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衡论文

论衡论文

时间:2011-12-04 11:09:49    下载该word文档

《论衡》之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摘 要:两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较先秦诸子都前进了一步,王充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宇宙观、历史观、性命论和认识论上。

关键词:王充;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出生于“细族寒门”,当过小官,晚年在潦倒中死去,曾著有《讥俗》、《政务》、《养性书》等著作,现仅存《论衡》一书。自董仲舒以后,儒家经学被神学化,天人感应目的论、谶纬之说和各种鬼神观念泛滥成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东汉才子王充从理论上系统地对西汉汉武帝以来这些主流思想进行清算和批判。他继承先秦以来的“精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元气自然论”,锋芒首先指向作为两汉谶纬迷信思想之理论基础的董仲舒及其“天人感应”说。王充提出了“天道,自然也”(《论衡》)观点,否定了董仲舒有人格意志的“天”,认为“天”不过是同万物一样的自然物体,都是由“元气”构成的,并没有任何人格与意志目的。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原。这是王充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它赋予古代唯物主义哲学以新的形态,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在王充思想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学术风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荒诞、繁琐、丧失了生命力的神学思考日渐为人们所厌弃,一种轻慢礼法、蔑视名教的思潮开始勃然兴起,从而结束了两汉神学经学统治的时代。王充的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封建社会异端思想的先驱,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把火炬,照亮了汉民族人文之路的漫漫夜空。王充的哲学思想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1 王充的宇宙观

关于“天”的问题,是汉代哲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官方哲学把“天”神秘化、意志化,借此宣传“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王充把“天”还原为自然物,否认它有任何意志。他说:“夫天者,体也,与地无异”。“天之与地,皆体也。地无下,则天无上矣”。这些观点都肯定了“天”不过是物质实体。王充在肯定“天”的物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官方“天人感应”对立的天、人关系理论。他引证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以说明自然界没有意识,没有目的,以论证自然是第一性的,是独立于人的主观而存在的这个唯物主义的命题,并且初步揭露了把自然拟人化的哲学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在这个问题上,王充没有虚构什么体系,而是从事实出发,用事实揭露天人感应论的虚妄。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也是王充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特点。

2 王充的历史观

王充把自然观应用到社会历史的发展上,认为国家的治乱、王朝的兴亡都是客观的必然过程。他说:“王命之当兴也,犹春气之当为夏也;其当亡也,犹秋气之当为冬也”。又说:“夫朝之当亡,犹人之当死。……人死命终,死不复生,亡不复存”。王充意识到,国家的治乱、王朝的兴亡,正像四季的更迭、生死的转化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王朝不能有盛无衰,正如人不能有生无死。王充的这个认识是深刻的,他企图为社会的治乱和历史的变化找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是他没能认识这个客观规律。

3 王充的性命论

性和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所经常讨论的问题。性是关于人的贤愚、善恶的;命是关于人的贵贱、成败的。这些问题是和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分不开的。古代的哲学家都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而谈抽象的人性,王充也是如此。但王充认为人性是可以因后天教育而改变的。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又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

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这些说法实际上否认人是一成不变的,主张人是可以随着所受教育或所处环境而改变的。王充认

识到,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在这一点上表现了他唯物主义的思想。王充关于命的理论,陷入了宿命论的泥潭,这里就不做讨论。

4 王充的认识论

首先,王充对于认识的前提,提出了“知物由学,学之乃知”的观点。王充坚决反对儒生们对孔子的神化,认为孔子决不是“前知千岁,后知万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认

为:“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所谓圣者,须学以圣”。在此,他提出了首先对事物要“任耳目以定情实”。其次,王充提出了“不徒耳目,必开心意”的认识过程。王充虽然承认认识须“任耳目以定情实”,但他又看到感官的局限性,认为如果只停留在感官经验的阶段,是不够的,甚至是错的。他提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闻见于外”和“诠定于内”结合起来,只有经过内心的“意议”、“诠订”,才能获得。同时,王充还在此基础上从“以心原物”出发,进一步提出了类似于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方法。再者,王充提出了“明于有效”。“定于有证”的检验标准。王充提出了以“效验”定是非的主张:“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总之,王充的认识论就是:“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

在两汉哲学唯物主义路线上,以王充为代表的哲学家建立了一元唯气的朴素唯物主义,同时在社会观和人性论领域,也增加了合理的内容。尽管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4.

[2] 孙叔平. 中国哲学史稿[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3]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4] 中国人民大学丛书. 中国哲学通史第一卷[M]. 北京: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1987.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论衡论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