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0-06-18 08:44:32    下载该word文档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我校高度重视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领导、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力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经过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截至2019831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63%,签约率为93.12%,圆满完成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一、就业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2019年我校共有3502名毕业生,全部为本科生,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5大学科门类,40个专业。

省内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72.46%,外省毕业生占27.54%,较2018届毕业生增加3.55%。省内生源以宁波、杭州、绍兴等附近城市为主。分别占14.39%9.88%8.99%。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详见表一。

表一 2019届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外省

人数

346

504

252

218

148

315

244

127

41

252

90

965

百分比%

9.88

14.39

7.20

6.23

4.23

8.99

6.97

3.63

1.17

7.20

2.57

27.54

2.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今年整体就业形势依旧呈良好态势,整体就业率达到97.63%,圆满完成95%的年度目标。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99.39%)、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99.28%)、经济与管理学院(99.22%,各学院的就业率排名情况见表二。

表二 各学院就业率及排名

学院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排名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329

327

99.39%

1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416

413

99.28%

2

经济与管理学院

639

634

99.22%

3

机械工程学院

502

491

97.81%

4

外国语学院

380

369

97.11%

5

理学院

206

199

96.60%

6

国际交流学院

94

90

95.74%

7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10

584

95.74%

7

人文与艺术学院

326

312

95.71%

8

签约率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机械工程学院(97.81%)、经济与管理学院(97.50%)和国际交流学院(95.74%),各学院的签约率排名情况见表三。

表三 各学院签约率及排名

学院

毕业生人数

签约人数

签约

排名

机械工程学院

502

491

97.81%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639

623

97.50%

2

国际交流学院

94

90

95.74%

3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416

398

95.67%

4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329

308

93.62%

5

人文与艺术学院

326

294

90.18%

6

外国语学院

380

337

88.68%

7

理学院

206

182

88.35%

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10

538

88.20%

9

油气储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工程、市场营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广告学等十三个专业的就业率、签约率皆达到100%,各专业的就业率、签约率见表四。

表四 各专业就业率、签约率统计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生人数

就业率

签约率

1

油气储运工程

39

39

100.00%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31

131

100.00%

3

物流工程

55

55

100.00%

4

市场营销

118

118

100.00%

5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64

64

100.00%

6

建筑学

66

66

100.00%

7

工程管理

75

75

100.00%

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25

125

100.00%

9

材料物理

30

30

100.00%

10

安全工程

45

45

100.00%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7

37

100.00%

12

工业设计

69

69

100.00%

13

广告学

86

86

100.00%

14

土木工程

137

136

99.27%

15

汽车服务工程

136

135

99%

16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2

121

99%

17

会计学

155

153

98.71%

18

商务英语

143

141

99%

19

应用统计学

62

61

98%

20

国际商务

61

60

98.36%

21

物流管理

119

117

98%

22

交通工程

40

39

97.50%

23

英语

158

154

97.47%

2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54

150

97.40%

25

交通运输

34

33

97.05%

26

应用化学

56

54

96.43%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9

134

96.40%

28

金融工程

80

77

96.25%

2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8

75

96.15%

30

日语

49

47

95.92%

31

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

94

90

95.74%

32

网络工程

135

129

95.56%

33

电子信息工程

132

126

95.45%

34

信息与计算科学

64

61

95.31%

3.毕业生升学情况

2019届毕业生中考取国内研究生356人、出国升学84人,合计44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56%。各学院研究生录取情况见表五。

表五 各学院研究生录取人数统计

学 院

985高校

211高校

普通高校

境外高校

录取人数

经济与管理学院

1

8

28

12

49

人文与艺术学院

5

6

16

10

37

机械工程学院

4

12

32

4

52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1

15

42

5

63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4

3

31

9

47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3

25

46

2

76

外国语学院

2

2

23

20

47

国际交流学院

0

0

1

18

19

理学院

1

7

38

4

50

21

78

257

84

440

备注:既是985又是211高校只计入985高校

4.就业岗位流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些企业就业人数为2495人,占毕业生人数的71.25%。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的共计325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28%。毕业生就业去向详见表六。

表六 毕业生就业去向

就业去向

升学

出国出境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其他企业

部队

待业

创业

人数

356

84

31

35

259

2495

8

83

12

5.就业地域流向

表七、八分别为浙江省各地区及外省的就业去向分布。表七显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就业率相近,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就业能力相近。回生源地就业比例最高的为宁波(90.57%),较去年上升8.71个百分点,其次为杭州(67.11%)和嘉兴(52.28%)。总体上呈现生源地经济越发达,回生源地就业比例越高的特征。

表七 毕业生就业地域去向(一)

地区

生源数

就业数

就业率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杭州市

346

298

86.13%

200

67.11%

宁波市

504

435

86.31%

394

90.57%

温州市

252

209

82.94%

67

32.06%

嘉兴市

218

197

90.37%

103

52.28%

湖州市

148

124

83.78%

48

38.71%

绍兴市

315

260

82.54%

92

35.38%

金华市

244

215

88.11%

78

36.28%

衢州市

127

109

85.83%

23

21.10%

舟山市

41

35

85.37%

7

20.00%

台州市

252

223

88.49%

64

28.70%

丽水市

90

82

91.11%

20

24.39%

浙江省

2537

2187

86.20%

2066

94.47%

外省

965

809

83.83%

247

30.53%

表八显示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因学校驻地在宁波、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宁波经济发展、生活幸福指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宁波就业人数超过一半,比去年上升近4个百分点。其次是杭州,杭州吸引就业比例较去年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宁波、杭州引才比例占总就业人数的69.18%。今年外省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较去年下降约11个百分点,表明外省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意愿有所下降,更愿意留在宁波及杭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

表八 毕业生就业地域去向(二)

地区

生源数

该地区就业数

就业数与生源数比例

地区吸引就业比例

杭州市

346

460

132.95%

15.44%

宁波市

504

1601

317.66%

53.74%

温州市

252

75

29.76%

2.52%

嘉兴市

218

118

54.13%

3.96%

湖州市

148

61

41.22%

2.05%

绍兴市

315

108

34.29%

3.63%

金华市

244

100

40.98%

3.36%

衢州市

127

25

19.69%

0.84%

舟山市

41

10

24.39%

0.34%

台州市

252

75

29.76%

2.52%

丽水市

90

30

33.33%

1.01%

上海市

0

107

107%

3.59%

其他省市

965

209

21.66%

7.01%

6.就业特点

1)就业形势保持良好。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63%,就业率依然高位运行,保持良好的增长的态势,其中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就业率高达99%以上,其他学院就业率均在95%以上。

2)就业地域选择受经济发展影响较为显著。近两年宁波经济发展较快,作为宁波高校毕业生,选择留甬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从就业的地区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就业,去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很少。

3)继续深造人数越来越多。2019年考取国内研究生356人,出国读研44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56%,较去年上升约2.29%,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倡导学生考研深造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4)其他企业就业人数增多。近年来国家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调整,需求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这些单位就业越来越困难,选择到其他企业就业人数增多。

二、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201810月份召开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各学院分管领导、毕业生班主任、辅导员对做好就业工作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共识。学校领导到各学院调研,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和下宿舍实地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心态与存在困难,采取措施,有利地推动了就业工作。

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学校实行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机制,把就业工作与学院年度考核、主要领导及辅导员年度考核、招生计划等挂钩,明确职责。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实效性不断增强。各学院从院长、书记到辅导员、班主任和普通教师都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老师,都积极主动联系企业,推荐学生,“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学校采取毕业生就业情况周报制度,对就业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各学院还从实际出发,制订就业工作相关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委托省教育评估院、麦克思公司等第三方积极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查,实时掌握毕业生需求状况,提供针对性指导。

2.注重宣传,搭建平台,全方位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学校注重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编制了2019届毕业生就业推荐专辑,通过各种形式把我校毕业生信息介绍给用人单位。学校通过多种媒体积极介绍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学生专业优势,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为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方便用人单位选聘人才,促进我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校招就办牵头组织了系列招聘会:

3.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就业指导与服务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我校采取校院合作,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各类就业及创业讲座,邀请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企事业知名人士、大中型企业人士主管、成功校友等来校与毕业生进行互动交流。“简历的制作及面试的技巧”、“从高校到职场的华丽转身”等一系列就业专题讲座使毕业生在及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分享到了宝贵的成功人生经验,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大帮助。

学校主动“请进来、走出去”,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开拓校内校外市场。201610月到20176月,有100多家知名企业来我校进行了校园宣讲会,包括银亿集团、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奥克斯集团、百胜餐饮、百威啤酒等知名企业。大型企业招聘宣讲会一方面给毕业生带来了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深了我校与企业的沟通,提升了企业对我校就业工作满意度。在积极做好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的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宁波各县市大型人才洽谈会,鼓励毕业生到各偏远地区、基层组织去锻炼。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校就业网上共发布近千家单位、上万个就业岗位的招聘信息。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qq群等平台,将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发送给每一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措施及经验

1.就业创业的措施
1)加强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落实

学校加强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的落实,积极联系企业召开招聘会,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并给予相关支持,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创业实力。

(2)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就业指导与服务已成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我校采取校院合作,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各类就业及创业讲座,邀请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企事业知名人士、大中型企业人事主管、成功校友等来校与毕业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我校还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校就业网上共发布近千个就业岗位的招聘信息。还通过微信、短信、qq群等方式,将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发送给每一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丰富就业指导形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调整大学生创业课程授课内容,开展实践性强的学生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增强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邀请区委党校、企业人事、律师等专家为学院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权益知识讲座。

(4)健全就业指导体系,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就业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我校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 重要的位置,主管院长亲自部署就业工作,落实责任,定期检查督促,确保学院就业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和服务到位。

2.就业创业工作经验
(1)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如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和“多元化创业新路线”等系列讲座、沙龙;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解析和实务指导”讲座;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设立创业基金每年为5支团队提供约10万人民币的资助;连续10年举办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成果孵化帮助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和活动,学生创业领域和方向日趋多元化,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2)高度重视,创新思路,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①举措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专门出台文件,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周、举办基层单位及村官座谈会、基层就业活动月、实地考察基层工作等活动以及承诺考研加分、给予物质奖励等政策优惠,引导学生就业观念由追求“三高三大”向“行行建功、处处立业”转变。

  ②构建与用人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创立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工作联谊会制度,开拓并巩固良好的就业市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3)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就业方式

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环境,优化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践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活动,“双实双业”基地理念先进,保障到位,实效明显。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的求职技能

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时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 

2)专业技能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 

3)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应对,产生心理落差,无法满足就职的心理需要。

4)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基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后劲不足。 

2就业工作方面的困难的主要表现

1)我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和人员队伍不够专业化, 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就业指导队伍人员较少,任务繁重,缺乏相应的人员配备,人手相对不足。

3)就业信息相对缺乏且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传导市场对所需人才的具体需求。

4)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针对性和水平有待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有待加强。

五、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加强对其的专业性培训,提高专业性和业务能力。

2)为促进就业信息及时有效的传播,专门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校就业网需加强建设,拓展功能。

3)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针对性和水平,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4)加强毕业生离校后的联络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5)就业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