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范围界定问题研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范围界定问题研究

时间:2018-10-23 12:11:27    下载该word文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范围界定问题研究
作者:刘越 陈晨 陈鹏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5

         众所周知,消费者权益的充分保障离不开对经营者概念的明确界定。在繁复而多样的市场交易行为中,何种主体可以界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本文将对国内外法律、争议主体性质两方面进行探讨,得出界定经营者的观点。

        关键词 经营者 范围界定 消费者 权益

        作者简介:刘越、陈晨、陈鹏,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 :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416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由此可见新《消法》未给出经营者明确的定义,而只有界定好新《消法》中经营者的范围,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将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于经营者的认定,对争议主体的性质进行研究,辅以实践中的案例,更好地界定新《消法》中的经营者。

        一、我国部门法对于经营者的认定

        对经营者的认定,我国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是行为主义,认为只要主体从事了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便可被认定为经营者;另一种是登记主义,主体必须到特定机关进行登记,具备了相关法律主体资格后,才能被认定为经营者。我们来看我国一些部门法对于经营者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营利性明确规定于经营者概念之中,这样容易在司法实践中将非营利性行为排除在不正当竞争范围之外,与保护公平竞争的立法目的不一致。可能是借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经验,《反垄断法》去掉了营利性规定,使经营者的内涵不再局限于营利。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