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时间:2019-08-08 15:09:51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作者:纪

来源:《大经贸》2010年第07

        如今,山东省省长助理、黄三角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正看着自己十二岁开始打工的黄三角盐场,变成一块投资的黄金高地。

        7月份的上海世博山东周上,陈光带着黄三角56个重大投资项目到上海滩推介,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公司的关注。

        在此前5月份的一场“2010跨国公司齐鲁行——聚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活动,100余家世界500强、著名投融资公司和专业机构的代表踏上了这块热得发烫的土地。

        自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这里就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以黄三角核心城市东营为例,今年上半年累计合同外资1.95亿羡元,同比大增224%。法国液化空气、比利时苏威、美国斯伦凡谢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经成功落户人口不到200万的小城东营。

        显然,借力资本市场+区域规划+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黄三角乃至整个山东省新一轮的谋变战略

        事实上,2009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密集出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圈陆续划定,15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至少25个区域性规划文件得到国务院批复。这些名称不一、功能各异的新经济拼图,重新构建了中国经济的新版图。

        如此密集推出区域政策,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大变局的关口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说,如此短时间内集中推出区域经济方案,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折期,需要更长期的战略规划。

        国家政策的倾斜已逐渐从沿海向西部、东北、中部地区转移。此举进一步表明中央不断在弱化区域政策的特殊性,将中国的区域政策逐渐拉平。

        这些新兴经济区域机遇无限,正在成为全球资本的新宠。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投资机构和投资商开始主动与滨州进行接洽。今年一季度,这个黄三角区域最后一个通高速、最后一个建火车站和港口的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到账额同比增长了44倍。而在6月末举办的首届黄三角经洽会上,至少有1500亿元资本进入黄三角。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马来西亚森达美、日本三洋电机等企业在黄三角地区的投资已经取得了良好回报。

        

        台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适彼乐土

        

        台湾海峡,碧波激荡。海之东,是台湾:海之西,是福建。

        2004年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首次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到2009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经历了五年酝酿。

        200911月的最后一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孙春兰,调任福建省委书记。自此。这位中国政坛唯一女性省委书记,接棒其前任卢展工书记的海西战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掌门人。

        上任第一天,孙春兰即宣布集中精力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孙春兰说:面临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只有牢牢抓住,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才能够不辜负中央对我们的厚望和赋予我们的责任!”

        “闽在海中。如今,海还是那H海,福建已经不是原来的福建。蓄势已久的福建,在海西国家战略的撬动下,乘势发力。福建新契机

        早在上世纪9 0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海西概念,这为福建找到了一个明晰的经济发展方向。然而,一直强调闽台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相通的福建,台商投资寥寥,而长三角地区却成为台资的汇集地。

        20041月,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首次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61月,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考察。他希望福建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相继被写进了中央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等。

        此后,先后有五十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备忘录:许多省市特别是与福建接壤的周边地区主动融人对接,福建9个设区市以及粤浙赣三省一些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

        20095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这一崭新的区域经济实体轮廓渐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比肩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开始跻身国家经济建设最前柑,至此,福建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意见》原则通过之后,到福建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解读: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

        

        女书记为海西而来

        接捧前任的海西战略之后,孙春兰沉下身子,密集调研,深入八闽大地,支持海西战略。孙春兰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我有机会参与到这伟大的事业中来,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而舆论普遍认为,孙春兰调任福建主政,正是为海西而来。

        海西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功能就是成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经济交流互融的平台。作为国内唯一的女性正职省委书记,孙春兰不仅具有多年的国有企业管理经验,而且与台岛政经各界接触颇多,对台资企业发展也很熟悉。在其主政大连的4年多时间,提出台商应当成为建设大大连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的发展口号。目前大连的台资企业已经发展到1100多家。所以,孙春兰出任海西新掌门在情理之中。

        上任以来,孙春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坚定海西战略不动摇。在去年底召开的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孙春兰表示,福建要抓住台湾产业正在加快向岛外转移、拓展的有利时机,大力争取和积极承接一批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到福建落户。她说,中央对福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特殊作用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在当前两岸交流持续扩大、中央不断推出惠台政策的新形势下,福建要扎实推动以经贸合作为重点的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争创更大突破。

        海西建设的成果也在不断扩大。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上,孙春兰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此外,福州台商投资区的扩区和泉州港台商投资区的兴建也正在推进中,福建一大批新的惠台措施正在出台。

        

        海西一年福建大变

        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我们描绘的是这样一个空间概念: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等相邻地区。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海西特有优势始终没有充分发挥,反而逐渐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相对洼地。《意见》出台后,关心海西,支持海西,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70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已先后与福建省签署协议、纪要或备忘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国家发改委明确,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将对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老区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铁道部表示,全力支持福建早日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交通运输部决定,今年将对福建农村公路建设、港口群建设、内河水运以及在海西综合实验区平潭岛建设公铁水综合交通滚装码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国家电网加大对海西电网的投资,将在2015年建成温州-福州-泉州双回特高压通道……周边省份主动融入对接,台港澳侨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表示出极大热情与关注。

        随着海西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外资本看好这块热土,在福建投资布局的步伐加速。来自福建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0项,同比增长33.7%;而福建不少地方合同外资同比实现3位数的增长。

        随着境外资本市场的回暖,福建企业境外上市步伐开始加快。年内全省约15家企业将实现境外上市,其返程投资将直接带动今年外资形势进一步向好。

        从跻身全国万亿GDP俱乐部到外商投资逆势飘红,从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到单个省份一年内开工两座核电站,从八纵九横的省级公路网到全面建设五条快速铁路,海西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新型服务业投资天大地大

        201014日,是海南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国务院在这一天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上一轮的大开发泡沫破灭之后,海南终于迎来又一次发展的历史机遇。一个期望在签证、航权、免税等特殊政策推动下,可以比肩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的高质量全球度假名岛呼之欲出。

        蓝天磐海、沙滩、椰子树……这些天赋资源,使海南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但在过去20多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中国第二大岛却一直迷失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之路上,直到国际旅游岛这一定位的确立。

        所以,两天后,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国务院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继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冷静的开发者

        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之所以被普遍视为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不仅因为这是一份统领了海南未来10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件,更是为海南曾错失第一次历史机遇而惋惜。

        海南建省(1988)后的第一届省政府曾宣称,10年之后。海南将进入东南亚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然而在十多年后的2004年,海南省政府不得不对外承认,海南仍是欠发达地区。

        1985年海南岛发生的汽车倒卖案,到建省伊始的十万人才过海峡,再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及随后的满岛烂尾楼,以及元气大伤之后的数年沉寂,海南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

        幸运的是,这一次海南的开发者是冷静的。

        2010115日,为遏止国内外热钱借机过度炒作房地产项目,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提出:海南暂停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土地开发项目。卫留成认为,炒地皮比炒房价更可怕,一定要先让海南的老百姓富起来,否则海南经济社会不能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两个暂停对抑制海南房地产的过度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建设国际旅游岛,卫留成一直在以实干破题。

        今年1月,卫留成在长江年度论坛上表示,海南离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还很远,海南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的时间还很多;在3月份的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卫留成再次强调,国际旅游岛建设刚刚起步,各方关注度和期望很高而现实的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国际标准要求很高而现有的基础还薄弱,需要的投入很大而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强;在618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卫留成又指出:必须真抓实干,必须摒弃一切形式主义,不能玩虚的。

        而这位以实干著称的国际旅游岛掌舵人,也一直在强力推进旅游岛的开发和建设。在719日海南赴两广考察动员会上,卫留成强调,此次考察学习的根本目的还是快速提升海南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问题,如何大步迈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子的问题:82日,卫留成对全省干部列出了包括从今年开始执行境外游客退税政策和26国免签证政策等在内的近期工作清单,决心提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未来10年投资3.52万亿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这是对国务院《意见》的详细解释,3.9万字的《纲要》勾画出海南未来10年将要发展什么、如何发展。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先行出发。海南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岛13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3%。

        同时,一批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振兴及技术改造等方面项目已经或即将发挥效应。今年上半年,海南又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7.26亿元,全年有塑达到40亿元,这将帮助海南解决好在建、收尾项目的资金问题,同时启动一批新的项目。

        但这只是海南投资的冰山一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负责人、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邓小刚日前向该省媒体解读《纲要》时,首次披露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巨额投资数字2010年至2020年,海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52万亿元。

        海南省统计局数据表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至2009年的22年中,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97亿元人民币。“3.52万亿元相当于过去22年的5倍。

        今年1月,卫留成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向中外媒体表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巨额投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央政府投资、海南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其中,地方政府的投入低于中央投资。

        目前明确的消息是,中央财政未来5年将给予海南50亿元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项补助。海南依靠自身财政能力投入建设则力不从心。海南建省22年来,全省财收收入累计不到1300亿元。

        邓小刚表示,海南耍吸引投资需建立新的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整合资源,落实西部政策,设立6大专项基金。鼓励中小型投资者参与,并向境外大企业和大财团招商引资。

        《纲要》指出,海南将着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餐饮和现代物流、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海洋经济等八大产业。据悉,3.52万亿元包括旅游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以及农业、工业等投资,按前6年年均增长20%、后5年增长15%估算,前6年投入1.2万亿。

        

        吸金热土

        今年44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在2010海南国际旅游岛财富与投资(三亚)峰会上说,海南硬件投资、金融机构的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空间,他建议海南把投资机会介绍给全球,让岛外的投资者了解海南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海南已经成为吸金的热土。据海南金融部门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海南全省银行体系资金净流入677.49亿元,彻底改变了海南省自1998年以来资金净流出的局面。海南再次成为吸引资金的洼地,在海南的金融发展史上,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前来海南投资的国内外企业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企业大鳄,海南出现了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新的企业注册登记热,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创业热岛。上半年全省新注册的企业同比增长61.3%,其中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企业达115家,同比增长6.6倍。

        据了解,新增的注册企业资金投向行业中,经营范围涉及的行业居前3位的分别是房地产类、旅游类相农业开发类企业。此三类企业新增数量分别为房地产类企业2611家,旅游类企业1556家,农业开发类企业1130家。

        

        工业起飞阶段的投资新机遇

        

        20108月,伴随着富士康落户河南,这个原本被国际资本忽略的中原大省,引起了投资资本的广泛关注。其实,早在20099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产崛起规划》,涉及省份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

        在中国的版图上,中部六省恰好拼成了一只螺号。如今,沉寂多年的螺号借《崛起规划》已经吹响,201083日,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的新核心在崛起》为题,报道正在崛起中的中部六省。报道中说,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两个工业园区,但很少像合肥桃花工业园的名字这么吸引人,发展这么迅速。报道指出,中部的发展正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在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份,以前那些落伍、孤立的城市正进入工业起飞阶段。

        与外媒的报道相契合,中部六省正在塌陷中崛起。

        

        塌陷中崛起

        2009425日,安徽、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湖北等中部六省党政主要领导。齐聚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同议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六省拥有中国110的国土和近13的人口,中国著名粮仓鱼米之乡,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加上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是其崛起的雄厚资本。然而,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后,中部地区要迎头赶上,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

        实际上,中部六省崛起仍存在着产业结构演进过偏、经济体制存在僵、资产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六大软肋。中部要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级,至少需要一一攻克以上症结。而仅靠的各奔东西春光乍现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在区域发展中,单纯要项目。要搞政策倾斜,要中央投资,这不是一个真正能够振兴的道路。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措施,通过市场整合区域资源。

        在这次会议上,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提出:中部六省人口占全国的近13,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应对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实是六省的共识。

        这已经不是六省高层首次共议崛起。200518日,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五省政协领导人低调入郑,和东道主河南政协相关领导人召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联合研讨活动商讨会,共同崛起的心情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三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及结构变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探讨西部开发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就发表文章,提出了要防止中部塌陷的预警。近20年之后,学者当年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2004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到20074月发改委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再到20099月《促进中部地产崛起规划》获得通过,中部崛起磨剑6年终获突破。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所以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卢展工的处方

        今年6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的共鸣,被认为是为河南走出低洼开具的处方。这位推动了海西战略的新书记,一直希望河南能在中部崛起中先行先试。

        20091231日,刚就任河南省委书记一个月的卢展工批示:中部崛起,首先是河南能不能先行。这位50后高级领导干部以稳中取胜的执政风格著称,刚到河南,就不停歇地到各地调研,做多说少,文火燃烧。

        早在卢展工赴任河南之前,就有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这次高官调动作了分析。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分析,河南与福建的渊源颇多,福建的客家族就是来原于中原地区,历史上河南与福建也有不少的联系。卢展工在福建的时候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其中海西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一个通道,而随着卢展工的到来,这个通道会与河南联系更为密切。

        果然,卢展工到河南的第四天,就请来了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河南省委中心组第八次集体学习(扩大)报告会上,就海峡两岸关系作专题报告。陈耀分析道,由于卢展工在福建的工作经验。河南会用这个通道通过海西区加强与外界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联系。

        上任第13天,卢展工便开始了河南全省各地的调研之旅。在其第一次集中调研的几个市中,大部分是河南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中部地区的地理优势要比西部明显一些。河南则是中心,它将来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都会有很大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卢展工的调研给人带来无限的联想。资本投资逐鹿中部

        今年8月初,河南省与16家中央企业在郑州分别签订合作协议。这种大规模、高规格的合作在河南省还是第一次。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的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

        其实,不仅是河南省,整个中部六省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投资热潮。620日,中国唯一以商帮为名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开幕。其间,众多海内外侨商及知名企业家纷纷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中部省份的二、三线城市,中国中部城市开始成为海外侨商资本青睐的投资新热土。

        祖籍福建的美国华裔商会主席王维华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都把投资目光放在上海、北京这些城市,但现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其实已经饱和,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像湖北、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的崛起,还有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吸引我们的主要是政策的稳定支持,投资小,回报快,竞争少,我们对中部的发展有信心。

        事实上,东部产业的转移、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合作、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等,都为中部六省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而计划今年9月末在南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目前已向世界500强中的300家企业以及200多家跨国公司发出邀请。此届中博会将结合中部地区发展要求和产业特色,计划对外发布招商项目7000个左右,盛况空前。

        显然,潜龙在渊的中部六省,已经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场资本投资逐鹿中部的中戏已经上演。

        

        中国产业转移主战场

        

        在中国区域振兴战略的沿江一线,国家赋予先行先试权的探路者,先有浦东,后有成渝,再有武汉与长株潭。

        201011 2日,800里皖江迎来了一份国家使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长江流经安徽800余里,有皖江之称。舞活八百里皖江龙,是安徽人执著的追求。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安徽闻风而动,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决策并付诸实施,逐步形成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开发开放新格局。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加速了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辐射转移。如今。安徽9个皖江城市利用省外资金已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占近6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无疑,皖江城市带将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新书记力舞皖江龙

        20107月的最后三天,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芜湖和巢湖市调研时强调,要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把皖江示范区打造成安徽崛起重要增长极。此时,张宝顺履新安徽仅满2个月。

        今年531日,张宝顺从山西调任安徽任书记。在履新大会上,他特别提出,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安徽发展提供X--历史性机遇。

        3天后,张宝顺出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推介暨项目对接会上。上午830分会见了52家中外知名企业代表,920分,出席推介会开幕式,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

        初到安徽,张宝顺便力舞皖江龙,推开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招商引资新战略。在张宝顺眼里,皖江示范区优势得天独厚:坐拥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地接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内聚安徽经济要素的精华,更有国家战略规划的金字招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商务成本较低,生态环境优良,天时地利人和,无疑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优选区。

        而安徽省也快速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最近,安徽省表示。将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全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留15%,专项用于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省对投资额1亿美元或5亿元以上的鼓励类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单列。

        同时,从2010年起连续6年,安徽省财政安排不少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集中区建设;集中区新建企业,每年新增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奖励给市县,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

        此外,最近安徽出台了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初步设计方案62日,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两只40亿元企业债券的发行。另外,第一批没立11只重点支持基会里面,安徽设立了2只,得到1亿元的补助。在加快经济发展力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持续深人的过程中,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抢滩效应日益明显。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依托示范区的战略平台,安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为安徽的加速崛起,赋予了广阔空间。

        

        安徽突围的战略平台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安徽。这句在安徽广为流传的说法。如今正在变为现实。示范区已成为安徽参与世界区域竞争以及自我突围的战略平台,在安徽省的分量越发加重。

        示范区建设的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2008年,规划区总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占安徽省的比重分别为45%和66%。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表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关键是承接。安徽最终要把皖江城市带建设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因此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心任务,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坚持高水平、高起点承接。

        按照这一思路,安徽省确定了招商新战略,即按照主导产业一产业链一产业集聚的思路,整合现有资原,实现产业集群,并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园区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例,目前已成为合肥绿色化工产业重要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钢材深加工、新型建材、橡塑、轮胎、合肥主导产业配套等项目。2009年,园区实现了弯道超越,已接纳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4家,16家人园建设,另有6家在项目预审阶段。

        

        迎接新一轮产业转移

        7月初,广东东菱凯琴集团斥资10亿元在安徽滁州建立小家电生产基地。20年来不出珠三角的东菱凯琴集团定军滁州,正是因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带来的机遇。

        而总部位于浙江的海亮集团,投资的铜陵产业园一期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项目准备开建,这是近期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重大项目。海亮集团主要是看中铜陵市在承接铜加工业转移上的独特产业和区位优势,以及加快发展铜加工产业的配套优势和政策优势。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沿海企业到安徽的投资规模和速度,较之前大幅增加。安徽省发改委透露,上半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外投资项目共9627个,投资总额15052.8亿元,占全省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的75.5%。其中,浙江、江苏、上海投资居前三位。皖江城市带已成为外地尤其是沿海企业发展战略重新定位的重要选择。

        而最新的利好消息是,皖江示范区产业指导目录日前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这意味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了皖江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据了解,此次皖江示范区产业指导目录,是根据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立足安徽省产业发展基础,结合相关重点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神编纂而成,为皖江地区度身定做

        显然,安徽已经张开怀抱,准备迎接新一轮产业转移。

        

        “黄金海岸的新财富路线图

        

        “江苏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有占全国约14的沿海滩涂资源。石化、造船、现代纺织业、新型装备业、新医药、新能源……这里将迎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崛起。到2020年,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达到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是经济专家对江苏开发黄金海岸的描述。

        20096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个多月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江苏沿海开发合作恳谈会,下子签署了18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达2145亿元;而到20103月,江苏沿海地区已协议吸引投资高达5705亿元。

        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使不到1000公里的江苏沿海,变成了黄金海岸

        

        海洋梦复苏

        今年7月初,在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启动一周年的时候,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连云港主持召开沿海地区市县委负责同志座谈会,对深入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求。

        在这次会议上,梁保华强调,要坚持科学开发、规划引领,狠抓落实,努力在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推进滩涂大开发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推动沿海地区跨越发展。

        一年多来,江苏由沿江开发转向沿海开发,江苏的海洋梦开始复苏。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海洋资源大省。江苏GDP总量占全国的110,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列全国第二,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江苏沿海是一个例外。江苏沿海地处长江以北,与上海的距离虽不算远,但由于交通落后,迟迟不具备开发条件。江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说。

        对于江苏沿海城市而言,沿海地区一直是个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等沿侮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江苏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在沿江和苏南地区的开发。葛守昆透露,有个著名的提法,即山东浙江的优势在沿海,江苏的优势在沿江,所以本世纪初,江苏提出了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若要保持江苏经济高速增长,仅依靠苏南的转型,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资料显示,苏南地区面积仅占江苏省面积40%左右,而且用地较为紧张,另外60%的面积上分布着徐州、连云港等具有潜力的地区。

        而此次沿海区域振兴规划为该地区提供了新的动力,而这也是保增长的要素之一。据了解,江苏沿海潍涂共1031万亩,基本为尚未开发,很大一部分稍加改造并改变用途后就可以作为工业用地,这在国内其他地区绝无仅有。

        所以,曾任江苏省常务副省长、省长的梁保华,作为主管江苏党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曾多次赴江苏沿海调研考察,与各地政府及专家共商发展大计。梁保华透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就提出建设海上苏东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构想:自2003年起,全面启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形成沿海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四大产业带布局;至2007年全省专门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近几年,江苏沿海经济增速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人均24760元,城镇化率达到46%。

        直到江苏的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的海洋梦全面复苏。

        

        3万亿大手笔投资

        《规划》通过的次日,即2009611日。江苏省政府网站发表一篇文章透露,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投入规模——十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3万亿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江苏全省的GD聪值。

        事实上,江苏的固定资产投资正从沿海开发的需要出发。

        在江苏省沿海交通建设进程表上,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由公路、铁路、航运、空运、管道运输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铺开,每天都有新进展。据透露,未来3年,仅江苏省省级层面,对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要达到4000亿元。

        大投入带动大开发,大开发支撑大突破。南通,过去是难通神经末梢,现在正成为交通枢纽。这从南通市列举的一组公路建设数据可见一斑:2007年,南通市新开工公路里程73.1公里:2008年为84.6公里;2009年,100.2公里:而今年,计划通车里程达到366.2公里。

        “今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要建成的19个重大交通项目有18个在沿海三市,新开工建设的21个项目也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另有沪通铁路、阜宁高速公路等7个项目正在开工争取中。江苏省沿海办副主任梁学忠说,随着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形成,重大基础设施对沿海开发的深度拓展和质量提升作用超乎想象。

        同时,建港口,辟港区,兴港城,面向大海求发展,江苏正在围绕海港进行开发建设。据了解,未来三五年,连、盐、通三市将形成一批港口、港区、港城、生态四位一体的示范镇。

        

        资本套利新机遇

        《规划》实施一年,江苏沿海已经成为财富的聚集地。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新批外资项目74个,增长15.6%;合同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47.6%。全市利用外资实际到账5.5亿美元,增长61.5%,而南通首季到账外资同比增五成。

        在《规划》由国家批准实施N年之际,江苏近日公布了沿海开发10个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方案。这些方案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行动指南,更是创造财富的新机遇。

        根据方案,江苏沿海未来的产业布局是,到2012年将形成4个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4个超500亿元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新能源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沿海地区专项三年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优质粮棉油产业、长三角高效特色农业、沿海观光生态农业三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到2012年,沿海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如在现代物流方面,将南通打造成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申心,将连云港初步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地区性物流枢纽城市,将盐城打造成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另外,连云港港口的龙头地位受到突出强调,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三年内预期投入资金1430亿元,相当于十一五前四年沿海三市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总额的2.4倍。

        江苏滩涂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4。未来10年,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总规模272.5万亩,规划建设21个围区,按主要功能定位,分为7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4个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区、7个临港产业综合开发区和3个绿色城镇综合开发区。

        

        中国最后一个金三角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人海的地方,大量泥沙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2009年末,随着国务院批准通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三角这艘巨轮开始驶离淤河险滩,进入通畅宽阔的新航道。

        黄三角,这个迄今为止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区域,由此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大河三角洲之一,也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开发开放的金三角

        “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是山东几代人的夙愿,作为黄三角开发小组的组长,我今年要把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里,推动黄三角的起步工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谈及黄三角,动情地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相关规划,我们正在积极地做工作,希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能够列入国家十二五的总体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命运多艰

        中国有三大三角洲,除了珠三角长三角,北面的黄三角被公认最具有开发潜力

        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山东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以及烟台的部分地区,涉及县(市、区)19个,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地面积是山东的16,人口也占了山东总人口的近110

        前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表示,黄三角最突出的优势在土地资源方面。公开资料显示,黄三角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土地811万亩,人均未利用土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出近45%。其土地面积是天津滨海新区总面积的2倍还多,仅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和滩涂的面积,就已超过天津滨海新区。

        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唯一一个造地金三角,别的地方是每年减少土地,而因为黄河冲积,这里年均造地1.5万多亩。土地后备资源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然而,黄河三角洲开发进程命运多艰、

        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并于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上,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以来,直到200911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三角在被提出二十多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黄河三角洲定位是: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新经济增长极

        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山东人的跨世纪之梦,如今,这个梦正变成美好的现实。

        由于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惠经济带隔海相望,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黄三角具备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确实动力强劲。目前,渤海北岸已规划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西岸则是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港区,但多年来南岸却黯淡无光,黄三角作为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环渤海经济带动力的短板,也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建设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意义非凡。

        “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这块国家战略的盲区已经扫除,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表示,我国梧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拾诲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

        正如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所言,此前珠三角、长三角、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黄三角区域发展则是一个空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山东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机遇,因为它把环渤海周边一些欠发达和正在开发的地区连接起来,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资本新宠

        “最近,一些金融机构在黄三角地区积极寻找投资项目,省外一些企业也让我帮忙寻找光电等新能源方面的项目。这都说明,黄三角正在成为国际&--些大的银行、财团和大企业的关注热点。费云良透露。

        确实,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三角开发,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的投资新宠。

        今年7月初,借助上海世博平台,山东省在上海举办了一次黄三角商务合作恳谈会企业热情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仅世界500强企业的代表就来了51人。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阎兆万感叹。

        6月份举行的首届黄三角经贸洽谈会上,韩国GS、日本伊藤忠,三井物产等国外企业巨头纷纷到会,丽天时间就有48个投资项目签约,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生态农业等产业,总投资额2122.5亿元。

        黄三角城市滨州市招商局局长刘树平介绍,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投资机构和投资商开始主动与滨州进行接洽,今年一季度滨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到账额同比增长44倍。

        目前,德州已与来自日、朝和京、津、冀、鲁浙、粤、台湾等地60多家企业展开接触:潍坊市从3月份开始,已经先后有30多支招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进行招商,而东营市今年积极参加了香港山东周、齐鲁经贸文化台湾行、上海黄三角经济区商务合作恳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组织到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开展一系列专业招商推介活动。举办了首届黄三角经洽会,洽谈推进了一大批投资项目。上半年,全市累计合同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法国液化空气、比利时苏威、美国斯伦凡谢等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东营。

        今年一季度,黄三角投资总额达346.5亿元,同比大增27.6%:进出口额18.8亿美元,同比增长91.9%。

        “黄三角有近1000万人口,GDP4000多亿元,石油化工、盐化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进一步发展对全国这些产业的带动和总量的膨胀、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山东省省长、黄三角开发小组组长姜太明表示,山东将用5年时间使黄三角的GDP翻一番,2015年达到9300亿~10000亿元,在山东发挥很大的总量膨胀推动作用。

        

        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

        

        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与秦巴山脉之间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这里是陕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顺着亚欧大陆桥再往西走,就是被称为陇上小江南的甘肃天水。关中一天水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009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给偏居一隅的西北地区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西部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威阳、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欲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按照规划,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有了新的战略定位:将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将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该区域作为西北内陆的经济增长极,可以和东部三大都市圈抗衡。

        

        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甘肃号称世界风库,太阳能能源也很丰富,到2020年,甘肃的凤电基地开发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成为陆地三峡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说,经过努力,国家已经把甘肃作为一个新的能源基地来规划,第一个10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基地就在酒泉。到去年年底装机已经达到220万千瓦,今年装机要突破500万千瓦。到十二五末肯定要突破lOOO万千瓦。这样,就把甘肃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陆浩也表示,现在很多产业在逐步向西部转移,但是,污染的、落后的生产能力,我们不提倡向西部转移。

        除了资源优势,《规划》提出构建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空间布局体系,到2020年,构建以西安和成阳为核心的大都市,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陕西省市两级合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其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措施是规划建设西咸新区。相关人士介绍说,“200911月,陕西省出台《西成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成为落实《规划》的重要支撑。

        该方案确定了涉及两市7()560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范围,新区建设泾渭新区、沣渭新区(两个开发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上形成两区一带的开发建设格局。力争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把西咸新区纳人西安大都市圈,建成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力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据介绍,陕西省成立了西咸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任组长。从20IO年开始,西威新区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西成新区将成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龙头和突破口。

        

        亚欧大陆桥核心带动

        从中国经济整体格局着眼,亚欧大陆桥是横贯我国北方东、中、西部最重要的一条经济带。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承东启西、联结南北,向中亚、欧洲延伸,但目前没有很好地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我们要加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发展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协调,整体推进实施好《规划》。相关人士说,西安将推进与省外城市的合作,积极落实与深圳、连云港、兰州、西宁等城市达成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资源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通过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来加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形成与西北地区城市间、与丝绸之路城市间和与国内重点城市间的密切合作。

        天水与关中地区同处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渭河流域。在经济上,关中、天zk--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国家重点部署的军工企业要地。进入十一五时期,关中地区意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好与天水近几年来谋求装备制造业崛起不谋而合。

        无疑,地处亚欧大陆桥核心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获批,使得之前陕、川、渝提出的共推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设想也更加现实。

        

        发展强势后劲十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水市实现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50.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29亿元,同比增长18.02%。截至6月底,全市新签约项目总投资51.7亿元,拟引资51.4亿元,其中新签约64项,实施57项,履约率达到89%;全市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引资23.98亿元,同比增长13.1%。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了落实这一规划,今年天水与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了20多项经济、文化、旅游、科教、卫生等合作框架协议。天水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商标战略实旋示范城市、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

        此外,今年10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将与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世华联总会)、世界华人精英全球理事委员会联合举办“2010世界华人精英代表大会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投资合作洽谈会

        在西部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以及规划批准一周年之际,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向全球华人华商发出邀请,抢占西进战略高地。

        据悉,届时,世华联将组织600名世界华人的精英代表前往西安,另外,还有30个国家以上的驻华使节及联合国机构驻华代表和国际机构驻华负责人将出席和参加盛会。这些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华人首富、著名侨领、华人实业家、主流社会的著名企业家及各个行业成功人士通过与内陆企业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投资项目对接,达到双方共赢。

        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投资洽谈,将主要瞄准资源、能源及矿藏类项目,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类项目,三农项目,家居、生活电器、建材类项目,新型新兴产业项目,文化及艺术产业项目,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房地产类项目以及酒店会展业、观光旅游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至少在I亿元以上。

        

        老工业基地面朝大海

        

        一年多来,辽宁沿海这段中国最北的海岸线变得越来越热闹。

        辽宁沿海一带,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而辽宁海岸线上,沿岸分布着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丹东6个城市,还有若干城市距港口也不过50公里。同时拥有辽宁港、营口港、铺州港、葫芦岛港、丹东港等五个港口群。海岸线横跨黄海、渤海,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完全开发、开放的海岸线,

        20097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从此紧拥大海。

        《规划》以辽宁此前提出的五点一线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核心,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资源环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2020年前的发展方向。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省长布阵三带合一

        按辽宁省省长陈政高的说法,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和长三角、珠三角摆在了一个平台上,而辽宁的发展则是潜力极大。由此可见,此规划在省长心里的地位之重要。

        在今年5月末在上海举办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推介会上,陈政商说,辽宁的海岸线是中国最后一条没有完全开发的海岸线。辽宁沿海腹地广阔,工业基础雄厚,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商务成本较低,已经具备了大开发、大开放的全部条件。我们将从港口入手,全面开发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陈政高说。

        在省长陈政高眼中,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必要,有海岸线如果没有港口,就等于在家门前跑T--列火车,但是没有车站一样。这个海岸线对你没有意义,只能看看大海,抒发抒发感情。他在一次会议上如此形容。

        陈政高介绍,去年,辽宁省已经在原有港口基础上又布局了一批新的港口,1400公里的滨海大道也全线贯通。丹东到大连将建设时速200公里的城际铁路。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整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带、城市带、旅游带,三带合一。现在规划各市都已经基本完成。

        但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究竟能否成功,最终要看产业。陈政高介绍说,在这条海岸线上布局了39个工业园区,每个园区搞一个工业产业集群,依托这个工业产业集群将形成一个城市。这些城市连成一体,就形成了一个城市带,就像一串珍珠镶嵌在渤海和黄海海岸上。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陈政高表示,将更大规模利用外资和国内资本,把辽宁沿海经济带搞上去,使辽宁真正在开放上和南方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面对未来,陈政高说,我相信我们能够取得成功。“2009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又于201046日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高度重视,从中也看到了辽宁美好的发展前景。陈政高说。

        

        双重任务

        “辽宁作为东三省振兴的突破口,此次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将对东三省的振兴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说。

        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则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承担着对接东北振兴与带动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其发展影响带动范围特别大,可以说是东北与环渤海两大区域经济体的连接点。

        而基于五点一线产业布局而规划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更加侧重产业转型和升级。 经过优化产业布局,井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做出有区别和互补性的布局侧重,会给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说。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五点是指: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含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8209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219.86平方公里。

        “一线是指: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这样的布局本身就有着全面带动优势,加之东北地区的政府主导优势,发展势头和前景是非常好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表示。

        

        “经济带蕴含黄金商机

        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大道提前竣工,STX造船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了……从黄海之滨的丹东到渤海湾畔的葫芦岛,自去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开发开放提速,外商投资升温。2010年前两个月。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实际使用外资15.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6%。15.3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915月份该区域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倍。

        不仅如此,2010年前两个月,辽宁沿海重点区域内平均每天有超过3个项目落地。有统计显示:20091—5月份,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新注册项目为103个:2010年前两个月,则达到208个,投资总额408.3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项目落地如此高密度前所未有。

        而且,辽宁沿海经济带集聚了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连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及海洋工程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及软件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集群,朝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快步迈进。

        轻工业城市营口市近年来挺直了工业腰杆一汇聚一批大工业项目:鞍钢鲅鱼圈500万吨精品钢材项目、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项目、中国五矿集团营口投资项目,每个项目投资规模都超百亿元。

        在盘锦,宝来石化等一批已签重点项目今年1月份大举追加投资,美国益资海洋公司海工装备制造项目、新加坡金星海运探油海工设备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进展顺利。

        随着开发开放速度的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对外开放新平台、全面振兴新引擎的作用正日益释放出来。

        

        跨国(沿海)资本内进先要辨势

        

        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步向内转移。

        自去年至今,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发轫,至海西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图们江、黄河三角洲,乃至到今年的鄱阳湖,皖江,海南国际旅游岛,乃至最近的新疆、西藏振兴,成渝经济区等,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

        而早在今年5——富士康跳楼事件诱发的加薪潮之前,上海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有50%的在华外企拟内迁到中国的内陆地区发展,相信在富士康推到了加薪的多米诺骨牌后,这个比例肯定会有上升。

        一方面是为了流向内陆地区低成本洼地,一方面可以通过内地辐射全国市场,解决本地市场的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如火如荼的区域规划和由此带来的税收、土地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再加上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带动的逼迁浪潮,四个巴掌一拍即合。

        但这却把一个选择横在了众多跨国(沿海)资本面前:面对各地的召唤和诱惑,到底该何去何从?

        

        把握中国经济权势转移机遇

        改革开放凡三十年,中国已历沧桑巨变,实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崛起,亦凸现了一些初具实力的经济区域,如早年的珠三角、长三角;而在这些区域,也崛起了代表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北上广深。特别是珠三角的崛起,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东部沿海与内地发展的不平衡。

        而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突然之间出台了将近二十个国家性的区域发展战略,从某种意叉上说,说明中国正从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变为均衡发展战略。同时,在中国由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生性经济时,全面的区域振兴,亦将造就中国的内需市场。

        但是,此前的30年间,中国所出台的国家性发展战略,非常有限,而在不到一两年的时间内,却突然如天女散花般,到处飞舞。大跃进式的区域规划,存在多重隐忧,将对中国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本次的十几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与早期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存在着很大不同。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逐步确立,其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亦广闷。如,以行政性区域振兴计划而言,从深圳在70年代末设立特区,到90年代初的浦东开放,以及到21世纪之后的天津滨海新区,中间间隔均有十余年,这样,每一个国家战略,中央政府都可集中全国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投入,粗在可以有针对性研究一些优惠政策。如,深圳特区更多获得政策创新支持,而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医,则获得了力量的财政支持,以及中央企业的倾斜。

        

        区域规划大跃进隐忧

        30年前是将优惠政策和资源向沿海地区倾斜,这种优惠是特殊的,定向的,集中的;而在新近的十几个新的规划中,则更象是天女散花,各个规划区雨露均沾,均难以获得特殊照顾。而这种大面积的优惠政策,使各自的优势抵消,只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意义。

        现在出台的系列国家战略,基本每个省都有份,有些区划,甚至表面上是全国性的,实际上地方省市以国家战略的名义,进行的省级区域开发,如皖江开发,鄱阳湖,海西经济区,海南岛等,均是安徽、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省级战略,通过一些运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天女散花式的国家规划,有其天生的局限。而从集中优势,到分散优势,从有限区域到全国普惠,本次的系列国家发展规划,造成了的重复竞争,亦致使一些地方面临对于资源、政策、发展的更为剧烈的竞争。

        由于优势的集中,以及开发周期的漫长,中国前期的国家级区域规划,最后都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都拥有广泛的辐射,并且,各个中心之间,由于涵盖的地域广阔,彼此在空间上并无太大竞争。最典型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长三角核心区为上海和江浙部分城市,其辐射区域,主要在华东,珠三角的核心区域,集中在广东东南,其辐射区域,主要在华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其核心区相隔遥远,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其外围势力范围也分野分明,冲突不多。

        而本次的区域规划,由于几乎每个省都份,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在有些地方之间,造成了短兵相接式的竞争。如20091212日国务院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亦于2010112日通过。月相连,日相同。其中关系,也非常微娩未来,这种直接的空间、地理竞争,将是恶性竞争的肇源。,

        虽然这两个国家级规划,一个被冠以承接产业转移之名,一个被冠以生态经济之名,但是,由于其地理上过于接近,而在功能与使命方面,有部分重叠,必然导致安徽与江西未来的剧烈竞争。特别是在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安徽的皖江城市带与江西东部的上饶等区域,存在最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东北的发展,此前对于关内依赖很大,其对于东亚,乃至太平洋的贸易,由于缺少出海口,多通过大连,而大连在辽东半岛之南,与东北腹地之间,陆路交通并不发达。而在图们江开发之后,东北将挣脱对于关内的依赖,形成东向太平洋与西向大陆市场的双头格局。

        彼时,在东亚市场,西太平洋沿海的贸易方面,东北大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将形成直接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是此前数十年前所没有的。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归功于县域竞争。而在中国的国家级规划出台之后,未来,中国的地方竞争必然升级,由县域竞争,上升为省域竞争。

        

        轮招商引资军备竞赛

        几乎与本轮国家级区域规划大跃进同时的,是各个省级地方政府的投资大跃进与招商引资大跃进。

        广东确立了未来52.5万亿的投资,云南的5年投资,则达到了5万亿,重庆的两江新区,投资将达到1万亿,而湖北,更是推出了高达12万亿的投资经济,其投资额赫然相当于200g年全省GDP的十倍。而这些钱,都基本上投入了铁公基的建设之中。

        这种画圈式的各地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实际执行则是落实到省一级的行政主体,在争取到了国家级规划,要到了招兵买马的通行证之后,各省投资方面的围绕招商引资展开的军备竞争,势必亦将升级。

        前述美国上海商会的调查显示,近85%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在华设立制遣业务的主要动机,是在华业务供应当地市场,这一比例高于两年前的71%。同时,主要将中国作为亚洲市场供应基地的受访企业比例在2009年为50.5%,较2008年下降4.1个百分点。

        跨国资本已经不再把中国仅仅当作低成本的出口加工地,它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成长的消费潜力,也势必将推动跨国(沿海)资本,实现投资发展上的战略转型,从而加入到中国经济向内的权势转移中去,那么,面对众多区域热点,就需要擦亮你的慧眼了。

        

        东源——投资洼地,创业热土

        

        东源,一方神秘而又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热土。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恐龙之乡,坐拥北回归线东三奇之一的万绿湖;这里是勤劳果敢的客家人的栖居之地,藏着南中国最具古朴之美的乡村聚落——这片淳朴的土地上生长着最茂密的森林,流淌着最清澈的泉水,酝酿着最天然的空气。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更优质的招商环境。

        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东源县上下秉天时、拥地利、享人和,已经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首选之地,成为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投资洼地和创业热土。

        

        秉天时,得政策之需,乘势而上

        为深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和《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精神,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20074月,东原县与深圳市盐田区签订协议,双方在东源县县城北部合作建设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4.6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东源县已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4亿多元,用于投入产业转移工业园七通一平和市政建设,其中包括园区内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行政办公、商业集贸、金鼬机构、物流配套等服务设施的完善。此外,园内还设有银行营业所、电信服务所、招工处、公安派出所、商店餐馆、海关和检验检疫办公室等服务平台——新县城建设与产业转移园发展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呈现了城园互动,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加强县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同时,东原县还实行贷款贴息政策,以扶持高速公路及国道沿线9个乡镇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促进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目前,落户县内各工业园区的企业共221家,其中建成投产165家,在建36家,已签约但未动工企业20家。东源县全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93平方公里。

        随着东源县招商引资硬件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相关软环境也得到了更高效的优化与提升。近年来,县政府出台《东源县鼓励投资若干规定》、《东源县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东源县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拥地利,得基础之备,如虎添翼

        东源县地处东江中上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县城距离河源市区仅6公里,距离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均不足200公里,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惠河、粤赣、河梅和规划中的昆汕高速公路R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全境,县城所在地仙塘更设有年吞吐量300万吨的火车货运站,陆运交通便捷。而在水运方面,境内的东江、新丰江两条主航道通航里程达110公里,百吨轮船可直达广州。

        而事实上,地理位置并不是东源县的惟一优势。

        资源丰富。有闻名中外的华南第一库——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库容面积364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一类标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有装机新丰江水电站可发电29.25万千瓦的,扔有21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则主要有石英石、石灰石、瓷土、萤石、稀土、花岗石等10类共32种,其中莹石储量5000万吨,居全省第一。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5%,林木蓄积量703万立方米。

        生态优美。东源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是广东省旅游强县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生态旅游胜地。境内拥有广东省北回归线上现有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东源县因而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植物王国之称;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绿色生态游品牌——万绿湖、桂山风景区;还有被誉为广东省最美的乡村的苏家围景区以及黄龙岩畲族旅游风景区、南园第一村等景区景点。

        根据自身优势,东源县因势利导,规划出三个经济发展片区,一是以万绿湖湖区为主的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二是以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对外招商引资,发展外源型经济;三是以资源丰富的乡镇为主的资源经济发展区,重点利用当地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资源型经济。

        根据片区的划分,东源县编制了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以四新”(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产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发展方向。

        

        享人和,得发展之魂,快马加鞭

        东源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人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为投资客商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东源县以此人文环境为基础,全县党政紧紧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珠三角地区一些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组织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按照县经济片区规划实行分类招商——主动出击,外引内联,致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从项目的引进签约到上马投建,实行保姆式服务,对每一个引资项目,安排一个县领导和部门领导进行挂钩联系;成立重点项目协调机构,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牺。东源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以新型材料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引进低污染、用地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先后引进了一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潜力大的新电子、新型建材、新能源项目,新型材料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