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关注儿童文明安全出行的八个注意事项

关注儿童文明安全出行的八个注意事项

时间:2012-09-16 14:17:29    下载该word文档

关注儿童文明安全出行的八个注意事项

来源:艾森ECU升级 http://www.aescn.net



 家用车已经开始得到普及,带着孩子出去玩也是常有的事。可是,有调查显示:造成儿童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通事故,而这其中因为缺乏相关安全知识所酿成的惨剧并不在少数

  切莫“爱心泛滥”

  现在依然是独子家庭占主流地位,这也就难免会让孩子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而且无处不在。有些家长甚至在驾车出行的时候,依然喜欢“忙里偷闲”、“爱心泛滥”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爱子心切其实无可厚非,怕他冷想要为他加衣,怕他饿希望喂他些吃的——这都很正常。只是一边开车一边给孩子送“温暖”,恐怕容易让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都陷入危险的境地。有调查显示,开车打手机时人的反应时间会加长0.5秒之多,也就是说20岁的人会延缓到70岁左右的反应速度。不难想象,如果开车的时候还在照顾着自己的“宝宝”会分散多少注意力。

  爱他,请“离他远点儿”

  拥抱,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不少家长关爱孩子到了极致,连坐在车上也要将其抱入怀中。然而测试表明,当车辆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体重30公斤的孩子在碰撞时受到的惯性力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冲击力。按理说,应该没有哪个家长有如此神力可以同大象抗衡,孩子也就难免会从家长的怀里“飞”出去撞到风挡之类的部件;再或者,孩子没准就成了大人的“安全气囊”,去抵挡“一头大象的力量”。

  根据年龄、身高、体重等不同,需要给孩子配备专用的安全座椅

  如果一定将小孩安置在副驾驶位置,切莫忘记关闭副驾驶安全气囊

  也许有人要说了,“那我自己开车,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上,绑好安全带也就是了。”这样倒是满足了亲近感,可是危险性恐怕并没下降。车上的安全带基本都是针对成年人所设计的,也就是说安全带对于儿童太过宽松,起不到固定作用。此外,由于成人用的安全带位置较高,所以在发生碰撞时可能还会勒到小孩的脖子。

  而且,前排乘客位置往往设有安全气囊。由于气囊同样是针对成年人的体型设计,所以当气囊打开时,很可能会正中孩子的头顶,不光起不到缓冲作用,还变成了“致命的杀手”。

  “安全座椅”也难一劳永逸

  不能正确使用安全带的话,反而会危及孩子的安全

  很多国家都明文规定:车内有12岁以下的儿童时必须使用安全座椅——由此不难看出安全座椅在预防伤害时起了多大作用。然而,有了安全座椅就真的万事无忧、一劳永逸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安全座椅有严格的生产和分类标准,包括适用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等等,而且不同规格的座椅在摆放时的朝向可能都有所区别。简单来说,儿童安全座椅没有“均码”这个概念,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安全座椅也要及时更换,并采用正确的固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开关车窗要谨慎

  对新鲜事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很多小孩容易对车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并把手或者头探出打开的车窗。老师应该没少讲“手被飞驰而来的对向车打断”的故事,所以有孩子在车内时,开窗千万要谨慎。不过,别以为不开窗把小孩“封”在车里就万事大吉了。很多家长都习惯于把小孩独自留在车里,自己临时下车去办点事。出于“安全”考虑,父母往往会把车窗、车门紧闭。然而,殊不知在技术发达的今天,车内密封程度非常高,如果是盛夏季节,很短时间内车里的空气就会变得浑浊、闷热。这种环境对成年人来说也许只是不太舒服,但还能忍受,可对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爱美,也要爱安全

  这么些“零碎”,甩出来砸到小朋友怎么办

  中国车主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在爱车里摆上不少小饰物,也许还有为孩子准备的玩具。而这些“小零碎”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坚实的固定方式。且不说它们到底有多好看、多好玩儿,一旦在急刹车、躲闪甚至是发生事故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在车里“群魔乱舞”,《大话西游》里说过——“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

  请勿鸣笛

  一个小男孩,拿着一辆玩具汽车,嘴里模仿着“嘀、嘀”的声音——这个画面恐怕谁都不会陌生。可这又不禁让人困惑:在汽车文化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很少见到有人鸣笛,在他们的国度里,鸣笛甚至有谩骂的含义;可中国的孩子们,拿到汽车玩具竟然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鸣笛的声音。

  不少居民区里都立着“禁止鸣笛”的标识,可依然能见到很多人不停地按喇叭驱散行人。汽车喇叭的声音到底能带来什么呢?是驾车的优越感,还是向行动能力不济的老人、孩子示威?实际上,突如其来的笛声不光扰民,还有可能让路边的儿童因为受惊吓而毫无规律地乱跑。所以,请勿鸣笛。

  过马路,请减速慢行

  机动车避让行人,交规里应该提到过这句话。可是,能在路遇行人时选择刹车让行而非鸣笛驱散的驾驶员实在为数不多。

  人行道,请减速慢行。但愿几年之后,这个理所应当的秩序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维持才能实现

  也许是幼儿园关门太早,或者是“寸土寸金”的地价已经容不得孩子们一片嬉戏的空间,所以不少家长都只能放任自己的孩子在马路中间玩耍。还有些人在带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竟然能迸发出一种“目中无车”的大无畏精神——两眼直视前方,大步流星地从车道上横穿而过。这无疑是在把自己的命交给路上开车的司机来把握:如果他们刹车、减速,则一切安然无恙;否则就又是一起人命官司。

  把孩子安排在后座并配合使用安全座椅应该是最合理的方法

  这也许是被环境所迫,没车减速让行,不往前冲就永远过不去;不让孩子在马路上玩,就只能在家里“窝”着。可试问:在铺天盖地的酒后驾车和飙车撞人的报道之后,难道大家心中依然对路上的驾驶员充满信心吗?如果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那20年或者30年之后,也许我们真的可以看到机动车自觉地在人行道停下来让路人有序通过。可是现在不管是行人还是驾驶员,也许都应该在“人车混杂”的路段先慢下来,确认没有“杀身之祸”后再徐徐通过。

  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有人说过:“相机前边那个()头,永远也没有相机后边那个头好使。”这句话放在安全出行方面其实也很恰当,再多的安全配置也比不上一个充满了安全意识的头脑要有效果。汽车进入到中国普通家庭的时间并不长,而留给从自行车过渡到家用轿车的时间似乎也太短了。中国的老百姓中手握着方向盘,脑子里念着自行车走线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交规似乎从来都太过流于表面,行人与非机动车在面对汽车的时候仿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都混乱了中国的交通。改变这种状况也许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给孩子们灌输安全出行的知识,永远不嫌早。

  安全知识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六·一”到了,家长在选礼物的时候可能会挑得眼花缭乱,不过除了玩具、礼物、服装等等选择之外,送给孩子一份安全出行的理念可能会是最好的礼物。这种安全意识如果能从小深入到孩子的脑海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人,而可能惠及子孙后代甚至是未来的整个社会。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