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兼谈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

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兼谈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

时间:2023-01-10 14:30:00    下载该word文档
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兼谈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摘要】《松游小唱》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创作的万言长诗,该诗在四川地方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都可谓沧海遗珠。《松游小唱》及其主人董湘琴的被发现,引发了世人的称道和学界的研究热情,5·12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董湘琴热”、探访“松茂古道热”。这首长诗属于标准的地志文学,是诗人对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文章以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与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为考察对象,探讨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期】2014(000004【总页数】7【关键词】羌族文学;董湘琴;《松游小唱》;想象与意象地理人的精神意识的形成往往包含着个人生存环境的地理文化元素的影响,对文学家而言,地理文化元素映射到作家的精神意识层面,将影响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这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的辩证关系,在《松游小唱》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关系中得到了深刻反映。犹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样,岷江河谷优美的自然景观、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诗人对地理的丰富想象与意象建构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松游小唱》与众不同的个性;而董湘琴充满地理想象与意象的《松游小唱》则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透过历史厚重的帷幕,
领略岷江河谷地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变迁。近年来,《松游小唱》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关系成了一些学者关注的话题,如张宗福的《〈松游小唱〉与岷江历史文化的对话》。但目前这首堪称“文字的清明上河图”、“七百里松茂古道风情画卷”的万言长诗随时间的流逝并不为人所熟知,它只流传于今都江堰、茂汶地区。因5·12汶川大地震,蕴涵丰富的岷江河谷地域文化受到极大的破坏,拯救岷江河谷地域文化迫在眉睫,《松游小唱》才再次被人们想起,获得了重光的机会。而研究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与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的关系,显然也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诗人与《松游小唱》羌族诗人董湘琴(18431900)是清末灌县和阿坝地区著名的文士,名朝轩,又字湘芹,号玉书,原灌县(都江堰市)虹口人,后迁城关白果卷,自建腕腴精舍。董湘琴一生佼佼不群,年少豪侠任性,尝以戎马书生自命,风流俊雅,为时辈所仰。他晚年所作《偶作感怀》云:“湖海未输豪士气,烟花深悔少年场。”他生活于清末同光年间,正值外侮侵略、慈禧误国、民主兴起之际,因而“世乱每怀陶侃志,时艰独抱仲淹忧”(《感秋》,他对科考极为不满,视“太宗皇帝创奇谋,赚得英雄尽白头”(《乡试强期》)为大骗局。他科考屡试不中,直到光绪乙酉年(1885年)42岁时才取得直隶理番厅“岁贡”资格。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诸如《腕腴精舍词赋》《百花潭诗集》等,然而流传下来的并不多,现存的仅有《松游小唱》以及很少的诗赋联文。《松游小唱》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松潘发生藏民动乱,松潘厅总兵夏毓秀督师平乱,董湘琴受邀作松潘厅幕僚时所作①清末松潘地区藏民动乱据《清史稿》载,共有两次,一次是光绪辛巳年,时年诗人37岁;另一次是光绪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