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青岛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青岛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时间:2018-10-08 22:27:01    下载该word文档

青岛市政协十三次会议

078

教育农林

案由关于充分发挥驻青高校和科研机构案

提案委审查意见

请市教育局会同市科技局办理。

青岛是我国知名海洋科技城,集聚了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28个海洋与国际关系科研、教育与管理机构;汇集了全国7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和30%高级海洋人才。目前,相关高校和机构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市政府应当与各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一、充分发挥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

1、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研发领域的合作。深化在海洋生物、海洋养殖、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工程、海洋物理、海洋大气等领域的协同创新。要特别重视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的合作。

2、要特别重视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智库作用。例如,青岛市政府可以利用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力量,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国家)的具体国情、搜集相关情报信息,特别是这些国家内一些最能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城市的情报信息,以便为青岛与这些城市间进行的地方合作提供背景知识和政策建议。如可以借鉴国家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经验,市政府可以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教学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青岛与“一带一路”对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比如政府主导、选择一所高校为依托、协同其他单位建立青岛“一带一路”研究院等。要充分发挥青岛研究院、青岛市“一带一路”研究院以及青岛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等机构的智库作用。

二、充分发挥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

1、培养“一带一路”专业人才。青岛市政府可以在制定相应的具体支持政策,引导和利用现有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资源,调动一部分专业力量转向专门综合研究“一带一路”问题,在此平台上结合青岛当地情况为本地培养能参与到“一带一路”对接中去的人才;驻青高校可以为本市各领域里,能与“一带一路”对接相关的中青年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管理人员、中下层技术工人提供相关人文社科和自然科技专业的培训。与青岛需求相关而比较突出专业如社会治理、法律、国际关系、经济贸易、外语、港口海岸建设、造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交通等等。

2、引进国内外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端人才。青岛市委市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把各驻青高校自身的人才引进与本市“一带一路”支点与节点城市建设需求结合起来,依托高校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为青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丰富和强大的智力支持。青岛应该放眼全世界,面向全球进行人才引进,并根据人才的层次给予不同程度的购房补贴、购车补贴、工资待遇、创新创业支持。

三、充分发挥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1、鼓励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人员赴国外交流。市政府应当大力支持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对外学术交流,通过政策与财政手段,鼓励驻青高校的教研人员更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可通过政策适当偏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自己的学校和学校所在的城市(青岛)更多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它们了解青岛在中国的地位与形象。

2、支持驻青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邀请外国学者来青交流。通过相应的政策与财政手段鼓励驻青高校邀请更多国际学者(同样适当偏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青岛访问、交流,同样可以借机让外国学者切身了解和体验青岛的特色、形象,利用这些国外高级知识分子来扩大对青岛的宣传,促使青岛从各方面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岛国际声誉的提升,反过来就可以提升青岛在国内的地位,促使中央政府更加重视青岛“一带一路”支点和节点城市的地位,从而加大支持力度。

2018122

市政协提案办公室:82888082 市政府督查室督查二处:85911492

青岛市教育局

青教督查字〔2018102号   签发人:

────────────────────────────

青岛市教育局

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78号提案的答复

贺鉴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驻青高校和科研机构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青岛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展情况

近年来,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引导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服务地方及国际组织活动日渐频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形式不断拓宽,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有创新平台、有科研项目、有高端会议、有合作交流”的国际创新合作战略格局。

(一)统筹推进青岛市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实施了中国海洋大学三期共建项目、共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共建海洋大学黄岛校区、省市共建青岛大学、省市共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工程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共建等项目,为高校发展提供土地、资金、政策等配套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在青高校的发展空间,强化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和创新能力,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大增强了学科专业服务青岛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高校服务青岛能力。

(二)引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近两年来,我市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土地、资金等各方面支持高水平大学在青设立校区等高等教育机构,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30所。青岛高等教育规模和实力大大提升,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来青落户,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加。其中,哈工大汇集56所中俄精英工科高校成立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又称“阿斯图联盟”)总部落户青岛科技园,先后召开3届阿斯图年会和4次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成立了“鳌山欧亚科技论坛”哈工程青岛船舶园牵头成立国际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来自中、俄、乌、英8个国家55家机构加入组织。

(三)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推动在青高校国际交流

目前,青岛市共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和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20174月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市教育局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协调在青各高校和部门,大力推动我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促进双向留学开展高质量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合作研究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绝对构型确定”项目被列入中国与匈牙利科技合作委员会第6届例会项目。青岛理工大学与捷克共和国布尔诺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合作项目被列入中国-捷克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四十届例会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提案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后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推进青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落实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积极推进实施青岛国际化城市战略

(一)多措并举,引导在青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1.充分发挥各高校及研究院的智库作用

鼓励在青高校及研究院积极参与政府合作研究,探索政府部门的重大课题或其他项目通过招标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高校进行研究,在自然科学与技术及人文社科领域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

2.继续支持在青高校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工作

在现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上丝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蒙古国研究中心”“边境与海洋研究中心”、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等基础上,鼓励在青高校设立“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引导高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法律、政策问题的研究,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力争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对外合作模式。

3.落实推进青岛市有关高层次人才引进文件

落实《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试行)》、、《青岛市集聚海洋高端人才行动计划(20162018)》、《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各驻青高校引进的“一带一路”高端人才做好相关待遇保障,为青岛市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4.引导在青高校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2017年,在青高校中出境访问讲学为2857人次,赴国外交流,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共4584人次,后期将进一步鼓励支持在青高校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在青高校国际影响力,提升青岛国际声誉。

5.出台相关文件,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机制保障

加快推动《青岛市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待市深改组研究后,印发文件并贯彻落实,以此为抓手,推动合作备忘录进一步落地落实,全面推动教育“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工作。

加强创新能力,支持科研院所开放合作

1.依托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

一是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推进海尔开展国家科技创新面向2030“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大项目试点,组织海信争取人工智能专项,支持北航研究院、深海基地、歌尔等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是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E级超算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共建国内外联合研发平台。三是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速磁悬浮实验中心、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实验室等6个项目全面开工。四是加快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引进,努力打造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五是推进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以中科院海洋所为核心推进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融合为契机,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六是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青岛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积极争取山东科技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省部会商。做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工作,增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2.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院所深度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支持企业联合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协同创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促进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区域化、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发展,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二是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分专题、分领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为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推进中科院青能所、轻型动力所、应化所及哈工程科技园等建设产业园区,在合成生物与新能源、转型航空发动机、高强铝合金、船舶装备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西北工大、中国航天13所、武汉理工等新落地院所,围绕高技术产业明确发展目标与技术路径,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实施。三是支持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建设专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推广“人人创客”等“双创”新模式,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双创”新格局。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化孵化机构。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创业孵化体系。

3.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出台鼓励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政策,进一步引导本地高校院所以创办企业、转让许可、合作开发、作价入股等形式开展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实际贡献为依据进行奖励。引导高校围绕地方发展设置学科专业,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等孵化载体。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成果集成熟化试点,促进更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4.强化产业高端科研人才支撑作用

一是靶向产业引才。积极发挥企业、高校院所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紧扣产业需求多途径引进人才、多元化培育人才、多方式使用人才,使人才资源充分融入地方创新发展。二是构建人才梯队。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等引才育才计划,构建多层次、梯队式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体系,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三是创新人才服务。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等,争取更多科技人才跻身“省队”“国家队”。开展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更精准把握人才工作内在规律,更好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四是完善政策体系。聚焦微电子、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梳理既有政策资源,借鉴外地先进做法,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安居落户、医疗社保、家属安置等政策服务,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5.营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外联合技术研发等方式,强化与沿线国家对接合作。鼓励建立各类国际学术联盟、协会,支持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在青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阿斯图联盟等平台作用, 集聚国际先进技术、项目、人才在青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鳌山欧亚科技论坛等大型国际交流会议打造品牌会展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互信了解不断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

青岛市教育局

2018424

(联系单位:青岛市教育局高教处、联系电话:85912229

────────────────────────────

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8424印发

────────────────────────────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青岛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