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时间:2020-05-16 04:05:03    下载该word文档

四川省德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北京多处公交站设立盲文站牌,盲人通过触摸站牌上的文字,了解线路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触摸时,对盲文敏感的细胞位于皮肤内 B.阅读盲文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阅读盲文和缩手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 D.阅读盲文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条件反射。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能接受盲文刺激并产生冲动的是手指皮肤中的感受器,故A正确;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并且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故B错误;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C错误;阅读盲文需要语言中枢参与,对抽象的文字符号做出反应,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复杂反射、简单反射、反射弧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2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

C.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

解答: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一条XY性染色体,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可见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而不是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故选B

3有的小麦品种在果实尖端长有针状的芒刺。有芒刺不仅可以防止鸟类捕食, 还利于附着在人和动物身上, 协助扩散传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麦果实尖端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

B.小麦芒刺的产生与遗传变异有关

C.小麦果实长芒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果实有芒刺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有利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

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生物个体具有变异现象,小麦芒刺的产生与遗传变异有关,B正确;

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环境选择了长芒刺的变异个体,小麦果实长芒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芒刺个体中具有变异现象,有长芒刺和无芒刺的个体,环境定向选择了有芒刺的个体生活下来,并且通过遗传把有利变异传给后代,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有芒刺的有利变异,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4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

C.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心脏的右心室出发,经肺流回以脏的左心房,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左心房,选项A不正确;若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则a内流动脉血,b内流静脉血,选项B不正确;若b为肾小球,则ac都内流动脉血,选项C不正确;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b为肾小球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选项D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依据人体的各器官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的原理来分析作答。

5下列全是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大鲵、青蛙 B.蟾蜍、龟 C.龟、鳄鱼 D.青蛙、鸭子

【答案】A

【解析】

大鲵、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A正确;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龟、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鸭子属于鸟类,D错误。

点睛: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6鹦鹉会说您好,再见!,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鹦鹉会说您好,再见!,鹦鹉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鹦鹉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7下列保存方法中,容易引起食物变质的是(  )

A.冷藏完好无损的苹果 B.用塑料袋包装的熟肉

C.用白酒浸泡泥螺 D.盐渍海带丝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详解】

冷藏的完好无损的苹果,温度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以延长保质期,A不符合题意;用塑料袋包好的熟肉,虽然熟肉中的微生物被杀死了一部分,但是塑料袋上有微生物,而且在常温下,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因此最易变质、且保存期短,B符合题意。用清水浸泡的鲜肉,由于有大量的水分,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因此最易变质、且保存期短,符合题意;用酒浸泡的泥螺,水分较少,缺少空气,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以延长保质期,C不符合题意;盐渍的海带丝,水分较少而且盐度高,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以延长保质期,D不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8下列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是(  )

A.松树 B.高梁 C.桃树 D.柳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木质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由表皮和韧皮部组成的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草本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没有形成层,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有形成层。

【详解】

植物的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和有韧性的韧皮纤维,木质部包括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坚硬的木纤维,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高梁是草本植物,茎内无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松树、桃树、柳树是木本植物,茎内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故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茎的结构。明确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不能长粗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9根尖中具有大量根毛的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植物根尖的纵剖面如图:

自上而下依次是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详解】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故B不符合题意。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C不符合题意。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熟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0下列选项都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克隆技术、试管婴儿

B.小麦播种、试管婴儿

C.桃树嫁接、小麦播种

D.桃树嫁接、葡萄扦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详解】

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小麦播种和试管婴儿都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桃树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小麦播种属于有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桃树嫁接、葡萄扦插都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是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再仔细分析各类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

11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数量少,对枯枝落叶的分解能力弱,因此,进行有限的人工焚烧,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物质循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放上西瓜种子,进行如下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现象

光照

23℃

潮湿

全部发芽

光照

23℃

干燥

没有发芽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A.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的关系

B.材料要选择完整的活力的种子,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C.甲组与丁组可以构成对照,说明西瓜子发芽需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

D.实验表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探究这些条件时我们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实验应时变量应唯一.

【详解】

A、因为在该实验中,没有设置温度变量,故不能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B.据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可知,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证一定的数量,故符合题意;

C.甲组与丁组不可以构成对照,因为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不能说明西瓜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没有体现出温度的变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可培育抗病毒的植物新品种

C.可有目的地改变母体的某些性状

D.从生殖类型看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A

【解析】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优良性状,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优点。

14一个男子把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

A0 B100% C25% D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所以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100%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5下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的变化最明显

D.每种生物细胞内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①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蛋白质上没有特定的遗传信息;A错误;

B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B正确;

C、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C正确;

D、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如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6下列各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       B.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淋巴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体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这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的识别。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17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b 为肺部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B.若 b 为肾小球,则 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

C.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D.若 b 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静脉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详解】

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A、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符合题意。

B、若b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动脉,c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D、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记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

18下列有关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从血液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 B.二氧化碳可从细胞扩散进入血液

C.二氧化碳可从肺泡经呼吸运动到达血液 D.外界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肺泡内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含量高,二氧化碳比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中,A错误;

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血液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所以二氧化碳可从细胞扩散进入血液,B正确;

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到肺泡,然后呼气排出体外,C错误;

外界气体通过呼吸运动由外界进入肺泡,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

19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选取甲、乙、丙、丁4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的滴数如下表。

果蔬

滴数

12

5

8

17

请据表分析,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乙一丙一甲一丁 B.甲一丙一乙一丁

C.丁一甲一丙一乙 D.丁一丙一乙一甲

【答案】C

【解析】

维生素C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而甲、乙、丙、丁4种果蔬汁液滴加的滴数分别是12581.所用滴数与维生素C的含量相反,因此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一甲一丙一乙。

20人口专家预测,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会更加严峻。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B.人的性别是在胎儿发育后期才决定的

C.自然状况下,第二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D.人的性别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2对与人体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决定人体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两种,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Y,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2+X22+Y。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只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22+X。生男生于取决于X卵细胞与哪一种精子类型结合,如果与X精子结合形成XX受精卵,是女孩;如果与Y精子结合形成XY受精卵,是男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是11。同时,人的性别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决定的。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体的性别和性别决定,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21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排尿 B.排便 C.呼吸和心跳 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

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心脏跳动、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故ABC不符合题意;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比较。

2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地球上大气的成分最主要区别是没有氢气

B.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原始海洋中能形成原始生命

D.在现代最先进的实验室里,已经可以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环境条件了,如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等条件。

【详解】

A.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错误。

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

C.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

D.现代科学家不能在实验室中模拟生命起源的全过程,D错误。

【点睛】

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也没有生命。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23西瓜的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A.西瓜植株 B.西瓜籽 C.西瓜瓤 D.西瓜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西瓜植株属于植物体,A错误;西瓜籽是种子,属于器官,B正确;西瓜瓤的细胞大多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C错误;西瓜片属于果皮,是果实的一部分,属于保护组织,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

24下列植物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

A.番薯 B.番茄 C.甘蔗 D.莲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有六大器官构成.分别是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殖器官是主要与生殖有关的器官如花、果实、种子,而根、茎、叶主要与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

【详解】

番薯是根、甘蔗和莲藕是茎,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番茄是果实,主要与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不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体的器官类型。

25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C.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D.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详解】

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故不符合题意。B超级细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活,同时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C、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超级细菌可以使人或动物植物生病,是致病微生物;而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超级细菌属于病原体,故符合题意。D、细菌在与抗生素的生存斗争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即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病原体的抗药性变异得到逐代积累加强,从而形成了抗药性菌株。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6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进行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详解】

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完成呼吸。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壁来完成的。

27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 B.试管婴儿的诞生 C.细菌的生殖 D.克隆羊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植物组织培养、细菌的生殖、克隆羊的诞生等的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

试管婴儿的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是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再仔细分析各类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即可解答。

28绿色开花植物形成种子和果实一般必须完成两个重要的生理活动是 ( )

A.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然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

【答案】B

【解析】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故选B

点睛: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绿色植物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

29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30人类起源于古猿,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A.制造工具 B.直立行走 C.学会用火 D.使用语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详解】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所以说,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直立行走。

31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16岁时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狼孩知道吃食物、睡觉等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B不吃素食而要吃肉;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这是狼孩的学习行为

C.狼具有社会行为

D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几句话说明了学习行为是无法改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狼孩知道吃食物、睡觉等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

B不吃素食而要吃肉;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这是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狼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等级分工,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几句话说明了狼孩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并不是无法改变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32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室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

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 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故选A

【点睛】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据此可以很好的在农业上进行运用。

33我国科研人员历经10年攻关,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制人工血液取得突破,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主要是制造红细胞,这属于细胞的哪项生命活动(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主要是制造红细胞,这属于细胞的分化,C正确。

【点睛】

掌握细胞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4下表为小明同学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所探究的外界条件

罐头瓶

实验材料

瓶盖的处理

温度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低温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答案】B

【解析】

罐头瓶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小明同学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温度。

点睛: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35春秋季节易发于婴幼儿群体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中,的是(

A.研究药物,阻断其繁殖 B.进行减毒灭活实验,制成疫苗

C.展开传染病学分析,研究其传播的途径 D.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其细胞结构特点

【答案】D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通过研究药物,阻断病毒繁殖,研究其传播的途径,ABC正确;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细菌要小得多,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今年入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流感疫情。流感是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从而使周围吸入该种病毒、抵抗能力弱的人患病。为有效防止流感在我市学校进行传播,要求学校教室要开窗通风、开展卫生大扫除等防控措施,并用消毒剂做好宿舍、教室和餐厅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的同时,还对未发病学生进行了流感疫苗的接种。据此回答:流感病毒与构成人体的细胞相比较,最大的结构特点是______,其繁殖方式是______。从传染病学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用消毒剂做好宿舍、教室和餐厅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属______。对未发病学生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后,会在学生体内会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该免疫属______

【答案】没有细胞结构 自我复制 病原体 抗原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

1)如图是引起疫情的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它能繁殖产生新个体的重要结构是遗传物质;与构成人体的细胞相比较,其在结构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它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学分析,流感病毒能使人患甲流这种传染病,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宿舍、教室和餐厅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知识要掌握扎实,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7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和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数据,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1

10×

2

40×

3

10×

40×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______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______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 ]_____,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第一组 N 凹面镜转换器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是粗准焦螺旋、是细准焦螺旋、是目镜、转换器、是物镜、是遮光器、是反光镜,解答即可。

【详解】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在第1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第2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40═200倍;第3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只有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才最多。第1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N”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N”。所以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N”字,玻片上实际写的字是“N”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所以当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应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应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点睛】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38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如图为我国科学家借助该技术完成的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荧光猪的后代也能发光,这种现象在科学上称为_____。克隆出的荧光猪在性状上最接近甲猪,因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_____上。转基因技术是高端科技研究,但其应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关注。下列观点属于不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是_____(可多选)。

A.转基因生物从本质上讲属于新物种,可能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B.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植入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

C.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可造福于人类

D.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来自短期的实验结果,对人的危害可能是长期的、潜在的

E.转基因食品能帮助解决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剧增而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

【答案】遗传 细胞核 ABD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

1)荧光猪是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荧光猪的后代也能发光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这种现象在科学上称为遗传;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克隆的荧光猪性状上最接近于甲猪主要是荧光猪的细胞核来源于甲猪。

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支持者的观点是:如今的科学技术、检测技术还不能肯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无害性,但随着研究的展开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辩论大概会有一个后果,我们当今的科技技术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将来带来的损害。目前很多转基因食品是可以食用的。

A、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因此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从本质上讲属于新物种,可能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一观点属于不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故A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植入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这一观点属于不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故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可造福于人类,这一观点属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来自短期的实验结果,对人的危害可能是长期的、潜在的,这一观点属于不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故D符合题意;

E、转基因食品能帮助解决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剧增而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这一观点属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故E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优缺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绿色植物的叶片比作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则其车间机器动力应该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图。

①a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限制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正其行,通其风之语,请联系上图简要分析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肉细胞 叶绿体 光能(太阳能)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如果通风不足,会造成缺乏原料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影响农作物产量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外,还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详解】

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bOAOB段表示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这两条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4%时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曲线b表示的是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3%时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因此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是由二氧化碳的浓度引起的,即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个因素。

分析曲线图可知,限制B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限制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会使植物所处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正其行,通其风之语。

【点睛】

认真分析图解,理解各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402019324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It's Time!”我国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时不我待,行动起来,终结结核。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结核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其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另外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在传染病学上称之为____,当该病菌侵袭人体后,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在疾病流行期,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分析,这种做法属于____。用卡介苗对易感人群(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____。接种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蛋白质,该蛋白被称为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免疫,该兔疫是由________共同完成的。

【答案】病原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切断传播途径 计划免疫 抗体 特异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1)肺结核病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所以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在疾病流行期,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作用。用卡介苗对易感人群(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称为计划免疫。

4)接种卡介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原因是,在体内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该抗体只对结核杆菌有免疫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蛋白质,该蛋白被称为抗体,这种兔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兔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共同完成的。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免疫的防线及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1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小华的手被针刺到,发生缩手反射,下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感受器→ [ ] ______ →[②] 神经中枢→ [ ]______ →效应器 缩手反射发生后, 小华感到针刺的疼痛。 这说明脊髓既有 _________功能,又有________ 神经冲动的功能。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 。若受损,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中的肌肉将_________(有反应或无反应)

【答案】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反射 传导 脊髓 无反应

【解析】

【分析】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详解】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根据反射弧的模式图可知:上有神经节因此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末梢分布的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其过程是: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当小华手受到针刺激后会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是由于脊髓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白质中的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的,故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其反射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则兴奋无法传导到神经中枢,因而无法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没有反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