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常识》(共19页)

2019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常识》(共19页)

时间:2019-09-27 22:16:30    下载该word文档

2019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常识》

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

①先秦时期

【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大体上是汇集老子的语录。

【孔子】其言行语录和思想由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做成《论语》。

【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学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孟子】《孟子》七篇为其晚年和学生共作。

【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一书,内篇基本出于庄子本人,外、杂篇则基本出于庄子的后学。

【屈原】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诗经》】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②两汉、魏晋时期

【司马迁】其作《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其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工于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③隋唐五代时期

【孟浩然】其诗风格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多反映隐逸生活。

【王昌龄】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精神。

【高适】其诗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

【王维】其诗意境高远,诗情和画意完全融为一体。

【李白】其诗讴歌理想、追求自由、蔑视权贵、抨击时政,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流转自然。

【崔颢】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报国赴难,慷慨豪迈的情操,诗风雄浑奔放。

【杜甫】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寓深切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民的愿望。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岑参】其擅长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宏伟,情辞慷慨。

【孟郊】其诗多叙写困顿失意的境地及赶伤遭遇。

【白居易】其诗风浅近平易。

【李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一生穷苦潦倒。其诗刻意锤炼词句,想象丰富奇特,善用神话传说,意境新奇瑰丽。

④两宋时期

【林逋】孤高自好,恬然好古,终生不求仕进,隐居西湖之孤山。其诗多些自然风景和隐逸情趣。

【柳永】词作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晏殊】其词多表现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王安石】其诗歌遒劲清新。

【李清照】其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写其闺中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陆游】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热情。

【杨万里】其诗幽默诙谐,构思精巧,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

【辛弃疾】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述壮志难酬的悲愤,善化用前人典故,风格沉雄豪迈。

【姜夔】精通音律,词多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情调多感伤低沉。

⑤元明时期

【高启】元末隐居吴淞青丘,对民生疾苦有较多的同情。

【归有光】抒情真切感人,细节刻画生动;短小精巧,言简意赅。

⑥清朝时期

【袁牧】论诗主张抒写性灵,表达真性情、真感情。

⑦作家合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作品合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史】指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1.人称姓名

名和号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字通常是在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后和女子15岁举行笄礼后起的。名和字通常是由长辈取的,号则是自己取的。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还有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另有恶谥。

自称一般称名或号。用于介绍他人或替人作传时也称名。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则直呼其名。

出于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通常称人字、号、谥号、斋号等。

还可以用籍贯、郡望、官地、官名、爵名等称呼别人。

兼称:将籍贯、姓名、字等同时举出。

2.谦称敬称

①谦称

自谦词:愚(不聪明)、鄙(学识浅薄)、卑(身份低微)、窃(私下、私自,有表示冒失、唐突的含义)、仆(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敝(自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臣(自己不如对方低位高)。

王侯自称孤、寡人、不榖;官吏自称臣、老臣、下官、末官、小吏;一般人自称不才、不佞、不肖;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等;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

②敬称

对臣官敬称麾下、左右、执事;对老师长者敬称夫子、高堂、丈人、泰山。对朋友、同辈之间的敬称先生、子、公、卿、吾子。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贤郎。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

③其他称谓

对百姓的称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金兰之交指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君子之交指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神交指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年龄的称谓:垂髫、总角指幼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束发为髫;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花甲、耳顺之年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职官常识

1.九卿三公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秦汉通常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三公:周时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一说指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空。

2.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官吏的任免与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等)、兵部(掌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刑部(掌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游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3. 官职变化

①表授予、晋升官职的词语

拜: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

擢:选拔、提升。

授:授给、给予官职。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陟:进用。

迁:一般指提升。

②表罢免、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和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③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评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变换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补:补充空缺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告老:官员年老。

解官:辞去官职。

④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行:代理官职。

署:代理、暂任。

权:暂代官职。

判:高位兼低职。

假:临时的,代理的。

摄:暂代官职。

守:代理官职。

4.官职名

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宰,主持,相,辅佐。

太师:①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②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职。

少保:①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②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已经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职而无实职。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两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院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朝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俗称小军机。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代枢密院使官吏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改为大臣担任,权力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立的职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外国使节。

太尉:秦汉设置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元代以后废除。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指一般任官职者之称,也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指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时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

长史:秦代丞相的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或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后等级超过侍郎。魏晋时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的宫廷侍卫,汉代以后,权责渐有变化。自唐到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管尚书六部的各司职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后可用作地方官员的通称。

都尉:职位仅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战国时是掌管军政、军赋的长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后也用作荣衔。

经略使: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齐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遂也称为太守,又称郡守。

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称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高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抚臣。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缉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汉代以后的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聘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宋代废除。

知府:宋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相沿。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宋代以后称知县。

里正:里是古代乡以下的编户单位,也称里长。

里胥:胥是古代官府的小吏,管理乡里事务。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其职掌和左、右补阙相同。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

教育科举

1.庠、序、学、国子监等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大学和小学两种。大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书院:唐宋到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同时设立。

2.贡举、察举

贡举: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

察举:汉代由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举荐,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科,叫察举。

征辟:汉武帝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指朝廷或三公以下招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3.科举

隋唐以后各王朝都有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已达鼎盛。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取中后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皆可应考,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谈话;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及第:或称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披宫锦指中进士。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4.学官、学生

祭酒: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秦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代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司业: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提督学政,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管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监祭酒与教授传教生徒。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由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地理常识

1.海内、九州、八荒、六合、四海、中国

八荒:原指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四海:指天下、全国。

2.江、河、江东、江左、江表、江南、河北、河南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3.五岳、山东、关西、关中

4.州、郡、道、路、府、省

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秦汉前、汉、三国、唐)

郡: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路:宋时改道为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

府:唐代大州称为府,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称为行政区名。

5.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宗法礼俗

1.孝悌

孝:指赡养父母、尊敬父母。

悌:指对兄长敬重、顺从。

2.祭祀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称少牢。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天子用太牢,诸侯用少牢。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仪式。

3.行礼

长揖: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

顿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后也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天,拜神,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跪:两溪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4.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故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

战国时车骑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5. 笄礼

笄礼:女孩成人礼。俗称上头礼。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6.避讳

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父、祖之名称家讳。

7.伯孟仲叔季

8.讳称

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帝王将相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对死都有严格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

天文历法

1.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2.天文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分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区域。

昴宿: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彗星:俗称扫把星,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华盖:运交华盖,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月亮:①初月:银钩、玉钩。

②弦月:玉弓,弓月。

③满月: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④月宫: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

⑤神话:望舒、嫦娥。

⑥比喻美女:婵娟。

⑦天狼:最明亮的一颗星,古以为主侵略。

⑧文曲星:即文时星,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典籍音律

1.典籍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康熙字典》: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2.音律

五声:也称“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宫调: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称凋。

饮食器皿

1.食器

案: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称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和肉羹了。

簠:青铜制长方形器具。

簋:圆口,方座或带盖。

皿:碗碟杯盘的总称。

盂:圆口器皿。

箸:筷子。

2.炊具

鼎:圆形,三足两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鬲:陶制,与鼎相近。

镬:无足的鼎,与大锅相仿,用来烹煮鱼肉。

甑:蒸饭的一种瓦器。

3.酒器

杯、盏、盅:圆形,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觥: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壶:敞口、深腹的盛酒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爵:饮酒器。下有三足,可用于温酒。

角: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于温酒和盛酒。

卮:盛酒器。

尊:古代酒器的通称。

服装配饰

1.头衣

冠:贵族戴的帽子。带冠要束发,因而古人又用结发、束发表示20岁。弱冠指20多岁。古代贵族才能乘车戴冠,冠盖为贵人、官吏的代称。

冕:天子、诸侯祭祀时戴冕,是一种尊贵的礼冠。南北朝后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有旒,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称。

弁: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冠。

帻:庶人只能戴巾,帻是包发的巾,通常为黑色或青色,故秦时称百姓为黔首,汉时称仆隶苍头。

胄:古代打仗时将士戴的头盔,保护头部用。秦汉后称兜鍪,后代称盔。兜鍪也代指战士。

2.体衣

衣和裳:古代衣与裳并举时,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裳指裙。衣裳连在一起的叫作深衣。

襦:短上衣,为一般人所穿。

裘:冬季御寒的衣服。集腋成裘比喻积小成大。狐裘羔袖比喻大体还好,略有不足。裘敝金尽比喻境况困难。

袍:冬季御寒的衣服。袍是长袄,里面铺的是乱麻,穿不起裘的人穿袍。

军队中的同事叫同袍,军人相互间的友情也称袍泽之谊。

衮:天子和最高级别的官吏的礼服。后有衮冕一词,指登朝入仕。

裤:古代写作绔、袴。

裈:有裆的裤子。

3.足衣

:上古的鞋称屦,一般用麻绳编成。屦贱踊贵指滥用刑罚。

履:战国后屦统称为履。

舄:履的别名,单底为屦,复底为舄。

屐:木头鞋,屐底下是厚板。

蹝:也写作屣。草鞋,又称躧,敝屣,破草鞋。脱躧,比喻看得很轻,不足介意。弃如敝屣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韈:又写作韤,古代袜子,用布帛、皮革做成。

4.衣料

①丝织品

绢:用生丝织的,用于发放俸禄及赏赐。

:用双丝织成的细绢。

素:用生丝织成的白而细的缯帛。

练:煮白了的缣帛,也为丧服之一种。常用练比喻清澈之水。

纨、纱、绡、縠:均为精细的丝织品。

②褐

褐:用粗麻或粗毛捻成线编织的短衣。

被褐是贫苦者穿衣的状况。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穷人也被称为褐人、褐夫。释褐指脱掉粗劣衣服,做官了,后世也指科举新进士及第授官。

5.配饰

①头饰

簪:女子到了成婚年龄称及笄之年。又称簪为搔头。

步摇:在簪的根部缀上珠玉,垂下来。

荆钗:穷人使用竹、骨、荆条做簪、钗。拙荆用来谦称自己妻子。

②佩玉

佩玉有珩(弧形)、璜(半圆形)、琚(系在珩和璜之间)、瑀(像玉的白石)、冲牙(两璜之间悬着)、环、玦(有缺口,寓决)。

宫室建筑

1.堂、室、房

堂:在建筑物最前,通常是行礼、待客的地方。堂东西两面墙称为序。堂有一面没有墙,叫作廉,廉必直,后比喻人正直,称之廉正、廉洁。

室:登堂入室指在学问或技能上有高深造诣。

2.阶,户,牖、阁、厢

阶:要入堂室必须升阶,也称升堂。尊者在场,卑者不能升堂。

户:由堂入室的通道。夜不闭户形容治安良好、社会安定。

3.台、榭、观、阙

台、榭、观、阙都为君王所特有的建筑。

台:“望氛祥”(从云气中看吉凶),“讲军实”(练武和检阅军队)。

穷人住的是荜门圭窦、瓮牖绳枢。

车马交通

架二马为骈,三码为骖,四马为驷。

车厢称舆。前面的横木可以扶手,叫式,也写作轼。扶式俯首,指对人教室敬意。人从舆后面上车,绥是工人上车时拉的绳子。

车轮的辐条一般为三十根,《老子》:“三十辐共一毂。”车轮的边框叫辋,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叫毂。辐一端接辋,一端接毂,辐条向毂集中,叫作辐辏,后引申为人或物聚集的意思。

车轴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有三四寸长的销子,叫辖,防止车轮脱落。没有辖车就不能行使,后引申为管辖。车轴露在毂外的部分很长,毂击肩摩,形容来往车辆很多。露在毂外的车轴末端叫軎,也叫轨。轨也指两轮之间的距离,引申为车辙。

倾盖是双方车盖往一处倾斜,指途中朋友相遇亲切交谈。轫是防止车轮滑动垫在车轮下的木块,因此将出发、启程称为发轫,后引申为事情的开端。

古人乘车尚左,一般一车三人,尊者居左,御者在中,陪乘在右。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战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御者在左,车右在右。车右勇武有力,负责排除障碍或执戈御敌。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