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

时间:2019-10-13 08:50:29    下载该word文档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

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主与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的。

12常用治法: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3)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5)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方剂的组成

21方剂的配伍目的:①增强药力;②产生协同作用;③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④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22方剂的基本结构

1)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4)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3方剂的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即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药量增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1)汤剂: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2)散剂: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

3)丸剂: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其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4)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第二单元 解表剂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2)注意事项:

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②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同时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③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④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⑤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⑥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解:麻黄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本方用以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杏仁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2)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方解: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半夏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3)银翘散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方解: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桔梗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4)败毒散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方解: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通治一身风寒湿邪,共为君药。川芎、柴胡为臣药。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2)桑菊饮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第三单元 泻下剂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治里实证,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

2)注意事项:

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若表邪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剂,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津伤、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温下剂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故常用泻下药与温里药配伍,变寒下药为温下之用,以达温散寒结、通下里实之功。若寒积兼有脾气不足者,宜适当配伍补气之品。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证。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之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为臣药。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厚朴、枳实合用为佐药。

2)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方解: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桃仁共为臣药。冬瓜仁为佐药。

3)十枣汤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①悬饮。②水肿。

方解: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芫花、均为臣药。大枣为佐药,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4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温脾汤

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2)麻子仁丸

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3)济川煎

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第四单元 和解剂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

2)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

3)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①伤寒少阳证。②热入血室证。③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人参、大枣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2)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半夏、生姜、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3)逍遥散

组成:甘草,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解: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白芍、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共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4)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方解: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为臣药。陈皮为佐药。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

1)蒿芩清胆汤

组成: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配伍特点:全方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症均解。

2)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结之痞证。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第五单元 清热剂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清热剂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治里热证。因里热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故清热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2)注意事项:

①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②应辨别热证真假。

③要辨清热证的虚实。

④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⑤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热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方解: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

2)清营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方解:方中用苦咸寒之犀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生地黄、麦冬、玄参三药共为臣药。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参均为佐药。

3)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方解: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甘草、桔梗、陈皮、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4)仙方活命饮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共为臣药。白芷、防风、贝母、花粉、山甲、皂刺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5)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①肝胆实火上炎证。②肝经湿热下注证。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故为君药。黄芩、栀子为臣药。泽泻、木能、车前子、当归、生地皆为佐药。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二药并兼佐使之用。

6)芍药汤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方解: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芍药、当归、木香、槟榔四药为臣药。大黄为佐药。肉桂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2)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生地,犀角,真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3)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4)玉女煎

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5)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6)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7)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8)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1)黄连解毒汤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2)葛根黄芩黄连汤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胁热下利。

3)当归六黄汤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第六单元 祛暑剂

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六一散

组成:滑石,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2)香薷散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3)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4)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第七单元 温里剂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温里剂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里寒证病因有脏腑经络之别,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故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2)注意事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

②温里剂多由辛湿燥热之品组成,临床使用时必须辨别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

③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品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④使用温里剂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桂枝、白芍为臣药。生姜、大枣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2)四逆汤

组成:甘草,干姜,附子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温里回阳之力大增。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温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①脾胃虚寒证。②阳虚失血证。③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2)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3)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4)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而紧者。

5)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炭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第八单元 补益剂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补益剂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治各种虚证。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所以,补益剂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2)注意事项:

①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即首先分清气血阴阳究竟哪方面不足,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②注意虚实真假。

③要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较差,可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④注意煎服法,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则不受此限。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均为臣药。砂仁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有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2)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虚气陷证。②气虚发热证。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陈皮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3)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臣以白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

4)完带汤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方解: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人参、苍术、白芍、车前子为臣药。陈皮、柴胡、芥穗共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

5)补血汤(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味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6)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

方解: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7)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8)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北沙参、麦冬四药共为臣药。少量川楝子为佐药。

9)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方解: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干地黄、山茱萸、山药共为臣药。泽泻、茯苓、丹皮共为佐药。

10)地黄饮子

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方解: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附子、肉桂、石斛、麦冬、五味子均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节器药,功兼佐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生脉散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2)灸甘草汤

组成: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②虚劳肺痿。

4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及现代运用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气虚者。

2)四物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诊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者。

第九单元 固涩剂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固涩剂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治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固涩剂根据所治病证的不同,相应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2)注意事项:

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未去,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牡蛎散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方解: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为臣药。君臣相配,益气固表,敛阴潜阳。麻黄根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2)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方解: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温养脾土,为君药。肉豆蔻为臣药,吴茱萸、五味子为佐药。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2)桑螵蛸散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

3)固冲汤

组成:白术,生黄芪,成骨,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第十单元 安神剂

1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1)重镇安神剂,适用于心肝阳亢,热扰心神证。因火热内扰心神,故常配黄连、山栀等清热泻火;火热之邪每多耗伤阴血,故又常配生地黄、当归等滋阴养血。

2)滋养安神剂,适用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证。常以滋养安神药为主,配伍滋阴养血药如生地、当归、麦冬、玄参等组方。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方解:方中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可镇怯,既能重镇安神,又可清心火,治标之中兼能治本,是为君药。黄连为臣药。生地黄、当归为佐药。炙甘草调药和中,以防黄连之苦寒、朱砂之质重碍胃,是为佐使之用。

2)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方解: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知母共为臣药。川芎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3)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方解: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俱为臣药。玄参、茯苓、远志、人参、五味子、丹参、朱砂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开窍剂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用治闭证。闭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故开窍剂相应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2)注意事项:

①应辨别闭证和脱证,脱证即使神志昏迷也不宜用开窍剂。

②应辨清闭证之属寒属热,而正确地选用凉开或温开。

③开窍剂大多为芳香药物,善于辛散走窜,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久服则易伤元气,临床多用于急救,神志清醒后,应根据不同表现,辨证施治;此外,麝香等药,有碍胎元,孕妇慎用。

④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丸散剂在使用时宜温开水化服或鼻饲,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影响疗效。

2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1)安宫牛黄丸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2)紫雪

功用: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主治: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

3)至宝丹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内闭心包证。

4)苏合香丸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寒闭证。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1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为臣药。茯苓、生姜、苏叶共为佐药。

2)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方解: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共为臣药。肉桂、当归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

3)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方解: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2)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3)天台乌药散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4)暖肝煎

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各种血瘀证。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常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此外,还应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而酌配相应的药物。如血瘀偏寒者,配以温经散寒之品,以血得温则行;瘀血化热,病位在下者,配伍荡涤瘀热之药,使瘀血下行,邪有出路;正虚有瘀者,又当与益气养血药同用,则祛邪而不伤正;孕妇而有瘀血癥块者,当小量缓图,使瘀去而胎不伤。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要配伍意义

1)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方解: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牛膝共为臣药。生地、当归、桔梗、枳壳、柴胡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2)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方解: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出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桃仁、红花、穿山甲共为臣药。当归、瓜蒌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3)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方解: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能,为君药。当归尾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为佐药。

4)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丹皮共为臣药。阿胶、白芍、麦冬、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5)生化汤

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解: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桃仁均为臣药。炮姜、黄酒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6)咳血方

组成:青黛,瓜蒌仁,海粉,山栀子,诃子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方解: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瓜蒌仁、海粉共为臣药。诃子用以为佐药。

7)黄土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方解: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白术、附子共为臣药。生地、阿胶、黄芩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2)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3)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4)槐花散

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1)适用范围:

治风剂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用治风病。风病概括起来可分为外风和内风两在类。治风剂相应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大类。

2)用药原则:

①应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只宜平熄,而忌用疏散。

②辨明外风是否引动内风,内风是否兼感外风。对于复杂证候,应分清主次。

③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叶,川芎,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共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2)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羊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

方解: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熄风;钩藤甘寒,入肝经,清热平肝,熄风解痉。二药合用,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功益著,共为君药。桑叶、菊花用为臣药。鲜地黄、白芍、甘草、川贝母、鲜竹茹、茯神木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

3)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方解: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牛膝、龙骨、牡蛎、龟板、白芍共为臣药。玄参、天冬、龟板、白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药。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消风散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2)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萝,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3)大定风珠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1)适用范围:

治燥剂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治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故治燥剂相应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2)用药原则:

燥邪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但总以甘寒或咸寒者为宜。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均非燥证所宜。此外,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方解: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石膏、麦冬为臣药。人参、甘草、胡麻仁、阿胶、杏仁、枇杷叶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2)百合固金汤

组成: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方解: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滋肾壮水,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三药相伍,润肺滋肾,金水并补,共为君药。麦冬、百合共为臣药。当归、白芍、贝母俱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3)麦门冬汤

组成: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①虚热肺痿。②胃阴不足证。

方解: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为臣药。甘草、粳米、大枣、半夏、麦门冬共为佐药。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杏苏散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2)桑杏汤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3)养阴清肺汤

组成:大生地,麦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4)增液汤

组成:玄参,麦冬,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

祛湿剂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治水湿病证。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湿邪又常与风、寒、暑、热相兼为患,且人的体质有虚实强弱之分,邪犯部位有表里上下之别,湿邪伤人尚有寒化、热化之异,故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等五类。

2)注意事项:

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平胃散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方解:方中以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厚朴为臣药。陈皮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是为使药。

2)五苓散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方解: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为臣药。白术、茯苓、桂枝共为佐药。

3)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方解:方中以防己、黄芪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白术为臣药。佐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4)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方解: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药;白术为佐药,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藿香正气散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2)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3)三仁汤

组成: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4)甘露消毒丹

组成: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功用:利湿化浊,清扫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5)八正散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6)猪苓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功用: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证。

7)真武汤

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8)实脾散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9)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1)适用范围:

祛痰剂具有消除痰涎的作用,用治各种痰病。痰病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因此,祛痰剂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

2)配伍规律:

治疗痰病,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剂中多配伍健脾祛湿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二陈汤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方解:方中半夏辛湿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药。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茯苓为佐药;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2)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故以两味为君药。白术、茯苓为臣药。橘红为佐药。甘草为使药,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制半夏之毒。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温胆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2)清气化痰丸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3)贝母瓜蒌散

组成: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1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1)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方解:方中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莱菔子二药同用为臣药。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均为佐药。

2)健脾丸

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方解:本方重用白术、茯苓为君,健脾祛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人参、山药,是为臣药。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黄连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荗,枳壳,黄连,黄柏,大黄,香附子,牵牛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

2)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乌梅丸

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