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2021-2022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朝廷虽设三公,但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外戚干政 B.确保决策独断 C.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中书权力
2. 《唐律疏议》明文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减免刑罚:第一,70岁以上,15岁以下,以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收赎;第二,80岁以上,10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反逆、杀人罪应处死刑的上请;盗窃及伤人者,收赎,其余犯罪皆不论;第三,90岁以下,虽犯死罪,不加刑。这突出体现了唐律 A.具有礼法合一的特点 B.对病人群体量刑较轻 C.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D.注重对死刑犯的减刑
3.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北宋前期的农民起义代表)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从材料可知,宋朝的“交子” A.官方推行的最早的纸币 B.官方铸钱困局下的民间货币 C.宋印刷业发达的产物

D.中央对地方控制放松的产物
4.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

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5. 明初只有两京乡试派翰林官任主考,各省聘明经公正的儒官、儒士担任,万历后,始定以翰林或科、部官派充。清初乡试主考官继承了明代选用京官的办法,一律由京官出任,每省任命正副考官各一人,后来改为一正三副,一直沿用到清末。主考官制度的变革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促进科举考试公平公正

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 D.体现了君主专制权力加强
6. 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
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 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 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7. 清王朝的民族政策强调“一切政治,悉因其俗”。雍正帝曾说:“朕思回民之有教,乃其先代留遗家风土俗,亦犹中国之人,……是以回民有礼拜寺之名,有衣服文字之别,要亦从俗从宜,各安其习。”这一观点 A.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B.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和睦 C.加速了中华民族一元化进程

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8.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9. 1941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A.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B.宣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 C.打破了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

D.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
10. 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 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

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1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麦加拉一度建立僭主统治。对此,贵族诗人色奥格尼斯哀叹道:“城市依然如故,人却换了面目,换成旧时此辈,不知法为何物,身披破烂羊皮,野居宛如麋鹿,此辈今成高门,高门于今为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邦

A.民主制度得以维护 C.法律体系得到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B.贵族力量受到打击 D.公民群体得以壮大

12. 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1628《权利请愿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书》 1641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三年法案》


A.反映了国会与议会矛盾尖锐 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C.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三、单选题

13. 1723年,在剑桥大学一次会议上,本特利博士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首席法官的普拉特评论道:“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与自然公正是不相容的”。这里的“自然公正”是指 A.程序公正 B.无罪推定 C.证据充足 D.法律条款

14.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 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
D.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
15. 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A.健全法律体系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16. 19793月,在德法倡议下,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组织。该组织规定,成员国汇率波动不得超过2.25%(意大利里拉不超过6%;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扶助弱币,稳定汇率。据此推知,这一组织的成立 A.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促进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C.加速了欧洲统一货币问世

四、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突出特点是礼法结合,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代中国在法律思想上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议、请、减、赎、当、免”之特权。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中,没有民法,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搀杂着一些民事法规。几千年来,由于封建皇权主义至高无上及宗法家长制的影响,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就每个朝代而言,法律制度一旦创立和形成,都强调“祖制不可变”。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史中,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至善至美的自然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是非的唯一标准。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和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于西方法律文化史和西方法律价值观的主线,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标志。西方人心目中,法律源于自然和上帝,永远也不能超越代表神灵意志的法律。西方人向往、信仰一切自然及自主意识,因此,其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中,以便满足当时和未来的需要。而西方法律文化,虽然最初也有过司法与行政合一的现象,但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司法独立在法律文化中。
——摘编自田君、高荣花《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异同。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D.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一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 根本。
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19世纪90年代
员”。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1912
约法》。
1914 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五、论述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六、材料分析题

2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1. 材料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4月清政府设督办政务处,行政制度的实质性变革拉开帷幕。在中央,首先裁汰了各衙门的胥吏差役,停止捐纳买官,撤通政使司;在地方,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和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以及“徒有虚名”的漕运总督。与此同时,又创设了若干新机构、旧机构改组为新机构,如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草案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的原则,要求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和旧内阁,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而“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这一草案的提出遭到守旧势力的拼死反对,最终基于对君上大权和皇亲贵胄特权的考虑,只增设“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核查经费”,其余一概“毋庸更改”。1911年五月,在清政府行将崩溃之际,宣布“组织内阁”,内阁由皇帝任命的国务大臣组成。在厘定中央官制体系后,清政府企图通过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裁抑督抚之权限”,将“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遭到大部分督抚的反对,收效殊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官制改革。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