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罗马书》注释正文 第一章

《罗马书》注释正文 第一章

时间:2022-11-08 23:52:47    下载该word文档
《罗马书》注释正文第一章提要:1-8保罗向罗马人提到自己所蒙的选召,9-15以及他希望访问他们。16-17福音的定义及其所显示的公义。18-20上帝对于各种罪孽的愤怒。21-23外邦人的罪恶。1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耶稣基督”:见太11注释“仆人”:原文意为“奴隶”。保罗经常用这个词来表示他作为基督信徒与主之间的关系(加110;腓11;多11,意思是属于一个主人并且为他服务。保罗认为基督徒是基督所买来的(林前62272317;彼前118-19,所以经常用这个词来指信徒(罗622;林前722;弗66;参彼前216;启1925我们不应该以这个称呼为耻。我们应当高兴地承认我们是基督所买来的,从而要服从祂的旨意。这种绝对的服从乃是真正的自由(林前722;加47,因为我们越受制于基督的权威,就越能摆脱人的束缚(林前723“保罗”:原名扫罗。词义见徒七补充注释。保罗在书信开头的问候语中提到自己作为作者的名字,这是遵从了古代的习惯。见约瑟弗斯《犹太古事记》卷十六634;徒2326;马加比上113032“使徒”:原文意为“派出来的人”,故有“使者、“特使”之意。在新约圣经中,这个词通常限于耶稣亲自挑选和指导的人,即十二使徒(路613)和主所直接选
召和指教的保罗(徒915221415261617;加11112“特派”:原意是“用一条界线划分出来”指上帝的子民与世界区别开来(七十士译本利2026,义人与恶人最后的大分离(太13492532,和使徒特派担任特别的工作(徒132该词原文由两部分构成即“好”与“消息”(见可11注)。在《罗马书》中保罗执行了传上帝福音的任务。根据上下文,保罗在这里说明他蒙召和特派的目的。他蒙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有关祂儿子的福音(见13注)2这福音是上帝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从前……所应许的”:这个应许是在旧约圣经中特别作出,并且蕴含在整部旧约圣经中,预言弥赛亚的来临。福音并不是上帝事后的考虑,也不是突然改变了祂对于人类不断展示的旨意,而只是实现了祂对于我们始祖(见创315注)以及以后每一个世代所发的应许。“藉众先知”:预言福音的不仅有旧约的先知书的作者,而且有其他人,如摩西(申1818撒母耳(徒:24诗人(诗407“圣经”:保罗在整部《罗马书》中经常引用旧约圣经的章节,说明福音完全符合大家所公认的上帝预言中的教训(见徒262223。保罗特别热心地向他的同胞指出基督教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预言和圣经的基础之上的。3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论到祂儿子”:指福音的内容。“我主耶稣基督”:原文这些词放
在第4节末尾(见该处注)“按肉体说”,即从人性上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犹太人指望弥赛亚按照预言(赛111;耶2315)出自王室(太2243;约7424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圣善的灵”:有人认为这是指圣灵,并引证811,但圣灵在别处从来没有这样称法。有些人认为这个词语是与“按肉体说”相对的(13。他们说,从身世来说,耶稣是大卫的后代,从圣洁的神性说,祂也是上帝的儿子。许多神学家详细讨论了这节圣经的神学意义。保罗在这里所侧重的,似乎不是基督神性和人性的对比,而是说明基督既是所应许的犹大弥赛亚,又是上帝神圣的儿子。“从死里复活”保罗提出耶稣的复活作为祂神性的证据。耶稣曾不断宣布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太2743517-301036,并且预言祂将在第三天复活(太1240;约21921。现在保罗强调耶稣通过神奇地实现了祂所预言的复活,确证了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在原文中“我主耶稣基督”出现在第四节之末。保罗最后把大卫的后代,上帝的儿子,同基督徒所承认为基督和主的拿撒勒人耶稣联系在一起。些名字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耶稣”是亚兰文“约书亚”的希腊语形式,意为“耶和华是拯救”(见太11注)“基督”是希伯来语“弥赛亚”(受膏者)的希腊语形式。“主”是对神圣统治者和主宰的称呼,常用于七十士译本(见约20
28注)“以大能显明”,既可以理解为耶稣通过复活,神奇而有力地证明祂是上帝的儿子,也可以理解为耶稣在复活时和复活后乃是“大有能力的上帝儿子”。这两种解释都与其他的经文和谐一致,并没有暗示耶稣在复活以前不具备上帝的能力和本性。5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我们从祂受了”语用复数,可能是指单数。常用这种方式表示有权威的人。不过保罗也有可能在这里包括其他的信徒。保罗在这里宣称他的使徒职分不是出自人而是出于基督自己。“恩惠并使徒的职分”,许多解经家把这句理解为“使徒职分的恩惠”保罗经常讲到他蒙召担任使徒是上帝“赐给他的恩典”(罗151516;加27-9;弗37-9。但其他人则认为这里“恩惠”是指保罗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个人所领受的救恩(徒91-16;参林前1510。关于“恩惠”一词的意义,见罗324注。对于保罗来说,他的悔改和蒙召担任使徒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他是从“亵渎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的”(提113直接蒙召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加123怪不得保罗宣称“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他不仅是一位悔改的基督徒,而且是一位奉派的使徒。“在万国之中”:该词通常指犹太国以外的外邦国家,与保罗自己所担任外邦人使徒的工作相符合(见徒2221;加11627-9;弗31-8。不过这里也反映了
耶稣原来交给他门徒的任务(太281920;可161516,以及保罗在悔改时所接受的工作(徒915,即把福音传给全世界人类。“为祂的名”保罗传道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宣扬并荣耀基督,特别是因信而顺从使祂的名得到尊荣。为了这样的事业,保罗甘冒生命的危险(徒15262113;参徒916“信服真道”又见于罗1626“信服真道”既可以理解为把真道作为支配行动的原则来服从,也可以理解为信心所产生、作为其特征的顺服。不论怎样理解,重要的事实是保罗把信心和顺从联系起来。罗马书的重要信息就是因信称义(322等)。这是保罗蒙召宣扬的好消息。他把自己的使徒职分看作是一个在万国之中使人因信而顺服的任务。6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其中”在万国或外邦人中间。保罗蒙召就是为了他们。他在这里也许表达了他写信给罗马信徒的权威。“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蒙耶稣基督宣召的人”7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上帝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在罗马”罗这里显然指所有在罗马的基督徒。“为上帝所爱”,上帝爱所有的人(316;弗245。但是,对于藉基督的死而与上帝和好的基督徒来说,过去使他们与上帝隔开的障碍已经消除(罗510;见约1623注)“圣徒”,即
“圣洁的人”。该词在新约圣经中通常指基督徒(徒932412610;弗11等)。它不一定指那些已经完全圣洁的人(见林前12;参林前111,而是指那些通过认罪和受洗被看作是与世界分离而奉献归主的人。“圣”字的希腊文haqios其基本含义是“从普通的中间分别出来用于神圣的用途”。在这个含义上旧约圣经使用了其希伯来语的对应qodeshqadosh,用来表示圣幕及其物件等(出409该词曾用来指犹太整个民族(出1956;申76,这不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圣洁完全的,而是因为他们是与其他民族分别出来事奉真神,而其他的民族则是拜偶象的。该词在本节中,用来指罗马的基督徒。他们蒙召与其他人以及其他的生活方式分别出来,奉献为上帝服务。“恩惠”原chairs(善意)不是书信常用的问候语。常用问候语是chairein,,表达了一种健康和兴旺的愿望。chairein在新约中出现在吕西亚给罗马巡抚腓力斯的信中(徒2326)和雅各书中(雅11。这两处均译成“请安”chairein在约二10中的使用表明基督徒惯于用这种方式互致问候(见太26492729;可1518;路128;约193但保罗不使用通常表示暂时兴旺的chairen(请安),而用了“恩惠”。该词开始拥有基督教独特的含义(见罗324注)“平安”希伯来语常用问候的方式是“平安”shalom)或“愿你们平安”shalomlaka见创2964323;但1019;路105
6等)。耶稣复活以后曾这样向聚集的门徒问候(约201926耶稣的生、死和复活给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词汇带来了新的含义。“恩惠”要理解为上帝在基督里的救赎之爱(见提后19“平安”要理解为藉着救赎与上帝和好(罗51。保罗在他所有的书信中,以“恩惠”“平安”这两个词基督教的含义,作为他惯用的问候语(林前13;林后12;加13;弗12;腓12;西112;帖前11;帖12;门3;参提前12;提后12;多14。彼得和约翰也用了同样的问候语(彼前12;彼后12;约二314“我们的父上帝”,作为创造主,上帝是全人类的父(徒172829,但祂尤其是基督徒的父,因为他们从上帝而生(约11213;约一51;参约一312,并且被接纳到祂的家中(罗815变得与祂相象(太543-48保罗的问候实际上是一个祈祷,求上帝赐恩惠和平安给罗马的信徒。所以在他所有的书信中,他的问候语不只是出于礼貌。基督徒的爱已经把这些词语变成祈求天上福气的祷告。“主耶稣基督”,这里把耶稣和天父列在一起,都作为恩惠和平安的源头。这是保罗承认基督神性的证据(见腓26在新约圣经中经常提到耶稣给人带来平安(约14271633,徒1036;罗51;弗2178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我靠着耶稣基督”,我们可以
在祈祷和感谢之中藉着基督亲近上帝(见弗520;来1315“感谢”,保罗在他许多书信的开头都是为他的读者而感谢上帝(见林前14;腓13;西13;贴前12;贴13提后13-54不时表达他要见他们的愿望(腓18;提后14。保罗承认并且为别人在基督徒道路上的进步而感谢上帝,即使他们有需要责备之处(见林前14511。他就用这样的方法勉励信徒,使他们更能接受他接下来的教诲。“我的上帝”这个词语强调了保罗作为一名基督徒和使徒与上帝之间个人的关系(参林前14;腓13419;门4“你们的信德”,即你们对基督的忠诚和献身,和你们的基督徒品格。在1619节也提到了类似的话“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天下”(见约1219注,参徒176;西16,可以理解为代表罗马帝国。由于罗马城是首都,不断有旅客从这里经过前往帝国各地,所以很容易看出罗马基督徒有关新宗教的消息是怎么样传遍“天下”的。全国各地其他基督教会的信徒,会很高兴地收到这个消息。保罗可能特别想到了那些传扬罗马教友信心和顺从的人。9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的提到你们;“用心灵”,保罗的事奉不只是形式上,而且是在心灵上。他把自己奉献给上帝,传基督的福音。“上帝可以见证我”,只有上帝知道真实的情况,使徒恳请上帝作证(参林后1231131;加:1
20;腓18;帖前2510。保罗是在哥林多写这封信的。在那里他的真诚最近受近严重的怀疑,特别是因为他推迟了原先答应的访问(林后115-24。现在他即将动身前往耶路撒冷,显然与罗马的教会更远了。他的真诚可能再一次受到怀疑。人们甚至可能怀疑他不好意思到罗马传福音。这时保罗无法用其他方法来证明。他只能说出自己的爱心,许多的祈祷,以及真心想见他们的愿望。求无所不知的上帝证明他所说的是实话(罗19-16“不住”,保罗对其他的教会也表现出同样的关心(见弗11516;腓134;西134;帖前123213。他最关心的就是福音在各地的传播。“提到”,保罗虽然从未见过罗马的基督教会,但在祈祷中却一直记念他们。10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上帝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上帝的旨意”:上帝从起初知道末了。我们顺服祂的旨意和引导是最聪明的。保罗在传道时都是这样做的(见徒167910。经上指示我们也要这样做(雅415。按照上帝的旨意,保罗访问罗马的要求后来实现了,但是决不是以使徒原来所指望的方式。他是戴着锁链作为一名囚徒到达罗马的(徒2814-1620“终能”保罗一直希望访问罗马(见13节)“得平坦的道路”,原意为“顺利的旅程”。但在新约时代该词常用来指一般的顺利。(见林前162;约三211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
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恩赐”希腊语charisma来自charis(恩惠)保罗希望亲自分给罗马信徒的属灵恩赐,显然是指基督徒信心方面的勉励和成长的福气。“坚固”,保罗并没有说“让我来坚固你们”。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器皿,上帝要通过他坚固和振奋罗马基督徒的属灵生命(见罗1625;帖后21712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这样”,保罗以基督徒的谦虚和礼貌尽量不让十一节的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即他来只是分赠,而他们只是领受。他的目的不是“管辖”他们的信心(林后124。他认为他的读者也是基督徒。他自己也希望通过分享“彼此的信心”得到益处。“得安慰”12节似乎不止是表达机智和礼貌。这位经验丰富的使徒,罗马信徒需要他的鼓励,而他也需要罗马信徒的鼓励。离群索居、与世隔绝是不可能造就完美的基督徒品格的。基督徒的信心需要受到同道们信心的鼓励。13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保罗在希望别人特别注意某一重要论点时,最喜欢用这一句话(见罗1125;林前101121;林后18;帖前413“得些果子”:保罗希望在他们中间得一些认识基督,在信心和善行上有长进的人。耶稣曾吩咐祂的门徒在他们自己的生活
中,和在别人的生活中“去结果子”(约1516;参约436。在新约圣经中,“果子”是一个常用的比喻。保罗用它来表示好的和坏的结果(罗62122745;加522122417;西16“外邦人”,即“万国”(见5节注)“在你们中间……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暗示罗马的教会是以外邦人为主的。“阻隔”:保罗进一步提出了他真心要访问罗马教会的证据。去访问他们不仅是他的愿望,也是他明确的目的(徒1921。但因种种原因令他未能成行(罗1522;参帖前218;徒166714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希腊人”,保罗采用了希腊人常用的划分方法,把全人类分成希腊人和非希腊人。希腊人把一切不讲希腊语的人看为化外人。这并不一定是贬义词。区别主要是语言和种族方面的(见林前1411。在大都市罗马住着来自各个民族,以及各种文化水平的人。保罗宣称他有责任向整个外邦世界传福音,而不管他们的种族和文化水平。“聪明人”,福音是传给万民的信息。哲学家们往往瞧不起无知识的民众,犹太文士把不明白律法的百姓看作是被咒咀的(约749。然而福音是传给万民的,实际上最先乐于接受的乃是平民百姓(林前126-29“聪明人”也不可予以忽视。希腊人以自己的智慧而自豪,他们热心地追求它(林前122。但福音也是要传给他们的。保罗自己曾受过高深的教育。百姓的语
言、文化和智力各有不同,但福音是要传给万民的。人与基督所建立的关系要深过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差异。“欠他们的债”保罗认为自己是“不得已”才传福音的(林前916这种要把福音尽可能传给地上万国的使命感部分是来自他对于外邦人的特殊任务(徒915;罗1113。但在各地领受了认识救恩之福的所有基督徒,也负有同样的责任(见《福山宝训》135页)15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我情愿”,即“我希望”“在罗马”,保罗曾在以弗所、雅典、哥林多等大城市传道,现在他急于到帝国的都城去传福音。16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我不以福音为耻”,保罗被犹太人视为背教者,在外邦人中被藐视、遭迫害。他被从一个城赶到另一个城,当作“世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13他十分清楚,传扬十字架,在希腊人为“愚拙”,在犹太人为“绊脚石”(林前123。但保罗坚信福音的真理,因为他自己曾充分经历过其福气和能力。他非但不以福音的任何内容为耻,而且以许多人所讨厌的基督十字架为荣(加614“上帝的大能”:福音是上帝发挥救人能力的方法。不论何处,只要有人相信福音,都是因上帝消除了人得救的一切障碍所致。保罗是在述说他自己所体验过的一个事实。他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上帝的大能”,见过它在别人身
上的效果(林前1182421-5“一切相信的”;福音是要传给万民的(提前24。但只有对于那些乐意接受的人,福音才是上帝拯救的“大能”。这种甘心的接受就是信心(见约31617“先是犹太人”:保罗在特权和责任方面,总是把犹太人放在第一位(2910。上帝的圣言曾交托给他们(312。他们拥有律法和圣殿表号性的礼节。弥赛亚是从他们中间出来的(95,所以福音自然先传给他们。福音传给世人的步骤实际上就是这样(徒1346;参太10562143;路2447;徒186。保罗在传道时习惯上先在犹太人的会堂开始工作(徒17121846198。在被囚到罗马以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福音传给那里犹太人的领袖(徒281723“希腊人”即“外邦人”,同罗291039;见约735注。犹太人根据宗教信仰把人类划分为“犹太人和希腊人”(见徒141林前1032希腊人则按照民族和文化把人类划分为“希腊人和化外人”(见罗114注)17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的义”:可以理解为上帝自己的义,来自上帝的义,蒙上帝所悦纳的义,或上帝恢复人为义的方法。这句话归纳了《罗马书》的伟大主题。保罗从广义上用了“上帝的义”这个词。福音显明了上帝的公义和完全(326。它显明了来自上帝的义,以及人怎样才能得到
这义(太520;腓39;见罗43-5注)“显明出来”或“正在显明出来”。上帝的义特别显示在基督的死上(321-26。但随着福音的不断传开,在每一个听信福音之人的属灵经历中,这种公义一再地显示出来(加116。人类凭着自己无助的理智和哲学,是不可能获得上帝之义的。上帝的义是来自上帝的启示。“本于信,以至于信”请参照“荣上加荣”(林后318“力上加力”(诗847。上帝的义是凭着信心接受的。接受以后就会使信心越来越大。我们在运用这信心的过程中,能接受越来越多上帝的义,直到信心成为对于上帝的永久性态度。“如经上所记”:与本章2节和罗马书其它许多地方一样,保罗设法证明福音的信息是与旧约时教训一致的。“义人必因信得生”,或“因着称义的人必活着”“因信”可以与“义人”“得生”联系在一起。经文引自哈24。在迦勒底人入侵的时候,哈巴谷因以下的保证而得到安慰:义人必因他们信靠上帝而得蒙保守(见哈24注)。保罗在罗117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意义来。义人活着不是靠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功劳,而是靠信靠上帝。有些人认为把“因信”和“义人”联系在一起更能准确地表达罗马书因信称义的主题。保罗设法证明,只有凭着信心,人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只有相信称义的人才有生命。这两种理解实质上是一样的。所强调的都是信心。18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
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原来”:从这里开始提出了书信的主要论点。保罗首先设法说明,所有的人,包括外邦人和犹太人,都需要福音中所显示的公义。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不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都面临着上帝的愤怒(113-3221-320“上帝的愤怒”,即上帝对罪的不悦,最终将导致他受死的处罚(见623336无穷上帝的愤怒不能与人的怒气相比。上帝就是爱(约一48,祂虽憎恨罪恶,却深爱罪人(《喜乐的源泉》54页)。但上帝绝不把祂的爱强加在那些不肯接受祂恩典的人身上(见《历代的愿望》22466759页)所以上帝对罪的愤怒表现在向那些自愿留在罪中接受其不可避免之后果的人,收回祂的眷佑和赐生命的能力(见创63;参《历代的愿望》107763746页;《喜乐的源泉》1718页)犹太人在拒绝基督以后的可怕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既然顽梗不化,拒绝了恩典的最后召请,“上帝便撤回祂所给予他们的保护,并收回那遏止撒但和他使者的能力,把全国交给他们所拣选的首领去管理了。《善恶之争》28当上帝对罪的愤怒落在我们的替身基督身上时,与天父隔绝的感觉给祂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祂决不可运用祂的神能来逃避这极大的痛苦。祂既是人,就必须忍受人类犯罪的结果,就必须忍受上帝对于违背律法所有的愤怒”《历代的愿望》686页)。最后在十字架上“上帝对罪恶的愤怒,就是祂对于
不法之事所显示的憎恶,使祂的儿子心中惊慌不已。……上帝在救主受最剧烈痛苦的时候向祂掩面,使祂肠断心碎,其伤痛是世人所永不能充分明白的”《历代的愿望》753页)如保罗在罗1242628中所解释的那样,上帝显示祂愤怒的方法是任凭顽梗不化的人去品尝叛逆的必然后果。他们不断地抗拒上帝的慈爱和怜悯,到头来,上帝要最后显示祂的愤怒,祂的灵将要收回。恶人既得不到上帝恩典的保护,就无法抵制恶者的侵袭。“当上帝的使者不再抑制人类情感的狂焰时,一切足以引起纷乱斗争的因素都要发动了”《善恶之争》614页)。于是有大火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把罪和罪人永远地消灭了(启209;参玛41;彼后310上帝在毁灭恶人时最后显示祂的愤怒,也绝不是独断的行为。“上帝乃是生命的泉源,当恶人定意行恶时,他就与上帝隔绝了;这是他自己与生命切断”《历代愿望》764。上帝让人暂时有存活是为了让他们培养自己的品格,一旦培养完毕,他们就得品尝自己所选择的后果。“由于叛逆的生活,撒但和一切与他联合的人,就使自己处于完全与上帝相悖的境地,甚至祂的显现在他们就要成为烈火。(参《善恶之争》543页)“从天上”:上帝愤怒的显示乃是来自宝座警告的信息。“显明”:上帝的愤怒将在世界的末日充分地显示出来(罗25;帖前110;帖后17-9;启61617。但上帝对于罪的不悦也正从人类的现
状中表现出来。凭罪人沉缅于各种卑鄙的罪行,任意妄为的状况(罗124-32)证明了上帝对罪的遣责和惩罚。保罗所说上帝的义在福音上显明出来,也表明上帝的愤怒比以前更清楚地显示出来(17节)“不虔”:即不敬畏上帝(见21“不义”:即不做好(见29节)“阻挡”:请与看路442帖后267该词类似的用法。“真理”:尤其是指认识上帝的知识(见罗11925;约832注)“行不义”:世人通过行不义阻挡有关上帝的真理。他们故意做恶,不愿意接受有关圣洁上帝的知识,因为他们知道上帝会反对他们的行为并予以惩罚的。他们这样做不仅在自己心中抵制了真理,而且也对别人掩盖了真理。19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人所能知道的”:即“人所知道的”“在人心里”:即在他们的心思和良知之中(见215“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上帝用三种方法向人显示祂自己:从里面向每一个人的理智和良心显示(罗215;参约19;从外面通过创造之物显示(罗120在圣经和基督的人生工作中作特别的显示,使头两种显示更加深刻和全面。保罗这里讲的是头两种。上帝已经把理智和良心赐给人,使他们能够看见和探讨祂所创造的事物。祂已把有关祂良善、智慧和能力的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使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可以了解祂。20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
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自从造天地以来”:即自从创造以来。“神性”:希腊文theiotes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使徒在这里讲的是上帝的本性及其表现,而不是三一真神本身。请与西29中的theotes(上帝本性)相对照。“明明可知的”通过自然界的受造之物,人就能明白眼不能见的有关上帝的事。“所造之物”虽然遭到罪恶的摧残,但仍能证明是一位拥有无限能力的主创造了这个世界。我们周围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上帝的良善和慈爱,甚至连外邦人也能够看到并且承认创造主的权能。“眼不能见”:指“上帝的永能和神性”,人类在盲目之中用看得见的偶象来代替上帝看不见的特性。“无可推诿”:上帝通过人的良知和自然界给人以充分的启示,让人可以明白上帝的要求。他们在这种启示面前是没有理由规避责任,拜偶象和抵制真理的。21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即:虽然他们通过良心和自然界的启示知道上帝(见第五节注),此外,象挪亚及其儿子们那样敬畏上帝的人,他们认识上帝,并且把这种知识传给他们的子孙,可是他们大多数的子孙由于犯罪疏忽而心智暗昧。在外邦人中间,认识上帝的知识大都消失了。“不……荣耀祂”:外邦人心智暗昧,行为不端的真正原因就是不肯尊上帝为神圣的创造主。荣耀上帝就要尊敬祂,爱
祂并且顺从祂。“也不感谢祂”,道德败坏和拜偶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肯感谢上帝的慈爱和良善。不感谢会使人心地刚硬,忘记那一位他们所不肯感谢的主。“思念”:保罗用这个词来指外邦人对于上帝的那些荒唐的观念。这些观念与他们原先所了解,现在藉着上帝所造之物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完全相反(20节)“变为虚妄”:外邦人在制造愚妄之物的同时,自己的心也变得愚妄。人即崇拜那些不会说话的木像石像,就变得与他们相象(诗1158“无知的”:即“不明白”(见1516)和“无知识”“心”:这是广义的词,用来指人类思维,意志和情感的一切功能。犹太人认为心是人内在生命的所在地,是圣灵(55)和恶念(罗124;参可721-23的居所。“就昏暗了”人既深陷于无知和罪孽之中,他们的心就变得昏暗愚昧了,再也不能认识和明白真理。撒但在善恶之争中的目的就是造成这种昏暗。上帝已赐给每一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教育论》17页)。人得救有赖于在选择信靠上帝顺从上帝旨意时正确地运用和培养这种能力。所以在六千年时间里,撒但处心积虑地要削弱和摧毁上帝所赐的这种能力,使人无法认识,接受和实行真理。以福音最重要的应许之一就是赐给人一颗新心(结3626参约33“我也赐给你们一个新心”……意思是我要赐给你们一个新的心智(《致教师的勉言》452页)。保罗在罗
马书的信息就是,每一个信靠基督的人都能有心灵上的这种神圣的变化。22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聪明”保罗在这里不单指自以为有智慧的希腊哲学,尽管他对这种智慧评价很低(林前118-25,他所描述的是那些故意离弃神圣真理,发明形形色色偶象崇拜的人自以为聪明的傲慢心态。人自以为聪明,转离有关上帝的真知识,其必然结果就是异教的产生。“成了愚拙”:他们愚行的最高表现是偶象崇拜(见耶101415,因为还有什么比以拜动物来代替拜上帝更愚蠢的呢?23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不能朽坏”:即不会死亡,不象一切动物那样会朽坏的。保罗把上帝的“不能朽坏”,与人的“必朽坏”进行对照。只有上帝是不变的,不能朽坏的,永存的,所以是值得敬拜的(提117“变为”人类在愚妄之中把拜上帝换成拜偶象。他们不去仰望那有威严和能力的主,反而跪拜昆虫和走兽。他们把荣耀的崇拜对象换成低级卑贱的东西(见诗10620211。人类原已被立为一切动物之主(诗86-8,竟然降格去敬拜上帝原意要为他们服务的动物(参何86“偶象”:人不满足于“用心灵”(约:2324)事奉上帝。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在自然界中(罗120)启示祂自己。他们选择人,飞禽,走兽和昆虫来代表祂。保罗似乎指出了外邦人道德和智力堕落的各个阶段,最后用不洁净的昆虫和其
他爬行动物来代表上帝。在罗马和希腊的宗教中,常以人形代表神明,在埃及则流行拜各种生物,如公牛、鳄鱼、蛇和朱鹭。以色列人曾仿效埃及的偶象崇拜造了金牛犊(出324。后来耶罗波安也在但和伯特利造了两只金牛犊,向他们献祭(王上1228-32一些比较有文化的异教徒可能只把偶象看作是象征性的代表,但许多平民则把偶象看作是神明本身。圣经上并没有作这样的区别,而只是把一切事奉偶象的人定为拜偶象者(出2045;利261;弥313;哈2181924所以,上帝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任凭他们”:外邦人既然故意转离上帝,将祂关闭在心门之外,上帝就任凭他们行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诗8112;徒7421416。这是我们道德上放纵的部分代价。如果世人坚持行恶,上帝就会撤回祂恩典的帮助和限制,任凭他们这样做。这样。他们就会收获叛逆的果实,落入罪恶更深的奴役之中了(见罗12628《善恶之争》431“逞着心里的情欲”:这是指上帝任凭他们品尝败坏的倾向和欲望的后果时,他们所处的道德状况。“污秽的事”:如2627节中所列举的那些。污秽的事通常伴随着偶象崇拜,作为古代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玷辱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但这种尊严会因污秽的行为而丧失(林615-19;贴前434,异教之俗在人的心灵和身体上
都留下了痕迹。25他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他们把有关上帝的真理换成虚假的东西。“虚谎”:请与耶1014对照。偶象就是谎言的具体表现。人造了偶象,却又以偶象来代表造人的上帝(赛4018-20。他们有眼却看不见,有口却不能说话(诗1155-713515-17“敬拜事奉”“敬拜”是从广义上讲,“事奉”是指通过具体的仪式和祭礼来敬拜。“受造之物”:指任何受造的生物和东西。“不敬奉”:他们拒绝创造主去敬拜受造之物。“可称颂的”(见诗8952七十士译文;罗95;林后131131。这句话放在这里特别恰当,表明保罗自己忠于上帝,与他所描写异教的背逆行为形式对照。26因此,上帝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任凭他们”见24节注。“可羞耻的情欲”:历史的纪录证实了异教社会这种逆性而行的罪行。实际上与当时异教作家的喧染相比,保罗对异教罪行的描写还是相当保守的。他认为把这种事情说出来也觉得羞耻(弗51227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男与男”保罗在这里婉转地提到了鸡奸和同性恋的堕落行为。“当得的报应”他们偶象崇拜之罪行的报应就是灵、智、体
方面的败落。这是他们所作所为不可避免的惩罚。28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他们故意不”:这里暗示他们拒绝上帝不是无意识的。他们故意不承认上帝,非但不加深对上帝的认识(21节),反而压抑真理(18节),成了“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帖后45“认识”:希腊语epignosis(充分地认识)“任凭他们”:见24节注。“邪僻”:原文意为“不受喜欢的”。世人既不“喜欢”认识上帝,上帝就给他们“不受喜欢”的心。由于他们决意忘记上帝,上帝就把他们留在罪恶的思想状况中,不蒙祂所喜欢。“不合理的事”即不该做的事。29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不义”:这是一个广义的词汇,用来描述上帝愤怒所针对的状况18节)请与加519-21;提前1910;提后32-4所列的罪行相对照。“邪恶”poneria泛指卑鄙,罪恶的行为。“贪婪”pleonexia,希望得到更多。保罗在另一处把这种罪说成与拜偶象一样(亚35“恶毒”kakia与“邪恶”poneria思相近。有人认为“邪恶”指外表的罪恶,而“恶毒”则指内心的罪恶。嫉妒”这项罪列在情欲的事中(加519-21“争竞”eris即“争斗”。保罗所指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争论,这个希腊词主要强调的是争斗,生气的状况(见罗13
13;林前11133;林后1220;加520;腓115提前64;多319;该词被译成“分争”“诡诈”,太264译为“诡计”,徒1310“诡诈”;约147;帖前23等译成“诡诈”“毒恨”kakoerteia,意为“恶意”“怨恨”“阴谋”30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或作:被上帝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谗毁的”“造谣者”“背后说人的”:即“诽谤者”“怨恨上帝的”:在古希腊语中,该词常用于被动语态,即“上帝所憎恨的”。但许多解经家认为这里用主动语态来理解更适于所列的罪行。“悔慢人的”,即“傲慢无礼的”。保罗用这个词来描述他悔改以前的行为(林前113“狂傲的”:即“看不起别人的”“骄傲的”“自夸的”:即吹牛说大话的人。“捏造恶事的”即罪恶纵欲新花样的发明者。尼罗皇帝就是一个例子(见本81-84页;《历代愿望》37页。“违背父母的”:把这项罪列进去,表明了保罗对不孝顺父母的看法(参玛46;路11731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无知的”:见罗121“背约的”:即言而无信。“无亲情”在保罗的时代常有杀婴和离婚的事,人不断地背逆上帝,叫圣灵担忧(弗430,他们的生活中缺少爱心和亲情。上帝并不把爱的精神强加于他们。他们既坚持违抗上帝的旨意,上帝就任凭他们顺着自己邪恶的倾向(罗1242628
“不怜悯人的”,即无同情心的,观众从罗马格斗者和殉道者的被杀中所获取的病态满足感,说明了那个时代的人心中是多么缺少怜悯和同情心。耶稣教导说,没有怜悯是品格败坏的证据。这样的人是不配进天国的(太2541-4332们虽知道上帝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知觉”:该词有“充分认识”之意,见28节注。“判定”:保罗在这里指的是上帝对于善恶所作公义的判决,犯罪的必死,行义的得生。这个判决不仅显示在旧约圣经中,而且显示在每一个人的良心中(214-16482保罗在第一章中所强调的是:外邦人虽然而对着有关上帝的许多知识,仍犯下了种种罪行(19-212528“行”:原文有反复不断地行之意。“是当死的”:这不仅是指司法的判决,而且是指犯罪的致命后果。“喜欢”这个词所指的不是被动地同意作恶,而是主动地赞同(见徒812220。保罗所列罪行中最严重的是以别人的犯罪为乐。人拒绝认识和尊崇真神后,竟然会堕落到这种地步。保罗所描述外邦败坏的画面,可以从第一世纪世俗的作品中得到证实。塞内加是保罗的同时代人,他对于保罗时代流行罪恶的描述经常受人引用。在他们著作DeIra《论道德》)卷二91中,他写道:“到处都充满了罪恶;罪犯得太多了,无法用任何法规来抑制。人们竞相作恶。作恶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大,作恶的恐慌一天比一天减
弱,对于善良和公正的一切敬意全都消除了。淫欲到处泛滥,犯罪的乃不再偷偷摸摸。它们大模大样走在我们眼前。罪恶到了公开的状况,支配了众人的心,以至无罪的的人不是罕见,就是不存在了。参《所罗门智训》1422-30比较《历代愿望》3637页。四千年来,一直在进行有关人是否能靠自己的行为救自己的试验。“人靠自己的功德救自己的原理,原是一切邪教的基础”《历代愿望》35页)。现在显然需要另外一个救恩的计划。“撒但因在人性上败坏了上帝的形象,正在洋洋得意。这时候耶稣便来在人身上恢复了创造主的形象”《历代愿望》3738页,见加445)保罗传给外邦世界希望的信息就是:人类不是没有希望的。凡信靠基督的人都能得到公义。这就是“基督的福音”,是这封写给罗马信徒之书信的主题。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罗马书》注释正文 第一章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