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药材GAP种植技术

中药材GAP种植技术

时间:2019-09-03 09:37:02    下载该word文档

中药材GAP种植技术

一、中药材GAP种植的实施意义

实施中药材GAP种植是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农业结构正在调整,中药材生产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中药材生产,使之走向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更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不少企业试图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不少外国制药企业也要求供应标准化的中药原料。这些都要求中药材生产必须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

二、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总论)

(一)中药材的种植分类

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尤其是植物药种类最多,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不同的性能功效来分类。了解中药材的种植分类,将有利于掌握其生长发育特性,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目前,各地的药用植物园,一般按照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种植分类。

1、按药用部位的不同分类

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供药用。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下列几类:

1、根及地下茎类 其药用部位为地下的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如人参、百合、贝母、山药、延胡萦、射干、半夏等。

2、全草类 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薄荷、绞股蓝、肾茶、甜叶菊等。

3、花类 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花柱,如菊花、红花、金银花、西红花、辛夷等。

4、果实及种子类 其药用部位为植物成熟或未盛衰的果皮、果肉、果核,如桥楼、山茱、木瓜、枸杞、白扁豆、酸枣仁等。

5、皮类 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根皮、树皮,如丹皮、地骨皮、杜仲、厚朴、黄柏等。

6、真菌类 为药用真菌,如茯苓、猪苓、灵芝、猴头、冬虫夏草等。

2、按中药性能功效不同分类

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在种植上常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分为以下几类:

1、解表药类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中药,称解表药。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中药,称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称清热药。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 凡能消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称化痰止咳药。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罗汉果等。

5、利水渗湿药类 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称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萆等。

6、祛风湿药类 凡以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称祛风湿药。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藤、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络石藤、徐长卿等。

7、安神药类 凡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的中药,称安神药。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等。

8、活血祛淤药类 凡以通行血脉、消除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称活血祛瘀药。如鸡血藤、丹参、川芎、牛膝、益母草、红花、西红花等。

9、止血药类 凡具有制止体内外出血作用的中药,称止血药。如三七、仙鹤草、地榆、不蓟、白茅根、藕节、断血流等。

10、补益药类 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以治疗各种虚症的中药,称补益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沙参、补骨脂、女贞子、绞股蓝等。

11、治癌药类 凡用于试治各种肿瘤、癌症,并有一定疗效的中药,称治癌药。如长春花、喜树、茜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独、七叶一枝花等。

(二)中药材生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药用植物栽培品种现已达2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各类药用植物对自然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主要因子的要求,往往有所差异。如人参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宜在我国北方生长;砂仁喜温热气候,不耐寒冷,宜在我国南方生长。因此,本地区适宜种植哪些药材,首先要摸清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其次根据供需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切忌贪大求贵,盲目种植。

1、光照

大多数绿色药植,必须在一定的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全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积累有效成分,如脂类、蛋白质、核酸、挥发油等。而各类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亦各不相同,如薏苡、薄荷、菊花、山药、川芎、丹参、白芍、地黄、防风、元胡等宜种植在向阳的环境,称阳生植物;而人参、三七、黄连、黄精、玉竹、八角莲、细辛等宜种植在荫凉的环境,称阴生植物;还有许多药植,如贝母,郁金、百合、麦冬、莪术、白姜、党参、白术、牛膝等在向阳或稍荫蔽的环境下均能生长,称中生植物。因此,喜光的阳生植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使枝条生长充实,茎杆粗壮,叶片肥厚,干物质积累也较多。若光照不足,则茎杆细长,叶片嫩黄,容易倒伏,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而喜阴的药植,不耐强光直射,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设棚架来调节荫蔽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2、温度

药用植物从种子萌发、出苗、生长、发育直至开花结果,都要求有一定的温度。不同种类和药植对温度的要求亦各不相同。如亚热带中药材砂仁,喜高温,生长适温为22-23°C;又如吉林人参,性耐寒,在冬季40°C的严寒条件下,不致冻死,仍能保持生命力。一般药植在低于0°C时,不能生长,在0°C以上时,生长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高于35°C,生长期渐趋停止,甚至死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C左右。

3、水分

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水分最重要。因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水分在植物体中含量最丰富,据测定约占植物体总重量的80-90%。但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生长发育均不利,严重时造成死亡。

不同种类的药植,对水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台甘草、麻黄、芦荟、景天等有发达的根系或茎叶呈肉质,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能贮藏大量的水分,称为旱生植物;又如莲藕、芡实、泽泻等因输导组织简单,根的吸收能力很弱,宜在水田或池塘中生长,称为水生植物;而黄连、细辛、秋海棠、蕨类药植等抗旱能力较差,缺水就影响其生长发育,必须在湿润或阴湿的环境中栽培,称为湿生植物;大多数药植宜生长在干湿适中的环境,如白芷、白术、红花、牛膝、地黄、山药、丹参等,称为沉水植物。因此,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要掌握各类药植对水的适应性能,就是同一种类的药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薏苡在苗期、拔节、抽穗、灌浆时要求有足够的水分,遇干旱,会造成严重减产。

4、土壤

土壤是药植生长发育的场所和基础。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肥力,因此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营养物质。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有机整体。固体部分,是组成土壤的“骨架”。根据土壤粘性和砂性程度的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粘土、砂土和壤土。

1、粘土 土壤中粘粒占60%以上的为粘土。粘土通气、透水性能差,结构致密,易板结,一般药用植物都不适宜种植。简易鉴别方法:将土壤用适量的水调和,能搓成条,可弯曲成环状,加压无裂痕者为粘土。

2、砂土 土壤中含砂粒占90%以上的为砂土。砂土疏松粗糙,通气透水性强,因此,保水保肥能力差,且土温变化剧烈。一般药植也不宜种植。简易鉴别方法:土壤用水浸湿后,不能捏成团。一松即散。

3、壤土 土壤中含砂粒或粘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壤土。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水供肥以及耕作性能都较好。最适宜种植大多数药用植物,尤其是根和地下茎类中药材,如丹参、沙参、桔梗、贝母、元胡、山药、地黄、白术、牛膝等。简易鉴别方法:将土壤加适量水调和,可捏成团,不能搓成条的为壤土。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通常用pH值表示。简易测定方法是,将土壤加适量水溶解成土壤溶液,用广泛石蕊试纸测定,再与比色板对照:凡pH值大于7的为碱性土,尝之有涩味;凡pH值小于7的酸性土,尝之有酸味;pH值等于7时为中性土,不涩也不酸。大多数药用植物喜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中生长。但少数药植,如厚朴、栀子、肉桂等喜在酸性土中生长;而枸杞、酸枣、甘草等则宜在碱性土中生长。

(三)繁殖方法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种子播种,繁殖形成新个体的方法,称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培育形成的苗木叫实生苗;另一类是利用植物的茎、芽、叶、根等营养器官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培育成新个体的方法,称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所取得的苗木叫营养苗。此外,孢子药用植物如贯众、海金沙、紫萁、狗脊、卷柏、石苇等,在其叶片背面有孢子囊,成熟时能自行散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长成新植株,这种方法称孢子繁殖。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采用药用植物的茎尖、根尖、花药、未分化的花芽或叶肉细胞等通过人工无菌离体培养,能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天然药物的有效物质,此法称组织培养。如贝母、霍山石斛、喜树碱、甘草甜互素、人参皂等,组织培养都已获得成功。组织培养法主要特点是:不受季节、区域的限制,环境条件可由人工控制,可以大量繁殖药用植物,便于工厂化生产。但当前中药材生产上,一般还是采用用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最基本的传统方法。

1、有性繁殖

指直接利用种子进行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成独立生存的幼苗的过程。由于药用植物产生和种子量大,故繁殖系数高,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中药材种苗。其方法简单易行,是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繁殖方法。

1)种子的特性 植物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其主要营养物质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它的最基本特性:处于休眠状态时还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由于种子的营养成分、构造和贮藏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生命力也有长短之分:最短的是兰花的种子,只有几个小时的生命力;肉桂种子的寿命只有几天;辽细辛种子约1个月左右;当归、桔梗、紫菀、杜仲、黄柏等腰三角形多数药植的种子,生命力不超过1年;百合、牵牛、藿香、长春花、半枝莲等的种子寿命为2-3年;生命力最长的是马王堆出土的古莲子,长达千年以上。但种子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可以“延年益寿”,如桔梗、白术、白芷、补骨脂等的种子,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15%、温度在-20°C左右,空气中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贮藏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延长其生命力的年限。但是,在生产上还是以新鲜种子为好,隔年陈种往往降低发芽率,甚至不发芽。

2)选种和采种 选择优良的种子,是种植中药材夺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决定优良种子的品质是什么呢?首先,要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的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株。其次,对留种的母株,要加强水肥管理。再次,为防止品种混杂,还要进行单育、单采、单藏。最后,要及时采收发育成熟、籽粒饱满、粒大而重的种子作种。

采集时期,一般于种子或果实自然成熟,或自然脱落、飞散之前为宜。木本药用植物应选择形态、品质兼优,无病虫害而结实良好的壮龄母树采集,如银杏要采集30年生以上母树的种子;杜仲要采集20年以上、没有剥过皮的母树种子。

3)种子的贮藏 采收后的种子或果实,因含水量较大,容易霉烂及感染病虫危害,往往丧失萌发力。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干燥。一般种子以阴干为宜,待干后即装入种子瓶、铁罐、纸袋内,置于通风凉爽处贮藏。切忌用塑料袋装种子。贮藏的种子还要标品种及采收日期。

种子的贮藏方法,可分为干藏法和湿藏法两种。

①干藏法:对自然寿命长,而又不因干燥而损害种子生活力的种子,如板蓝根、党参、百合、鸡冠花、凤仙花、知母、百部等宜于干藏。先把种子精选、晒干,然后贮藏在干燥、通风、凉爽的室内即可。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注意防止霉变、虫蛀及鼠害。

②湿藏法:凡含水量较高,种壳坚硬,休眠期长,而又在干燥的条件下容易丧失发芽力的种子,一般宜湿藏,可打破其休眠期或延长其寿命。其做法是: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背阴向阳处,挖一大小适中的坑,坑底铺一层石子和细河砂,然后将种子和湿砂以12-3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坑内。或用10-15厘米厚的湿砂。砂的湿度以用手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度。坑的中间立放一把秸杆,高出地面,以利通气,避免霉烂。少量种子可用木箱、缸或花盆,将种子与湿砂按比例混拌均匀装好,上加盖并留小孔通气,置室内通风阴凉处贮藏。如辛夷、射干、贝母、人参、黄连等的种子,宜贮藏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保持其活力。

4)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为了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和预防病虫危害,在播前常采用下列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消毒:

①浸种催芽法:大多数种类的种子,如大黄白术、防风、泽泻等,宜采用冷水或温水(40-50ºC)浸种12-24小时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

②机械损伤法:对一些种皮含胶质或蜡质的种子,如辛夷、穿心莲、黄芪、杜仲、党参等,因吸水能力差,可采用碱液浸洗,或反复搓擦,除去胶(蜡)质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

③化学药剂处理法:一些种皮坚硬的种子,如女贞子、侧柏、白蜡树等,常采用硫酸、溴化钾、赤霉素等药剂进行处理,亦能提高其发芽率。

④种子的消毒:普通种子在播前不必消毒,对一些易感染病虫危害的无性繁殖材料,如贝母鳞茎,播前如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可防止腐烂病的发生。多数药用植物和种子,可用1‰的升汞,或1%的福尔马林浸种5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行播种,均能达到消毒作用。

5)播种期 多数种类的药用植物宜春播或秋播。一年生、耐寒性差的药植,如板蓝根、半枝莲等,通常在春季晚霜过后白茫茫播种;二年生和多数种皮坚硬而厚或大、中粒种子,如牛蒡、红花等宜在酷暑过后秋凉时播种;木本药植一般宜春播,但一些硬粒种子,如乌梅、酸枣等以冬播为好。种子微小和生命力短的种类,如细辛、板蓝根等种子宜随采随播。总之,应根据药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做到适时播种。

春播,在不致晚霜危害的前提下,播种期宜早不宜迟。早播种子早出土,可增长幼苗生长期,提高幼苗的生长量。

秋播,则不宜过早,早播种子发芽早,出土快,易遭冻害。但最迟要在土壤封冻前播完。

6)播种方式 药用植物的播种方式,应根据种子特性、幼苗生长习性、苗床土质以及环境条件而定。一般分为撒播、条播和穴播三种方式。

①撒播法:指将种子均匀地撒于苗床畦面上的方法。

②条播法:指将种子成行、均匀地播入苗床畦面上的方法。

③穴播法:指按一定的行株距挖穴,直接将种子播入穴内的方法,又称点播。

7)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是指种子播后覆土的厚度。它常决定播种的成败,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该种子直径的2-3倍。但应根据种子特性、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灵活掌握。砂质土壤宜深,粘质土壤宜浅;干旱季节宜深播,多雨湿润时宜浅播;易发芽的种子宜浅播,难发芽的种子宜深播;催芽籽宜浅播,未经催芽的种子宜深播;大粒种子宜深,细小种子宜浅;同样大小的种子,单子叶植物宜深,双子叶植物园宜浅;种子播后盖草的宜浅,否则应深播。

8)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播种时所需种子或种栽的数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情况而定。一般种植密度密、千粒重高而发芽率低、净度差的种子,播种量要大一些,否则可少一些。

9)播后的管理 种子播后,要经常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不致使床土有过干或过湿的现象。对于细小种子,如党参等,应于播前先灌足底水,再行播种,或覆土后用细孔喷壶浇水,切不可直接往上灌水。大粒种子,浇水可粗放些。

播种初期,床土可稍湿润,以供种子吸收水分,有利长根;中后期水分不可过多,否则,影响幼苗出土生长。对幼苗期喜阴的药植,在苗期应搭棚遮荫,防止强光直射,降低地面土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苗期病害。早春低温或多雨季节,播后应覆盖杂草,以防雨水冲刷。待种子萌发出土时,应立即除去覆盖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

2、无性繁殖

指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脱离母体后,能重新分化发育成1个完整的植株,或利用植物器官的再生能力,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种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因此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会引起品种退化,如地黄、半夏等。因此,在生产上应采用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交替进行。

在中药材生产上,我们常将药植的茎、地下根茎或鳞茎、块根等作无性繁殖的材料,称种茎、种根、种栽,如白术称“术栽”;人参称“栽子”;广义地亦称为“种子”。

无性繁殖最常用的有分离、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技术,现分述如下:

1)分离繁殖 指将植株的萌蘖、球茎、鳞茎、块茎、根茎或珠芽等营养器官,自母体上分离出来,繁殖成新个体的方法。分离时期,因药植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一般在秋末或早春植物休眠期内进行。常用的分离繁殖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分株:指将药植从茎基或根部产生的小苗连同一部分根系,切离母体,另行栽植的方法。

②分球茎:如西红花、慈姑等,1个老球茎可产生许多人大小的子球茎,待地上部分枯黄后,挖出球茎,将小球茎分开栽种即可培养成新个体。

③分块茎:如半夏、延胡索等药植,可将地下新生的小块茎挖出 ,另行栽植,培育成新个体。

④分鳞茎:如百合、贝母等药植,常形成1个大鳞茎和多数小鳞茎。大鳞茎提供商品,小鳞茎用来作繁殖材料,2-3年后即可形成大鳞茎而开花。

⑤分根茎:如射干、玉竹等药植可利用地下横走的根茎或主根,依其上的芽数,切成数段,进行繁殖,可形成 新个体。

⑥分珠芽:如半夏、黄独等药植的叶腋部位长有珠芽,取下或落地培土,即可形成新个体。

2)扦插繁殖 利用药植枝(茎)、叶或根等营养器官能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性能,将其截离母体,插入生根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形成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凡容易产生不定根、不定芽的药用植物,如丹参、金银花、菊花等大多数木本和木质藤本药植均可采用此法繁殖。

扦插时期和方法:各类药植的扦插适期,主要是决定于枝芽萌动的时机。常用的扦插方法有:嫩枝插、硬枝插、根插、茎节扦插。

3)压条繁殖 对于生根缓慢或困难的药植,可采用压条繁殖,如杜仲、大血藤等。压条可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种。

4)嫁接繁殖 是指人为地将一植株的枝或芽(称接穗),接到另一带根植物的茎(称砧木)上,由于双方的形成层薄壁细胞同时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彼此长在一起,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称嫁接。

嫁接方法,常用的有枝接和芽接两种方法。

(四)种植管理技术措施

“三分种,七分管”。药用植物从种子播种到采收加工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在田间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其整个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整地、育苗、中根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与修剪、搭棚支架、防寒越冬等各个重要环节。

1、整地与作畦

药植播种或移植之前,必须将土壤翻耕,然后整平耙细。通过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壤疏松通气,有利种子发芽长根;整地可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和活动,可增加土壤养分的贮藏与释施;通过整地还可将藏在土中的病菌、虫卵暴露于阳光中,加以杀灭。

整地时期:一般于春、秋两季进行,但以秋耕为好。

整地深度:视药植种类、土壤状况而定。一般原则是:1-2年生草本药植宜浅;根及地下茎类以及木本药植宜深。

整地要结合施基肥,尤其是要施足农家肥,可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状。同时,还要结合施农药进行土壤消毒。

土壤整平耙细后,要根据药植种类、重重特性、地区及地势等条件情况分别作畦,畦的形状可分为下列三种:

高畦 其畦面高出地面约30厘米左右,两侧为排水沟。适用于南方多雨及低湿地区,尤其是栽培根及地下茎类药材,多采用高畦。

平畦 畦面与步道相平,四周作成小土埂,保水性能较好,适于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

低畦 畦低于步道约10-15厘米。适于地下水位高及干旱地区。一般喜湿润的药植多采用低畦。

2、苗期管理

无论是采用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等方式培养幼苗,在苗期均需进行精心管理。

1)遮荫 在幼苗出土后,为了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必须架高棚帘进行遮荫。当阴雨天及夜间,需将荫帘揭去,使幼苗接受露水。幼苗的荫蔽度以50%左右为好。

2)间苗 又称疏苗。通常在播种出苗后,当幼苗太拥挤时,可将过密的幼苗拔除一些,使幼苗之间空气流通,光照充足,生长健壮。一般在子叶出现后,即可进行间苗。经过2-3次间苗,最后1次就叫定苗。间苗宜早不宜迟,否则易造成幼苗徙长,生长柔弱,且易遭病虫害。

3)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杂草也随即生长起来。由于杂草与幼苗争夺水肥等营养物质,必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及防止病虫的滋生和蔓延。有些种类药植在中耕除草后,还要结合培土。

4)灌水 苗期要控制灌水,以促根系生长。

5)防寒越冬 为防止幼苗遭受冻害,在严冬来临之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寒防冻。

3、移栽与定植

药用植物除直播外,一般先经育苗,再经1-2次移植,最后定植于田间。一般药用植物播后当出现5-6枚真叶,即可进行第1次移植。

移植或定植的时间宜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的午后和傍晚进行,雨后移植成活率较高。幼苗移植皮或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并适当遮荫,以利成活。

4、施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据测定,药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中,所需的营养元素有70多种。其中氮、磷、钾等是需要量较大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铁、硼、铜、锌、锰、钼等元素需要量较少,称为微量元素。

施肥原则:结合整地施足基肥,生长期至少要追肥3次:第1次在春季萌发生长后,第2次在开花前,第3次在开花后、结果前,冬季还要重施1次“腊肥”;有的药植需采用根处追肥。根外追肥:将肥料溶解于水中,用喷雾器喷洒在药植叶面上的方法,称为根外追肥,又称叶面施肥。(注:根外追肥的时间,应选择晴天的傍晚和阴天喷洒在药植的茎叶上)。

5、整形与修剪

整形的目的是调节药植生长发育与开花结果的平衡,使之有坚实的枝干和宽广的树体结构,再通过修剪彩,使枝条颁布均匀,通风透光,生长健壮,在树冠的上下里外都能结果。

6、搭棚支架

对于一些攀缘、缠绕和蔓生性的药用藤本植物,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需搭棚支架,以牵引藤蔓上架生长,可增加光全面积,流通空气,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危害。

(五)中药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害及其防治

药用植物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遭受不良环境如水分 过多或过少,温度过主或过低以及缺乏某种营养元素等因子影响,造成药植害病。因这类病害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而由真菌、细菌、病毒、施线菌、线虫等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因具有传染性,故称为侵染性病害。在药用村物的病害中,绝大多数为侵染性病害,其中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约占80%以上。

药植的每个器官和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病原物侵染,或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生病”,有时一种药植能生几种病。现将药用植物常见病害及基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叶部病害

①霜霉病: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为主要特征。霉层初为白色,后普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常在早春或晚秋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

被害药植:有元胡、菊花、党参等。

防治农药:有40%霜疫灵、40%乙磷铝、25%瑞毒霉、50%甲基托布津等。

②白锈病: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白色疱斑,后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此为病菌的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叶片干枯死亡。本病常在初夏或秋季高温高湿时发生严重。

被害药植:有牛膝、板蓝根、山药等。

防治农药:有65%代森锌、25%瑞毒霉、50%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

③白粉病:植株叶片被危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绒状霉斑,后扩大连片,使叶面布满一层象白面状的霉层。本病通常在温暖干燥季节或因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茂密,株间不通风透光时发生严重。

被害药植:有三七、黄连、红花等。

防治农药:有25%粉锈宁、50%甲基托布津等。

④锈病:植株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疱状或刺毛状物,黄色至锈褐色。常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

被害药植:有元胡、白术、党参、白芷、当归药等。

防治农药:有15%粉锈宁、20%萎锈灵、65%代森锌等。

⑤叶斑病:植株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死斑点。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在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危害新叶,使叶片枯死。

被害药植:有白术、太子参、桔梗等。

防治农药:有65%代森锌、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

⑥叶枯病:植株发病时,叶片上产生较大的病斑,而后连成片,叶片枯死,呈焦枯状或枯死脱落。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菌核等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多雨季节或植株生衰弱时侵染危害。

被害药植:有芍药、板蓝根等。

防治农药:有65%代森锌、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

⑦炭疽病:植株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死病斑。病斑上生有小黑点,有时排列成轮纹状。常在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被害药植:有人参、山药、红花等。

防治农药:有65%代森锌、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等。

⑧病毒病:植株发病时,有的叶片变色,有的变形,其病原物多为病毒。药植发生病毒病后,植株矮小,生长衰弱,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枯死,植株死亡。

被害药植:有白术、太子参等。

防治方法:主要是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消灭害虫。

2)根部病害

①根腐病:植株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色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

②白绢病:常发生于近地面处的根部或茎基部,出现1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后叶片自下面一逐渐枯萎导致全株枯死。

③线虫病:线虫危害药植根部。根部发病后,地上植株生长受抑制,使叶色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

以上这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实行轮作。

3)茎部病害

①立枯病害:立枯病是药植幼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湿润状长形病斑,继而向茎部周围扩展,形成绕茎病斑。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降低土壤湿度;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及时拔除病苗,苗床进行消毒。

②枯萎病:由于病原菌侵入药植的导管,并堵塞产生毒素,破坏导管输送功能,引起全株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常在重茬地、排水不良以及粘重地上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时喷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

③菌核病:发病幼苗,在茎基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很快腐烂,造成倒苗死亡。在病部出现的白色丝状物为病原菌的菌丝;后期病部出现黑褐色的颗粒,为病原菌的菌核。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还在发病时,在发病中心撒施石灰粉,喷40%纹枯利或50%托布津。

4)果实、种子病害

①枸杞黑果病:果实发病,先产生圆形褐色凹陷的病斑,上有小黑点,致使果实变黑。

防治药剂:有50%退菌灵、50%多菌灵、65%代森锌等。

②薏苡黑穗病:又称黑粉病。植株发病时,在叶片,叶鞘上形成一串小型的瘤状突起,紫红色,内有黑色粉末,此为病菌的冬孢子。

防治方法:播前,种子用70%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灵拌种。

2、虫害及其防治

害虫危害药植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常见的害虫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1)根部害虫

①蝼蛄:俗名土狗。昼伏土中,夜出地面活动,食性很杂,有趋光性。若虫和成虫均能啮食嫩茎、幼根。

②蛴螬:俗名地蚕、白地蚕,为金龟子的幼虫。为植食性害虫,在地下取食多种药植的根茎。在夏季多雨、土壤湿度大、生荒地以及厩肥施用较多时,危害严重。

③地老虎:俗名乌地蚕、切根虫。以幼虫危害药植的幼苗。

④拟地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多种药用植物。幼虫主要危害种子、未出土嫩芽和刚出土的幼苗;成虫主要咬食幼苗的幼嫩茎叶和近表土根茎部皮层。

防治方法:播前进行土壤消毒,药剂拌种;用灯光诱杀和毒饵杀;用触杀剂、胃毒剂喷杀。

2)茎干害虫:

①天牛;俗名钻木虫。以幼虫钻蛀药植的茎干内取食,被害枝下不能开花,甚至全株折断或枯死。

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期捕杀成虫;在天牛产卵期,将卵挖出灭杀;在幼虫期用40%乐果或50%杀螟松等注身入孔道内,再用毒泥封杀幼虫。

②玉米螟:以幼虫取食危害。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交尾产卵。

防治方法:将寄主药植的秸杆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口;或用40氧乐果、10%杀灭菊酯等喷杀。

3)叶部害虫

①蚜虫:俗名腻虫、蜜虫。以刺吸式的口器,插入药植的叶片内吸取汁液,使叶色变黄或发红,枯焦脱落。

②介壳虫:又称蚧。主要危害木本药植。以2龄若虫触角和足已退化,不能行动,以发达的刺吸式口器插入药植组织,危害药植。

③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式口器插入叶片吸取汁液,使叶色变淡,植株生长衰弱。

④蝽类:多娄种类以成虫越科。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药植茎叶的汁液,还能传播病毒。

⑤螨类:体微小,形似蜘蛛,又称红蜘蛛。春季幼苗出土后即迁移危害药植。

⑥蛾类:以幼虫咬食叶片,有的将叶片卷起或缀合在一起,裹在里面取食有的吐丝成囊袋,外部粘着枯叶,躲在囊袋里越冬,6月幼虫出囊,吐丝随风扩散,取食时肉。

⑦蝶类:以幼虫取食药植叶片,老熟后即在寄主植株上化蛹。

防治方法:选用内吸杀虫剂和触杀剂,如用40%乐果或50%杀螟松、10%杀灭菊酯、90%敌百虫等。

4)花果害虫 主要为鳞翅目钻蛀性害虫。以幼虫危害药植的花蕾、花瓣、果实及种子,直接造成损失或降低药材质量。常见的有:

①白术术籽虫:专门危害白术。

防治方法:在白术初花期或成虫产卵期,喷10%杀灭菊酯,40%乐果或50%杀螟松等。

②棉铃虫:经幼虫取食花蕾、花朵,随着龄期长大,钻入果荚内,取食种子。

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喷10%杀灭菊酯,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等。

③豆荚螟:以幼虫钻入荚内取食种子,造成种子缺刻,严重时籽粒被吃光。

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喷10%杀灭菊酯,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等。

④梨小食心虫:以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果内,取食果肉,进而钻入果心取食种子。果实被害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在白术初花期或成虫产卵期,喷10%杀灭菊酯,40%乐果或98%敌百虫等。

(六)中药材的采收与与加工

俗话说:“春采茵陈夏成蒿,秋天采了当柴烧”。说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性是很严格的。因此,做到适时和合理采收中药材,是关系到中药品质优劣、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以及保护和扩大药材资源的关键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合理采制中药材,不但与采收时期有关,而且与药用植物的种类、供药用的部位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等亦有密切关系。如杜仲要在定植15-20年后剥皮,质量才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因此,合理、适时采收中药材不仅要考虑到单位面积的产量,而且还要了解药植生长发育特性、生长年限、有效成分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加工方法等条件,才能达到优质高产之目的。

1、中药材的采收时期和方法

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 根为药植的贮藏器官,当植物正在生长发育时,需消耗根部贮藏的养分,因此,一般多在植物休眠期采挖,即秋冬落叶后到翌年早春萌发前,是采收的适期。如适期采收的党参、黄芪、丹参等,此时其地下根和根皮组织最充实,贮藏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但有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等,为了避免抽薹开花,使其空心或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应在生长期采收。采收的年限,因种类和生长习性等不同而异,如板篮根等,当年栽种当年即可采挖,而人参、西洋参、黄连等要栽培4-6年才能收获。采收方法选雨后的阴天或晴天,在土壤较湿润时用锄头或特制的工具挖取。采挖时要注意保持根皮的完整,避免损伤影响药材质量。

2)皮类药材的采收 分树皮和根皮两类。

①树皮药材的采收:通常是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最快时采剥。因此时树皮内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易分离,伤口也最易愈合,树皮内有效成分含量亦最高。如杜仲的树皮。采收方法:剥取或环状剥皮。

②根皮药材的采收:采收时期同根茎类。先将根部从土中挖出,然后进行砸打或搓揉使皮肉与木心分离。如土枸杞、五加等。

3)花类药材的采收 此类药材采摘季节性强,要求较严格。如金银花、月季花等要采集刚开放的花朵入药;石景山菊花、红花等则要采集盛开的花或花术供药用。

采集方法:选睛天分期分批采摘。采后必须放入筐内,避免挤压。并注意遮荫,避免日晒变色。

4)全草类药材的采收 通常多在枝叶生长茂盛、花初开时收割,如益母草、穿心莲等。但有些种类,如佩兰、青蒿等应在开花前采;而马鞭等要在花开后采。也有些要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有的1年能割采几次,如薄荷等。极少数还要连根挖取入药,如细辛等。

采收方法:割取或挖取。

5)叶类药材的采收 一般于药植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放前采收。如大表叶、紫苏时等。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就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药材质量。介极少数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才采摘,如桑叶、银杏等。枇杷则要求在落叶后采。

采收方法:摘取、割取或拾取。

6)果实类药村的采收 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后再经霜打后采,如山茱萸秋霜后变红时采。但少数种类要求果实未成熟时采,如青皮、乌梅等。果实成熟期不一致的药材,如山楂等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质量差。多汁浆果,如枸杞子等采摘后应避免挤压和翻动。

采收方法:摘取或剪取。但对同一果序上的果实而成熟期一致的,如女贞子、五味子等,可将整个果剪取,放置若干天后摘取果实。

7)种子类药材的采收 多数种子类药材要在果实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时采收。如牵牛、决明子等。一些蒴果类的种子,若待果实完全成熟,则蒴果开裂,种子散失,难以收集,须稍提早采收,如急性子、牵牛子等。对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即脱落的药材如补骨脂等,应随熟随采。

采收方法:摘取或割取后脱粒。干果类一般在干燥后取出种子;蒴果类通常敲打脱粒后收集;肉质果,如果皮亦作药用的,可先剥取果皮,留下种子或果核,如栝楼子等。如核果类果肉不能作药用的,即可堆积发酵或蒸煮后去果肉,压碎种壳取出种仁,如郁李仁等。

2、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少数种类,如鲜芦根等供鲜药用外,大多数药材须在产地经过初步加工,然后才能出售。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二是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动,三是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所饮片供临床药用。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的不同,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产地初加工方法简介如下:

1)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加工 此类药材收获后,一般须冼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即成,如丹参、白芷、射干等。对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百部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成片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等应趁鲜切片,再行干燥;对于干燥塔后难以去皮的药材,如桔梗、半夏等应趁鲜刮去栓皮;对那些含浆汁、淀粉足的药材,如何首乌、玉竹、天麻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成片晒干。有些种类如党参等应先投入沸水中略烫一下,再行刮皮、洗净干燥;此外,如玄参、丹参等药材先要经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干燥较快,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药材贮藏。

2)果实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成。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木瓜、酸橙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山茱萸等,应去去核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3)种子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要去果皮或种皮,有的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供药用,有些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女贞子、五味子等。

4)花类药材的加工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月季花、金银花、红花等。极少数种类需先蒸后再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5)全草和叶类药材的加工 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等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要扎成小捆,再晾到全干,避免散失,如紫苏等。对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行干燥。

6)皮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行干燥,如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施,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行干燥,如杜仲等。

3、中药材的贮藏保管

中药材采收加工后,应及时进行包装、贮藏。药材常因包装、贮藏不当,造成虫蛀、霉烂、变色、走油、变味等败坏变质现象,不仅失去了疗效,而且服后还有毒副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包装、贮藏、保管工作。

1)含淀粉类药材的贮藏保管 此类中药材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如山药、何首乌等,通常采用双层无毒塑料袋密封,置石灰缸或罐、坛内贮藏,可防止虫蛀、霉烂、变质。

2)含糖分类药材的贮藏 含糖类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以致遭受霉菌侵染而发生霉烂变质。如玉竹、党参首乌等。应先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双层无毒塑料袋内,置密封的缸或罐、坛内贮藏亦可置冰柜内冷藏。

3)含挥发性物质类药材的贮藏 此类药材多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浓郁,且色泽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湿、氧气和光线等影响,否则容易引起变色、走气、走油、质脆易碎如月季花、川芎等,宜用双层无毒塑料袋,袋中放入少量木炭或明矾,与花共存施,置避光、干燥处贮藏。或置容器内密封贮藏,以防潮、防干燥走油、防虫蛀霉变。

4)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 此类药材多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如杏仁、连子肉等,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油分容易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迹,引起变质、败坏和走油。因此,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置于陶瓷、金属盒,玻璃瓶内贮藏。有的在贮藏前,应加热清炒或用沸水烫掠等消毒灭菌后,再装入木箱、铁盒内加盖密封贮藏,可防止虫蛀和霉变。

三、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各论)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药材GAP种植技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