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史上最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总结(以人物为主线)汇总

史上最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总结(以人物为主线)汇总

时间:2018-10-14 23:48:11    下载该word文档

1、许慎:东汉,《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

3、《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中国古代外铄论代表。

4、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夏、商、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中国内发论的代表,“万我皆备于心”。

5斯泰洛齐:瑞士,“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6、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成长”。

7、清朝: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废科举、兴学校”,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8、西周:“学在官府”、“官师一体”,“城均”、“上庠”、“辟雍”、“东序”、“宗”、“泮宫”,“国学”、“乡学”,六艺。

9、孔子:春秋战国,“显学”,私学,《论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贤人”,“君子”,“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诗》《书》《礼》《乐》《易》《春秋》,“学而知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过程是“学--行”的过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巩固性原则。“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10、墨子:春秋战国,“显学”,私学,“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有道者劝以教人”,“贤士、兼士、义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否定“礼、乐”的价值。

11、秦汉以后:“太学”

12、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士制度

13、隋唐以后:科举制度,中央官学弘文馆、崇文馆

14、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15、明代以后:八股文

16、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吠陀》

17、古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最多)

18、古希腊、罗马:古代雅典,多方面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军人,罗马灭亡后,培养僧侣人才,神学和七艺,宗教教育,骑士教育,世俗教育

19、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法国的拉伯雷、法国的蒙旦、莫尔、康帕内拉。

20、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对孔子“启发”的注解。“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课程”一词。

21、道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老庄学派,老子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道法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22、《学记》:《礼记》中,世界最早教育专著,中国“教育学的雏形”。“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启发教学”,“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循序渐进原则。

23、苏格拉底:古希腊三贤之一,“问答法”、“助产术”或“产婆术”。

24、柏拉图:古希腊三贤之一,“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区分开,《理想国》,“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学前教育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2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贤之一,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文雅”教育。

26、夸美纽斯:捷克,人文主义影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个体认识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爱弥儿》,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28、康德:德国哲学家,受卢梭影响,“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最早始于康德,1776年德国柯尼斯堡大学。提出道德教育。

29、裴斯泰洛齐:瑞士,受卢梭和康德影响。

30、洛克:英国哲学家,“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外铄论代表。

31、赫尔巴特:德国,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构建教育学体系,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统觉观念移用过来,“统觉理论”,教学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2、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代言人,与赫尔巴特相对,“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教育中心地位,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1939年以马克思主义编写《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思想,1951年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

34、苏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12月,73届美国经济学年会,“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35、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内发论代表,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最根本的动因。有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动机性遗忘理论,把不想记忆的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也叫压抑理论。

36、威尔逊: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内发论代表,“基因复制”决定人的本质力量。

37、格赛尔: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38、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外铄论代表,“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9、皮亚杰:20世纪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四个阶段,感知运算水平(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水平(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水平(7~11岁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守恒)、形式运算水平(11~15岁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10岁以前他律道德,10岁以后自律道德。道德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40、柯尔伯格:美国心理学家,前世俗水平(0~9岁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世俗水平(9~15岁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后世俗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问题”,“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41、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

42、少年期:1314~1617岁,身心变化剧烈,“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追求独立的倾向,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43、青年期:身心逐步走向成熟,“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人生的定向期,个性的定型期。

44、斯宾塞:英国教育家,1859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把课程用于专门术语。《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智育、德育、体育。

45、克伯屈:杜威的学生,“设计教学法”,与“道尔顿制”类似,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46、泰勒:对社会的分类,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七个方面。8年课程与评价的研究,“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47、斯克里文:美国学者,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48、斯塔弗华姆:美国教育评价家,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

49、第斯多惠:提倡启发教学,“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0、乌申斯基:直观性原则,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巩固性原则,复习是学习之母,不巩固就是醉汉拉货车。

51、加德纳: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原则

52、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夸美纽斯奠定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成为西方教学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全国推广,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

53、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标志“德育”一词成为通用术语。

54、麦克费尔: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道德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坚持性善论。

55、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道德的社会模仿模式,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社会学习理论,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因素是个体成败的经验。社会学习品德理论,社会学习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56、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班级的平行管理。

57、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班级的目标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58、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学习理论代表,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实验。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有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遗忘的痕迹衰退说,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起源于亚里斯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59、布鲁纳: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学习理论代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994年,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教学教学设计四项原则,教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配合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确保材料难度适中。

60、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1、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62、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人格的发展阶段,8个,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直至死亡)。

63、鲍姆宁: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不太知足、不安全……)、放纵型(最不成熟,缺乏控制力和探索精神,依赖性……)、民主型。

64、智力与智力测量: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的另一套智力量表,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和成人智力量表。

65、加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学习的条件》,学习水平由低到高,8个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5个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联结学习理论代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66、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物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代表,“狗的唾液分泌”实验。

67、斯金纳: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联结学习理论代表,“迷箱”实验。程序教学创始者是普莱西,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68、苛勒:德国心理学家,认知学习理论代表,完形-顿悟说,“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69、奥苏伯尔: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校成就动机内驱力,3个,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乃是心理学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关于遗忘的理论,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70、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1、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2类学习者,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72、维纳:美国心理学家,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73、耶克斯和多德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4、贾德:学习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水下打靶”实验。

75、格式塔心理学家学习迁移理论是关系转换理论,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76、陆钦斯: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77、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不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78、加里培林: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我国的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79、安德森: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80、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态度与品德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多种程度的变化,5种,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布卢姆对教育目标分类,分为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提出了掌握学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掌握。

81、强迫症:日本的森田疗法。

82、全身松弛训练:雅各布松在20年代首创。

83、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理论,具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疗法,台湾的吴丽娟在此基础上编拟了“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84、罗森塔尔: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85、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布鲁巴奇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