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时间:2019-05-27 02:57:35    下载该word文档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课时: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吹纸片:

1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三、 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四、小结。本活动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科学有趣的现象,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现象的原理,只求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

2、学会用各种方法测量自己。

课时: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来了解自己呢?(学生举手回答。)

二、通过测量的办法来了解自己。

用科学的手段来测量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加了解自己。

制定科学测量自己的办法,并制定需要测量的方面,把这些信息制成一个表格,以供下节课使用。

三、教师介绍测量心跳的方法,并请全班同学测量自己的心跳。

四、介绍测量腰围的方法。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把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家自行测量,并填好表格。

第二课时

六、根据上一节课制定的表格,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工作,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堂指导。并完成指纹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七、小游戏: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员的情况,并请其他的同学猜猜他是谁?(本游戏的本质是请同学对自己组测量结果的报告。)

八、讨论:在人的一生当中,有哪些特点是会改变的,哪些是不会改变的?

九、指纹——基本上不会改变的特点。

简单介绍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研究蚂蚁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

2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3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

4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

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

5能够知道蚂蚁的身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

6能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昆虫盒、尺子等。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激起学生对蚂蚁的兴趣。

播放蚂蚁的片子,激起同学对蚂蚁的兴趣

二、 介绍观察的方法。(并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

三、 请小组合作,制定下节课观察蚂蚁的方案。教师巡堂指导。

(第二课时)

四、室外观察活动课。(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到室外观察蚂蚁。)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

五、小结。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

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 

课时

观察报告,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蚂蚁的生活习性。

、研究蚂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你认为……?”“你观察到……?”“你是怎样实验?”

交流汇报。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

三、课外活动:饲养蚂蚁,观察蚂蚁其他的生活习性。



凤仙花

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2、学会观察植物。

3、了解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直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观察:观察同学带回来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植物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植物的器官。

3、 认识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能简单做出示意图。

4、 教师引导下,学会怎样观察植物——包括怎样测量植物等。

(第二课时)

5、 联系生活,认识植物的器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能清楚、准确地标出植物的器官。

7、 了解植物对我们的好处,爱护花草树木。

8、 小结。

土壤

教学目标: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5、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6、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7、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8、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准备:采集工具:小塑料桶、塑料袋、小铲子、放大镜,卫生纸,记录纸等。

分析土壤成分工具:小塑盒、小筛子、纱布、放大镜、小烧杯、水等。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观察采集土壤

一、活动前的组织工作。

1、向学生交待户外活动的目的、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2、分发器材。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

二、户外活动:采集土壤。

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

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三、观察土壤。

将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阳台上晒干。课下随时进行观察。

填写观察报告。

第二课时  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

一、引疑提出问题:怎样将土壤中的沙和粘土分开?

二、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沙和粘土。

1、 筛选:注意选择合适的筛子和纱布进行操作。

2、 沉降:注意按顺序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实验,时间充足的小组可以做两个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讨论——区分开的沙和粘土有什么不同?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与用小筛子做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2、比较:沙和粘土的不同特性。

3、你发现土壤中还有什么?你有哪些新问题?

沉降杯中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浮在水面上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树叶、树根、或小动物的尸体、垃圾等腐烂后就是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第三课时

一、 交流报告:通过这次试验,你认识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二、 教师进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实验,介绍土壤的知识。

三、 布置作业:将一些生活垃圾埋在土壤里,并进行预测,三周后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

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3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5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6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诗歌: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二、新课学习。

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如果没了植物,土壤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

三、讨论:土壤受到的破坏有哪些?保护土壤的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适当的引导。

四、 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4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5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讨论。

.    猜谜 ——

2、观察水,并能具体所说水的特点。

3. 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4. 学生分组交流。

5. 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6.教师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

7、课后作业:榨果汁。

比一比,水果榨完后,果汁和果渣哪样多?这说明了什么?

浮与沉

教学目的

  1.能区分浮和沉现象,会用描述这两种现象,了解浮与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条不紊地操作,做实验记录。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橡皮泥、石块、砖块、铁钉、泡沫塑料、带盖的小瓶、气球、木块、曲别针、砂等。

  2.演示实验材料——水槽、石块、木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通过谈话、实验,引出浮沉现象,借此引入新课。

  1.谈话:这里有一木块和石块,如果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或问:木块会怎样?石块会怎样?)

  2.演示实验:把木块和石块放在水中。

  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

  (1)讲解:把木块放在水中,它会漂在水上或说浮在水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板书)。把石块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这种现象叫做(板书)。浮和沉(板书,从而完成课题)是在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2)实验——判断浮与沉

  讲述:在各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个水槽和一个小盒子,在小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一会儿,把它们一个个地放在水中,看哪个会浮,哪个会沉。把浮沉情况记录在课本第8页的记录表中。这个记录表横着有三行:在第一行的小格里填写物体的名字,可以用拼音写出,也可以画出;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浮着,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二行的小格里画一个“√”;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沉,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三行的小格里画一个“√”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谈话: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

第二课时

  2.指导学生认识浮与沉可以相互转换

  关于浮和沉,无需让学生背定义,只要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并会用浮或沉来描述就可以了。

  (1)讲述:这是一个盖着盖儿的小瓶,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试一试,怎样让它沉入水底?你有几种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使浮在水面的小瓶沉入水底有不同的方法——往小瓶里装水、装砂、装石子、装曲别针等。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想出方法,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

  (5)小结:看来,只要增加小瓶的重量,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

  (6)讲述: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试一试,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7)分组实验。

  比较各种方法的相同点,可以渗透浮沉的规律。

  (8)汇报实验结果。

  (9)讨论:比较一下,各组想出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10)小结:

  看来,只要把一团实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本来是浮在水面的物体,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沉入水底;本来是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也就是说,浮和沉都是可以改变的。

  3.游戏——比赛谁做的小船装的东西多

  教学游戏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知识性。比赛是为了提高趣味性,比赛之后的分析讨论是为了更有知识性。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可以浮在水面上。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各组的橡皮泥都是一样多的,用这团橡皮泥捏成一个小船,比一比,哪个组的小船装的曲别针多。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口头汇报,选出两只做得比较好、装曲别针比较多的船。)

  (4)表演。(把选出的两只船,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表演。表演时,让本组学生把曲别针一个一个地放进内(动作要轻),由全班学生数数,通过比赛,选出冠军船亚军船。)

  (5)讨论:看一看,这只船(冠军船),为什么装的曲别针多而不下沉?它有什么特点?

  (6)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发现:同样一团橡皮泥,把它捏得越薄,使它的空心越大,它能装的东西越多而不沉。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浮和沉的现象。

  2.提问:

  举出三种能在水中浮着物体和三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

  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可以改变吗?

  米里有很多稻壳,怎样尽快把米和稻壳分开?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观察把鸡蛋放在清水里和浓盐水里,是否有什么不同现象?

  探究性的作业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课题:流动的水

教学目标:

1 具有对水的流动进行探究的兴趣。

2 能仿效着设想出流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 确认水是从高处何低处流动的;

4能说出人们利用水流的一些事例。

课前准备:⑴烧杯,水槽,小水轮

          ⑵组合媒体(洪水危害,水利工程图片投影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一烧杯水: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2    出示长形水槽:老师现在将烧杯慢慢倾斜会发生什么现象?

3    来回晃动长形水槽:水槽内的水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揭示课题:水是会流动的

二.     认识水 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1    出示一些对开竹片,一杯水及水槽,限定好水与水槽位置要求想办法用竹片将水引入水槽

2    请想到的孩子上前演示

3    出现槽高于水的情况再试能否使水流入水槽?

4    谁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流不进水槽

小结:水会流动,并且是高处流向低处的?

5    将烧杯中的水倒在一块斜拿的木板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流到地面会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6    出示水循环图:分析雨水汇聚成河的现象

7    趣味活动:用沙子堆砌高山、沟壑,倒水模拟水在自然界的流动

三.     人类对水的流动的利用

1    我们知道了水会流动,水从高流向低处,那么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2    学生汇报,师展示图片加以补充说明

四.     兴修水利

1    播放洪灾片段:水的流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灾难,许多许多水流动起来,力量就会很大,会冲毁房屋,淹没庄稼,那该怎么办?

2    展示一些水利工程图片

五.     总结

 

节约用水

   教学目的:

   1.感受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水的资料。

   教师准备:查找关于水的謎语;制作生活用水调查表;拟好情境表演题并制作成课件;查找相关水资源的材料;复印放大两幅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⒈ 教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瞧!它来了!

一学生执谜面进入教室——猜猜我是谁: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

  二 现场调查

  教师:水每天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那么到底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

  1 学生分组调查水的用处,并完成《生活用水调查表》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 情境表演

  教师:从刚才的调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停水了怎么办?

  教师出示情境表演题让学生分组创编表演游戏

  各小组代表汇报表演《停水了》

  教师小结:看来停水了真是不方便。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四 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有没有完成呢?

  让学生将查找来的资料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师:老师也找到两份资料。(出示课件资料①②,请个别同学来读读,学生交流谈体会。

  五 明理导行

  出示两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判断图上行为。

  引导学生说说是否遇到类似的有关浪费水的现象。

  让学谈谈生活中遇到浪费水的现象该怎么做?

  六 制作护水行动计划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爱护水大行动计划。比如:做一些提示标语,画一些节约水宣传画,制定一些可行的节水计划等。

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空气有重量的演示材料、水槽、水杯

学生准备:风车、哨子、气球、塑料袋、毛线团、吸管、泡泡水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

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深的吸一口空气,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板书课题:认识空气)

二、     新授

(一)找空气

1、教师提问:要想认识空气,我们首先要找到空气,你们知道哪里有空气吗?(学生举手回答。)

可是我们既看不见它也摸不到它,你怎么向大家证明你的周围有空气呢?

2、今天我们就和空气来一次亲密接触,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让我们用手摸到,用眼看到,用鼻闻到,用嘴尝到,用耳听到,或者用你的皮肤感觉到空气的存在。

3              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记录表

我的方法

我用哪感觉到的“√”

皮肤

 

 

 

 

 

 

 

 

 

 

 

 

 

 

 

 

 

 

 

 

 

 

 

 

 

 

 

 

 

 

 

 

 

 

 

 

 

 

 

 

 

 

 

实验要求:我们要想很好的完成今天的活动,就必须要分好工还要团结合作,才能保证你们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最好。

4、汇报实验

在实验中你们组用几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

5、小结

同学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再来说一说你对空气有什么认识呢?

第二课时

(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其实空气和水一样对于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哪位同学还记得咱们前面研究过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板书:水 无色 无气味 无味道 透明 流动的 无形状 液体 有浮力 有重量 有力量)

现在,咱们来对照水的性质来想一想,空气与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板书:√ 气体 ?)

举例说明有浮力、有重量、有力量

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空气?

(三)拓展

1、知道了空气具有这些性质,你觉得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2、既然空气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它保护好,不让它受到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小结

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看书、问爸爸妈妈多种途径来继续学习,遇到问题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吧!

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空间占据的含义;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酱油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老师这一瓶酱油要倒到这个酱油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酱油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 【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猜猜看酱油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

(二)自主研究

1 认识空间占据

(教师指着酱油瓶让学生观察)

这是倒酱油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板书:占据)咦,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水满了出来)

      而且,提起石块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看来,在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学生观察)

2、空气占据空间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师在原空间二字前加板书:空气?)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怎一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好。

    学生设计、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协助。

3、学生汇报

     A: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B:是怎么做的?

C: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D:这说明了什么?

4、小结

1、酱油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进入这个酱油瓶?  

2、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酱油能顺利的流经这个瓶子?

3、为什么漏斗提起来,酱油就能顺利的进入呢?

板书设计:

            空气        石块——占据 空间

教学目标:

1  能从实验推想到生活中,善于与实际相联系。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风气形成的条件。

课前准备:

线香(或蚊香)、碟子(内有少量酒精)、火柴、扇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课前,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把门窗全部关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风,我们能看得见风吗?教室时现在有没有风?你有办法制造出风来吗?

二、通过实验,感受风的力量、探讨风形成的原因

1 刚才我们用手、嘴等方法制造出了风,自然界中的风是不是也是这样形成的呢?

2  出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过程。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实验。

3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4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及时小结风的形成。

三、动手制作风车模型。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风车模型,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

纸飞翼(实验课)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热情地参与整堂课的探讨与实验。

2  小组实验中,细心观察,学会相互合作,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并简单介绍风力的等级。

二、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 完成书本51页的实验,并画好纸团和制片的下落路线。

2、 动手制作纸飞翼,讨论纸飞翼留在空中的时间长短与飞翼的什么特征有关。

3、 改变纸飞翼的某个特征,观察纸飞翼的变化,并比较那个纸飞翼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 各组交流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四、 课后作业:动手研究降落伞。

食物的营养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初步认识食物中的五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无机盐和维生素。

2使学生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

课前准备

常吃食物的标签、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学习了空气和水的有关知识,空气和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们每天的生活还离不开食物,请你完成书本56页的内容,并告诉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作为你的早午晚餐?

2讲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

二、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营养。

1    讨论:我们经常都吃哪些食物?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

2    小结:平时吃的食物有鱼、虾、肉、蔬菜、水果、米饭、馒头等。据科学家们研究,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所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大致分五类:淀粉、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三、指导学生认识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的途径。

展示常吃食物的标签、包装盒,使学生知道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方便快捷地知道食物的营养。

提问: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呢?

四、内容拓展。

通过生动活泼的flash动画,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和人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三、            巩固总结

1、提问:

1)、食物中大致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蛋白质、脂肪、淀粉分别含在什么食物中?

2、课后实践:

找找你家的各类食物,它们分别都包含了哪些营养成分。

合理的饮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了解食物金字塔的结构和含义,知道如何搭配食物。

3每个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健康使者”。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天都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现在我们搞个小调查,你能告诉大家一日三餐吃什么吗?

学生:我早餐吃鸡蛋、豆浆、包子,中餐吃面条、萝卜还有猪肉,晚餐就吃米饭、黄豆、肉丸和紫菜汤。

同学们每天的饮食是很丰富的,你们最爱吃哪些食物吗?

(多数学生最爱吃肯得基、麦当劳)

一说起肯得基、麦当劳,好多同学直流口水。(学生都哄堂大笑)

那,总吃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好不好呀?(不好,其实很多学生也知道这样不好。)

既然不好,那么我们每天的饮食应如何搭配才合理呢?

学生:米饭要吃饱,蔬菜要多吃点。

学生:饭后要吃点水果,有助消化。

学生:每天要喝一杯牛奶,每顿饭要有荤有素。

同学们说得很好,但还不够全面。每天的饮食应该怎样搭配才算合理呢?

二、认识饮食金字塔。

出示课件投影食物金字塔,:“这是一个有趣的食物金字塔,你们能说说这食物金字塔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这金字塔是三角形的,上面小下面大。

学生:最下面是米饭面条馒头,最上面是油、盐、酱,中间是蔬菜、牛奶、豆腐和鸡、鸭、鱼、肉。

学生:下面的食物多一点,上面的食物要少一点。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把金字塔的特点都找出来了。那么金字里面的食物,我们应该怎样吃呢?

学生自行归纳:

1  金字塔从下到上各层食物为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奶类、油脂类。

2  每天的饮食应该是各层食物都要吃,下层吃多点,越往上吃得越越少。

三、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用食物卡片配出一日三餐,把结果填在表格上,然后小组进行汇报,看看哪个小组的食物搭配最合理。

我们的食物大餐

早餐

午餐

晚餐

我想吃的食物

 

 

 

为何这样搭配?

 

四、汇报交流

让各小组汇报自己的食物配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配。教师选取其中一两份作为例子,和学生一起分析同学们的食物是否搭配得当。

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后一个果,医生不找我;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等等。

五、 课后作业:

根据饮食金字塔和今天课上得内容,安排自己的一天的食谱。

食品的加工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食品(牛奶)的加工过程,了解平时家常的烹饪也是食物加工的一种。

2、学习自己烹调一种食物,了解食物烹调所需要的各种调味料和工具。

3、 敢于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亲自设计新食品,并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食品。。

4、 能倾听同学对自己的设计的建议。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小调查,学生汇报情况:

你了解的是哪一道菜?它是怎么做成的?

放一段烹饪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填写书中的记录表。

活动:帮助牛奶上餐桌

活动目标:

1、 能描术牛奶加工、运输等过程。并说明在这些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实施:

观察书中有关牛奶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图片,将每幅图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讨论:在进行牛奶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分别用到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袋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新食品

教学准备:

课件:新食品

一、作业展示

  1、45人一组,在组内交流和展示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

  2、对收集的食品包装进行简单分类。选择一些贴在书中空白里。

二、观看课件:了解各种新食品:强化食品、太空食品、转基因食品、速溶食品、特殊食品等。

  问:你了解这些食品吗?他们分别有什么优点?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加工而成的吗?

  教师简单介绍上述食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食品设计工作。

三、学生自己的设计活动,

  要求:图文并茂,大胆设想,明确自己设计目的,和新食品的特点。

    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的新食品。

四、展示学生作品。

保持健康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按时作息、不暴饮暴食、讲究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习惯小调查。(展示表格)

二、照照哈哈镜:

1、第一面:两个同学随地扔垃圾。

  你看到了什么?照到自己了吗?这样做有哪些害处?

2、第二面:两三个同学在练习跳绳。

  那在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了吗?哪些同学认为自己做到了?

3、第三面:一同学上完厕所不洗手。

  你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4、第四面:一同学倒掉很多剩饭菜 。

    你看见自己了吗?说说看为什么不能倒掉这么多的饭菜(从自己的身体和爱护食物两个方面来说说)。

三、空镜子,照自己。

  这里有一面空镜子,请同学们自己照照看:

  1、你自己已经养成呢个了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那些习惯需要改进?请作一下自我评价。

  2、夸夸我的好习惯:说说自己已经养成的好习惯。

四、完成书本66页的表格,检查自己的健康习惯。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我想、我填、我能行!(每空1分,共15)

  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  )组成,叶片上有(  )

  2.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  )(  )

  3.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

  4.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纸、(  )(  )(  )、玻璃等。

  5.植物的生存需要(  )(  )(  )(  )

  6.金鱼用(  )游泳,用(  )呼吸。

  二、擦亮眼睛,我来挑吧!(每题2分,共20)

  1.蜗牛利用(  )向前爬行。

  触角    腹足    硬壳    

  2.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风扇     ②轮胎     ③瓶子

  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

  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②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 ③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

  4.金属具有(  )的特性。

  导热     ②吸水     ③透明

  5.(  )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可以重复利用。

  塑料     ②纸      ③木头

  6.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用(  )方法唤醒它。

  敲打它的外壳        ②使劲喊    ③放入水中

  7.要比较两杯体积非常接近的水的多少,比较好的方法是(  )

  用同一个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用自己画上刻度的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用量筒分别量两杯水

  8.植物的一生要经历(  )等几个生长阶段。

  发芽、开花、结果       

  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9.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

  千克     ②公斤     ③毫升

  10.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

  蛋糕     ②菜叶     ③桔子

  三、小法官来审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

  1.我们用的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用纸。 (  )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  )

  3.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  )

  4.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可以用尝的方法。 (  )

  5.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  )

  6.离开了空气(或氧气)木柴不能燃烧。 (  )

  7.绵线的柔韧性比铝线强。 (  )

  8.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  )

  9.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  )

  10.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  )

  四、小侦探推测题(30)

  1.把一张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纸会湿吗?如果不会湿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 

  2.当把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我们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 

  

  3.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如果会流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至少五种)

答:_____________

 

4.水和空气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在下面的维恩图中。

  

  五、我的研究成果。(请在下表填出你对石头、水、空气比较后的认识,在物体所具有的性质栏打“√”)(15)

物体

形状

占据空间

体积

流动

重量

固定

不固定

不能

易压缩

不易压缩

不能

较重

很轻

石头

 

 

 

 

 

 

 

 

 

 

 

 

 

 

 

 

 

 

 

 

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级标准

题号

答案

评级标准

1.叶柄 叶脉;2.液体 气体;3.潮湿 黑暗;4.木头 金属 塑料;5.水分 阳光 空气 营养;6.

每空1课星

共计15

1. 2. 3. 4. 5. 6. 7. 8. 9. 10.

每题2

共计20

1. 2.× 3.× 4.× 5. 6. 7. 8.× 9. 10.×

每题2

共计20

1.不会。(2)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一定空间。(3)

5

2.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2)金鱼不是在喝水,而是呼吸。(3)

5

3.证明空气流动的方法有:吹肥皂泡、观察树枝摇动、用扇子扇风、观察烟的流动,观察旗子的飘动等。

5

4.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生物都离不开,都能占据空间等。(7)

  空气和水的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或者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8)

15

物体

形状

占据空间

体积

流动

重量

固定

不固定

不能

易压缩

不易压缩

不能

较重

很轻

石头

 

 

 

 

 

 

 

 

 

 

空气

 

 

 

 

 

15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