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读书笔记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读书笔记

时间:2014-09-16 19:13:41    下载该word文档

《基础教育改革论纲》读书笔记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作为一门课程是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设立教育硕士学位以后开始渐进形成的,此后作为各师范院校本科选修课和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予以推广。这门课程对于各级教师走出自己狭窄的学科知识视野,从更为开阔的基础教育基本理论平台来进行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规范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门课程本身无论从教学形式上,还是教材建设上,抑或课程结构上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存在着诸多值得梳理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课程建设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作为一门课程存在着两个维度的问题。一个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问题,一个是课程实施的问题。

作为课程文本本身,这门课程要求既要全面,又要深入,既是粗线条的勾勒,又不能缺失内涵。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相对都不是很完善,而基础教育本身问题复杂、多元、易变,这些因素纠缠在一起就使这门课程成为动态更新最快、知识梳理最难的教育学课程。往往其课程文本还没有成型,但改革的风向标和政策建议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课程元素始终处于朝令夕改之中。以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为例,原本倡导的投人体制县乡负责很快在税费改革一费制政策的引导下,走向了基础教育以县为主,而《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又隐含着以县为主,省市统筹的原则,这样就使课程文本无法形成规律;再比如基础教育研究中争鸣性的问题特别多,如择校问题、收费问题、市场准人问题、教师资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热点,甚至是难点问题,它们的反复使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在课程文本上很难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经常陷入自我矛盾的尴尬境地。从现有的课程文本形式上看大体有三种:体系导向的、问题导向的、案例导向的。

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学校变革一方面是政校关系和社校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内部权力的变革。尽管1985年后我们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在20世纪90年代,还从美国引进了校本管理的理念,但事实上法理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并没有真正实践起来。由于政校关系不顺,政府对学校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实,造成了政府管制学校的错位和越位,如学校经营、课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样,我们的校长负责制是建立在不完善科层统治下的行政领导下校长负责的体制,也就是说,权力在政府,责任在学校,改变这种对学校不良统治的路径在于对学校实行治理,并达到对学校的善治和学校自身的善治。从学校自身的善治来说,就是要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尽管我国已经进行了诸多前期尝试,但从目前来看还不尽如人意。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政府化、组织官僚化、分配平均化、管理经验化的积弊所致。

首先,从领导体制方面上看。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相应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学校都管得太细、太死,学校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不能从其实际出发开展工作,造成学校行政效率低下,效能不高。在干部制度上,干部能上不能下,形成实际上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加之缺乏严格的考绩制,干部无过便是功铁交椅坐得十分安稳。其次,从人事制度方面看。有的学校人才积压,人浮于事;有的学校却严重缺编,完不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无择师自由,教师无择业自由,形成死水一潭。再次,从分配制度方面看。在分配制度上,没有真正打破大锅饭,习惯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待遇与工作绩效脱钩,缺乏激励机制。最后,在日常管理方面。在工作管理制度上,缺乏严格的考评制,职责不清,赏罚不明,管理成本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低。总体来讲改革前我国的学校管理还处于人治时期,还没有形成机制替代,经验管理的痕迹还非常明显,不但没有达到人本管理的高度,甚至连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也经常违背。鉴于此,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已经丧失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要改变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出路只有改革。

三、学校行政与教职工团体的关系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不仅需要加强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也要发挥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与监督的作用。所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要求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提出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要求: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员工办好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对校长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为了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国务院相关部委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989年)、《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1991年)、《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1992年)、《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评估工作指导意见》(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1995年)等,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岗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安排。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世纪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大力推进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中小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责任的统一;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聘任、竞争上岗的机制;实行校长任期制,可以连聘连任,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同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对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标准及具体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精神,从精简高效的原则出发,减少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

2003年,人事部、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对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是指导新世纪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读书笔记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