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1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人的形象。 【学习过程】
登幽州台歌
一、自究
1.陈子昂:字 代文学家。 2.朗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3.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角度:(前、后) 古人 来者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 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 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 三、深究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写 ,抒发了作者 愁苦情怀。
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 态度和 的强烈渴望。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 -
望岳
一、自究
1.齐读诗歌,背诵诗歌。 2《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二、互究
1.小组合作,选择一句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角度 ,特点 ③、④句:角度 ,特点 ⑤、⑥句:角度 ,情怀 ⑦、⑧句:角度 ,情怀 2.赏析“造化钟神秀”。
运用 ,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生动地写出大自然把 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三、深究
3.赏析“阴阳割昏晓”。
”字很形象,那照射下来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开了一样。突出泰山 的形象,写出泰山的
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表达了诗人 的雄心和气概。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
⑴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⑵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的基础知识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2 -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2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 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学习过程】
登飞来峰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字 ,号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 一、自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象征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进取精神?
“浮云”比喻眼前的 等,也比喻 表达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的进取精神。 三、深究
3.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表达了他对 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的进取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3 -
游山西村
一、自究
1.陆游(1125-1210 著名的爱国诗人,字 ,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因为这两句诗已超越了 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 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三、深究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文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⑵ 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 的田园生活的 之情。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⑴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 盛情 ⑵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 的哲理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4 -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3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3.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学习过程】
己亥杂诗
【知识链接】
1.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龚定庵全集》
2.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一、自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这首诗第一二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 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三、深究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为喻,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5 -
⑴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⑵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6 -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4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及作者的写法。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过程】
登幽州台歌
1.识记重点词。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 . 而建。
⑵前: 。古人: ⑶后: 。来者: ⑷念: 。悠悠: ⑸怆(chuàng)然: 涕: 2.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望岳
1.五岳: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2.赏析“造化钟神秀”
3.赏析“阴阳昏晓”
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能联想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7 -
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3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4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游山西村
1.《游山西村》作者是 ,字 ,自号 朝著名诗人,现存诗 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己亥杂诗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8 -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1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的苦闷和诗人的形象。 【学习过程】
登幽州台歌
导语: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自究
1.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2.朗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前、后)时间角度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天、地)空间角度。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 三、深究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愁苦情怀。 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的强烈渴望。
望岳
导入: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9 -
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望岳》这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
一、自究
1.齐读诗歌
2.《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二、互究
1.小组合作,选择一句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角度远望,特点山脉绵延宽广。
③、④句:角度近望,特点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⑤、⑥句:角度细望,情怀心胸激荡,热情赞美。 ⑦、⑧句:角度俯望,情怀不怕困难,勇攀顶峰。 2.赏析“造化钟神秀”。
运用拟人,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生动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三、深究
3.赏析“阴阳割昏晓”。
”字很形象,那照射下来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开了一样。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泰山巍峨高大
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想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
⑴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阴阳割昏晓”说明。写出泰山的雄伟高大
⑵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引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以的手法从侧面衬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的基础知识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0 -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2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 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学习过程】
登飞来峰
导入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志。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一、自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象征什么?
诗人的美好前程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进取精神?
“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表达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三、深究
3.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1 -
不畏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游山西村
一、自究
1.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
⑴村民的热情好客;⑵优美的景色;⑶淳朴的风土人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因为这两句诗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仍蕴含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因崦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三、深究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文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⑵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⑴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⑵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2 -
七下语文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3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过程】
己亥杂诗
【知识链接】
1.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龚定庵全集》
2.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一、自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二、互究
1.这首诗第一二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三、深究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3 -
四、达标检测
1.当堂练习: 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⑴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⑵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⑶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4 -
七下语文 20《古代诗歌五首》
主备李万彬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4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及作者的写法。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过程】
登幽州台歌
1.识记重点词。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2.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愁苦情怀。
望岳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赏析“造化钟神秀”
运用拟人,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生动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3.赏析“阴阳昏晓”
”字很形象,那照射下来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开了一样。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泰山巍峨高大
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引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以的手法从侧面衬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5.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能联想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5 -
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游山西村
1.《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朝著名诗人,现存诗900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己亥杂诗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究”课堂导学案
- 16 -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