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时间:2018-07-21 09:52:47    下载该word文档

00六年十月十日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基础知识

一、新中国成立:

1.条件:

⑴军事基础: 的胜利。

⑵政治基础 被推翻。

⑶理论基础:① 的召开

的发表。

⑷群众基础 的拥护。

2.过程:

⑴准备:

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地代表:

中心议题:

决定

通过

选举

确定

行使职权:代行 职权。

②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地

宣誓就职。

内容 任命 总理兼外交部长。

以“ ”为施政方针。

.标志:

⑶意义:

取得了 革命的胜利

从此走上了 的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

国际 壮大了世界 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 斗争。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政权:

1.严峻的形势:

⑴国内:军事: 尚未完全结束, 还威胁新政权。

经济: 处于全面崩溃。

⑵国际:美国等: 新中国。

苏联等: 国家的支持。

2.主要措施:

大陆统一:

50年夏,基本消灭

1951,签订《 》, 和平解放。

1951,除 外大陆全部解放。

⑵抗美援朝:

①时间: 月至 月。

②目的:

③原因:美国侵略 ,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结果:以“ ”为分界线,签订《 》。

A打击了美帝 政策和 政策。

B保卫了 的独立和 的安全。

C中国 空前提高。

D为中国 赢得和平环境。

⑶土地改革:

①时间:

②文件:

③范围:除部分 地区的新解放区。

④特点:保存

⑤性质: 革命。

⑥必要性:A 革命遗留的一项基本任务。

B巩固 的需要。

A 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⑦意义 B解放

C 发展提供了条件。

⑷镇压反革命:

①原因:

②时间:

③目的:

④意义:

⑸三反、五反运动:

①时间:

三反A对象:

B内容:

五反A对象:

B内容:

3、意义:

巩固了

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恢复经济:

1、经济形势:

下降, 阻塞。

⑴表现 缺乏, ,人民生活困苦。

③国统区的经济已趋向

①国民党长期反共反人民的

⑵原因 的长期掠夺。

③国民政府和 的大肆搜刮。

2、主要措施:

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①措施:没收 ,归国有。

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②意义:人民政府掌握了

奠定了经济基础。

⑵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①稳定物价:措施:

意义:

措施:把 由地方收归中央。

②统一财经 作用:实现三大平衡

意义:

⑶合理调整工商业:

①原因:

②实质:

③调整:

④作用:

⑷恢复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开展 运动, ,发展生产

⑸工矿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①民主改革:提高

②生产改革:开展 运动,促进生产的发展。

③英模人物:工人 ,农民

3、意义:

⑴到 年底,国家 取得了根本好转。

⑵工农业生产超过了中国历史上

⑶市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⑷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准备了条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过渡时期

1、从时间上看 阶段。

2、从任务上看前三年( 年~ 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后三年( 年~ 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实质生产资料的 制改造为 制。

二、经济建设: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背景:

得到巩固。

得到恢复。

胜利,从而赢得了相对稳定。

2、时间

3、内容: 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社会主义改造。

二)一五计划:

1、制 定:1953年依照 而制定。

2、基本任务:

优先发展 ,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超额完成:

⑴工业

总成就:建成 个项目,初步奠定 基础。

目:

⑵交通运输

公路: 公路建成。

铁路:新建 多条铁路。

大桥

⑶英模人物工业的 。农业的

三)三大改造:

1、概况:

对农业的改造:

①方针:

②原则:

③方法:

④步骤:

⑤实质:是生产资料个体农民私有制变成 所有制。

⑵对手工业的改造:与农业相同。

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①原则:采取 政策。

A 、经销代销等初级

B 的高级

2、评价:

⑴意义:标志 在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 阶段。

⑵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工商业者处理不当,遗留一些问题。

三、政治建设(一届人大):

1、时间 年秋。

2、目的:调动 的积极性以利于经济建设。

3、宪法: 》。

⑴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 、根本 和人民的

⑵性质: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⑶意义: 的总结,是 的保证。

问答题例

1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

(2)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特点?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②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③整编军队;精简国家机构;④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特点:①始终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采用经济手段相结合;②始终围绕经济的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原因:①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崩溃,财政严重困难,人民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②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3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种过渡性从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表现出来。试分析概括这种过渡性”的具体表现。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何特色?为什么?

表现:①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惟一经济基础;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④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特色:①经济上,通过赎买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过渡;②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②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共一起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过贡献;③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4、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

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投机倒把。

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国经济的60%以上。

意义:促进了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巩固练习

12005上海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共同纲领》

22005江苏高考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 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02年广东】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42001春季高考】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生理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实行统一管理

52000年春季高考】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A.有力地推定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沉重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

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62000年春季高考】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①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③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72000年春季】“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1999全国】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91999全国】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

101998全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12004天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22004广东】1951年开始的三反五反运动

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 D都是不了纯洁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132005高考全国文综与《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200辽宁1954年第一届人大制定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05广东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03天津文综】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72003全国】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十六字方针

182003全国】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整风 D.成立全国政协

1902年广东】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A.49B.53 C.54 D.56

202002年广东】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12001全国】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②限制资本主义剥削③受到人民政府管理和工人监督④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2001年春季高考】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B.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

2301全国】一五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42000年春季高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52000年全国】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一届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62000年春季高考】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72000年上海】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81999全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1997上海】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序应是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3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B.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

31.一部纪实作品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涌现出一位全国闻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党中央号召人民向他学习。这个农业劳动模范是 A.王崇伦 B.耿长锁 C.赵梦桃 D.孟泰

32.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主要来源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运动

3319491952年,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在农村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切实保护农民土地私有权,允许自由经营 B.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促进生产

C,大规模兴修水利,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D.进行生产改革,废除旧的生产管理制度

341950年,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句话用“经济力量”压住的事件是

A.银元之战 B.没收官僚资本 C.土地改革运动 D,米棉之战

35.人民政府组织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属于

A.反对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 B,反对城市封建势力的斗争

C.反对投机商人的斗争 D.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36.建国初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37.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A.自由竞争 B.受国家法律约束 C.未形成垄断 D.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

38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今天的北京召开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这两次会议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定的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制定了宪法或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39.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 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 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

40.以下是对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继续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消灭了长期存在的剥削现象

C.农村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农村生产合作社成为生产的基本途径

41.下列关于没收官僚资本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消灭了资产阶级

C.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D.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42.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 A.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B.纯洁了干部队伍

C.打败了资本家的进攻 D.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43.彭德怀参加领导或指挥过的战争、战役有 ①百团大战②淮海战役③解放延安④抗美援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4.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B.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C.全国工农业生产下降 D.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45.“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重大意义是

A.使财政经济形势取得基本好转 B.稳定了物价,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C.保证了国营经济的顺利发展 D.统一财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46.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

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7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的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8.对“一五”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认识 ①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49.一部反映建国初期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以邓子恢为部长的中央农村工作部强调:“在农村中压倒一切工作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衡量互助合作搞得好坏主要指标”。这

A.表明邓子恢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 B.说明中共中央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

C.说明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说明中共中央决定改变,农业政策

50.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D.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5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制定时,我国

A.国家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 D.公私合营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521953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

53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41953年至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A.未触及所有制形式 B.为了恢复国民经济 C.属于民主革命范畴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5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农业合作化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手工业合作化 D.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5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7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一五计划彻底实现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5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

一、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

一、曲折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⑴人物: 致开幕词, 作政治报告

⑵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 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 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建成先进的

③总 务:团结 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 中国而奋斗。

④经济方针:既反 又反 ,即在 中稳步前进。

⑶意义:

是对我国自己建设 道路的一成功的探索。

2、人民矛盾处理————

⑴原因 以后, 矛盾已经解决, 矛盾突出反映。

⑵毛泽东报告: 》的讲话,

①正确区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②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 矛盾,

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④目的:

3、整风运动————

⑴目的(主题):学会正确处理

⑵内容: 、反 、反

⑶指导思想:《 》。

⑷转化:群众性的反 斗争。

4、反右派斗争————

⑴原因:由于极少数右派分子攻击

⑵目的:分清大是大非,坚持 道路。

(二)曲折的道路:

1政治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

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①原因: 估计过于严重。

②表现: 矛盾当作 矛盾处理。

③影响:A导致政治上 扩大化,成为党在 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B被错划分“右派”的人长期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使国家建设事业蒙受损失。

⑵反右倾斗争——

①根本原因:党的“左”倾错误。

②导 线庐山会议。

彭德怀上书在肯定 成就,提出 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被毛泽东认为是右倾表现

③开始标志:八届八中全会。

会上:对彭德怀等人批判,认定他们犯 错误

会后:在全国开展 斗争,许多坚持 党员受到批判

④严重后果:A.党内的 遭到严重损害,

B.中断了 的进程,使错误时间更长,

C. 造成更大的危害。

2经济上————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年)

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会议)

①背景:A 超额完成,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 国家。

B 倾思潮开始泛滥

②路线: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评价:反映人民 愿望,但忽视了

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会议)

①大 进:主要是片面追求 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和修改

②人民公社化:被认为提前建设 ,逐步向 过渡最好组织形式

③左泛滥标志: 和“ ”。(四风泛滥)

④严 危害:大跃进造成

人民公社化影响

⑶总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是党对 的探索,反映人民 的愿望

②消极方面: 认识不足,夸大 ,急于求成,给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⑷历史教训

①总 线:改变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是忽视客观规律。

教训: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大 进: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训: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③人民公社:主观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极大挫伤农民积极性

教训: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⑸三年经济困难:

①时间: 年到

②原因: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

③影响: 以来最严重的困难时期。

(三)纠正错误:

1.调整政策

1960年冬:纠正 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对国民经济实行“ 八字方针。

1962年初: 会议。初步总结了 中的经验教训,

会议前后为 运动中受批判的人平反。

2.取得成效: 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经济建设成就:

1.工业建设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 %

①两大钢铁

②三大油田 ,到 年结束“洋油”,实现

③三条铁路

2.尖端科技成就:成功地试验了 ,研制成了

3.英模人物:铁人 ,好战士 、好干部 、好女儿

问答题例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侧重点:①1953年:集中力量发展工业,侧重于建设工业化.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②1958年:侧重于“多快好省”,尤其是“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影响:①1953年总路线提出后,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②58年总路线提出后,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制定了两条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条路线分别是什么?(2)简述两条路线制定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3)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两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①背景:1953年,中国人民经过3年努力,完成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与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同时,还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并统一了财经,完成了城市工商业的调整,引导农民互助合作等等,从而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②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影响:经过3年的努力,国家较快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在实行时过于求快,对工商业的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背景:1958年,随着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时期.为摆脱我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日益高涨。同时,中共经过反右扩大化之后,党外知识分子不再提出监督性意见,倾思潮开始泛滥.②内容:鼓足于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影响:由于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大力推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经验与教训: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尤其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定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高就越好,应当依据生产力水平来确定.

3、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的成就。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土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民主政治有了发展。④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⑤同许多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提高了国际威望。 ⑥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⑦中国科学院成立,开始了向科技的进军,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课堂训练

12005广东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A、延安整风运动 B、“五反”运动 C 1957年整风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22005广东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 高能耗

32004江苏】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苏联背信弃义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 “左”倾错误

42003春季】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八大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反右倾斗争

5.2001春季】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客观实际C.明确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2001】七千人大会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A.对“大跃进”中“左”倾错误进行批评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进行斗争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人进行平反

700年全国】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A.开展整风运动 B.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成果

800年全国】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成果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做法

900年广东】邓小平说,1957年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

A.八大二次会议召开B.整风运动的开展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

1099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1.下列关于七千人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B.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作自我批评C.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

12.在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②南京长江大桥建成③研制成结晶牛胰岛素④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的相同点是

A.都是针对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而开展的 B.都是因为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C.都是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都是由于违反了党在八大上制定的方针政策

14.中共“八大”在理论上的最主要的探索是

A.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B.提出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

C.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经济方针D.提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51957年与1942年的整风运动相同点是①反对主观主义②反对官僚主义③反对宗派主义④反对党八股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161957年整风运动的开始 A.说明右派反对中共的执政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反映了阶级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体现了中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1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理论根源的事件是

A.“反右倾”斗争 B.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1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其本质错误主要是

A.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C.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D.违背了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5197610月)

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

一、产生背景:

1.国际:

年代,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①美国: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

②苏联:推行 政策,中苏两党关系中断,两国关系恶化。

③中国: 估计过于严重。

年代,国际形势又趋于缓和

2.国内:

⑴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 的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⑵主要原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 ,党和国家已经面临 危险。

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二、导火线:

1965年冬, 》发表《 〉》的文章,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三、经过

1、两全——全面发动,全面夺取

⑴全面发动:

①标志:1966年夏, 会议和 全会

发表文件: ”和 》即

文件内容:确定一个重点: 批判两个司令部:

②实际指挥部:

⑵全面夺权

①“一月革命”

时地 月,

经过 策划,以 为首的造反派夺上海党政大权。

影响:全国掀起夺权高潮,许多地方发生 ,生产遭破坏,全国陷入混乱。

②“二月逆流”

时间:

情况:副总理 ,军委副主席 等老同志抵制“左”倾错误,

一伙污蔑为“ ”。

影响:出现更大规模 ,老干部遭迫害,刘少奇被污蔑为“ ”,

并在党 全会被永远开除党籍,造成党的历史上 2.两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①原因: 。(三不)

②情况: 年, 号召,全国掀起高潮, 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影响:有利:知识青年得到一定的锻炼。

不利:失去了 机会。造成 ,给我国 带来相当困难

⑵干部下放:(略)

3.两粉——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⑴粉碎林彪反党集团

①情况 后,林彪加紧夺权,策划政变,为毛察觉,败露逃跑。

②影响 ”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⑵粉碎江青反党集团

①前奏:

月周恩来逝世。 日,北京和各地悼念周恩来,痛斥“

的强大抗议运动,其中 最为浩大。这就是“ ”,遭镇压,

污蔑为总后台,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 基础。同年 相继逝世

②经过: 月, 等代表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 宣告结束。

4.两主持——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⑴动乱危害 年,动乱扩展到 领域,两年损失超过 。十年损失

⑵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间: 后)

①措施:批判 ,着手恢复调整 ,积极解放

②效果: 年出现了文革最好的局面。

⑶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间:

①措施:提出 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抓 ,纠正 错误

②效果: 趋于稳定, 消除, 迅速回升。

.对“文革”的评价:

1.性质:它是一场由 错误发动的, 利用,给 带来建国以

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内乱

⑴政治: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后果 ⑵经济:我国 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⑶科教:遭到严重破坏,耽误整整一代人

⑴思想: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⑵经济:必须以 为中心。

⑶政治:必须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正确区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⑷上层建筑:必须加强集体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问答题例

11956—1976年,是建国以后我国历史发展具有复杂性特点的时期。(1)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具有复杂性特点的表现。 (2)概括其中前十年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导致后十年文革发生发展的国内外因素。 (3)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对比前后两个十年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

第一问:一是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就,也有失误;二是在指导思想上有正确决策,也有严重的的错误;三是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第二问 前十年有利因素:①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八大正确决策;一五汁划超额完成的鼓舞等。②国际,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后十年因素:①国内,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不断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受到破坏.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野心家的利用;②国际.周边环境的恶化.美扩大侵越战争.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进步恶化。

第三问 不同特点:①政治上,前者有的错误影响,但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主要的;后者“左”的错误指导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②经济上,前者有曲折.但经济建设的成就是主要的;后者,有定成绩,但国民经济的破坏是主要的。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左”倾错误是怎样发生、发展并达到登峰造极的?这些错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倾错误发生发展:①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是建国以来我党倾错误的发端;②1958年,党中央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倾错误严重泛滥;③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倾错误进一步发展;④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则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标志着倾错误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影响:①经济建设:如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并导致了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则使我国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②国家政治生活: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给许多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幸,文化大革命则丢掉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给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以可乘之机,他们肆意打击迫害老干部和人民群众,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并迫害致死,造成了我党历史上量大的冤案。

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相差不远。到了7080年代这两个国家迅速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而在同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结合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新加坡、韩国的历史和我国的历史分析其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注意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首先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倾错误造成了严重后果。 自一五计划后期起,开始出现经济冒进的倾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随后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文革给我们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十年间经济停滞不前。

经验教训: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必须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5、从1957年到1976年,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时期内,中共一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出现这个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什么?中共八大上关于这个问题做出了什么决策?(2)二十年间这个错误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各造成了怎样的危害?(3)这个错误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一再出现,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这些错误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1)出现错误的思想根源及中共八大决策:根源: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一再出现偏差。八大决策:中共八大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表现及危害: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日后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的理论根源。②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引申到党内;并且中断了纠正经济""倾错误的进程,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③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终于导致了十年“文革”动乱,造成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3)受哪些因素的影响: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②党中央和主要领导人对国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指导思想长期偏“左”。③一些阴谋家和野心家的利用破坏。④国家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⑤国际环境的恶化。

4)得到启示: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认清国情,在社会主义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要加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防右,更要防“左。

巩固练习

12005年上海】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红军战士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粮价波动情况C.鸦片贸易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民众生活状况

22004全国】文革后期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将矛头指向A周恩来 B邓小平 C林彪 D刘少奇

3.2000年广东】下列各项,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已经破产的是

A.“九一三”事件B.恢复邓小平等老同志职务 C.“四五”运动 D.粉碎“四人帮”

4.1997全国】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5.94上海】“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急于夺权,……”(引自毛泽东1971年南巡讲话)。他话中所指的人是 A.张春桥 B.林彪 C.江青 D.王洪文

6.在下列文件中,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是 ①“十六条”②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③“五一六通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7.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②是长期右倾之后产生的“矫枉过正”,是对机会主义的惩罚③它以批判《海瑞罢官》作为导火线 ④它以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而结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9.中共八大后,党在经济、政治工作上连续犯错误,直到发动“文革”,主要是因为

A.国际形势非常严峻 B.国内敌我矛盾尖锐 C.林彪、江反革命集团破坏 D.“左”倾思想泛滥

10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批判极“左”思潮②恢复调整国民经济③解放干部④对各行各业整顿⑤批林批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1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仍有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工作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干扰是有限的

C.部分国家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抵制错误、努力工作 D.有些建设成就在“文革”前已开始进行

12.“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有①经济工作瘫痪,处于无政府状态 ②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废弛 ③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④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文革”发生的根源是

A.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煽动和利用 B.对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C.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 D.‘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14.“文革”中 “全面整顿”、“四五运动”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A.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敢于斗争 B.党内对“文革”有了不同意见

C.党内存在着路线斗争 D.中共和人民群众一直在同“左”倾错误作斗争

151973年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复苏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B,党中央及时粉碎了林彪集团

C.人民掀起了“四五运动” D.周恩来采取的有效措施

16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首先开始于A.工矿业 B.铁路运输 C.教育卫生 D.国防科技

18.“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首19764月贴在天安门广场的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A.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B.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

C.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决心 D.彻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志

18.以下对“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贯穿始终 B.粉碎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左”倾错误集团

C.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 D.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最严重的错误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结构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基础知识

一、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

⑴原因:客观:“文革”造成的混乱短期不易消除

主观: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⑵表现:政治:坚持“

经济:经济建设

⑴原因: 复出整顿

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自觉抵制

77年:号召尊重 ,尊重

78年:提出

79年:恢复

经济:整顿国民经济,加快恢复发展

思想:开展关于 讨论

二、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78年)

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⑴原因:华国锋推行左倾错误,坚持“ ”思想。

⑵目的:为了反对 的错误方针。

肯定

⑶内容 否定

重新确立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打破了 的束缚。

⑷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 运动(实质)。

为党的 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主要内容 确立了 的指导方针。

高度评价了                      的讨论。

停止 的错误方针。

⑷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⑸决定 ,解决党内重大 问题。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完成了党的 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

3.历史意义 中国历史进入 新时期。

新时期党的 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 代领导集体。

三、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⑴“文革”中受迫害的干部、

主要是 ⑵最重要的 冤案平反,恢复 他名誉。

⑶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是 年错划 平反。

2.平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决议: 》。对建国 年历史,包括

的功过是非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肯定了 和的历

史地位,彻底否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对内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

⑴原因:人民生活贫困,国际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受束缚

⑵概念: 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 发展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

前提:

核心:

具体阐述 根本目的:

实质:

目标:

2.对内改革:

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根本原因 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方式: 为主要形式。

③过程:

④方向:农村改革向 发展。

⑤作用:发展生产力,推动 改革。

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 的推动。

②核心:增强

③内容:A把单一的 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 经济。

B 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 为主、 管理体制。

③方式:逐步扩大企业 ,实行 分开。

④意义:

二、对外开放:

1.地区:

2.原则:

3.目的;

4.形式:

5.格局:

6.特点:多层次, 相结合

三、主要成就:

1.农业:

国家坚持把 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

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经跃居

异军突起,到 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

2.工业:

一钢: 二路: 三能源

3.外贸:打开新局面, 不断增长。

4.其他: 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党的代表大会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背景;由于少数人煽动,出现的 错误思潮

①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坚持

2.内容 坚持 ,坚持

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意义: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党的代表大会★

⑴时间: 9

⑵内容: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社会主义。

⑶意义: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⑴时间

①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 理论。

②路线:

一个中心:以 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 ,坚持

③战略:规定了 走的战略部署。

⑵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胜利的

⑴时间:

90年代 任务:

⑵内容 经体改革目标:

高评邓及理论:

⑶意义:形成以 为核心第三代领导集体。

②规划 世纪的前进航程,也确定迈向 世纪行动纲领。

⑴时间:

⑵内容:江泽民《 》。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并写入

⑶意义:①是一次 大会。

②为 世纪的中国指明方向,描绘蓝图,吹响号角。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形成过程:

1979年:人大常委会发表《 》,宣布采用 方针。

建议实现 。同时停止对 炮击。

1981年:人大委员长 发表《 》,

主张两党 谈判,实现 。还阐明对台基本政策。

80年代初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4年: 会议的《 》中阐述,获人大通过

2.内容:

⑴“一国”:是指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

成功解决了 问题。

为和平解决国际 问题和国际 提供范例。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国力增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①中英会谈: 年, (人物)。

⑵过程 联合声明: 年,两国政府在 正式签署

③正式回归: 日,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

①标志着

⑶意义 ②标志着

③标志着

2.澳门回归:

过程:联合声明: 月。正式回归: 日。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

原因:

时间: 后到

原因:

时间: 会后,两岸开始缓和交流。

台湾岛内 的发展,

某些外国 的干涉。

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随着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必将实现。

问答题例

1.《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20年(1957——1976年)之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都一再失误。请问两大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些严重失误留给我们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

两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速度、规模问题。相互影响:(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2)在反“右”影响下,经济建设上急噪冒进的思想抬头,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三年经济困难。(4)“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注意防止“左”倾的倾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8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引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样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相比较,分析两次会议有哪些相同点。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建国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①会前长期存在""倾错误没有纠正,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又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会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样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

相同点:①背景:面临严重困难局面。②内容:纠正错误方针;确立正确领导核心;确立实事求是路线。③作用:解决了党内的分歧矛盾,摆脱了困难局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④成功原因:个人(毛、邓)做了大量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正确道路;正确思想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践结果:①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原因: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结论: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

5.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城市企业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造?其特点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又怎样在城市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

(1)调整和改造: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了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以恢复和发展。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19531956年,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从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直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运用赎买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特点:根据中国国情,对不同的所有制结构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工人阶级在工矿企业中的领导地位。改造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调整和完善: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种多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②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搞活企业,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为业承包经营责任制。③改变流通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④十四大还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入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7.概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早在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时期,就已酝酿这一理论。②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初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基本路线。③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成为十二大和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④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⑤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五大确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8.两年徘徊期间,政治、思想和经济领域里倾错误的突出表现是什么?后来是怎样得以纠正的?

表现: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纠正: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确定的理论和政策,高度评价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拨乱反正,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9、有一名学生在学完建国后的历史叹息道:今天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何必50年代对农业进行改造?真是多此一举。结合史实试加以分析评论此观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1)他把土地改革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业生产关系混为一谈,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是在社会主义前提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体制改革,从所有制关系上两者有本质区别,

(2)他没有看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伟大意义。第一,土改后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私营经济不能避免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和建立社会主义;第二,分散的小农经济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0、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三次变化。据此回答:(1)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结构经历了哪三次转变? (2)简要指出每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3)据此,你认为制定工业经济政策应吸取哪些教训? 11949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统一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转变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地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结果:这种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厂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病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1978年至90年代。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这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这次转变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是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济转变。这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是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综观18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被迫打开门户,再由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试回答:(1)分析18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和今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和影响。(2)比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不同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带来了哪些影响?(4)从上述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1)背景:前者西方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完成,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后者处于二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之时;两者都是处于世界科技出现重大发展的时候。影响:闭关锁国在当时有保卫国家主权和抵制外来侵略的意义,但从长远来看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被动挨打局面;对外开放则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性质不同:近代上的所谓“开放”是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手段打开的,是被消极地卷入世界市场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影响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便利了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而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3)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不仅充分发挥了沿海沿江的地区优势,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通过外联内引,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4)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闭关自守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善于利用世界区域经济优势,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2.孙中山 、毛泽东、邓小平是近现代史上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导人,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试就这方面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对此应如何理解?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它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一种什么思想路线?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且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失败之处主要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从孙中山先生的失败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走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

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和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不能走苏联的城市革命道路,依然决然地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成功道路。邓小平在总结党的长期“左”的错误之后,深深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只有计划,没有市场,不是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能存在其他所有制,不能只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应该对外开放,走出去,请进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辉煌的成就证明了这一探索和决定的英明伟大。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成功实践主要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巩固练习

12005全国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22005全国文综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03全国】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42005江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2005广东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2004全国文综】改革改革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72004辽宁】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82004春季】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92004春季】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建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2004全国】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人民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12004江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江苏   D安徽、江苏

122004广东】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132004广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

A优惠外商 B平等互利 C全方位开放 D设立经济特区

142004全国】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2003年已达到11.67万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B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

152003全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162003全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172003春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经济制度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管理体制

182002全国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一心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2002江苏/河南大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02广东】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212001全国】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22000年广东】真理标准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了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31999全国】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241997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25.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6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和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会议是

A.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27.中共中央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与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一致的是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的计划经济的弊端有 ①生产者无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土地公有无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③实际上平均分配产品吃大锅饭 ④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带有一定风险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

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 B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户自主经营

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 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30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春天”的含义是什么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32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八大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反右倾”斗争

3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掀起“四五运动” 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3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的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

A.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35.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36.“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对台湾基本政策的阐明是在

A.1982年邓小平与撤切尔夫人的会谈中 B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中D.《告台湾同胞书》

37.美国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文件有①《开罗宣言》②《波茨坦公告》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④雅尔塔会议的秘密议定书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38.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海峡两岸三通不能实现 B.海峡两岸敌对情绪无法消除

C.海峡两岸社会制度不同 D.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39.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且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九章 民族关系、外交事业和国防建设

一、民族关系

知识结构

新旧中国民族政策

基础知识

一、民族关系:

1.跨入社会主义

⑴时间:

⑵途径:

①措施:政治:通过 方式废除

经济:建立 经济。

②结果: 年,进入

⑶原则:

⑷政策:

①概念:

②表现:建立 个省级自治区, 多个自治县。

2.各族共同繁荣:

⑴措施:财力、 的支持。

落实 政策,实行

⑵成就:农村:推广 ,发展 和民族经济。

②工业:建立较完整 ,成为 重要组成部分。

⑶杰出代表:

二、外交事业:

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

㈠建国初期:

1.国际环境: 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⑴有利 ③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胜利打击 ,鼓舞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⑤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的对立。

⑵不利:美国等对中国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政策。

2.基本方针:

:不承认 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 外交关系。

:消除 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同 建立外交关系。

:坚决地站在 阵营一边。

:对 国家,对 的人民都积极争取。

3、主要成就:

⑴冲破 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 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⑵提出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年,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 会议。

年,参加 会议,提出 ,会后与更多 国家建立关系。

50年代中60年代末:

⑴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 问题搞“两个中国”。

环境恶化 ⑵美国发动 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70年代:

1.特点: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关系的逐渐缓和。

2.表现:

⑴美 国: 月, 总统访华,签订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⑵联合国: 月,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的席位。

⑶日 本: 月, 首相访华,签订 协定。

⑷第三世界毛泽东形成 划分,促进 间的团结与合作。

㈣新时期:

1.政策调整

⑴对 看法有变化,反对 成为国策。

⑵奉行 政策,既符合 最高利益,也有利世界的

⑶重视 发展关系, 方面交流与合作。

⑷积极 友好关系,建立 周边环境。

⑸实行 的政策,它对起到 积极作用。

2.世界格局的特点:

90年代苏联解体, 已经终结,正朝着 发展,中国成为 力量。

三、国防建设

⑴保卫共和国的 不受侵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⑵人民军队进行 化、 化、 化建设。

194910月,成立 为首 ,统率全军。

⑵军队整编,由 迈进。

1955年开始实行 制,并实行 制度。

⑷把发展 作为建设重点,从1956 主管

国际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以来, 的研制取得突出成就。

⑸努力提高部队的 素质和 素质。

⑹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多军兵种的合成军队,构成 体系。

问答题例

1屈辱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据此请回答: (1)造成晚清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晚清外交特点:一曰丧权辱国,二曰半殖民地化。请各举一件有关重大史事,说明晚清外交的上述特点。(3)新中国成立十年时,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外交工作又有哪些重大突破?当前,外交方面重大的成就是什么? (注:第12小问,各举两例说明即可。) (4)与晚清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具有哪些崭新的变化? (5)针对最近国际焦点问题,我国外交政策增加了哪一项新的内容?

第一问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朽。

第二问 丧权辱国:举出一重大侵略战争及所签订的屈辱条约一例,并指出该条约所带来的开埠、割地、赔款以及其他主权的破坏等不平等规定和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

半殖民地化:正确说明总理衙门改外务部的背景及性质。

第三问:①十年成就: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并起重大作用。②70年代成就: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③当前成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

第四问:崭新变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古至今,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从汉朝到明朝为半开放时期;从清朝前期到清朝后期为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主动开放时期。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由基本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指出清朝的国门是怎样被西方列强逐步打开的?对此,闭关锁国政策应该付怎样的历史责任? (4)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清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5)你对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何认识?

第一问 主要特点:当时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外关系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问 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西方侵略者开始侵略中国。

第三问 西方列强逐步打开国门: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等地的通商口岸。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义列强更视清政府可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使清政府闭目塞听,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毫无应对策略;闭关政策妨碍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第四问 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不同:①目的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清朝则是为了满足侵略者的要求,以求维护自身的腐朽统治。

②国家地位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在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前提下。而清政府则丧失了独立和主权。

③作用不同:现阶段的开放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清朝的开放则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方式不同:现阶段的开放是与外国平等协商有关开放事宜。而清朝则多是城下之盟。 第五问 对对外开放的认识:当前各国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巩固练习

12005江苏 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中共八大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22005高考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废除剥削制度 消灭阶级压迫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05高考全国文综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2005广东高考“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邦交正常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52004全国文综】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B中美已经建交 C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D文化大革命结束

62004高考文综】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72004全国】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C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D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82004广东】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92004江苏】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

A中印联合声明 B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

1004全国】在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112004春季文综】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00年上海】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00年全国】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4.周恩来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其中的”同”指的是

A.社会制度 B.共同反帝反殖反霸,要求和平与发展 C.意识形态 D.各国的历史

15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在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政策的依据主要是

A.各族人民的意愿不统一 B.民主改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

C.边疆各族社会发展不平衡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需要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D《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17.尼克松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美国总统密使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9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表现有①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中越恢复正常关系③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蒙古和印度④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包括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②不结盟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④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⑤坚持长期对外开放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1956年起,主管中国国防尖端武器研究和生产的元帅是A.刘伯承B.聂荣臻 C.叶剑英 D.徐向前

231966—1976年期间,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文化教育方面 B.国民经济方面 C.外交工作方面 D.统一战线方面

24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中日关系缓和 B.中美关系缓和 C.第三世界兴起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5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原则是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共同发展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第五章选择题答案

第六章选择题答案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第八章选择题答案

第九章选择题答案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