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5 14:51:55    下载该word文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作者:曹莉郭学松杜高山来源:《山东体育科技》2020年第01要: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是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运用文献调研、实践调查等研究方法,以粤港澳青少年体育交流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交流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族的血缘根基、一脉相传的文脉相承、互通往来的网络关系是型塑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理据。研究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共享之岭南文化为文化依托及建构核心,从体育竞赛为场域建构、游学形式拓展、教育教学合作、传统体育文化节建设等多个方面互动交流,型塑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共同体,营造青少年归属感场域,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中华文化认同;路径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001-0001-06AbstractThesportsexchangein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isanimportantwaytopromotetheChineseculturalidentityforyoungpeople.Withthemethodsofliteratureresearchandpracticalinvestigationitdiscussestheissueofsportsexchangepromotingtheyouth'sculturalidentitybytakingtheyouthsportsexchangeoftheAreaasthesubjects.ItisbelievedthattherealreasonforshapingtheChineseculturalidentityofyoungpeopleistheconsanguineousfoundationofthesameclanthenetworkrelationshipofthesamelineageandthesamecultureintheArea.ItproposestobuildasportsculturecommunityintheAreabasedontheco-sharedLingnanculturewheretheyoungcanhaveinteractionandexchangeincompetitionsstudytoureducationcooperationandtraditionalsportsfestivalsothattheyoungcanhaveasenseofbelongingfieldandpromotetheChineseculturalidentity.Keywords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youthsportsexchange;Chineseculturalidentity;path近年来,我国香港特区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两制原则底线。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成为香港社会最为紧迫的任务。香港问题的出现,本质上是香港中华民族教育、族群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缺失的结果。正因如此,自2009年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澳门高等教育局及香港民政事务局合办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2014年,《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出台;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1234N”计划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些举措皆是服务于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增进互相了解,增强他们对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交流、学习与认同。青少年体育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是型塑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介体符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华文化认同对于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加强港澳地区人民的民族认同心理和民族归属感、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青少年体育交流既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青少年文化教育提升,对于实现香港青少年家国教育、族群教育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具有现实意义。1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研究梳理1.1粤港澳学校体育探讨成为讨论文化交流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是强化中华文化教育及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认知基础。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共有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要想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就要构建完整的中华文化教育体系[2]。粤港澳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是中华文化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研究者基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视角,从体育服务、家庭价值观、生活方式及体育态度等方面探讨粤港澳青少年体育教育和发展的特点,用以制定更适合粤港澳青少年的体育教育计划[3],同时还指出,粤港澳地区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这对于澳门高中体育选修课对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及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5],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6]、需要学校体育社团的资源整合能[7],这也取决于粤港澳地区高校在学生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8]。正是基于粤港澳学校体育的探讨,为青少年文化交流开展及中华文化认同实现提供了重要场域。1.2粤港澳社会体育调查为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体育环境学校体育教育是影响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域,粤港澳青少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同样对其文化认同观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有研究者基于粤港澳社会体育领域进行了研究,如粤港澳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为开展体育活动及组建体育社团提供有利条件[9];体育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获得了地理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10];粤港澳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形成体育产业集群化[11];未来应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联动的粤港澳体育产业对外发展格局[12];同时还要从粤港澳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合作机制、发展模式、全面融合、体育生活圈等方面思考[13]。另外,还有研究者从事体育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实证及流行病学调查和运动参与水平的相关研究[14]所有关于粤港澳社会体育发展方面的研究,將为粤港澳青少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并型塑中华文化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体育环境支撑。1.3粤港澳体育交流为青少年文化认同拓展了体育路径中华文化认同的本意,就在于确立各民族共同价值观并以此为团结纽带。中国大一统表现为国家统一的稳固和发展,这根本取决于中华文化认同的实现[15]。粤港澳体育交流就是要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场域,使粤港澳青少年在这种场域中认知中华文化,型塑一种归属感场域或共同体。所以,粤港澳民族传统体育交流对于实现三地体育人才互通、体育资源共享及促进民众文化认同具有现实意义[16]。有鉴于此,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已与内地多个省市部门签署了多项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涵盖领域包括竞技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人才的交流和培养、科学研究及体育学术交流等[17]。这一举措对于粤港澳青少年体育交流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仍然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粤港澳体育交流较少的境况,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交通及通关便利性等[18]。为了改善这种境况,有研究者对主办体育赛事主体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整合全民体育,发挥体育赛事促进体育参与和凝聚力、归属感作用的观点[19]。同时,应该關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20],从赛事交流专项合作规划、完善保障机制、体育赛事品牌打造、构建合作发展共同体、化解冲突与矛盾、拓展交流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等方面构建[21]2中华文化认同实现的理据2.1同宗同族的血缘根基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血缘关系,血缘是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22]。尽管中国在历史演进中发生了诸多变化,但血缘关系的同一性和延续性始终没有变化[23]。据调查,98%的港澳同胞是内地移民及其后代,对于自己这种中国人的身份,几乎没有任何有正义感的港澳同胞有过怀疑[1]。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同宗同族的血缘关系是历史与当下所不争的事实,人们往往又通过对血缘和历史的共同记忆来勾勒这种血缘关系。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为中华文化认同寻找了管道,而中华文化认同又是个体确立自身民族国家归属感、民族身份与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2]这种过程的效能往往又与身心参与密不可分,因为诸如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的身心运动往往与血缘存在许多关联性。一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大多是建立在血缘关系或者是模拟血缘关系的基础上[24]。像我国传统武术原存活于宗族、村落、庙会和镖局等以血缘或经济为纽带的共同体之中[25]。粤港澳地区的舞龙、舞狮、龙舟、民俗体育、传统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而其中所凝聚的宗族文化正是粤港澳三地民众血缘关系的间接映照。正因如此,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型塑需要同宗同族的血缘关系根基,更需要凝聚于一体的身体运动参与及心理共鸣。2.2一脉相传的文脉相承2009年以来,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已连续举办11届,主要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岭南文化、传统文化为主题,凸显了中华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远影响,这得益于它们对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性。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同根同源,以粤方言作为流行语,隶属于岭南文化系。以2000多年同根同源、血脉相通的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大湾区文化合力,促进大湾区对于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1]。共享的中华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港澳地区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归属感[1]。粤港澳大湾区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建构了一个隶属于中华文化的岭南文化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促使通过青少年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可能。在岭南文化派系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岭南舞狮文化、武术文化等不仅在大湾区、全国范围都有重要影响,同时在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影响颇大。以岭南武术文化、舞狮文化等为媒介,推动大湾区青少年交流,更容易产生交叉融合支点,型塑同源共享共融文化场域,继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实现。2.3互通往来的网络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同种同文,体现出同宗同族的血脉关系及一脉相承的文缘关系,这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型塑提供了根基性条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体理念的推行,该区域民众之间的文化互动交流不断被强化,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现实场域。据统计,2016年到2018年,粤港双向文化交流81214163人次,粤澳双向文化交流2295117人次[26]。粤港澳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时常也伴随这些文化交流之中,对推动以体育文化为媒介的中华文化认同具有体育领域的作用。显然,体育领域的交流更具直接性和专业领域性。2018121-2熊猫杯粤港澳大湾区狮王争霸邀请赛在小榄镇菊花园举行,香港、澳门、广州、佛山等地30个队伍参与;2019714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会在广州开展,约200名内地青少年与港澳100多名青少年参与交流。当然,粤港澳青少年体育领域的文化交流还得益于相关举措,如20092010年,香港体育学院与内地5所体育学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香港精英运动员提供强化科学训练的机会。[27]3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3.1以竞赛为场域型塑中华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有别于其他赛事,其与民族节日、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参与者对民族文化产生了认同、自豪和归属感[28]。正因如此,粤港澳大湾区以岭南文化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媒介,开展了多次赛事交流。如200751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1200多人在韶关参与武术赛事交流;2016320日,粤港澳台四地中华武术交流大会在珠海市体育中心举行,1000多人参与表演交流;2017129-10日,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公开赛在东莞市体育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省份3200多人参与交流;201825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公开赛在佛山市举办,赛事吸引了来自内地不同省份及港澳等1148名武术爱好者参赛;2019127日,第六届万佳杯大湾区武术公开赛在东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3000多名武术爱好者参与赛事交流。除此之外,粤港澳地域还数次开展龙舟赛事、舞狮赛事等民族传统体育交流。从以往粤港澳大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地来看,多数赛事集中在内地,港澳地區相对较少。虽然,2009年的东亚运动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香港举行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吸2100名运动员参加了22个大项、262个小项的比赛[29]。即便目前香港有18“M”品牌赛事活动,包括香港马拉松赛、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等[17],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依旧不是港澳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区的重要赛事范畴。就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民族传统赛事境况而言,基本每年都会举办多次武术、舞狮、龙舟等赛事交流,这无疑对于粤港澳青少年通过赛事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是有益的。但,因赛事举办地在三地的差异性,会对港澳地域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普及形成影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应注重平衡三地举办场次的数量,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在港澳地区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让更多港澳民众参与到赛事互动交流中,让其了解中华文化,在互动场域中营造认同感。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类别的体育赛事中,应该在赛事过程中或赛事场域中,增添中华文化元素,使赛事场域中的参与者更多认知中华文化,并营造文化归属感氛围,为中华文化认同型塑提供场域。3.2以游学交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游学(JourneyEducation)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为世界各民族所使用。我国古代社会游学就是一种常用的学习交流方式,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学习交流可谓是古时游学之典范,另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古训积极肯定了游学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即便到了当下社会,游学仍被世界各国视为人才培养的方式,并不断在实践中推行。据一份调查表明,这种游学类交流活动对港澳青少年提高对内地的认识了解和对国家的认同是有显著影响的,但目前通过交流活动的方式让港澳青少年了解国家知识的作用还比较低。[30]虽然,我们强调以游学的形式来促进港澳青少年学习和认知中华文化,实践却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同时更需要精心规划,即便港澳青少年最为感兴趣的内容是历史文化方面,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25.1%22.3%,遥遥领先其它内容[30]。然而,实践操弄及培养中华文化认同观并非一次游学就可以完全实现,仍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集全国之力量,详实规划与推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游学可以采用互动形式,同时更应该为港澳青少年赴内地游学提供多重便利。针对体育领域而言,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之旅,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首先是学校场域的学习交流。在学校场域的游学过程中,内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如广东地区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对港澳地区的岭南体育文化优势,使港澳青年游学者更多的认知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一脉相承性,由此而勾勒港澳与内地的同宗同族血脉相亲之血缘关系,进而通过岭南传统体育文化学习与认知,增强港澳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其次,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基地的游学。粤港澳大湾区岭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一脉相承不仅有学校教育领域的积极贡献,同时更离不开民间的传播与传承。在港澳青少年参与内地游学过程中,需要将粤港澳同源传统体育文化基地、传承场所等作为重要游学场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场域及身体展演场域中,让他们感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魅力,在不同项目游学过程中,逐渐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观与价值观。3.3以教育教学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场域,理应为广大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形成提供良好空间,成为国家认同形成的重要场所[30]。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和场域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移默化的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影响,从细微处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31]。在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教育中,需要把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牢牢把握香港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增强投身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32]。具体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等不同的路径依赖来实现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的愿景是时代赋予国家、大湾区和香港的责任,也是香港青年的未来选择。[33]在学校教育场域中,中华文化教育包含诸多方面,这不仅有历史教育、语言教育、国情教育等,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身体运动教育,特别是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体育文化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教育场域中,要增强与中华文化关联度密切的体育教育,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团组织、校园赛事等领域,鼓励、支持及增设相关的体育文化教育,使粤港澳大湾区校园青少年直接从校园教育中学习、认知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共有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构建完整的中华文化教育体系[2],并逐渐培养这种认同感。在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场域通过体育文化学习进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推行湾区学校青年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特别是课程学习教育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校园学生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学习交流方面应该做好交流合作规划,切实推行和保障交流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之间相互合作制定关于体育课程互动交流的文件。文件制定要仅仅围绕中华文化认同思考,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核心,强化校校之间的历史文化与身体运动之间的协同规划,使这种学校课程教育教学交流仅仅围绕中华文化认同展开。其次,积极鼓励并确保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关于体育课程交流可持续开展。在制定相关交流合作政策基础上,内地高校要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共享共融之岭南文化为纽带,注重体育课程教育中关涉的岭南文化寓意,引导学生观察、学习、体悟校园体育课程学习中的岭南文化精神,使他们通过交流更深刻认知身体运动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另外,每年可定期在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场域中举办体育教学比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故事演讲比赛、历史事件科普展览等,以话语和身体展演形式讲好中国体育文化故事,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3.4以传统体育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是中華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实践中华文化认同的媒介。中华文化认同培育要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唤醒每个同胞中华文化形成的历史记忆,在文化寻根中建立认同。[2]在当前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华文化认同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岭南文化的认同[1]。培养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共同形成一种以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湾区文化合力,增强港澳地区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1]要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需要综合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各类文化聚类,型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同源共享共用之中华文化共同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文化共同体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身体力行所践行的一种文化传统,在身体运动场域及话语故事讲述场域中,非常有利于推动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首先,注重粤港澳大湾区民间开展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以岭南文化为根基的民族传统体育多以民间社会为传承场域,以青少年为主要传承主体。在实践交流中,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单向交流的格局,规划多向互动交流,特别大湾区互动交叉或融合交流。例如以岭南武术、醒狮、舞龙、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为交流项目,注重以互访、表演、切磋等形式,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让他们身心同时参与其中,唯有在互动参与交流之中,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文化,形成或强化文化记忆,中华文化认同才可能在实践中达成。其次,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型塑集体记忆场域。以岭南文化为依托,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共享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媒介,定期在粤港澳地区循环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在文化节举办过程中,主要以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龙舟、武术等作为主要交流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场域设置民俗体育展演项目,重点以展演为主,可兼容友谊赛事。文化节期间,要注重以历史典故场景再现、身体模仿行为重演等作为重要方式,适宜融入中华文化元素,营造场域氛围。在身体展演和历史典故场景再现过程中,勾勒隐藏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后的历史记忆,通过场域互动型塑粤港澳青少年的集体记忆,在文化节交流实践中促进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实现。4结语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及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对于增进三地青少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营造共享共融之体育文化场域,型塑以岭南文化为根基的体育文化共同体。在体育文化共同体中,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提供一个温馨的归属感场域,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认知中华文化,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鉴于此,笔者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理据的基础上,从赛事交流、游学交流、学校课程学习交流、民族传统体育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以粤港澳青少年共享之岭南文化为依托,以相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媒介,切实推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真正参与到体育交流实践之中。在实践参与中感触中华文化的魅力,营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归属感场域,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达成,培育他们中华民族情感,树立、培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考文献:[1]温朝霞.论中华文化认同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J].探求,20191.[2]徐丽曼.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2019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3]ShuttleworthJohnWanKaChan.YouthSportEducationandDevelopmentinHongKongAConflictModelSocialImpactAssessment[J].SportEducation&Society199831):37-58.[4]韩凤月,仇丽琴.粤、港、澳、台体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3.[5]李柏廉.对澳门高中体育开设选修课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6]蔡鸿辉.澳门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的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7]王鹏.香港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性机制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7243):72.[8]高峰.粤港澳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9]吴向红,黄浩,许惠玲.粤港澳的社会经济及其体育社团的发展[J].体育文史,20023):44.[10]姜伟,王玉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6):45.[11]苏敷志,邰峰,赵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105.[12]肖婧莹,周良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12):1.[13]周良君,肖婧莹,陈小英,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9262):51.[14]HKSoEASNelsonAlbertMLi.BreakfastfrequencyinverselyassociatedwithBMIandbodyfatnessinHongKongChinesechildrenaged918years[J].BrJNutr20111065):742-751.[15]齐万良.中华文化认同探微——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大一统的辩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29.[16]郑健.粤港澳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與合作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12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7]EddieT.C.Lam,范政.香港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特征及启示——以体育发展与管理机制分析为背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33-34.[18]周良君,侯玉鹭,张璐,等.粤港澳区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3):44.[19]BridgesBHoG.ContemporaryImagesandIdentitiesintheHongKongDragonBoatFestival[M].IdentityDiscoursesandCommunitiesinInternationalEventsFestivalsandSpectacles2015.[20]朱洪军,张建辉,梁婷婷,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一体化与保障机制研究[J].体育学刊,2019265):49.[21]杨波.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9):7.[22]刘志一.论民族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语言文化血缘共同体[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94):15.[23]徐勇.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体建构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20181):118.[24]展凯.从血缘关系到契约关系:民族体育传承的现代演绎思辨[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3):96.[25]闫静,罗卫民,吉灿忠.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误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5):129.[26]广东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EB/OL].http//m.people.cn/n4/2019/0918/c1300-13207392.html.[27]TheGovernmentoftheHongKongSpecialAdministrativeRegionChina.Promotionofsportsdevelopment[R].LegislativeCouncilPaperNo.CB2652/09-103),20108-9.[28]李延超,虞重干.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的定位、内容及实施[J].体育科学,2011313):23.[29]BridgesB.HongKong’sdualidentitiesandsportingmega-eventpolicy[R].CentreforPublicPolicyStudiesCPPSWorkingPaperSeries201323-24.[30]涂敏霞,王建佶,萧婉玲,等.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31]岳永杰,刘兆芙.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6):74.[32]秦豫.从青少年抓起,让爱国爱港代代相传[EB/OL].[2019-01-20].http//opinion.cctv.com/2017/07/01/ARTIuLLueBzaMLx0IpUlkfBc170701.shtml.[33]范磊.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相关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青年发展论坛,2019291):51.42卷第1Vol.42No.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