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共党史论述题

中共党史论述题

时间:2012-01-08 21:28:06    下载该word文档

第四部分 论述题 书签

1.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

(l)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的领土被割裂,独立主权被剥夺,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人民生活极为悲惨,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广大人民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革命正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折,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参考答案]

(l)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而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霸中国。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帝反封肆的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造成了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第一大任务已完成,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

3、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则把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两大目标提到新高度,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辛亥革命作为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最后以失败告终。以上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2)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是: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参考答案]

毛泽东指出:五四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导不了中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多次丧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5、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参考答案]

(1)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以及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一定时期有必要采取的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⑤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中国革命的步骤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1)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发生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上述两种错误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7、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参考答案]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1924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但是,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集团1927年背叛了革命。这样,革命统一战线因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宣告结束。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所以统一战线营垒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是这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主要目标。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1931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193512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最终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国内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1937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共同目标是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是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并且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巩固和维护了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内容和特点。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前几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这个统一战线规模广大,包括了全体中国人民在内;二是这个统一战线非常巩固,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8、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参考答案]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统一战线之所以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要带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农民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革命战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就无法进行。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必须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意义重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进行必要的斗争。在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也应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试述曰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参考答案]

(1)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2)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社会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因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10、试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参考答案]

(1)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主要压榨和掠夺的对象,因而具有很强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领导和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2)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源于中国农民。不同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兵源绝大多数是农民,人民军队实际上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3)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的农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想取得胜利,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蓄和发展力量,发动和依靠农民,创建先进的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主要矛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索,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2)我们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①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③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④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是统治中国的太上皇。⑤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固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见的。 (3)由此可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二者相互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而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压迫,它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矛盾。

12、试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曾经进行过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英勇奋斗14年,曾建立一个统辖中国广大区域的相对稳定的农民政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20OO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又进行了多次奋斗。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从客观上看,是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的力量。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从主观上看,农民小生产者及资产阶级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还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小生产者的地位导致他们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难以制定出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中国资产阶级因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夹缝中脆弱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在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他们最后失败是必然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入死胡同。

随着时代发展,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开始了历史新篇章。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人数已达200多万人,工人运动也有了新的发展,开始由分散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斗争,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这表明中国革命将有新的领导者,即中国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与此同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并逐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这表明中国人民有了新的思想武器,即马克思主义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由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新的阶级力量和指导思想,所以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使中国革命开始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证明,在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是因为:

(l)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是区分两种世界革命的分水岭。在此以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此以后,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2)在十月革命以前,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只要发生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之内,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例如辛亥革命就是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3)十月革命后,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种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

(4)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

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由于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是彻底打击帝国主义,而为帝国主义所反对,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所援助的,因而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4、试述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分析和中国共产据此采取的政策。

[参考答案]

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由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组成。

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又和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对象。由于他们分属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所以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反对一个最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们中的一部分可以参加统一战线,但是一到他们的主子起来反对中国革命时,他们也就立即反对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革命力量之一,另外一方面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动摇性,有跟在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危险。因此,无产阶级在一定的时期内,应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地保持之。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组织统一战线问题上,必须实行坚决的、严肃的两条战线斗争,一方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反对右倾投降主义。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与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继续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

15、为什么说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和巩固? [参考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在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给美帝国主义、发动反人民的全国规模的内战之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罪恶已经在中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民族统一战线才真正地扩大了。

在抗日时期,蒋介石和国民党在中国人民中还没有完全丧失声誉,他们还有许多欺骗作用。解放战争时不同了,他们的一切欺骗都已被他们自己的行为所揭穿,他们已经完全孤立了。和国民党相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解放战争初期,在蒋介石统治下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中,还有一部分人怀着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想法。但由于194710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第三条道路破产了。

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彻底的土地政策,使党获得了比抗日时期广大得多的农民群众的拥护。而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由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压迫和中国共产党坚决保护群众利益的正确方针,中国共产党获得了蒋介石统治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并不断掀起反对美、蒋的斗争。

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中国革命已进入新的高潮时期,人们看到蒋介石统治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因而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身上。

16、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的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l)由于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的。因此,在这种特定时期内,无产阶级应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之。

(2)又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其在另一种历史环境下,会动摇变节离开革命。因此,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不能始终一致,而是要发生变化的。

(3)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它们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由于它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时,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时,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为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4)在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并和无产阶级一道向共同敌人作斗争时,它仍然是很反动的,并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发展,加以限制并采取欺骗、诱惑、“溶解”和打击等破坏政策,以此作为投降敌人和分裂统一战线的准备。

(5)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

(6)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1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参考答案]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科学分析。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而且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

(l)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部没有完全的独立,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阶级凭借强大的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利用,也没有组织工会罢工的合法权利,在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面是走相反的道路。

(2)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3)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多次的奋斗说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必须而且有可能首先占领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在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它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仍唯一正确的道路。

1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的。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经验。

[参考答案]

(l)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

(2)在大革命时期,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但在后期,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统一战线最终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武装斗争。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看成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3)1935年后,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党及时纠正了王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他们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4)综上所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党内容易出现右的错误,在分裂时容易出现左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同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破裂时,要注意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所谓斗争,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在分裂时,同大资产阶级展开武装斗争。

19.试述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主张及其历史命运。 [参考答案]

(1)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过三种建国主张: 第一种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建立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样的专政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孙中山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后来某些民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它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2)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0.在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2)中国的国情和特殊的阶级关系决定了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阶级关系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众多,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受小生产的局限,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但人数较少,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同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异常软弱,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是革命团结争取的对象。这样,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如果仅仅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 特殊的国情和革命的历史决定了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

(3)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改良运动、革命运动和第三条道路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由于中国是受帝国主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不但帝国主义不允许,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而且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中国人民不允许,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也无力实现其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绘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2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

(2)民主和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不能相互混淆。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有两种方法,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即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对人民来说,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民主与专政是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更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也只有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粉碎他们的一切反抗和破坏,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才有保障。

(4)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民主与专政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22.试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打碎敌人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方案,进行过多次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创造了完全适合中国情况的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

(2)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接着不停顿地走第二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所以,人民民主专政必然成为我们的主要纲领,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23.试述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1949630,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l)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经验,回顾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程,阐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从中国革命经验看,三大法宝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们的主要经验,主要纲领。我们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3)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面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中国的经济,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4)阐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新中国必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宣布“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论人民民主专政》所阐述的建国原则和规定的基本政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它的发表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24.怎样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

(l)当人民民主专政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时,实质上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第一,从领导力量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这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是一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一贯坚持了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

第二,从阶级基础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这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与其他劳动阶层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是一致的。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和毛泽东历来强调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以农民为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因而工农联盟很自然地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第三,从实际内容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毛泽东也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结合。

第四,从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还将向更高阶段过渡,直到最后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无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很显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5.试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参考答案]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家组织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两个方面。 (l)国家组织形式即所谓国体问题,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组织形式,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成分,是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同时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2)政权组织形式即所谓政体问题,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即通过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选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以行使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民意和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总之,以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为国体,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26.试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参考答案]

1947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的地土归农民所有。近代中国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穷落后的根源。不改变这种制度,农村生产力就无法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一种最彻底的办法。(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鉴于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本质,它同民族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对立,无论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任务的角度,还是从“节制资本”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角度,都必须解决大资产阶级及其官僚资本的问题。①没收官僚资本将摧毁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②没收官僚资本将归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从而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民族工商业是指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那部分企业,保护民族工商业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民族工商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资本主义经济,同官僚资本有本质上的不同。②民族工商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民族工业,大多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因此,保护和发展它们,对解放区的建设、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支援长期的革命战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并允许其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会给新中国带来危害。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7.试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参考答案]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基本属性:

(l)民族性。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科学性。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相实践一致。

(3)民主性和大众性。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它是“反封建、反专制、反独裁、反压迫人民自由的思想习惯与制度,主张民主自由、主张民主政治、民主生活与民主作风的文化”,是“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

(4)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属性,彼此之间有机联系,不能割裂。除此之外,这一文化还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领导。由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

28、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治。其特点是联合专政,即不是一个阶级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实行联合专政。 29、为什么毛泽东说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参考答案] (1)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敌人和革命朋友,即革命对象和动力比较复杂,不容易确定正确,往往犯错误。如反封建一定要反帝,反帝也一定要反封建;只反帝,或只反封建,都不可能完成任务。又如把朋友当敌人,即把民族资产阶级当革命对象;也有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领导阶级等等。这些都严重地混淆了敌我友三方面的界限。所以,毛泽东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提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毛泽东明确规定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对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如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除无产阶级外,还有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正确地分清敌友,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革命力量,打击最主要的革命敌人,完成革命任务。如提出了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的思想,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等等。所以,毛泽东认为它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30、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而不是“二次革命论”,或“一次革命论”?

[参考答案]

(1)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革命特点所决定的。根据中国社会特点,这两步革命都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是说,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2)陈独秀虽然也主张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但它不主张民主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它主张仍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处在帮助地位,革命胜利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然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就叫“二次革命论”。其要害在于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放弃了由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因此导致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他们虽然主张民主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但他是“一次革命论”,即不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反帝反封建,同时也反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超越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就导致“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次任务虽然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但应有先后、主次之分。既要反右,又要反“左”,必须按两步走理论确定路线和方针政策。先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然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先夺取政权,然后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

31、为什么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参考答案]

(1)首先,是由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在进行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权已掌握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手中。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革命的领导权必然是一致的。

(2)其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同时也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3)再次,中国共产党具备了充当统一战线领导者的条件:①制定了正确的政治纲领;②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以提高其水平;③率领同盟者为完成共同任务而斗争;④不断地顾全同盟者的正当合法的利益;⑥不断地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保持思想统一,纪律严格,作风优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2、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参考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后,即为创立人民军队而奋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就是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军队,即人民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本质;也才能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那么,什么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军,以此为指导思想,实现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军队实施政治领导;在军队中从下到上建立党的组织以实现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

33、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为主要斗争形式,马克思列宁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首先,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他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主要的和差不多开始就面对着的任务,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组织武装斗争,依照情况,反对内部的或外部的武装的反革命,为争取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

其次,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他指出:在中国“由于封建的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因此,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残暴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以革命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再次,毛泽东还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面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夺取政权的28年间,差不多有25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历史表明,“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34、试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参考答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分作了分析。

(1)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2)合作社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集体化创造条件。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民族工商业经济。它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4)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经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它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35.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必然落在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

[参考答案]

第一,从时代特点来看: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它促使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建立新的反帝革命战线。使中国革命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已经结束。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已走向反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则分化为两部分:买办大资产阶级,成为反动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弱点,也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唯有无产阶级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第二,从阶级特性来看:产业无产阶级与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而是最先进,最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大公无私,最有远大前途,革命最彻底的阶级。中国工业无产阶级除了具备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基本优点外,还有自己的特殊优点,一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因而革命性最强,二是高度集中,集中于一些大城市和铁路,矿山,航运,纺织,造船等大企业,这样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三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特点决定了它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但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受落后的生产方式限制,具有分散;保守、自私的弱点,看不到远大的前途,因而不能创造出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以农民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革命力量之一,另一方面,它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容易妥协和动摇。因此,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从历史实践来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六十多年战斗历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从时代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纪元,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已经结束。中国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已不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因为这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都带有反帝性质,所以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这样,五四运动就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了。

第二,从工人阶级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已经摆脱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的地位。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处于自发阶段,主要是经济斗争。其中,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政治斗争,但都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出现。工人阶级那时还未能独立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五四运动时期则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显示了自己的战斗威力。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四运动在中国工运史上第一次把过去分散自发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中有两次关键性的斗争,一是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二是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次斗争获得胜利,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提出了“万众一心,罢工救国”的口号。这时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尚未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但他们已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关心,决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斗争到底。

(3)工人阶级在组织上摆脱了资产阶级的控制。在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斗争中,软弱的资产阶级企图以自身的妥协性去控制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工人不为所动,宣布 “誓当再接再厉,继续罢工”。这充分说明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在组织上完全摆脱了资产阶级的控制,‘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第三,从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时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运动的发生,发展都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宣传和指导分不开。这种宣传和指导的理论武器,已经不再是旧的民主主义思想,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了。它所指引的方向,则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3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无产阶级的政党,这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共同规律。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自发的工人斗争是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它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才能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为此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

第二,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同时它又是指导工人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工人运动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建立自己战斗的司令部;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斗争,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否则马克思主义就成了空洞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过程,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过程。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前,这个结合只是初步的,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才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完全结合。

中国工人阶级最初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是由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灌输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很高的觉悟和巨大的革命力量,使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以前,他们主要从书本上了解工人阶级的使命,五四运动的实践使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认识到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合的重要性。他们与工人阶级结合,通过了以下三种途径。 (1)组织讲演团,开展平民教育;(2)到工厂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劳动和生活状况;

(3)组织节日纪念活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为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有计划地从事工人运动,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革命知识分子起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他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来实现这个结合。(1)出版通俗刊物,向工人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如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劳动界》,北京党小组创办的《劳动音》,广东党小组出版《劳动者》,山东小组仓协的《劳动周刊》等。(2)开办工人夜校、识字班。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到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 (3)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工会。共产主义小组通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进行阶级教育。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标志着建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3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曾指出,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冲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其表现主要有∶ 第一,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第二,有了新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不再象过去那样老是在黑暗中摸索,而是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三,有了发动人民群众的新方法。中国革命不再象辛亥革命那样,不敢发展群众、领导群众、使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出了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第四,有了新的前途。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前途,不再是建立资本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39.“二七”大罢工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拦,四日,京汉全路工人总罢工。七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工人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死五十人,伤三百多人,造成了“二七”惨案。从此,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二七”大罢工的意义,第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入反帝反封建政治斗争的新阶段。第二,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许多革命者在牺牲前,表现了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高尚革命气节和无产阶级的品质。第三,大大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也使世界工人阶级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鼓舞了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第四,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七”大罢工的经验教训,第一,“二七”惨案表明,在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残酷压迫下,如果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必须用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二七”惨案表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的力量大大地超过了当时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因此,中国工人阶级在领导革命中,不能孤军作战,必须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结成联盟,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二七”斗争以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步骤,一方面去联合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去发动农民,建立工农联盟的基础,由此使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0、大革命时期国共党内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革命统一战线斗争的策略是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国共合作前,共产国际代表和李大钊等曾向孙中山试探党外联合问题,但都被拒绝了。孙中山认为只能实行党内合作。因此,国共合作采取其他形式的联合是行不通的。

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是完全必要的。第一,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群众所熟悉的一面革命旗帜,加入国民党,可以利用国民党的旗帜来发展革命力量;第二,把国民党改造成为能容纳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有利于团结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第三,辛亥革命以后国民党已在蜕化,共产党人参加进去,可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同时也便于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起领导作用;第四,可利用广东国民政府的地盘公开发动工农,发展革命力量。

国共党内合作的可能性:第一,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第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这个组织可以容纳不同的革命力量,可以把它改造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第三,孙中山有联共和改造国民党的愿望。

“二七”罢工失败使工人运动走向低落,国共合作后工人运动迅速复兴,这就证明了在大革命时期建立国共党内合作的统一战线,是完全正确的。大革命失败恰好说明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党内合作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党内合作形式所造成的。

41.怎样认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充分体现在政治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有的人忽视这个根本点,因而对大革命时期我党的领导作用表示怀疑,这是不对的。

大革命时期我党的政治领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个纲领为国民党“一大”所接受。这是我党在大革命中最重要的贡献,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第二,帮助国民党改组,使国民党获得新生,成为四个阶级联盟的形式,没有这个改组,就不可能有大革命的新局面,也不可能有北伐的高潮。第三,创立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克服了孙中山以前单纯联合军阀,忽视建立革命武装的错误做法。在国民革命中,大批共产党人负责政治工作,从而保证了北伐的胜利。第四,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在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第五,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发动和组织工农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斗争,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诚然,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能抹煞的。

42.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伐战争是一场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其走狗一封建军阀的革命正义战争。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的全力支持。

第二,正确的战略部署。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派军阀共有70万兵力,北伐军只有10万兵力,如何胜敌?北伐军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制定了对三派军阀采取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策略,决定先以主力进攻吴佩孚。正是这样,北伐军掌握了北伐战争的主动权。

第三,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两湖战场上的第四、七、八三个军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尤其是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连以上干部和骨干大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是北伐军的先锋,江西战场第二、六军中有以李富春、林伯渠为首的大批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在这些部队中所进行的有效的政治工作和所起的模范作用,使这些部队成为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革命军队,具有顽强的战斗力,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第四,苏联的支援。北伐战争,苏联给予了很大的援助。当时有总的苏联军事顾问,各军也有军事顾问,协助各军指挥作战。在物资和军火方面,苏联也给予很大的支援。这都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

第五,军阀内部不统一,各霸一方,矛盾重重,便于北伐军各个击破。军阀兵员虽多,但都各怀鬼胎,大军阀一被打倒,地方小军阀则往往不攻自破。战争后期,北伐军没有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许多地方军阀在保留原编制的情况下就归顺了北伐军。

43、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第一,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只联合不斗争,特别是对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不敢坚持斗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特点,就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合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的私利,这也就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二,忽视农民的伟大作用,不了解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因而不敢领导农民斗争,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结果,势必丢掉农民,使自己陷入孤立而失败。

第三,不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陈独秀不懂这个道理,反对共产党人去发展武装,领导军队,结果,使大革命遭到失败。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4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里,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19241927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正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因此他们易于联合起来,并与中国一切反动势力相勾结,形成了一个从帝国主义到北洋军阀,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整个地主、豪绅、军阀、买办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反革命联合战线,共同对付中国革命.而这时革命的力量,特别是革命的武装力量还很弱。一是我们党刚刚成立不久,无论是党员的数量,党的政治斗争经验和领导水平等各方面都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二是工农群众虽有空前的大发动,但从全国来说,还不够普遍和深入,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还不高,三是改变阶级力量的对比是一个长期斗争过程,不可能在它的第一次出动中就取得完全的胜利。所以大革命的失败,客观条件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在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由于党的领导基本上是正确的,革命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期,由于党的领导的错误,加上共产国际代表的错误指导,阻碍和限制了革命力量的发展,不仅没有取得更大的胜利,而且在敌人的反扑下,丧失了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如果当时党的领导正确,即使不可能一下子达到革命的完全胜利,但也可以保持一定的胜利果实,为革命的下一个高潮创造更好的条件,至少不至于造成象后来那样惨重的失败。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

45.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却给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第一,大革命的经验证明,无产阶级要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没有统一战线,革命不能取得胜利,但统一战线中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也必定要失败的。

第二,大革命经验证明,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要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无产阶级只有取得农民的支持,建立巩固钓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才有强大的基础,从而保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以战胜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

第三,大革命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武装,否则,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北伐的胜利靠的就是武斗争。

第四,大革命经验证明,中国革命必须有共产党的领领,而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又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有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路线。 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锻炼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从而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6、大革命失败后,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社会性质来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蒋介石新军阀的统治下,“全国人民还没有普通的民权,工人农民以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大的犯罪” 。因此,在中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 是中国革命的种特征。

第二,从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来看。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加之军阀连年不断的混战,使得广大农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中国的武装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第三,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来看。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国中心城市,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城市受到极大的摧残,革命力量很难在城市发展起来,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积聚力量,因此,无产阶级要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47.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

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红军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红军自身也就没有来源,武装斗争就会失败。同样,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把农民发动起来,根据地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巩固。所以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都离不开土地革命。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卫力量,也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同样,没有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存在。革命根据地是靠武装来开辟和巩固的。因此,要进行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根据地,就不能离开武装斗争。

第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就没有基础,因而也不可能坚持。同样,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也就失去了依托,就会变成流寇主义而失败。

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48.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封建主义又是帝国主义统治的根基和墙脚。摧毁这个基础,挖掉这个墙脚,也就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毛泽东说“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辛亥革命由于没有农村的大革命,所以失败了。

第二,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农民是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军队实际上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武装农民。又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因此,工农武装割据就成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第三,农民问题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民主革命中,只有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才能更好地团结小资产阶级,才能在联合和斗争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有力地打击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第四,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只有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才能彻底扫除农村中封建剥削关系,解放农业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切身的经济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发动广大农民起来积极参加革命,支援革命战争,取得胜利。

4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怎样制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革命转入农村后,制定正确的土地路线进行土地革命是关系到能否巩固与发展农村根据地的重大问题。

(1)192812月,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由于经验不足,这个土地法曾经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彻底平分,土地所有权归政府等。

(2)1929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把《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土地",进行了原则性的修改。同年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召开的.闽西第,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对大小地主加以区别,给地主以生活出路,“酌量分与土地",对富农只没收“其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不过分打击”;不使中农受任何损失,对大小商店采取一律保护政策。在分配方法上采取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等。

(3)19303月,毛泽东在“二七会议”上,批判和纠正了赣西,赣南特委的右倾思想,确定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任务。同年6月,毛泽东在南阳会议上提出了限制富农的决策,在“抽多补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肥补瘦"的原则。这一年,毛泽东深入农村,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及时总结土地革命经验,充实和完善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4)1931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中,又明确提出了准许农民土地私有权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土地革命中的土地所有制问题。这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革命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0.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三次“左”倾?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曾经先后出现过三次“左”倾的错误。即1927年的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1930年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其原因是。

第一,党内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清算“左”的错误。毛泽东在总结党内斗争教训时说过:“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反对陈独秀错误路线和李立三错误路线的大斗争,这些斗争是完全应该的。但其方法有缺点"。其缺点即:一是没有注意使干部从思想上彻底解决问题;二是太着重了个别同志的责任。

第二,党处在幼年时期,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特别对在革命词句掩盖下的“左”倾机会主义更是认识不清。从党内斗争经验来看,般地说,党处在与国民党分裂的时期,也比较容易发生“左”的错误。

第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以教条主义为特征,依靠三块“招牌”,推行其“左”倾机会主义,其有更大的欺骗性。

(1)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王明依仗着共产国际的支持,打击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往往把不同意见和反共产国际路线联系起来。1930年冬共产国际又派东方部主任米夫来华担任国际代表,也竭力支持王明上台。

(2)披着马列主义外衣。王明自称为“百分之百的布行什维克”,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引处招摇撞骗吓唬工农干部和天真烂漫的青年。

(3)打着反立三路线,反三中全会“调和主义”的旗号。王明说中央“对立三路线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理论与实际,未加以丝毫揭破和打击”,并认为“右倾依然是目前党内主要危险”。他向中央施加压力,要求召开四中全会,以“改造领导”、“改造中央”,使“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51、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参考答案]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如下:

在政治上: 在中国社会性质、阶级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反对富农斗争与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成分”的意义,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他们否认中间营垒和第三派的存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宣扬“现在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持进行反对资产阶有的斗争中,才能取得彻底胜利”。 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他们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和党顺全国范围的“进攻路线”,发动中心城市起义,以取得一省或数省的革命首先胜利,并形成全国的革命高潮。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他们根本不懂得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长期性,不懂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他们轻视红军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他们竭力夸大城市工人运动的意义。并要求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去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要红军占领城市。

在组织上:王明大搞宗派主义,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对没有执行李立三路线的人,如瞿秋白等,则扣上了“调和主义”、“两面派、”“小团体反国际活动”等帽子,给予打击和排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到外夺权,大量地向各地派遣中央代表、中央机构代表,以便实现他们所谓“改造各级党的领导机关”的目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长达四年之久,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军事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军队中主张取消党委制,把红军的三大任务变为单纯打仗一项。在战略战术上,他们反对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方针,反对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实行消极防御方针,坚持正规战、阵地战,“全线出击”、“短促突击”、“拒敌于国门之外”、“两个拳头打人”等。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表现在:

在白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强调“斗争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斗争”。违背了我们党在白区的长期隐蔽,积蓄力量,并随时输送干部到乡村去发展武装力量,要配合根据地斗争,推进革命形势发展的工作方针。而在反革命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拒绝实行必要的退却和防御的步骤,拒绝采取一切合法的斗争,而继续实行为当时情况不允许的进攻形式和冒险主张,经常地无条件地号召和组织政治罢工、同盟罢工、罢课、罢市、罢操、罢岗、游行示威、飞行集会以至武装暴动等,使白区的党组织损失了几乎

(2)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根据地的最大恶果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使革命根据地丧失90%,使红军由30万人降到3万人。全国共产党员由30万人降到4万人,造成了党和革命的严重危机。

52、王明“左”倾错误使党得到的教训有哪些?

[参考答案]

王明“左”倾错误使党得到的教训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左”倾错误对革命的严重危害,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左”比右好的思想倾向。一九二七大革命失败表明,右倾投降主义一旦在党内战统治地位,必然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的利益,葬送革命的成果;而“左”倾冒险主义一旦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同样会使革命成果得而复失。实际上,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给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并不比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小。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既要反右也要反“左”,才能使革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第二,必须在党的一切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特征是教条主义,一切从本本出发,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与此相反,在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正是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斗争中形成的。毛泽东在一九三 年为反对党内教条主义而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第三,要正确认识党内“左”倾错误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从党的组织状况和党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不仅“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而且长期处于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因此,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小资产阶级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在政治上表现为左右摇摆,当革命胜利发展时,容易产生盲动主义,当革命遇到挫折时又往往产生悲观失望,这是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条件。因此要纠正和克服党内“左”倾的错误,必须从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入手,着重弄清思想,分清是非界限,而不应只单纯追究个人责任。

53、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在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批判了第五次“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第一,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导下,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争取主动,甩开敌人。四渡赤水,佯攻贵阳,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历时十二个月,纵横十一个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说,遵义会议使“党彻底地走上了布尔塞维克化的道路”。

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巨大的意义。从此之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54、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央工农红军于 月从赣南、闽西出发开始长征,到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和陕北红军会合,前后经历了整整一年,纵横 个省,打破了几十万日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左”和右的分裂危险,历尽千辛万苦,取得长征的胜利。接着,红二、六军团 后改为红二方面军 也于 月,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长征, 月在四川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并对张国焘错误进行了斗争。到 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从而生利地结束了长征。

红军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第一,长征是克服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造成的严重危机和战胜张国焘分裂党的危险情况下而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为全党所接受,使党走向成熟。第二,长征对革命来说,它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宣告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破产;长征是宣传队,它向沿途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长征是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长征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保存和锻炼了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骨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华。第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使的全国人民对革命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希望。长征的胜利促进抗日战争的实现,并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起点。

5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首先提出来的。我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始终如一的组织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方面是我党坚持团结抗战路线的伟大胜利,是人民意志的伟大胜利;另一方面说明,蒋介石搞“攘外必先安内”是违背人民意愿,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第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十年内战的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民族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开始出现了民主、改革、团结的政治局面。而日本帝国主义却十分惶恐不安,千方百计破坏这个统一战线。由此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一不仅是当时促进国内政治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战胜日寇的强大武器。

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我党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关门主义的束缚,走向广阔的革命天地。我们党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了人民革命武装和政权,开展了广泛的工农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使我党本身也得到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快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胜利步伐,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转折。

56、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参考答案]

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的伟大著作,既回答了广大人民的疑问,又驳斥了各种错误论调,全面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根本规律。他指出:中国的抗战,既不会失败,也不可能速胜;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是分析了中日双方四个互相矛盾的基本特征,得出这个科学结论的。

中日双方四个互相矛盾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所发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既是退步的、又是极野蛮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中国又处于进步的时代有着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就是这种因素的代表。第三,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和、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第四,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上述四个互相矛盾的基本特征,简单概括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这四对特点中,敌退步我进步,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由于敌强我弱,决定日寇敢于侵略中国,决定中国不仅不可能速胜,而且还有被灭亡的危险。但由于敌 人的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因此敌强我弱都不是绝对的。敌之强会因其小国、退步、寡助等弱点所减杀。我之弱,又会因其大国、进步、多助等优点所补充。特别是由于中国处于进步的时代,战争是正义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必将成为民族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这是中国不会亡,抗战必胜的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中国的优点不可能立即发挥出全总后作用,如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要开发利用就得有一个过程。国际上的多助也只能是逐步增长。敌人的优点,也不可能立即被其弱点所减杀。这就决定敌由强变弱,我由弱变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敌我力量的消长,必然是: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反映在战争态势上,则是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进攻;日本由进攻到相持到防御。最后是敌败我胜。

因此,结论是: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点,体现了中日战争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7、什么是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这一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独立自主原则,是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最初主要是在军事上强调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强调军事上的分割指挥,但很快党中央就把独立自主作为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根本原则。 月,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就强调“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后,党中央更是扩大了独立自主原则的范围指导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指导原则之一。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为什么要执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呢?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坚持片面抗战的错误路线;对内,却依仗力量上的优势,坚持要“限共”、“溶共”、“反共”。蒋介石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忘记消灭共产党, 月就提出要消弱共产党力量的 。对我们抗战,处处设置障碍,进行限制。第二,统一战线建立后,由于资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变化,右的错误开始成为党内的主要危险。有的人迷信国民党的力量,寄胜利希望于国民党;有的人不愿意再继续过艰苦的生活,想到国民中去做官;有的人在统一战线中迁就国民党,不敢进行斗争,对国民党丧失警惕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独立自主呢?它的具体内容包括那些方面呢?这就是: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不放弃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在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军事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国共关系方面,坚持有批评的自由,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各个阶级的关系方面则要求放手发展进步势力,积极争取中间势力,有理有利有节地孤立顽固势力。独立自主的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和精神实质,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党不仅要保持已取得的阵地,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我们的阵地。党必须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同时,争取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力,把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战争胜利的果实归于人民。

由此可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上是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是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实践证明,抗日战争中人民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以及战争的最后胜利,就是党独立自主原则的伟大胜利。

58、试述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参考答案]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就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毛泽东在 月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 月,又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系统地阐述和制定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就是放手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就是发展全国的各种民众运动和争取全国的知识分子等等。党中央强调,发展进步势力应该大胆、放手,猛烈地去发展,不要被国民党束缚住手脚。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这三部分人同进步势力和顽固势力都有矛盾,动摇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能否争取他们取决于三个条件: 我们有充足的力量; 尊重他们的利益; 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在中国,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他们往往可以成不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对他们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顽固势力,就是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是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日又妥投降。我们对其联共和抗日的一面,采取联合、团结的政策;对其反共妥协投降的一面,采取斗争、孤立的政策。毛泽东指出,孤立顽固势力,应注意三个原则:第一是自卫原则。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若犯我,我必犯人。第二个是胜利原则。这就是不斗争则已,斗则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第三是休战原则。即斗争适可而止,反对无休止地斗争下去。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三个环节,相互间有其密切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发展了进步势力,才能争取中间势和孤立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势力,不仅是孤立顽固势力的标志,而且也有利于进步势力的发展;孤立顽固势力,不仅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的结果,而且反过来又促进进步势力的发展和争取中间势力更加靠拢进步势力。毛泽东指出,策略总方针的三个环节,虽然都重要的,缺一不可的;但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发展进步势力。因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有赖于进步势力的发展、壮大。正因为如此,党必须以最大的注意力做好此项工作。

59、整风运动的方针及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主观主义在组织上的表现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主观主义的文风上的表现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主观主义,集中地体现了当时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同小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路线同反马克思主义路线的矛盾和斗争。在整风运动中,怎样来解决这种矛盾呢?党中央所规定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或者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毛泽东对什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了科学阐述。指出,所谓“惩前”,就是要对过去工作中的错误、缺点进行无情地揭发,在这方面不能讲情面,不能讳疾忌医;但是这种揭发其目的的是为了“毖后”。因此,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象医生治病一样,把他的病治好,而不是把人整死。因此这里需要的是满腔热情、与人为善;需要的是对其犯错误的社会历史根源、环境作出科学的分析,在处理上持宽大的方针,不着重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什么“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惩办主义,置人于死。毛泽东后来又把这个方针解释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使党内实现新的团结。毛泽东强调,这里最重要的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因为没有团结的愿望,其批评或斗争就不可能是满腔热情、与人为善,就必然是生硬、粗暴的、使人难以接受的,这就不可能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党达到新的团结。

在整风运动中,为什么必须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是其他的方针呢?首先,因为党内矛盾是革命者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党内同志间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不是敌我斗争;因而决不可用解决敌我矛盾的强制办法来解决。其次,党内矛盾大量的是属于思想认识上的分歧,是如何革命的分歧;它体现为不同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斗争。要解决这种分歧,只能是说服教育、以理服人,而且还必须善于等待,让实践来证明其正确与错误;决不允许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压服的办法:如打棍子、扣帽子、纪律制裁、惩办等等。毛泽东说,采取这种办法,只能是“压而不服”。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由于认真地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因而卓有成效地清算了主观主义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全党分清了真假马克思主义,分清了正确与错误路线,划清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区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

60、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伟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之所以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如下五条基本经验:第一,为了战胜强敌,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第二,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最大的注意力发展进步势力,积极争取中间势力,有理有利有节地孤立顽固势力。从而迅速地发展了自己,打退了国民党的多次反共高潮,巩固了统一战线。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持久战的总方针,根据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不断缩小敌占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举行战略反攻。证实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战争路线。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战争中非常注意加强自身的建设,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断清除各种错误思想。1942年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第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以便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我党在国际统一战线中,也同在国内统一战线中一样,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尽量争取批法西期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但不把胜利地希望寄托于任何的外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61、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及一切侵略者的威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主一切侵略者进行更勇更猛的斗争。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胜利,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有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新发展,是我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各方面准备了条件。

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胜利证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只要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帝国主义主其走狗都是可以打败的。

第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这一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62、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斗争策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一方面存在着有利于人民革命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人民革命又面临着新的困难。

国际上:(1)德、意、日成了战败国,英、法两国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帝国主义阵营遭到严重打击;(2)东欧一系列国这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体系;(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景高涨;(4)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有了新发展。但也要看到,美帝国主义在战争中发了横财,其军事、经济力量空前膨胀,它到处设立军事基地,组织侵略集团,扶植各国反动势力,搞侵略扩张,镇压人民革命。美国已成为战后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

在国内: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全力量空前壮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我们不仅有了一支强大的解放军,而且还建立了广大的解放区。国内形势的不利方面是,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独立、休养生息的强烈愿望,积极准备发动反革命内战。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的矛盾,已成为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党的斗争策略并强调指出:第一,反动派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蒋介石绝不会在战会变得仁慈起来,他们对待人民革命力量的基本方针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一定要来抢夺人民手中的胜利果实,把内战强加在人民头上。第二,我们革命人民对待反动派,只能是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敌人磨刀,我们也磨刀,敌人拿枪,我们也拿枪,坚决保卫我们手中的胜利果实。第三,我们斗争方针就是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即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依靠,我们同人民的亲密团结及政策的正确,来争取的胜利,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任何外人。第四,预见了战后国内形势的发展。他指出:“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并指出:“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们 篡夺的”毛泽东反复强调,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我们要作好一切准备准备他早打、大打。

毛泽东对战后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所规定的党的斗争方针,使我党在时局转换的关键时刻,保持了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立于不败之地。

6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参考答案]

毛泽东总结国内外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伟大气魄,对当时时局提出来的问题作了坚定的、科学的回答。 月,他在延安接见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从战略角度讲的,任何反动势力,由于它与人民为敌,脱离人民,因而它在本质上是虚弱的。反动势力虽在一定时间内是强大的,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它最终要被新生力量所代替。因此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革命人民,有理由在战略上藐视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我们应树立能够战胜它们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气魄。在敌人面前,我们革命者永远是强者。

毛泽东一方面指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是纸老虎,同时又指出它们还有真老虎、铁老虎的一面。因为它们在一定时期还有力量,它们的新式武器、原子弹、众多的军队,是要伤害人民的,它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进行垂死挣扎。因此,在战术上,我们又要十分地重视敌人。我们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应搞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应善于斗争,讲究斗争方法;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最主要的敌人等等。毛泽东正是从反动派既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归结出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两条指导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则,是非常正确的。

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科学论断,驱散了当时一些人们思想中的迷雾 他们害怕美帝国主义、害怕蒋介石、害怕原子弹、“不许革命” ,鼓舞中国人民不失时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终于推翻了蒋介石政权,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64、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政治方针,就是要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珍上最广泛的反对美蒋反动派的革命统一战线。为此,第一,在农村中,要坚定地实行土地改革,紧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把占人口80%的农民发动起来,加强工农联盟。在解决土地问题时,对封建剥削阶级和阶层应执行严格的区别对待政策,尽量减少敌对分子,借以孤立少数最反动的分子。第二,在城市中,除了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外,应注意争取一切中间分子,坚决保护民族工商业孤立反动派。中央强调,切不可把土改中反对封建势力的政策搬到城市来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第三,在国民党军队中,也应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

军事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其具体要点是:第一,我军作战时,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即以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来围歼敌人以求达到速决和全歼。第二,集中兵力,不仅在战役部署上要集中,在战术部署上也要集中;不仅当我军处于防御地位时要集中,将来我军转为进攻地位时也要集中;不仅是数量上的集中,还包括军种、兵种的集中。第三,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其主要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保守或夺取阵地。第四,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其具体作战形式是运动战。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65、为什么说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参考答案]

月,我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了制定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纲领,夺取全国范围的胜利,中共中央于 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 即十二月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是我党在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具有纲领性的文件。

第一,报告对当时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国内形势作了精辟分析,指出,中国人民解决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报告总结我军长期作战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要求人民解放军集中优势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第三,报告明确地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关于政治纲领,毛泽东说:“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关于经济纲领,毛泽东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第四,报告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针的原则,则整党也作了重要指示。关于土地改革,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方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为了贯彻这个方针,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两条基本原则,我们的土地改革任务就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

关于整党,毛泽东着重阐述了它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它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这个任务如果不解决,“我们在农村中就不能前进”。

综上所述,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不仅是当时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革命行动纲领,而且是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的行动纲领。

66、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高潮时期,是革命与反革命进行战略决战,革命在全国以得最后胜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全国人民发动起来,把前方的与后方的斗争结合起来,把解放区的斗争与国统区的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两条伟大的战线 即战争与白区的群众运动 ,消灭了蒋介石的 万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这个时期革命的基本经验如下:

第一,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政治欺骗和军事镇压是反动派对待革命人民的反革命两手,目的都是为了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我们革命人民,既不可被反动派的政治欺骗所迷惑,也不可被他们军事上的气势汹汹所吓倒。战后,当美蒋反动派大搞反革命两手时,我们党果断地以革命的两手反对革命的两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赢得了“和谈”和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终于打败了貌似强大的敌人。

第二,进行人民战争,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消灭敌人的最基本方法。解放战争期间,不论我军是处在战略防御阶段,还是处在战略进攻、战略决战阶段,实践证明,这一作战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坚决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把农民发动、组织起来,是使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极重要因素。毛泽东说过,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军队是穿起军装的农民,离开农民就一事无成,这是完全正确的。抗战结束后,党及时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打垮封建势力,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由于农民群众积极生产、支前、参军、参战,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第四,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孤立最反动的敌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策略原则。解放战争时期,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丰富了这一原则。 把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 规定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原则。 把对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批评和揭露,同经济上的保护严格加以区分。 在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时,一方面,给同盟者以一定的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另一方面,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正是这样,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扩大和更巩固了,使国民党反动派空前孤立。

第五,必须不断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下述工作: 结合土改,对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整党,解决了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 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对全体党员、干部加强政策教育,使他们懂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提高他们坚决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请示报告和健全党委制; 对全党进行革命任重道远的思想教育,使之永远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作风。

第六,坚决彻底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经验。这是因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必须以新的专政来代替旧的专政。解放战争时间,我们两次粉碎了美蒋反动派的“和谈”阴谋,既保卫了抗战胜利后的根据地政权;又在国民党政权行将覆灭时,识破其“求和”的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最后夺取了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靠人民民主专政,顺利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历史经验证明,是否坚决彻底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一个关系到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

6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 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 月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以下四条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并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方针、政策;这个党,必须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领导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这个党,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自身的建设。

第二,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

第三,必须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同盟者执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决发展进步势力,孤立右翼势力,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

第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从来都是国际性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革命,如果没有国际上的支援,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因此,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尽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国际援助。但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决不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任何别国身上;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对本国情况的深刻了解,制定正确的政策,紧紧地依靠本国人民,把全国人民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6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一,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制度遭到致命的打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方和世界形势。

第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重大事件。这一胜利给全世界人民,特别是给亚、非、拉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极大鼓舞了他们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第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世界上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极为广阔、历史最长的国家中取得的。其斗争规模之大、斗争过程之长、斗争环境之复杂,在世界革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它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 多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历史时期。

69、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月,党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分别作了有关问题的报告。大会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提出了争取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第二,规定了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这三个条件,即: 土地改革的完成;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理;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为了实现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做好八项工作。

第三,制定了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敌人的战略策略方针。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策略原则,适时地为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地战胜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准备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0、为什么说“不要四面出击”是党在建国初期的一项重要战略策略方针?

[参考答案]

这一方针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国初期,我党面临着复杂斗争和严重困难。首先,我们的敌人还很多,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台湾和西藏的反动派,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以及宗教、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反动分子都反对我们。其次,由于战争带来的工商业的某些破坏和对不合理工商业的改组,民族资产阶级中一些人惶惶不可终日,同我们关系紧张;失业工人、一些小手工业者和失业知识分子也不满意;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又要征收公粮,公农民也有意见。广大灾区人民急需救济等等。

第二,这时党内的一同志只看到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看不到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因而滋长了骄傲情绪,不注意团结大多数,特别不注意团结民主党派和民族资产阶级,不理解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急于要消灭资本主义,提早实现社会主义。

针对以上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不要四面出击”之所以是党在建国初期的一项重要战略策略方针,是因为这项方针的基本点,体现了我党正确区分敌我友,团结大多数,孤立和打击当前最主要敌人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

所谓“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就是要调整各方面的关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对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和他们的关系,发展他们有利国利民生的方面,不是搞垮他们的经济;对失业的知识分子,要吸收他们参加学习、参加工作;对于经营困难的小生产者,要安排他们出路,维持他们生活;对失业工人,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开业,解决就业问题;对农民要通过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作好上述各方面的工作,使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所谓“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就是要“肃清同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亦即集中力量先解决同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矛盾。

这一战略策略方针,正如周恩来所概括的,“三个敌人,四个朋友,敌友界限必须清楚”,“要形成一个团结的向着共同敌人进攻的局面”。

7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取得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

第一,工农工业生产获得了恢复与发展。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 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 年增长 ,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 ,农业总产值增长 。其中钢、煤、电、原油、水泥、棉花、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第二,成功地进行了工商业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改组,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年到 年,国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 上升到 ,公私合营和加工订货从 上升到 。自产自销从 下降到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受国家控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计起来,已经在整个工业占绝对优势。

第三,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同时,国家还抓了一些重点建设。在农业方面,如治淮修黄等水利工程建设,兴修农田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到 年底,扩大水利灌溉面积 余万亩。工业方面,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厂矿,如阜新发电厂、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西北第一绵织厂、鞍钢的大型轧钢厂、太原重型机器厂和海州露天煤矿等等。

第四,交通运输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从 年底的 百多公里增加到 多公里,并完成了成渝、天兰等线路的建设。公路、内河航运、民航以及邮电事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人民物质生活方面。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职工就业人数增加, 年,全国职工人数达到 万人,比 年增加近一倍。 年到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了 左右,各地农民收入一般增长了 以上。

在文化教育方面。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年全国高等学院校在校学生共 万余人,比解放前最高年份啬 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 万余人比解放前最高年份增加 万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增长更快。此外、体育、卫生、文艺、新闻出版以及科学研究等文化教育事业,也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胜利完成,这些都为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7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坚持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尽管社会政治斗争极其复杂,工作千头万绪,但始终坚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使各项政治运动和党的经济工作并行不悖的发展,而且还做到相互促进,从而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工作中党坚持了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引导到发展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上来。党对于政治运动的领导,都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为出发点的,既有总的指导方针,又有一整套的具体政策,先经过试点,然后全面开展,使各项运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做到运动、生产两不误。党还坚持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原则,并且把它当作一条重要的政策。这样,人民群众从亲身的经历中直接感受到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二,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建国初期,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指导下,党确定的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其基本点是正确区分敌我友,团结大多数,孤立、打击当时的主要敌人。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唯一正确的策略方针。当时矛盾错综复杂,我们不能四面出击,树敌过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正是这样,党团结了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得以集中力量有效地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同主义展开进攻,为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任务打下了政治基础。

第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建国初期,党以很大的精力抓了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广大党员和干部发扬了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党政机关紧缩开支,适当降低部分干部生活待遇,节省开支,以应急需。在胜利面前,党又号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保持谦虚谨慎等优良作风。为此,党发出指示,结合总结工作,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整党、建党,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正是这样,国民经济在恢复时期,各级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坚持了党的领导。广大人民加深了对党的热爱,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所有这些,使我们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胜利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而且通过实践,也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干部。这就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为这个过渡时期规定了总路线和总任务。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早在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建国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正值这一任务即将完成之际, 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的基本精神是: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就是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 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社会主义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成为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力量 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要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使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两者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业;才能支持社会主义工商业,改进和代替资本主义商业;才能用新的技术来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才能迅速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材,从而保证社会主义获得完全胜利。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如果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凭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就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的、狭小的农业也必然会在原料、粮食供应、市场、资金的积累、劳动力等方面阻碍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总而言之,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并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74、如何理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建国后,从 年冬至 年冬,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争取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特点,农业生产力仍很低,特别是许多贫下中农,畜力不足,农具不全,缺少生产资料等,因此,“靠小农经济是摆脱不了贫困的。”

第二,土改后,我国农村中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有的人利用高利贷、投机买卖、雇工等剥削办法,成为新富农。一部分在土改中分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 或由于天灾人祸,或由于其他方面困难,不得不出卖土地。因此,为了制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发展,使广大贫苦农民摆脱贫困,抵御自然灾害,发展生产,在土改后,贫下中农中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

第三,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我国小农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矛盾,同国家计划经济的矛盾,同人民需要的矛盾问益暴露,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四,只有组织起来,才能使我国农业由规模狭小的落后个体农业进到先进的集体化的社会主义农业。毛泽东指出.在我国条件下“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因此,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75、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成功的,经验是丰富的。

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采取趁热打铁开展互助合作的方针,是以小农经济必然向两极分化为主要依据的。采取这个方针,就是在土地改革以后,及时向广大贫下中农指出社会主义方向,把他们从土改中激发出来的革命热情,引导到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农村的阶级分化。采取趁热打铁的方针,并不意味着否定农民私有制,而是在承认私有并保护私有的同时,大力引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合作化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组织形式。

农业合作化运动所采取的步骤和组织形式,是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采取这种逐步前进的步骤和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农民集体劳动的习惯,养成集体主义思想,训练管理集体经济的干部,积累集体经营的经验,同时在互助合作组织中逐渐增长社会主义成分,从而使农民比较顺利地接受集体生产的方式,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合作化运动中,坚决执行自愿互利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政策。

不能强迫,只能尊重农民的意愿,这是工人阶级对待农民同盟军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处理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上尤其如此。互利是以自愿为基础的,是处理互助合作组织中各种经济问题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做到自愿互利,才能巩固下中农与中农的团结。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是必须遵循的阶级路线。贫下中农有组织起来的迫切要求;中农是劳动者,又是农村中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必须团结他们。团结中农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严格遵守自愿互利的原则,决不侵犯中农利益,必须耐心等待中农的觉悟。

第四,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是指导合作化运动的正确方针。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就要时刻注意防止与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放任自流,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农民是个体生产者,在他们中间,比较贫困的农民容易以平均主义思想来理解社会主义,因而易于急躁冒进。比较富裕的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较重,希望自由的发展,因而乐于放任自流。这样,在合作化运动中,既要帮助较贫困的农民首先组织起来,又要防止他们侵犯富裕农民的利益,实行平均主义;既要保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这样,对于合作化的领导来说,就要时刻注意防止“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五,合作化运动中必须遵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经济规律。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将小生产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改革运动。检验这一运动是否健康发展的唯一标志,在于它是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因此,合作化运动所采取的形式、性质和规模,必须和这样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实践证明,我们党正是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步骤、组织形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7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必要性方面来看:

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就是要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强力没收,二是和平赎买。他们指出,如果能采取赎买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经设想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但由于俄国资产阶级的不合作,列宁这一光辉思想没有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这一思想,根据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第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曾经是工人阶级政治上的同盟者。建国以后,它仍然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根据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特点,党采取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处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充分发挥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它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也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它对国计民生的破坏作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生产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愈来愈尖锐,这些矛盾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政策,可以避免在消灭剥削阶级的斗争中通常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保证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从可能性方面来看:

第一,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的阶级力量的对比,迫使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也就是说“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第二,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都陷于孤立地位,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特别是经过取缔投机资本和打击不法资本家“五毒”的斗争,使这个阶级中多数分子认识到只有接受社会去义改造才有出路。

第四,我国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实行了国家对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同个体经济的联系,使它丧失了独立经营的能力。

77、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空前的速度和广阔的规模在建国后短短六年的时间里就基本完成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党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第一,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必须有区别地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实行剥夺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这两种不同政策互相促进,互相作用大大推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因为,首先对官僚资本的剥夺,就把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消灭了,大大削弱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同时把官僚资本企业没收并改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改造民族资本的物质基础,这就大大有利于对民族资本的改造。其次,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在政治上和民族资产阶级保持联盟的关系,在联盟中进行改造,这就使官僚资产阶级陷于孤立,更有利于对官僚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第二,我国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取得成功的。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不是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厂企业,而是采取了两个步骤 从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两种过渡形式 从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 ,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外部联系推进到内部联系,使企业从半社会主义性质到基本上社会主义直至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在赎买形式上,从“四马分肥”过渡到定息,体现了逐步限制资本主义的剥削,以至最后取消定息。在这一过程中,党正确地把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赎买政策结合起来,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第三,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是通过和平方法实现的,但绝不是什么阶级和平,而是一场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这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就是同资产阶级进行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激烈的斗争。经过上述斗争,才迫使资本家逐步接受改造。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打击资产阶级的投机活动以及以后开展的“三反”、“五反”、“统购统销”、“公私合营”,都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取的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由于党执行了正确的政策,采取了正确的斗争形式,才取得了胜利。

第四,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把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任务。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现的,但是对资产阶级分子如何处理,这是社会主义革命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毛泽东说,资产阶级要灭掉,人要改造。改造的办法是把企业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并举。通过企业改造促进了的改造,把资产阶级分了改造成自食其和的劳动者,这是在阶级斗争学说上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78、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和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

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大会正确总结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决定性胜利的经验,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方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工作重心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八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这是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第二,大会正确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认为,只有坚持这条方针,才能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其中,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所有这些,对于指导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大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要求。大会认为,首先,反革命已基本肃清;其次,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再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第四,大会特别强调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切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防止骄傲自大和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委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这些原则,对我们党的建设,至今仍有重要的作用。 中共八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胜利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工作重心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决策。八大所制定的关于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原则都是正确的。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提出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7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意义是什么?

月,毛泽东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和听取了各部门的工作汇报以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其基本思想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这个基本思想,毛泽东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决不可忽视农、轻工业。要适当地调整重、农、轻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轻工业,以利于满足人民生活和发展重工业;(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基地,以促进内地工业的发展;(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强国防建设,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发展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进步;(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三者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党和非党的关系。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民主党派要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一定要分清敌我,过去镇压反革命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清查反革命分子。但在反革命已大为减少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少捉少杀”,尽可能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是非关系。要正确处理党内的是非问题,对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要向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学习。但不是盲目地一切照抄,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对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规定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政策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党的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它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

80、建国头七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

从新中国成立到 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胜利。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党在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运动,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使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全国造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中,我党始终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使各项政治运动,党的各项工作和生产并行不悖地进行,同时还相互促进,从而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第三,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民经济恢复即将结束时,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采取多种形式逐步过渡的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大变革,避免了在通常情况下难以避免的生产力遭到破坏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四,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抓住主要矛盾,不四面出击,并注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

第五,在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注重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同破坏党的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教育党员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由于以上原因,大大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了科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胜利。

8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 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内容分 部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其主题。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我们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第二,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 )工人阶级内部、农民阶级内部、知识分子内部、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集体同人民之间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

第四,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要用专政的方法、强制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要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第五,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必须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应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方面,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方面,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国长远利益和人民的目前利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第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失去警觉,也可能发生对抗。对此,我们必须充分注意。不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这种情况通常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是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对国内阶级形势作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指导党和人民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伟大纲领。它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82、如何正确估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成就和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参考答案]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年。在这 年中,由于党对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等等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工作中又有挫折和失误,教训是很深刻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年中的挫折和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 年春开展的整风运动中,进行了反右派斗争。这场斗争是必要的,但被严重扩大化了,误伤了许多同志和朋友,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第二, 年,在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第三, 年底,党开始纠正工作中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 年七八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又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同志。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使我国国民经济在 年间发生了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巨大损失.

第四, 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党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并于 月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开始了这个阶段中的重要转变。但是,正当国民经济比较顺利恢复和发展时,在 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此,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为此, 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运动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上述各方面的错误是严重的。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由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从 年冬以后一直在贯彻执行调整经济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建设还是逐步地重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以 年同 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 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起来了。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用量都增长六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 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十年的 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月。我国首次核爆炸成功。在此期间。我们还顶住了苏联领导集团的压力,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借款,并且大力支援了许多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这些成就是这一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这十年中的一切成就,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这一期间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集体。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是不能把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个人。

8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留下了那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有严重的失误。党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主要是: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努力做到使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那种单凭主观愿望来指导经济工作的作法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年,我们在高级社尚待稳定和完善之际,即匆忙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践证明,生产关系过急过多的变动,脱离了生产力的水平,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打击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值得永远记取的教训。

第三,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形势,要作出科学的分析。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了,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些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因此,否认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存在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们也决不可夸大敌情,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党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第四,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这个时期“左”的错误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受到损害和削弱。如把正确意见当作右倾保守来批判,把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当作反党分子来批判等等。这也是需要我们记取的严重教训。

第五,应该永远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绝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搞主观主义,无视客观规律。经验证明,骄傲对于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一连串失误,正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84、“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又由于我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不能抄袭别国经验,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必须探索。而党过去又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习惯于从阶级斗争角度和用阶级斗争方法来观察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正是这样,使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进而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和持续。

第二,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逐渐变为国家争端,在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斗争。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反修防修运动,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日益深入到党内,以致错误地把党内许多分歧、矛盾看成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矛盾、敌我矛盾。

第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处理领袖和党的关系方面所出现的偏差,对我们党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党不但没能有效地抵制这些影响,反而逐渐地沾染了这些弊病,也就使党难于纠正这种错误。

第四,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而封建统治长达两千余年,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用的权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中国社会历史特点也是有关系的。

85、我们应从 “文化大革命” 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和巩固以后,尤其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发展生产力,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是党的中心工作。不认识这个转移的重要性,不及时实现这个转移,就一定要犯严重错误。

第二,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必须用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并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来解决,对作为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和其他严重犯罪事件,也应经过法律程序处理,确保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以利现代化建设。为此,既要反对阶级斗争熄灭论,又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更不允许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第三,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允许领袖人物凌驾于党和群众之上,领袖人物必须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群众意志的体现者、执行者。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条深刻的经验教训。

第四,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真正做到在党纪和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由于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而导致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产生和滋长。

86、怎样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

[参考答案]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第一,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出发点是为了反修防修。虽然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但他始终认为是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在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甚至以为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曾多次诚恳地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毛泽东的悲剧所在。因而绝不能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阴谋相提并论。

第二,毛泽东虽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引起具体错误。譬如他主张“要文斗,不要武武斗”,反对任意抓人、抄家、封门、肉体摧残;他号召联合,反对分裂,反对打派仗。这同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武斗、搞打砸抢、制造分裂、搞乱中夺权是根本不同的。

第三,对待干部的问题,毛泽东始终不同意搞“打倒一切”。“文化大革命”中虽然错误地打击了许多好的干部,但毛泽东还是坚定地认为,干部中好的和比较好的大多数,要团结 以上的干部。他认为干部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认真改了就好。因此他保护过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当他发现自己对某些干部处理错误时,还能主动纠正错误。这同林彪、江青一伙人伪造证据、栽赃陷害、置人于死地是根本不同的。

第四,毛泽东虽然曾经重用过林彪、江青等人,但他又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江青、张春桥等人,也曾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篡夺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第五,毛泽东在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安全,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执行了正确的对外政策,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坚决支持和援助各国人民的斗争。他还领导打开了中美、中日外交的新局面。毛泽东所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及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至今仍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是严重的,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即献身于中国革命,并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首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使革命转败为胜。他领导建立了新中国,并开创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它不仅培育了几代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而且今天仍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战略家。他的伟大贡献是不朽的。

8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它在领导工作中实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全会彻底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清除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要求全党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阶级形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行动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这样就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线。

第三,全会纠正了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提出了按经济规律指导经济的思想。全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要改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纠正诸如权力过于集中、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以党代政、以政代企、机构庞大、责任不明等弊病 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全面落实党提出的各项农业政策等等。这些正确主张,都是经济工作中带根本性质的拨乱反正。

第四,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党规党法和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为了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全会选举产生了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进一步完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了新的中央领导成员。全会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对人民的贡献。

88.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从而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学说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这一过渡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得到确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经济上,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五反”运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始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文化上,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军事上,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些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稳步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3)1949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紧接着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终于使中国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近代历史发展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89、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

(1)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由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飞跃,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改全面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食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的、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面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历史证明,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

9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参考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个部分,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对官僚资本来取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保护、利用等政策。

(3)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就与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是共产党的老朋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共同纲领》、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建国初期,也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正面作用,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益补充。 (4)我国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这一切,使民族资产阶级在心理上、思想上能够接受。

91.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956年,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1)其成功经验主要是: 第一,在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制止了农村的两极分化,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行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第二,采取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适应了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避免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使农业合作化得以稳步面顺利地完成;第三,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保证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发展。

(2)其意义是:第一,农业合作化的推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第二,保证了城乡供应,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2.试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参考答案]

(1)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给资方人员以出路,逐步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这主要表现在: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太粗,在有些场合混淆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合并过急,产品单调,质量下降,商业网点撤销过多;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也有不当之处,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9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参考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巨变。

(l)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从1949年到1956年短短的七年内,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上结束了长达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宣告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说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也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以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4)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百年来横行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已被赶出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界也已经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它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4.为什么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作为革命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不可能也不应该将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由资产阶级去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这样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这样做。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主要是: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的确立,为转变提供了思想保证。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成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③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3)中国共产党及时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开始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尤其是创造性地、成功地实行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9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参考答案]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具体表现为:

(l)和平赎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运用政权的力量,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具体分析了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在民主革命中有两面性,而且在过渡时期也有两面性,即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列主义关于用赎买的办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

(2)逐步过渡。无论是对农业、手工业或者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多种过渡形式,使被改造者能够逐步适应新的经济制度,而不致感到突然。这样,避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的情况下,所通常难以避免的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切实贯彻团结、教育、改造政策,使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终于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在世界历史上很有特色的剥削阶级,终于以一种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独特的方式最后走向消灭,而其中的个人则获得了新生。对一个剥削阶级进行这样的改造工作,取得这样的改造结果,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性贡献。

(4)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

96、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参考答案]

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

(1)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性质转变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阶段。这个过渡时期特点是,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手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暂时不消灭资产阶级,也不消灭剥削,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向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倾斜,等等。这对于落后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搞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总路线不仅在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方面,也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这一新思路既不同于“先建设、后改造”的设想,又有别于“先改造、后建设”的选择,就科学认识的真理性而言,确实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佳选择。

(3)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显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观念。

(4)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1953年起,用1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表明当时在时间与速度上的考虑,基本精神是要稳妥慎重,在建设、改造与稳定三者关系上,基本思路是以改造促进建设发展,以建设发展巩固和创造新的稳定,以稳定保证改造和建设发展。毛泽东一再强调要逐步过渡,稳步前进,他开启了新中国注重在重大的社会改革中保持稳定、保持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治国思想传统。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必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97.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参考答案]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般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l)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社的途径,把个体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根据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的特点,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上,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从而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4)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党和政府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逐步将资本家和地主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使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5)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客观上遗留下若干问题,有待将来逐步解决,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98.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矛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分析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基本矛盾作为一个全面性的问题提了出来,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957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系统分析了它的性质、特点和解决办法。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一面,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99、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中主要提出了哪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观点?

[参考答案]

(1)在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方面,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命题,刘少奇、周思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以帮助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邓于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积极住,促进农业发展的思想,邓小平提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采取何种形式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标准;

(2)在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陈云提出建立适合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的设想,刘少奇提出要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毛泽东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并提出中央和地方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分权的问题,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提出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思想。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100.毛泽东为什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参考答案]

(l)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如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即采取了苏联模式。这是因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则支持、帮助中国。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吸引着所有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第三,苏联党和国家当时对新中国的援助;苏联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2)任何一种模式的实行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的进程中也逐渐察觉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在大规模的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许多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因此,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很快在中央领导中形成共识,开始了探索的艰辛历程。

10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l)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联走,照抄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还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另辟新径,定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一个至关重大的课题。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2月开始,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也参加了这些汇报会。这是建国以后中央领导人财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归纳为十大关系问题,并在425举行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随后又在52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阐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第一,揭露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是苏联产业结构一贯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农业过轻;国家把农民挖得太苦,国家通过义务交售和实物支付的方式无偿地拿走农民很大一部分产品,又用扩大剪刀差的办法积累资金;苏联在30年代形成了以中央部门管理为主,实行统一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统得过死;斯大林使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关系很不正常,导致国内民族关系紧张。毛泽东还批评了苏联打倒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做法。

第二,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提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以便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呢?毛泽东强调了三点:一是在国内必须处理好党与非党、汉族与少数民族、革命与反革命、是与非等关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是对外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习。三是在经济工作的各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针:在产业结构问题上,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在地区经济结构上,提出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在消费问题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在管理体制问题上,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3)《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准备。它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对当时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都有极大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02.试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

(l)1956年是个多事之秋:国际上,苏共二十大之后,相继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在国内也接连出现了一些闹事事件。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事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冷静观察、认真对待的态度,并对事件的原因和整个形势作了比较客观的估计。正是基于对这些事件的正确分析,毛泽东才能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957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他的理论贡献在于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而且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它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用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不一样,它虽有矛盾的一面,但基本上是适应的,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改革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第四,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毛泽东指出,解决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第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各民族关系上采取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兼顾国有、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等。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党和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中央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新成果。

10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l)新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正确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阵地。这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2)毛泽东提出的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阶段的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搞科学技术无法提高生产力的思想;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两类矛盾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或者被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来源。同时,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104.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哪些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应该处理的矛盾问题,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l)1956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其主要内容是:①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毛泽东为我党制定的一贯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依据这一方针,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辉煌成就。今天,党继续贯彻这一方针,建立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从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揭示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十种关系。十种关系中无论哪一种关系,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这十大矛盾的内容,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仍然存在,其解决方式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指导和借鉴作用。

(2)1957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其现实意义在于:①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根据这一学说的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这就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②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方针、政策,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0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考答案]

(l)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他指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2)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涉及到正确处理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众多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3)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解决的方法不同。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绝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4)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避免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作敌我矛盾用专政的办法来处理的错误做法,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106.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历的严重挫折及其历史局限?

[参考答案]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借鉴苏联经验,努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虽然这一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发生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严重错误,但是,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者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当然,毛泽东的探索亦存在着历史局限。

第一,这一探索就总体而言,还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的影响。毛泽东从苏联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意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决心另辟蹬径,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此,他进行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也先后犯了包括“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在内的严重错误,使探索走上了歧途。由于误入歧途,没有找到正确答案,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中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

第二,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背离。如毛泽东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等正确思想,但他后来又断然否定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又如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要严格区分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但在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第三,这一探索中存在着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左”倾错误的发生。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逐步弄清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107、试述中共十三大关于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及据此制定的基本路线。

[参考答案]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大会对当前我国社会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今天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会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08、怎样认识和理解“八九政治风波”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发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正如邓小平所说,“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已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国际环境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度过战后危机重新获得发展,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科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大为加快,这使一些人感到意外而生产困惑,他们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种种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决策上发生了不少严重失误,致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以至社会主义制度本来具有的优越性未能始终一贯地发挥出来。这就不能不影响到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思潮相当严重地泛滥开来。一些西文国家的政治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有计划地通过种种渠道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竭力支持和扶植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动摇和夺取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阵地。这种“大气候”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知识界、青年学生乃至党内的一些人所产生的严重影响,是决不能低估的。

从国内环境来看,在粉碎“四人帮”后就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1979年初,在这股思潮刚刚冒头的时候,邓小平就旗帜鲜明地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后,他又严肃地提出了反对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任务。但是,多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赵紫阳接替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以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逆流不但没有受到遏制,相反地愈益发展,以致泛滥成灾。一批长期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并从事政治阴谋活动的人,便成了动乱和暴乱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而长期纵容、鼓励和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赵紫阳也就成为在党内支持动乱的代表人物。

109、试述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1992118221,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他多次发表重要谈话,其主要观点有:

(1)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4)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经济发展才能快一点。(5)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6)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7)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须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8)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这些谈话科学地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10、中共十四大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一致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同时提出,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应该从原定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8-9%;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

111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巨变?其基本结论是什么?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11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113、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起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加加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14、什么是“三讲”教育?它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从1998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党中央对这次“三讲”教育高度重视,作出全面部署,进行精心指导。

全党共有70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其中省部级领导班子成员达2100多人。党内外干部和群众对“三讲”教育十分关注,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仅直接听动员报告、参加民主测评和帮助整改的就有500万人以上。广大干部在“三讲”教育中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查找领导工作中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坚持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三讲”教育中思想上、作风上的收获,不断转化为广大干部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廉洁自律、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

实践证明,进行“三讲”教育,是促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正确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是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历史新时期的丰富和发扬。

115、为什么说“三个代表”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

第一,“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三个代表”要求依据这些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基本原理,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前进、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这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提出的最本质要求,体现了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致性。

第二,“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领导人民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领导人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中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要求,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第三,“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和活的灵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坚持从新的时代特点出发,把蕴含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若干重要思想和原理,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的要求,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从而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提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的理论内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16、怎样理解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制定正确的纲领,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既有确定每个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

我们党所以叫做共产党,就是因为党从诞生时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最高纲领前进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员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牢固树立、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订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途径和模式。只有从现实国情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当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推进共产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现在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现在和今后长时期内制定一切方针政策包括制定党的纲领的基本依据。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深化,是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实现这个基本纲领而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如果在这个现实斗争中不忠诚、不热情,那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党的最高纲领,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

总之,我们共产党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论者,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统一论者,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要从现实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117、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一基本性质,是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党八十多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党还要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第一,这是由于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是最进步、最有活力和远见的阶级,因而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就代表了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正是因为把工人阶及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党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全体人民团结、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成为深受人民拥护的执政党。

第二,这是由我们党的党员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的情况决定的。1935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指出:“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党在各方面的工作。”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党员成分的多样化与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和全民族的先锋队之间的有机联系。今天,我国工人阶级中不断涌现出先进分子,其他阶级、阶层中也在涌现出先进分子。我们党要更好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应该继续把全社会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都吸收到党内来。

这里需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绝不能因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共党史论述题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