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时间:2014-08-25 21:24:39    下载该word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打开北师大一年级数学课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生动有趣的、图文并、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示,我们在得到这一套教材的时候,我们就深深地被其中的情景图所吸引,他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蕴藏在情景图中,而这些情景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如乘车问题、购物问题等等。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事例中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觉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我在教学时多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形象。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没有给出例题的字样,而是以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基本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例如在教学“十几减8、9”时,我们先创设一个买铅笔的情景,让学生摆小棒等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建立减法这个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灵活地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好玩的特征的活动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互爱,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

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控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编排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在学习一部分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后,再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然后再接着学习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不容易厌烦,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环节,例如“走进乡村”、“月球旅行”等实践活动,不但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中引进了“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让学生们和这些卡通人物一起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同时还设置了“数学故事”、 “你知道吗?” 、“数学游戏”等环节,渗透了数学知识,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之处和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知识,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常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玩这些游戏又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中有玩,玩中有知识,有利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到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

由于我们还是属于农村,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险阻,现在我们也就自身实践过程中的情况提出一些疑问,现将这些疑问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 过分偏重了城市的特点,忽略了农村的实际。《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系列的生动的、有趣的学习情景,例如“超市”、“买鲜花”、“发新书”,但这些主题情景图虽说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但是绝大部分的情景图都是购物,而且许多情景都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才会接触的生活情景,例如公车站牌、图书馆之类的。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否更加应该关注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呢?如果让我们的老师们结合自己当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改编教材,试想有几个老师在一天上完5节或6节课之余,面对一桌作业,还能去创造,去改编教材呢?即使改编教材来使用,也不仅仅是只改编其中的一节课、两节课那么简单,不可能把所有不适合农村使用的教材统统改编。另外一点,新教材的情景图都有一个醒目的标题,但这些标题都仅仅是作为开篇情景的主题,起到了情景引入的作用,而没有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买鲜花”、“过河”、“租船”的课后问学生,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我学会了“买鲜花”、“过河”、“租船”,甚至他们都说不出自己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只有很少人能知道他这节课学的知识是混合运算等等。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在主标题的下面再写上一个副标题,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本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第二,北师大版强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构建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北师大在习题的设计上也十分着重去体现这一点,但是有些习题的信息却是指向不够明白。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了混合运算之后,出现了一道图文应用题,教材编排这道题是在初步学习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出现的针对性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弄清楚解决两步计算的解题过程。题里的情景图中的男孩说了一句话“单人椅有34把。”并且教材把34张单人全部呈现出来,女孩说了一句话“双人椅有8把。”同时也把这8把双人椅子全部呈现出来,要求学生算出一共能坐多少人。很多学生是直接用“34+16=50(把)”计算出来的,当我们追问16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说是数出来的。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从题目的文字中找出条件来,因此在这里我们是否能够不把全部的双人椅子全部呈现出来,而是隐藏在一些文字里面,促使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知道什么信息,还缺乏什么信息呢?怎么列式计算才能正确解决?

第三,在例题中知识点渗入过多。在第四册第76页的第八单元加与减(二),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得数在10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而且在这一节课中既要学生学会对这些大数进行估算,还出现了口算方法,另外还有就是列综合算式,运用竖式计算等。我们认为在一节课要学生学习这么多的东西,学生很难消化,必然会顾此失彼,如果说让学生只需要用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那是不是就不需要他们掌握口算或者笔算呢?而教师用书在习题“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的说明中,却并没有提到口算的方法,试问是不是在这节课中不需要学生进行口算?那么在例子中又为何要出现口算方法呢?在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笔算方法时候,它出现了两类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列递等式,另一种是列竖式,《教材说明》指出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难道说学生只需要学会其中一种而另外一种就不需要学了?同时在学习三个三位数相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个三位数相加了,那么是否还需要出现三个三位数相加的格子图来叙述三个三位数相加的算理呢?

第四,教材对学生估算方法的指导比较少。教材的题目中虽然也大量要求学生进行估算,例如“50元能买哪两样东西?”由于教材例题缺乏对估算方法的指导,都是在习题中才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进行估算,都是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比较,然后再回答的。既然估算有利于我们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进行初步判断,那么教材是否应该加强对估算方法的指导力度呢?

第五,北师大版教材强调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不要单纯地套公式,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因此教材总是出现情景图,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再进行计算。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是从“直观—半抽象—抽象”地逐步过度,可是教材却是从直观层次一下子上升到抽象层次,例如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出现了情景图,然后就让学生提问题,接着直接计算。难怪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很难理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对所学知识是一知半解,我们是否应该利用线段图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六,新教材中总结性的词语太少。在新教材中,数学书里面是图多字少,处处体现着趣味性,却很少能见到有关知识的总结。我们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相关的知识结论是对学生的研究过程的概括和提升。没有概括和提升,探究过程再开放再精彩也只是停留在浅表的思维层面。例如教学“花边有多长”时,我们在让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后,我们是否应该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升华,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呢?我们认为这样能便于学生牢牢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七、过分强调算法多样化,失去了计算的本质。新教材的每一节课中都会出现情景图,然后在下面列出几种计算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是把课本里面的问题读出来而已,而在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时,很多学生并没有开动脑筋,仅仅把课本里面的做法直接说出来而已,问他们为什么,他们通常也会哑口无言。我们觉得在学生用书中是否应该把这些方法省略了,留出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在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写在空白之处,这样他们就能理解每种方法的意义了,而在教师用书中就可以把这些方法板书出来,让老师们有一个参考的价值。

八,教材用语应该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中的“经过时间”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于特定时刻和经过时间混淆不清,特别是我们在口述时候更加容易出现错误,例如9:00—11:00经过()时,前者读作9时,后者读作11时,有的学生是这样填写的9:00—11:00经过10时,也有很多学生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要填什么。其实我们是日常生活中也很少听到有人说“经过2时”,而是说成“经过了2小时”,而后我们改了一改,发现把“经过()时”改为“经过()小时”后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第九,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须加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理性思维的水平及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不到位,原因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在数学素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建议在教师用书里面介绍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各册教材中需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它们之间的有哪些联系,并且结合本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