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时间:2020-02-03 12:11:30    下载该word文档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他们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男孩子,会更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养成男子汉气质以及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子,故导致不少男孩子养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坏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根除这些毛病,我们建议家长不妨借鉴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

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人是柔软的、被动的、感性的、善良的,男人是坚强的、主动的、理性的、攻击的,传统性别教育就是要让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某些行为特征与特定的性别人群联系在一起,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他方面。而现代性别观念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特点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为了让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两性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一切阻碍两性发展的因素,通过教育培养兼有两性优秀品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幼儿园对幼儿的性别教育



卫生间的安排与设计 在幼儿园里,经常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 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 秘。且有位家长反映,她的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 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 专家指出: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由 于媒体的渲染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别意识形成时期正在提前,而且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熟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有的 孩子 3 岁就已经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了。如果这种蒙胧意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托幼机构卫生间进行男女分割是有必要 的,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早的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 育的同时,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异性行动隐私 1.2.2 活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 活动游戏中, "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幼儿扮演"妈妈",而"妈妈"并没有按老 师设计好的妈妈形象进行活动,而是坐到椅子上,把它当车在教室里开来开去。另一 扮演孩子的幼儿,对着老师大喊到:"老师、老师,她不像妈妈。"老师看了以后说到: "对啊!妈妈是不会到处开车的。妈妈都是买菜,在家洗衣服、拖地板、煮饭的。" 儿童生来虽有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 育手段来培养儿童。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习惯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 别观念,上学后,这种习得在学校的环境中继续,学校的教材,测验工具、教师行为、 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都对幼儿获得一定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 1.2.3 阴性化环境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影响 阴性化环境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影响 在最初的受教育阶段,孩子接触的"施道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幼儿园的"男阿姨" 自然是凤毛麟角,甚至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性别生态失衡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男教师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点,是女教师不可替代的。学校男教师少,就如 同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容易使孩子的心理、思维出现缺陷。而且多数学校还要求 孩子循规蹈矩,把女生的行为视为榜样,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男生。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增加生存的砝码,很多女性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家 长目睹升学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残酷竞争,因此提早给孩子打"预防针",处处以男孩的 标准要求女孩。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特别是祖辈全方面的呵护,在这样 的环境下,男孩容易养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汉的习气。

双性化教育遵循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双性化教育为孩子创建了性别平等的教育氛围, 引导幼儿初步形成现代性别意识,从而发展良好个性品质。

  双性化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性别教育培养出兼具两性优点的儿童,从而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性别角色决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来的社会角色,它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也包括 对他人及环境的认识。通过性别角色教育,孩子会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承 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观念,如何尊重异性以及如何与别人交往合作。人 的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我性别体象的理解, 对神经内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动机制的初 步明确,以及通过父母的示范作用、社会的强化作用和语言的影响等得以发展的。很 多家长认为,性别认知是件自然不过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顺理成章地完成 性别认同,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其实,除了先天原因的影响,一个孩子最终确认自 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渗透下缓慢进行的。如果外界 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性别角色混淆。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性别 认同模糊,性别角色紊乱,长大以后的性取向就很可能受到影响。同性恋的形成原因 固然复杂,但幼时在性别认同方面的认知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男女两性生理机能上的差异是先天性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则是 后天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从 儿童期开始接受的成人的影响和教育。因此,性别教育在幼儿阶段的实施,显得尤为 重要。

2.1 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指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指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2.1.1 改变错误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尤其 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 定着孩子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唯一

性大大的、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担忧孩子的未 来;相反,"失望"的父母在失望过后,又另寻一条"出路",按原来的计划继续行事, 依据自己期望的孩子性别为孩子取名,穿衣打扮、购买玩具等。 不同性别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受到不同的对待。首先是家长对这一性别孩子的接 受程度,然后是针对不同的性别而采取带有鲜明特点的教养方式。幼儿性心理的健康 发展,将是他成人之后健全、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幼儿的性心理健康就像其它方面 的健康一样,也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家长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性别,给他们以正确的 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的成长。 在幼儿性别教育中,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反思和修正自己对待性别的观 念,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性别的问题。 首先反思自己有关性别的认识,消除羞耻感、罪恶感、厌恶感和肮脏感,用纯真 的、自然的、审美的态度来认识和接纳幼儿的和我们的身体。对于人体,对于人的自 然需要,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应尊重事实,承认孩子的性别。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 别的接受程度影响到幼儿自身性别的认可。假如母亲经常抱怨"做女人真倒霉",女儿 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悲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 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 他有权利得到幸福,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2.1.2 给幼儿合适的性别标签 心理学家认为,大约到 3 岁时,性别角色已经形成。性别教育是从婴儿时候就开 始的,比如说男孩子应该培养他独立、勇敢、豁达的品质,除了父亲的形象外,一些 力量型的游戏项目也有助于培养这种品性。 婴儿一出生,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新生儿安置在符合他性别的世界中。也许有 人会觉得,在 21 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在为婴儿选择家具、衣服或者玩具中更应该独 特和新奇。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加拿大的一位研究人员拜访了 100 名从 525 个月婴儿的家庭,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做法 是何等地有生命力!

小女孩最经常穿的是粉色或其他色彩柔美的衣服。同样,她们戴的装饰也大多是 粉色的,就连奶嘴都是粉色的。男孩主要穿的是蓝色、红色或白色的服装。他们的奶 嘴也是蓝色的。女孩的家具一般是黄色的,而男孩的家具是蓝色的。绝对没有混淆的 风险!至于给孩子们的玩具,也是根据他们的性别不同精心挑选的。男孩的玩具大多 是工具,如锤子、汽车,女孩的玩具则是娃娃和厨房的工具。 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 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 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 " 2.1.3 给幼儿一张“明性片” 给幼儿一张“明性片” 家长是幼儿早期生活环境的缔造者,也是幼儿性别认同的启蒙者,幼儿在性别认 同上的正确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性别教育重视与否。 没有天生有错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因此,家长应该尽快行动起来,给幼儿送上这张重要的"明性 " 1)承认和赞赏 家长首先要承认幼儿的性别, 让男孩认识到自己是男性, 女孩认识到自己是女性。 性别认同是幼儿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这会使他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 拥有这些性别特征。家长要在口头上明确告诉幼儿:你,是男孩;你,是女孩。也可 以借一起洗澡的机会, 告诉幼儿关于性别的知识, 男孩借此认同爸爸, 女孩认同妈妈, 进而通过学习, 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性别特质。 另外, 家长对幼儿的性别还要表示赞赏, 家长如果对幼儿是个男孩或女孩表示高兴,幼儿也会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 2)榜样的作用 幼儿在观察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会在实际生活中试着运用起来,尽管其中一些 信息也许在储存多年后才能有所模仿和启动。 父母是幼儿在性别角色方面的指导者和 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行为的影响,如果爸爸有些"娘娘腔",或是妈妈习惯 大大咧咧地说话做事,都要在幼儿面前有意克服,以免幼儿"依样画葫芦"。另外要注 意的是,对于幼儿和异性朋友的交往,既不能完全排斥幼儿和异性的友谊,也不可以 让幼儿和异性过分亲近。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幼儿还会在身边寻找同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家长可以帮助孩 子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同性榜样,鼓励幼儿比较自己和"榜样"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以使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他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也有很大的作 用。 3)奖励和惩罚 幼儿做了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符的事,家长应该给予奖励;除了偶尔的表演性行 为,对孩子不当的性角色行为,家长要反应冷淡,让他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或是给 予适量的"处罚"。这种奖励与惩罚会给幼儿一种心理支持或压力,促使幼儿根据自己 的性别角色做出相应的行为,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我们提倡的" 男女平等",是在人格和生存权利上的一种社会准则。培养幼儿具有善良、坚强、勇 敢、自立等优秀品格,固然无须区分男女,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而忽视、抹杀甚 至是违背大自然赋予幼儿的性别属性和差异,因为我们不难想像,一个男女角色混 淆的社会,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所以,请给幼儿一张"明性片",使他尽快完成性 别认同,进而定位自己的性别角色,以及与其性别角色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 式,这样,幼儿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中的双性化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双性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了解男女幼儿差异的表现及原因,了解教育活动中的性别角色特点,自觉反思师幼交往中的性别偏差,主动消除性别刻板认识和行为。

  其次,教师要在日常教育行为中有意识地进行双性化教育。要谨慎选择幼儿教材和读物,尽量选择一些反映性别角色多样化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材料不要有过多的性别化特征,如服务员的头巾不要都是鲜艳的花布,避免给幼儿带来性别角色上潜意识的影响。同时,还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允许幼儿自由表现与传统性别角色相异的行为,指导男女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性别的合作活动,如让男孩也参与到“娃娃家”中去照顾“娃娃”,女孩也可以拿手枪开汽车,让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共同的游戏中,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再次,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园中以女教师为主,因此,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多是接受一些符合女性特点的影响。虽然,女教师的体贴细心让幼儿感受到母亲般的呵护,但女性教师也往往容易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及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来对待不同性别儿童,如女教师倾向于奖励整洁和顺从的儿童,抑制攻击性强的儿童,从而可能造成男孩对幼儿园的不适应和逃避。因此,女教师应使自己不断向着心理双性化努力,而幼儿园管理者则应引进男幼教,平衡教师队伍性别结构,让幼儿接受兼具男性与女性特质的教育和影响。

  最后,还要提到的是,幼儿园必须加强家园联系和协作,指导父母进行家园一致的双性化教育,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

在国外,双性化教育很到位。

美国:教男孩要有男人气,教女孩更细心

  在美国,家庭和社会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开始很早。有个很生动的例子。一家人走近一扇大门时,母亲站住不动手,而让3岁的儿子双手吃力地抓住门把,慢慢地打开门。理由是:儿子是小男孩子汉,应该学会照顾妈妈。就因为3岁的孩子是男孩,所以,就要勇敢,就要有责任心,就要照顾女性。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美国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到园的第一天,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幼儿上厕所时老师就会提醒他别走错了。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坐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坐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为了更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孩子是好奇的,如男孩跑到女厕所探个究竟,老师一般不批评,只是问他们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样。

教男孩要有男人气,教女孩更细心,是美国父母心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假如母亲送儿子上幼儿园,而孩子哭着缠住妈妈不肯放,妈妈只要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男孩就会强忍着哭,松开手。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按性别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

  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 am a boy ”或“i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 are a girl”,尽管他还不满两岁,他还是会很生气地大喊:“noi am a boy!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置,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入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

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指导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改变错误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尤其 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 定着孩子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唯一性大大的、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担忧孩子的未 来;相反,"失望"的父母在失望过后,又另寻一条"出路",按原来的计划继续行事, 依据自己期望的孩子性别为孩子取名,穿衣打扮、购买玩具等。 不同性别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受到不同的对待。首先是家长对这一性别孩子的接 受程度,然后是针对不同的性别而采取带有鲜明特点的教养方式。幼儿性心理的健康 发展,将是他成人之后健全、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幼儿的性心理健康就像其它方面 的健康一样,也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家长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性别,给他们以正确的 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的成长。 在幼儿性别教育中,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反思和修正自己对待性别的观 念,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性别的问题。 首先反思自己有关性别的认识,消除羞耻感、罪恶感、厌恶感和肮脏感,用纯真 的、自然的、审美的态度来认识和接纳幼儿的和我们的身体。对于人体,对于人的自 然需要,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应尊重事实,承认孩子的性别。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 别的接受程度影响到幼儿自身性别的认可。假如母亲经常抱怨"做女人真倒霉",女儿 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悲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 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 他有权利得到幸福,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2.1.2 给幼儿合适的性别标签 心理学家认为,大约到 3 岁时,性别角色已经形成。性别教育是从婴儿时候就开 始的,比如说男孩子应该培养他独立、勇敢、豁达的品质,除了父亲的形象外,一些 力量型的游戏项目也有助于培养这种品性。 婴儿一出生,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新生儿安置在符合他性别的世界中。也许有 人会觉得,在 21 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在为婴儿选择家具、衣服或者玩具中更应该独 特和新奇。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加拿大的一位研究人员拜访了 100 名从 525 个月婴儿的家庭,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做法 是何等地有生命力!

小女孩最经常穿的是粉色或其他色彩柔美的衣服。同样,她们戴的装饰也大多是 粉色的,就连奶嘴都是粉色的。男孩主要穿的是蓝色、红色或白色的服装。他们的奶 嘴也是蓝色的。女孩的家具一般是黄色的,而男孩的家具是蓝色的。绝对没有混淆的 风险!至于给孩子们的玩具,也是根据他们的性别不同精心挑选的。男孩的玩具大多 是工具,如锤子、汽车,女孩的玩具则是娃娃和厨房的工具。 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 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 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 " 2.1.3 给幼儿一张“明性片” 给幼儿一张“明性片” 家长是幼儿早期生活环境的缔造者,也是幼儿性别认同的启蒙者,幼儿在性别认 同上的正确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性别教育重视与否。 没有天生有错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因此,家长应该尽快行动起来,给幼儿送上这张重要的"明性 " 1)承认和赞赏 家长首先要承认幼儿的性别, 让男孩认识到自己是男性, 女孩认识到自己是女性。 性别认同是幼儿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这会使他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 拥有这些性别特征。家长要在口头上明确告诉幼儿:你,是男孩;你,是女孩。也可 以借一起洗澡的机会, 告诉幼儿关于性别的知识, 男孩借此认同爸爸, 女孩认同妈妈, 进而通过学习, 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性别特质。 另外, 家长对幼儿的性别还要表示赞赏, 家长如果对幼儿是个男孩或女孩表示高兴,幼儿也会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 2)榜样的作用 幼儿在观察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会在实际生活中试着运用起来,尽管其中一些 信息也许在储存多年后才能有所模仿和启动。 父母是幼儿在性别角色方面的指导者和 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行为的影响,如果爸爸有些"娘娘腔",或是妈妈习惯 大大咧咧地说话做事,都要在幼儿面前有意克服,以免幼儿"依样画葫芦"。另外要注 意的是,对于幼儿和异性朋友的交往,既不能完全排斥幼儿和异性的友谊,也不可以 让幼儿和异性过分亲近。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幼儿还会在身边寻找同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家长可以帮助孩 子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同性榜样,鼓励幼儿比较自己和"榜样"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以使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他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也有很大的作 用。 3)奖励和惩罚 幼儿做了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符的事,家长应该给予奖励;除了偶尔的表演性行 为,对孩子不当的性角色行为,家长要反应冷淡,让他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或是给 予适量的"处罚"。这种奖励与惩罚会给幼儿一种心理支持或压力,促使幼儿根据自己 的性别角色做出相应的行为,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我们提倡的" 男女平等",是在人格和生存权利上的一种社会准则。培养幼儿具有善良、坚强、勇 敢、自立等优秀品格,固然无须区分男女,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而忽视、抹杀甚 至是违背大自然赋予幼儿的性别属性和差异,因为我们不难想像,一个男女角色混 淆的社会,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所以,请给幼儿一张"明性片",使他尽快完成性 别认同,进而定位自己的性别角色,以及与其性别角色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 式,这样,幼儿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学校是幼儿扩展性别角色知识的场所,教师的性别期待对幼儿性别 学校是幼儿扩展性别角色知识的场所,教师的性别期待对幼儿 幼儿性别 幼儿扩展性别角色知识的场所 角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角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给幼儿一个和谐的身心环境 幼儿一天更多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老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爱抚、感情和 安全感。幼儿期是儿童性欲和性心理发育的依恋期,此期的幼儿具有皮肤饥渴,需要 父母、老师充满爱的拥抱,及时的关怀、体贴,都有助于幼儿成年后与他人建立亲密 的关系。一个在幼年期缺乏体肤之亲、易受惊吓的孩子,成年后很可能处理不好夫妻 关系。 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 。通过系列活动,陶冶幼儿情操,增 进幼儿应付心理压力的能力。尤其是游戏,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形成,加速幼儿的社 会的进程,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积极的意义。游戏对幼儿的影响是此期幼儿的心理 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性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尊重幼儿先天的气质类型的差异,注重幼儿优良个性的培养,淡化性别角色意识 严格的界定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对的两极。人可以是双性化的,也就是说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 的特征,既有操作性又有富于表达性,既武断又犹豫,既有竞争性又没有竞争性。假 如家长按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幼儿的个性, 违背幼儿先天的气质, 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 在幼儿性别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性别教育的心理卫生要求, 幼儿的性心理健康 教育也不能忽视,以便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2.2.2 对幼儿提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角色期待 幼儿提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角色期待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拥有人类个体无限发展的潜能,都追求个体自我发展的 最大实现。教育的任务就是充分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因此,教育必须在发现个体优 势潜能的基础上对其他发展加以引导和帮助,而不能将一定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个体。 要着意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消除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偏见,在个体 社会化之初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使个体拥有优秀的性格特质和多元的能力结构。 如果男人果断中不乏谨慎、阳刚中不乏温柔,女人温顺中不乏坚强、温柔中不乏创造 岂不更增加的人类自身的生存实力及人格魅力。现在“双性化”教育在同性中更具优 势。 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品质,两性之间的差异并非绝对。美国心理学家曾对百名成年 男女做过调查,发现近 40%的人心理气质是双性,纯男性或纯女性的不到 1/3。这项 调查结果表明:两性生来就具有双性化的基因,即两性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 “双性化”教育是美国目前正在流行的儿童性别教育新思路。教育学者们认为,传统 “单性化”家庭教育出来的男孩、女孩的智商、情商发展较为片面,在学习上有严重 的偏科现象,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 以自如地应付周遭环境变化。 与之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 孩,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社会交往能力 很强, 容易被老师和同伴接受和喜爱。 为此, 教育专家们建议在幼儿的性别认同和 “双 性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1)幼儿的“双性化”教育建立在性别认同之上。应在幼儿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认 同了自己的性别后,教师再对之进行“双性别”教育。 2)幼儿的性别认同是他(她)在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的。 以父母双性别为主体的家庭性别环境, 与以父母关系和父母角色影响为主体的家庭性别影响力,是影响孩子性别认识的最重要因素。 3)教师及双亲在给予幼儿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 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气、小女孩要文静等传统观念,教师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重 新要求。 性别角色教育,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幼 儿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兼有双性的优质特征,他(她)在未来才能表现出更灵活的 适应性和创造力。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