞两名选手,在与来自全省35所院校78名选手的竞争角逐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先进方式组织教学,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的内容分析、精准的语言表述、完备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反思,赢得评委一致称赞,分别获得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其他7位教师勇战赛场,分获各自学科组的优秀奖。学院总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3-7:学院教师参加全省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功竞赛成绩优异

(四)教学资源建设

1、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

学院随着办学经费的逐年增加,将不断加强办学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在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2015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452.4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99万元

2、强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建有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等8大教学与实训中心。2015年,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850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3个,生均实践场所(㎡/生)8.98㎡,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践教学需求。同时,学院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与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山西)有限公司、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厂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3、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努力为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保障。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0.70台,达到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10台”的要求。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2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达10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799台,网络信息点数1000个,数字资源总量680GB,上网课程数25门,部分专业应用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校园实现无线网络部分覆盖,校园一卡通用于校内就餐,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支撑“三育人”的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实施。

3-2:资源表

(五)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在“十三五”时期启动了“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提出“树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务实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学院办学的国际化进程”,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求,为“走出去”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探寻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中外文化交流、学生交流、人才培养模式交流、教学资源交流,增强学院办学国际化氛围。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计划”,进一步加大教师、管理人员出国(境)进修培训工作力度,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骨干。2015年我院积极响应山西省政府省筹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政策,在全院范围内发布通知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先进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有1名教师获得2016年山西省省筹资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并于20168月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表3-3:国际影响表

切实落实政策保障

(一)政策落实

1、系列重大部署指明方向

2015年,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教育部、省教育厅出台了职业教育系列文件,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安排,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以及我省配套专项系列文件与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深入,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外部环境,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典型案例]

2015年11月起,学院汇编了《高职教育思想学习资料(9)》,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了高职教育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学院各系部处室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院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帮助教职员工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职能处室根据职责范围和学院指定的若干专题进行了解读和研讨。在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教职员工紧密结合实际,以“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创新”为主题为学院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学习研讨活动切实促进了全体教职员工转变教育观念,引导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图4-1:学院高职教育思想学习研讨

表4-1:落实政策表

(二)专项建设进展

2015学年,学院开展进行的专项建设共有3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力求形成满足专业教学开展与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模式先进,具有一定职场氛围的实训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术与信息资源交流中心成为面向行业的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力求建成专业定位准确、改革思路清晰、培养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省内领先的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目前,3个专项建设项目正在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有步骤地实施分年度建设计划,项目进展稳步有序。

word/media/image35.gif

4-2:专项建设的部分实训场所

(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构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针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制订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综合实践、考试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实施办法。学院构建了院系两级,教师、学生、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了网上评价系统,健全了学生评教等各类评价办法,将质量监控从传统课堂延伸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组织教学评估,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教学质量研讨会,对学生反映的教学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对教学事故进行认定通报

2、强化多元督导评估

学院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评教评学等工作收集教学信息并进行处理、反馈和调控。本学年,组织学生参加了4次网上评教,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总体良好,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予以充分肯定。通过到企业调研、发放就业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征求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表示认可,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较好,专业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结构等合理。2016年7月,学院依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了2016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工作主要包括学院填写数据、校长填答问卷、专业主任填答问卷、学生填答问卷完成自评报告。学院自我评估结果为能够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彰显学院办学活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我省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

3、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领导小组负责学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于2016年9月如期完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上报工作,编制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项目任务分解表》,2名教师在常州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院、校长)培训学院将切实强化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与学院办学定位相一致、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化学院各层级管理系统之间的质量保证机制,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办公设备和经费保障。同时,学院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学工作诊断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四)经费保障

学院办学经费逐年增加,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断提高学院2015年财政总收入10403.07万元其中:学费收入3088.29万元,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5190.73万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2124.05万元),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7466人,年生均财政拨款0.98万元较好保障了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4-2:学院经费收入情况统计表

4-3:学院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

加大社会服务贡献

学院上下树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意识,针对山西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院专业人才的优势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职工社会培训、技术服务。

5-1服务贡献表

(一)社会培训

学院按照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为社会各界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服务。在先后被确定为中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汽车、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长治市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基础上,本学年学院按照省教育厅《关于遴选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学校的通知》精神,结合学院专业优势,主动提交“数控加工”等9个项目的培训方案,学院又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承担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任务”院校。后期,学院将根据煤炭企业转产转型需要,积极开展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

5-1学院9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项目

(晋教成〔20166号)

同时,本学年学院先后为中煤财险2016年度查勘定损新员工岗前培训,为长治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汽车驾驶员进行工种岗位升级培训,为山西淮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骨干进行3D打印专项能力培训,为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山西选手进行赛前集训年培训量达9000人日以上,创历史新高。

[典型案例]

汽车工程系社会培训服务贡献突出

汽车工程系发挥专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树立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企业的理念,与交通运输行业、汽车保险、驾培行业等行业进行广泛合作,利用专业教学教育资源不定期组织社会培训班,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暑期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通各类人才终身学习通道。2016年8月,汽车工程系受长治市人社局委托承担2016年度长治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汽车驾驶员工种岗位升级暑期培训工作,共计22天,培训人员370人。2016年7月,受中煤保险山西分公司委托承担2016年该公司新员工暑期培训工作,共计21天。

5-1:汽车工程系社会培训服务开班仪式

(二)技术服务

学院各专业教学团队以专业技术优势为依托,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机械、计算机、数控专业教学团队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3项,技术服务到款3.2万元。本学年学院教师共有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学院通过技术服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同步增长,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一定程度扩大了学院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典型案例]

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发创新型产品

学院机械创新团队主动与长治县永恒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通过对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坐便清洁的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了新型坐便清洁装置总体方案,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设计新型坐便清洁装置的具体结构,绘制装置结构三维模型图和工程图;

2、通过3D打印,试制新型坐便清洁装置的样品,确定装置生产工艺和验证产品结构合理性;

3、设计研究新型坐便清洁装置的电气部分,满足电气安全性等要求;

4、新型坐便清洁装置样品的调试。

5、申报国家专利

机械创新团队所研发产品实现了清洁和暖风烘干的集成,大幅度降低了使用成本,为坐便清洁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图5-2: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发创新型产品

面临挑战和未来展望

2015学年,是学院“十二五”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为本”办学理念,实施“七扩七提”跨越工程,基本实现学院“十二五”规划预定目标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学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学院进一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学年,也是“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学院的发展面临发展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存的状况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愈显突出一是学院外延拓展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学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硬件未完全改善,部分实践教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足,运用先进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不够三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加强,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不足,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需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荣誉与使命同在。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将紧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行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厚植学院文化,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推动质量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加快完善发展机制,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提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推动能力发展;将着力“四个为本、服务至上、深度融合、知行至善”的16字办学方针,围绕“四优化四提升,四创新四增强”工作主线,实施“十二大创新与提升”主题系列工程,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内实外强、示范彰显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和山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