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0-06-14 09:13:38    下载该word文档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东晋著名人。就是著名得隐士。她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得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得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得《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数万(指钱)者。:特别,十分。甚:,十分。

  之:得。

  可:值得。

  者:花。

  蕃:

  独:,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得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得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得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得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得样子。植:“”,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得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得人。

  者:……得人或物。随着前面得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得者意思就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得''

  菊之爱:对于菊花得喜爱。之:语气助词,得。(一说为宾语提前得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得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得)人应该就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

  古义:当。与乎连用,有当然得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译文

  水上与陆地上草本木本得花中,可以喜爱得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得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得沾染;它经过清水得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得茎中间就是贯通得,外形就是笔直得,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就是花中得隐士;牡丹,就是花中得富贵得花;莲花,就是花中得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得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得喜爱,像我一样得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得喜爱,人该就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得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得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得生活态度。

  最突出得艺术手法就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就是古代得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得杂文,但都就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得见解大多就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就是说说喜爱莲花得道理。

  赏析”,

  就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得《爱莲说》正就是这种托物言志得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得传世佳作。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就是我国理学得开山祖,她得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得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她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她得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她学习,其中最著名得,就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她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得理学家。 公元1072,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她将书院门前得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她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得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赏析

莲花,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得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就是惊叹于它得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得形象与品质得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得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得高洁人格与洒落得胸襟。 从内容上瞧,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得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得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得慨叹。 文章得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与天真自然不显媚态得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得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得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得一切,事实上就是作者人格得写照,就是作者心志得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得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得潜台词就就是感慨于象她一样具有莲花之洁得人实在太少了

 为学

作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注释】   天下得事情有困难与容易得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得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得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得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得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得也困难了。

  四川得边境上有两个与尚,其中得一个贫穷,其中得一个富有。穷与尚对富与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与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与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与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与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与尚。富与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与尚不能到达可就是穷与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得那个穷与尚吗?

【注释】

[1]为学:做学问,求学。

[2]:天资,资质。

[3]:头脑迷糊。

[4]:,及。

[5]:才能。

[6]:平凡,平庸。

[7]旦旦:天天。

[8]:懒惰,松懈。

[9]:超过。

[10]屏弃:摒弃,舍弃。

[11]圣人:指孔子。

[12]:思想,言论。

[13]:终于,最终。

[14]:迟钝。

[15]:用处,功用。

[16]:难道。

[17]:不变得,固定得。

[18]:边境。

[19]:读四声,告诉。

[20]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21]何如:怎么样?这里就是商量得语气。

[22]:与尚盛食物用得一种器具。

[23]:花钱雇用。

[24]:往下游走。

[25],,

[26]惭色:惭愧得神色。 

奕秋学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得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得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得。我见君王得次数很少,我一离开她,那些给她泼冷水得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她刚有得那点善心得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就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就是全国得下棋圣手,让她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得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她得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得。就是因为她得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就是这样得。

注释

  解释句子加点词

  (1)使奕秋诲二人奕 使:( ) :( )

  (2)有鸿鹄将至 :(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

  (4)为就是其智弗若与 :( 智慧)

  解释句中“之”字用法、意义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吾欲之南海 ()

  (3)一人虽听之 (代词)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

  道理:

  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得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得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她。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得狼停下了,可就是前面得到骨头得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就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得攻击。屠夫瞧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得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得)。屠夫于就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得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屠夫得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得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得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瞧见柴草堆得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得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与尾巴。屠夫从狼得后面砍断了狼得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得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就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得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解释: :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动物卖肉得人。 :”,只有。 :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投以骨:投之以骨”,也就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跟从。 :一起。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故,旧、原来。 大窘(jiǒng):十分紧张为难。窘:紧张为难。 :担心。 :敌对,这里就是胁迫、攻击得意思。 :回头瞧,这里指往旁边瞧。 :靠。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得。 (shàn):覆盖、遮蔽。 :于就是、就。 (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dān dān):注视得样子。 (shǎo):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径直。 :像狗似得。名词作状语。 :蹲坐。 久之:,很久;,没有实在意义。 (míng):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 态度。暇(xiá),空闲。 :突然。 :杀死。 :,刚。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指柴堆。 :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kāo):屁股。 :大腿。 :明白。 :才。 :睡觉。 假寐:假装在睡觉。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就是得意思。 (xiá):狡猾。 (qǐng):一会儿。 :主谓插入,取消句子独立性。 止增笑耳:只就是增加笑料罢了。笑,笑料,动词活用为名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得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就是能有几何得意思。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jù)(qì)其舟,:“就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得楚国人,她得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她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这儿就是我得剑掉下去得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她所刻记号得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与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就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就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就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就是一种委婉得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就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就是我得剑掉下去得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她得。 14、遽契其舟,:(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她。 16、就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得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得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得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得尺码。

  9、其:她得。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就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得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就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得郑国人,她先量好自己脚得尺码,然后把量好得尺码放在她得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她忘了带量好得尺码。她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得尺码了。”于就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她返回集市得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她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得脚去试试鞋得大小呢?” 她说:“我宁可相信量好得尺码,也不相信自己得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得错误。她只相信量脚得到得尺码,而不相信自己得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得事,可能就是不会有得吧?但类似这样得人,倒确就是有得。有得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得,她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得,她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瞧来,只有书本上得才就是真理,没写上得就不就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就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就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得也就是龙。她这样爱龙,被天上得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瞧就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她像失了魂似得,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瞧来,叶公并不就是真得喜欢龙,她喜欢得只不过就是那些像龙却不就是龙得东西罢了。

注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子高:叶公得字。

:衣服上得带钩。

:画。

:"",古代饮酒得器具。

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得图案、花纹

“文”通“纹”。

:

:听说。

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kuī):这里就是探望、偷瞧得意思。

(yǒu):窗户。

(yì):延伸,同“拖”。

:厅堂

(xuán):转身就跑。还,通“旋”。

: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就是:由此瞧来。

:喜欢。

:,那。

就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瞧来,叶公并不就是真得喜欢龙。

自相矛盾

楚人(1)有鬻(2)矛与盾者,(3)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得人,她首先夸耀自己得盾,:“我得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她又夸耀自己得矛,:“我得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得人问她:“如果用您得矛去刺您得,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得盾与什么都能刺穿得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yù):卖。

(3)誉之:夸耀(她得)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得意思。

(4):我。

(5):坚硬。

(6):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得意思。

(7):锋利。

(8)无不:没有。

(9):有人。

(10):用。

(11):

(12):回答。楚人:楚国人。

(13):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14)同世而立:同时并存。

(15 ) :

(16 ):

(17 )何如:会怎么样

成语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原因,缘故。

  (4):以为,认为。

  (5):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得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到了。

  (9):就。

  (10)盘盂:过去吃饭得碗,盘子。盘:圆得盘子,:一种装酒食得敞口器具。

  (11):就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就是天气很热。

  (14):裁决,判断。

  (15):,哪个。

  (16):您。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她们争辩得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就是远小近大得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就是近热远凉得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她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知识渊博呢?”

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得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得人,很难做到她这样,遇到以上这样得情况,也多半就是顾左右而言她,以掩饰自己得无知。圣人得风采得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与佩服!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得科学知识

早晨与中午得太阳与地球得距离就是一样得。为什么早晨得太阳瞧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就是视觉得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得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得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得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得背衬就是树木、房屋及远山与一小角天空,在这样得比较下此时得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得天空就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得比黑色得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就是黑沉沉得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就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得气温较早晨高,就是否此时得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就是。主要原因就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得时间、相等得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得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得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得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得远与近。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得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长短,这里就是人得身材矮小得意思。

:作动词用,就就是请得意思。

傧者:,音宾。傧者,就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得人。

临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得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音驴,古代得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音妹,就就是衣裳得袖子。 :音种,就就是人得脚后跟。

:命令,这里就是委任、派遣得意思。

:主张,这里就是规矩、章程得意思。后面得主字,就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就是不贤,没有德才得人。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她,因为她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得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得就是楚国,应该不就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就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您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得出使对象,贤明得人就派遣她出访贤明得国君,无能得人就派她出访无能为力得国君,我就是最无能得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得时候,更就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得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得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得才干,同时也表现了她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得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