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1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
BO2
CNaCl
DNaOH
2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31分)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 C.洁厕灵(12
B.西瓜汁(56 D.橘子汁(34
41分)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Ag
BFe
CZn
DAl
51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 B取药

C称量 D过滤
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ACl2
B2Cl2
C2Cl
D2Cl
71分)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8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9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0.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 已知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
序号 固体种类
固体的质量/g

NaCl 30
NaCl 60
NaNO3 30
NaNO3 60
NaNO3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11.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 已知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
序号 固体种类
固体的质量/g

NaCl 30
NaCl 60
NaNO3 30
NaNO3 60
NaNO3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121分)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3分)
132分)补齐连线。从A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物质﹣用途
B 物质﹣﹣主要成分


142分)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152分)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 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2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

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作者郑秀珍、邰凯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该过程属 (填物理化学)变化。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Bi2Te3 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172分)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图:

1)②中,反应为CO2+C 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2)③中,CO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3分)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20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212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223分)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40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233分)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245分)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装置
11
12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状态
固体
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
22
110
混有很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3
111
混有极
24
112
无黑色
25
113
混有较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 CuO Cu+ 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3)实验1的目的是 4)实验2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1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
BO2
CNaCl
DNaOH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紫色石蕊溶液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酸碱盐及化学肥料

2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解:AHS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B、铝为金属元素,正确;
CN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D、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 【一级标签】物质的构成 【二级标签】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1分)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 C.洁厕灵(12
B.西瓜汁(56 D.橘子汁(34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油污净的pH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西瓜汁的pH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洁厕灵的pH12,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橘子汁的pH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酸碱盐及化学肥料

41分)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Ag
BFe
CZn
DAl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B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金属和金属材料

51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 B取药

C称量 D过滤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实验基本技能

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ACl2
B2Cl2
C2Cl
D2Cl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正确。 C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错误。 D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与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物质的构成 【二级标签】化学用语

71分)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正确。 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酸碱盐及化学肥料

8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分析】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相关知识解决。
【解答】解:A、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故此选项错误;
B、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试管1中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氢气和氧气两者的体积比是21,故此选项错误;
C、水是纯净物不可能由两种气体组成,故此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要熟悉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内涵。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水和溶液

9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 D.水槽中液面下降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完全反应后,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空气与氧气

10.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 已知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


序号 固体种类
固体的质量/g

NaCl 30
NaCl 60
NaNO3 30
NaNO3 60
NaNO3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分析】根据题意,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NaNO3的质量分别是36g88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NaNO3的质量分别是36g88g加入溶质的质量大于或等于36g88g能形成饱和溶液,则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水和溶液

11.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 已知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
序号 固体种类
固体的质量/g

NaCl 30
NaCl 60
NaNO3 30
NaNO3 60
NaNO3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已知20时,NaCl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88g,所以①③④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②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⑤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
A.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为30g,②中溶质的质量为36g,故正确;
B.溶液②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④的质量为:60g+100g=160g,故正确;
C溶液①和③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D.溶液⑤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88g硝酸钠,所以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时要根据溶解度做出判断,哪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完全溶解,哪一个有剩余,然后再根据选项要求解答。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水和溶液

121分)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4NH3+5O2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一级标签】物质的构成 【二级标签】质量守恒定律

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3分)
132分)补齐连线。从A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物质﹣用途
B 物质﹣﹣主要成分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冷藏食品;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用于补钙剂;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氯化钠俗称食盐;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答案: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物质性质的综合运用

142分)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水或水蒸气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变为水蒸气时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答】解:
1)由图示可知: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或水蒸气; 2)微观角度讲,水变为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而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答案:
1)水或水蒸气; 2)分子之间的间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微粒的性质可以正确解答。 【一级标签】物质的构成 【二级标签】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52分)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 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在常温下,当pH812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分析】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图,进行分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由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图,在常温下,当pH812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故答案为:
12H2O22H2O+O2
2在常温下,pH812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科学探究

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

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2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作者郑秀珍、邰凯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油、煤炭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O ;该过程属于 化学 (填物理化学)变化。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Bi2Te3 2 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解答; 3)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 4
A.根据能源结构的变化解答;
B.根据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解答 C.根据石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 D.根据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解答。 【解答】解: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石油、煤炭;
2)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O;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Bi2Te32种元素组成。 4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正确;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石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答案:
1)石油、煤炭; 2CO;化学; 32 4ABD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能读懂题意,从原题情景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与社会发展 【二级标签】化学与能源

172分)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图:

1)②中,反应为CO2+C
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碳元2)③中,CO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分析】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③中,CO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反应为CO2+C 2CO,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4价、0+2价,故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碳元素。 2)③中,CO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故答案为: 1)碳元素; 2Fe2O3+3CO2Fe+3CO2 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炼铁的原理、化合价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金属和金属材料

183分)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 二氧化碳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 【分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2)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二氧化碳;
3反应釜2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2)二氧化碳;
3BaCl2+H2SO4=BaSO4+2HCl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一级标签】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标签】酸碱盐及化学肥料



19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蜡烛熔化或火柴燃烧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AC (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分析】1)铜具有导热性,可使火柴燃烧,蜡烛熔化; 2)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解答】解:1)铜具有导热性,可使火柴燃烧,蜡烛熔化;故填:蜡烛熔化或火柴燃烧;
2)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酒精、火柴燃烧说明酒精火柴具有可燃性;故填: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科学探究

20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解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


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木炭遇O2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答案: 12KMnO4K2MnO4+MnO2+O2
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熟知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212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223分)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401)设计BD的目的是 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A (填序号)
【分析】1)根据BD的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2)验证可燃物需要O2,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验证燃烧的条件,可设计对比试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BD的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B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验证可燃物需要O2,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
3)验证燃烧的条件,可设计对比试验,AD中,BCCD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可不做的实验是A 故答案为:
1)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科学探究

233分)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 BD (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分析】根据酸的通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1)活泼金属和碳酸氢盐会与酸反应分别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故BD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铜的金属活动性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点评】掌握酸的通性是解题关键。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科学探究

245分)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

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装置
11
12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状态
固体
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
22
110
混有很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3
111
混有极
24
112
无黑色
25
113
混有较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 2 CuO 2 Cu+ 1 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实验2的结论是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稀硫酸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使溶液变蓝,据此解答。 【解答】解:1)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故填221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证明生成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中实验11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大于实验12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故是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故填: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实验2提供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故填: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是因为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113时,氧化铜已过量,故填: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额硫酸铜反应,故所需试剂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实验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一级标签】化学实验 【二级标签】科学探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