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3篇)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3篇)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1页共15

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
2页共15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页共15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四、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如: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复习时可将这两个单元合并在一起进行复习。注意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互质数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页共15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如:这样的练习题,始终有学生混淆不清把一根____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米,是____米的,是____米的这样的练习题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以及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是把____米长的木条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1÷7,所以应填;每段长米,是把____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列式为3÷7,所以应填;而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米:表示把____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____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米既是____米的,又是____米的。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求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优生,可适当增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拓展提高练习,如:“切、拼”长方体与正方体后,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解题的灵活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页共15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五、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期末复习,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注意复习题设计的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鼓励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与合作。
4、加强复习考试期间的安全教育。 六、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2课时2、分数加减法1课时3、分数意义和性质2课时4、因数和倍数1课时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2课时6、综合练习:2课时。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二)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6页共15

设计图案。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7页共15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
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8页共15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 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9页共15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三)
10页共15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35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页共15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
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12页共15

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
13页共15

复习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14页共15

、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5页共15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