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时间:2019-04-03 22:51:02    下载该word文档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

  序言

  玛利亚蒙台梭利于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安科那。她十二岁那年,父母为了让这个独生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而搬到罗马。他们鼓励她将来作老师,这也是当时女子所能从事的唯一职业。然而,蒙台梭利却很早就有了妇女解放的思想,不肯轻易地接受社会所强制赋予她的角色。她最初对数学有兴趣,决心要当工程师,因此去就读专收男生的工科学校;后来如又喜欢上生物学,而改变主意想读医学院。我们无法查出她当时为了争取人学资格花费了多少工夫,只知道她最初被拒绝入学,但终于达成心愿。她每一年都得到奖学金,又靠当家教来赚取大部分的生活费用。由于她父亲反对她念医科,她不得不设法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才能继续学业。

  1896年,她成为罗马大学医学院的第一位女毕业生,并且在这所学校的精神病诊所处任职。她在工作中常去访视罗马各个心智障碍儿童收容所,并认为这些孩子可以藉特殊教育来加以矫治。于是她又前往伦敦与巴黎研究两位特殊教育大师伊搭(Jean liard)以及塞贡(Edouard Segiiin)的工作。

  一段时间后,她将这些身心残缺者送到罗马去参加正常儿童的考试。当他们通过这些考试时,蒙台梭利博士在看到了奇迹的同时,也看到了潜在于这个奇迹之下的.具有更重大更具深远意义的某种东西.那就是被忽视的儿童的秘密——未知的和未被释放出来的潜力的关键。如果所谓身心残缺儿童的水平能够接近于正常儿童的水平,那么,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这当中出了什么问题呢,于是在1907.她在本序文首所提到的罗马的圣洛伦佐地区开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报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蒙台梭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有赞成也有反对,有感兴趣也有持怀疑态度的。但是就在那些真正抱以真诚愿望想去了解它的人群当中,对蒙台梭利博士的工作对于当今人类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也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迟疑,错觉与混乱。

  各类报刊。杂志和教育报告上常刊登一些有关蒙台梭利的不尽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介绍.这就是为什么《童年的秘密》一书再版的重要原因和意义。

  为了使人们能最大程度地理解蒙台梭利博士的工作,本书中包含着对下列问题的回答蒙台梭利博士试图傲什么,以及她试图让人们阅读的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在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授权下再版的。这个版本的出版得到了这个组织的认可和赞助。这个组织是由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和马里奥•M•蒙台梭利先生在1929年创建的。在后者的指导下.这个组织现继续在世界上所有国家进行着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的工作并对那些希望这种工作不要由于缺乏标准,而导致失败与失误的人们提供帮助。

  就她的这项毕生工作而言.蒙台梭利博士决定以医学作为她的专业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种医学训练形成了她的临床分析和科学观察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她的一生中为全世界儿童进行工作时,成为她使用的工具。这项工作并不始于学校,她也不关心所谓的方法领域。因为这在我们心目中意味着一种学校和教育体制。她多次强调.如果要理解她尽力想让人们看到的东西,就必须从帮助生命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于是.如果我们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而不是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种比仅仅研究某一种教育体系深刻得多和宽广得多的观点.这也正是她整个的工

  作角度。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博士是为生命而工作,而不仅仅是为生活中的教育过程而工作。我们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开始认识到什么是她对人类的真正贡献。如果我们研究生命,而不仅仅是研究某个班级中的某个儿童.那我们所面对的就决不是一个有待于接受教育的人,不是一个有待于被报道、评分、分等级.分类和贴标签的儿童,而是一个活生生的遵循着一种发展模式的有机体。生命并非始于3岁或婴儿班.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时期。生命始于受孕的那个时刻。那时那个如此微小的细胞我们虽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已包含了人所具有的全部潜在能力。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这个细胞成熟呢,完全没有直接手段——我们不能加速它的发展,我们也不能改变器官的发展模式——这是胚胎发展的秘密。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间接手段,提供胚胎生长的必需晶以及尽可能地排除阻碍它最终成熟的障碍。9个月之后,这个婴儿诞生了。尽管其外在形式很难区别于动物的幼崽,但他具有人的潜在能力。就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目前还几乎无能为力的婴儿的组织结构中,隐藏着在他往后生活中可能实现的一切。

  儿童是永恒的。他存在于所有的时代.也将不断地诞生直至世界的末日。并没有史前时代儿童.中世纪儿童和现代儿童之分。事实上,只有所有时代和所有种族的儿童。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历史的承受与开创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

  者。蒙台梭利说:儿童的任务就是构造一个适应环境.适应他的时代、地区和文化的人。如果我们将刚出生的婴儿和3岁的儿童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已经出现了多么巨大的差异和多么剧烈的变化。这就是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博士所做的就是去认识在幼儿身上存在着这种变化的力量,而这一点似乎还未被认识到。她毕生致力于帮助儿童发展并使他的个体潜在能力能极大充分地得到实现。只有当蒙台梭利的原则和价值恰如其分地被掌握和理解,才能使蒙台梭利博士的工作对当今儿童有所裨益。她所做的就是要发现一门人的科学.像所有的科学一样,它的学习方法基于一个公式。要正确地研究蒙台梭利的方法对当今儿童,无论是残疾的或贫困的儿童,还是正常的或富有的儿童,究竟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只有在蒙台梭利的工作原则完整地被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全国和国际教育委员会的一项任务就是确保这种研究持续不断地进行,而且它的标准是正确的。

  遗憾的是.对于蒙台梭利的一些批评是建立在明显的误解和以讹传讹之上的。这些批评说蒙台梭利的方法是刻板而压抑主动性的,它只促进整洁、有秩序和自我控制;这种方法逼迫儿童在智力发展上走得太远;想像力没有得到发展,创造力没有表现的机会等等不一而足。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在一所蒙台梭利学校的工作中,得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所制定的标准的支持,就会认识到这些批评中的任何一个都远非属实。由于这种方法是基于生命科学之上的,它就不会是刻板的——这与其所确立的前提是自相矛盾的。

  一个儿童不管出生于什么国家,他都具有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有吸收力的心理。这种有吸收力的心理不同于成人的心理。为什么当一个成年人静坐两年,他周围的人讲着一种他所不知的语言,但他经过一系列的摸索之后,就能完全地掌握这种语言,具有完善的发音,完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带有本地人说话中所具有的音调和声调呢,然而这就是全世界两岁半的儿童正在做的事情。

  这种有吸收力的心理并不仅仅表现在对语言的吸收和重复上。它吸收所有有助于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形成特定时空的本国人的所有东西。难道法国人学会做法国人。美国人学会做美国人.印度人学会做印度人是在他进入学校以后吗?文化。习俗.观念、理想、情操、情感、情绪,宗教的吸收都是在这有吸收力的心理时期,在儿童从出生到6岁这个时期形成的。很显然,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儿童的有吸收力的心理的原则是蒙台梭利工作中最重要性的一个原则.但同时也是遭受最严厉批评的一个原则。没有人会断言,允许一个儿童学习讲他自己的语言是有害的。因此,当儿童已经在从事这项惊人的智力练习,获得讲一种未知语言的能力时,允许他继续运用他的心理就不可能是有害的,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

  蒙台梭利班级中的儿童并没有被强行要求去达到某种智力成就。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借助感官教具他得到了探索的钥匙,除非感官渠道发生障碍和不能使用.儿童的心理肯定已经留有印象.感官教具就是帮助儿童对这些印象进行分类和组织。心理分析家的躺椅不是儿童的终极之处.我们给儿童的是一个真实的而非虚拟和幻想的世界.因为他必将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当一个人还不知道自我的含义的时候,他怎么可能通过小组游戏而懂得做一个母亲、父亲、宇宙飞行员或狗的含义呢?

  进一步来说,由于蒙台梭利方法是建立在对生命力的研究之上的,这是一种完美的创造力,正如所有的生命其实都是创造一样。儿童像所有其他鲜活的有机体一样要经过连贯的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是受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敏感期指导的。由于儿童是一种永恒的鲜活的有机体,这些敏感期在所有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儿童身上得到体现。在任何一个敏感期里,儿童对获得某些知识和技能表现出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求。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的蒙台梭利学校里反复地表现出来。面对如此普遍的现象.难道我们有权利不去帮助儿童进行这种智力探索吗?正是这种智力的探索,构成了蒙台梭利学校所有创造性工作的支柱和结构。无需费力就能看到,一个儿童耐心地把有球状把手的圆柱体从黑色的木制圆洞里拿出来又放进去.如此不停反复,这就是被认为刻板使用蒙台梭利教具的例子之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允许儿童更自由地使用这套教具,可能就没有必要进行这种重复了。但免去了成人的命令和建议.这种练习的重复则是另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的蒙台梭利学校里是司空见惯的。重复就是要获得理解,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显示出人的智慧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在1907年当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重复现象时;蒙台梭利博士就认可了这种现象.这也表明她对于人的力量有着多么充分的理解。从那以后,在世界如此众多的国家里都表现出了这种重复现象。

  在蒙台梭利班级中给予儿童的自由是一种人的自由.这是一种使得儿童能在温文尔雅的社交、内在的纪律和欢乐中成长的自由。这是人的天赋权利,是被允许发展基本才能的人的权利。来自世界各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们也能提供这样的例子。当一位参观者正在教室里评论说这种方法就是纵容儿童为所欲为时,一个儿童对这位参观者说:对不起,我并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我们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

  有吸收力的心理与它的功能,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重复的重要性.需要一种适宜的环境,造成内在纪律的自由,注意力集中.工作中的快乐.社交的发展——蒙台梭利方法的这些原则已经被证实是普遍适用的。这是因为当这些原则被充分地理解并运用时.世界各地的儿童不断地表现出这种现象,尽管仍然存在着批评和误解,但蒙台梭利学校将持续不断地在世界不同的国家中被建立起来。

  这是因为这些原则不是运用到一个班级的JL童,而是运用到个人。对每一个儿童来讲,这就存在着根据他自己的发展节奏和个人潜能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蒙台梭利学校所坚持韵原则是实际生活的练习。虽然要求每一个儿童都必须学会作为某种种族和文化的一个个体去起作用.但所提供的某些练习可根据每个国家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班级里所有的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兴趣和潜能也就各不相同。不强迫任何一个儿童去仿效他人的兴趣。正因如此,在蒙台梭利学校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扩展工作的机会。例如,一个两岁半的儿童,已经上过一堂立体几何图形课,第二天早餐时,他手中拿着一个鸡蛋,向大家宣布说这是一个椭圆形;一个对花冠产生兴趣的儿童,走进花园尽其可能地摘取各式各样的花冠,问老师他要怎样才能永远保存他们,由此导致了使这些花冠脱水的新活动;一个儿童上过一堂有关诺曼底人城堡的历史课后,在周末作远行考察,并且收罗摄影、绘画。明信片,以及能从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中找到的各个时代的建筑材料进行补充;一个儿童在上过一堂讲述英国降雨情况的课之后,说她自己已经发现在印度有一个地方一天的降雨量跟英国任何地方一年的降雨量一样多,并将对世界上最干燥与最湿润的地方进行一次研究;一个儿童列了一张词汇表,说她已经发现这些词汇同时兼有两种功能:既可作动词和又可作名词的功能。

  在知识的所有分支领域中都可发现类似这样的例子——当儿童处于一种会引起强烈的活动动机的环境中。这种教具材料对儿童来讲是一把打开无限主动性大门的钥匙。儿童的心理被避免强制性地用大量知识填塞一气。但儿童也不会在人的基本天赋的活动中以及人的智慧活动中受到限制。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借助于她对儿童的敏锐观察能力。借助于她对研究对象——鲜活的有机体的临床分析和科学方法,在为此而工作的数年里证明,为了能在人的形成这项任务中帮助儿童,我们必须从与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这项研究。蒙台梭利博士对我们指出。如果我们要帮助生命。我们首先就必须要研究它。研究生命。意味着我们并不试图教育它,相反我们还可以向它学习。我们向这鲜活的有机体——儿童以及它的需要和爱好学习,只有当我们了解儿童的需要时,我们才能开始学会如何满足他们。

  在本书第六章精神的胚胎中,蒙台梭利博士说: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即儿童有他自己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是人们所面临的最大向题之一。虽然在当时儿童不能够把它给表现出来,而且儿童还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她深信:我们应该把儿童的这种神秘的力量当作某种神圣的东西。正是在这个创造性的时期。个人未来的个性被确定下来了,我们应该欢迎它的努力展现。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以及为什么必须为这种需要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我们正处于一门科学的初创时期。但这门科学必然会进步。只要专心致志,在经过巨大的努力之后,我相信我们将能认识人的发展的秘密。

  蒙台梭利博士列举例子表明,儿童心理的展现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不已。首先她看到儿童在两岁时就对那些成人毫不在意的细小事情表现出敏感。一个十五个月大的儿童惊奇地盯着地上一只匆匆爬过的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昆虫。一个儿童在一堆各式各样的图片中,只对在一幅图片的角落上的一辆毫不起眼的汽车感兴趣。尽管它画得很小简直就像一个点。蒙台梭利博士把这称为幼儿之谜。儿童精神的表现形式自儿童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以后就一直存在着,而并非是蒙台梭利博士引起的。对于这种现象成人肯定看到过,听到过,但一直没有意识到。在蒙台梭利博士给我们揭示童年的秘密的深刻含义和重要性之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一直为我们所不知。

  蒙台梭利博士准备了一个排除了发展障碍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表现自身的需要和爱好。她还想训练成年人跟她一起探索童年的秘密。在这种适宜的环境中。始料未及的一些结果常常使我叹为观止,感到不可思议。儿童选择的工作似乎总适合自己的精神需要,他们的秩序感。他们对惩罚或者奖励毫不在乎,他们理解并喜爱安静,他们的尊严感。自发的纪律、对书写和阅读的探索(那时蒙台梭利学校的扩展已使蒙台梭利博士注意到这些特征是持久和永恒的现象),是应成为教育的首要基础的自然规律

  童年的秘密就是生命本身的秘密——这种创造性的力量从受孕的那个时刻起就引导着人的机体。为了引导我们自己探索这种秘密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是自身拥有秘密的人,这种秘密就是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为了释放这种潜能,了解这种秘密,进入生命奇迹的中心。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的那种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的谦逊的外衣。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了了解童年的秘密,我们必须对这种生命及创造力的神秘做好思想准备——我们所面临的观念并不是我们的观念。所面临的力量并不是我们的力量,这种想像力远比我们所能想像的更为深远。如果我们能够用未被成年人偏见所影响的观点,摆脱先入为主的想法来看待儿童,我们就能够越来越充分地帮助儿童。达到使其自助的目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撒手不管,也并不意味着纵容。这也并不意味着消极地观察。如果我们能给予儿童的帮助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原则和实践中所内含的那种帮助。那我们就必须真正地理解成年人的任务。这种帮助并非是允许对正在发展的人的所有活动都放任自流——这种帮助是为了使儿童能自由地沿着正常人的发展道路前进。使人的生命机能变得优良和真实。这种帮助能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并最大限度地妥善地预防它;在理解了童年的秘密、生命的力量和机能以后。要进而帮助这种完美和优秀的人的形成,这种帮助决不会阻碍这种形成,决不会在需要时却不存在,但它也决不会过于自信和强制。

  惟有爱才是使成年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力量。爱和谦逊的美德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所有内在意义和真正的含义。

  导论 童年:一个社会问题

  近些年来,有关童年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像其他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样,这种兴趣和关注并非是由任何个人所引起的,但它像火山一样朝四面八方喷发出火焰。科学使婴儿死亡率降低,从而刺激了这场新的运动。其次,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儿童经常被单调乏味的功课搞得疲于应付。

  一项针对儿童所作的调查研究也表明,生活的不幸、心理疲劳、弓腰驼背、胸腔萎缩,导致儿童很容易成为结核菌的牺牲晶。

  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儿童的生命被扭曲了。这是由赋予他们生命和提供营养晶的父母,以及他们周围的成年人社会所造成的。

  那么儿童是什么?对于那些更关心自己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的成年人来讲,儿童似乎成了永远惹麻烦的根源。在现代都市狭窄的地段上,众多的家庭挤作一团,在家庭里儿童缺乏真正的地位。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在人群熙来攘往的人行道上,肯定也没有儿童游玩的天地。成年人都必须工作,如果没有工作,他们和他们的子女还将遭受更大的苦难。

  即使儿童生活在比较幸运的环境中,他们往往也被限制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由陌生人照管。他们不被允许进入父母的房间。没有一个感到被理解、可以进行他们自己的活动的地方。他们被要求必须保持安静,不许碰东西,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他们自己的,每样东西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全都是成年人的财产。结果对儿童来讲都是禁物。那么儿童拥有什么呢?一无所有。在不久以前,幼儿甚至还没有他们自己使用的小椅子。

  儿童会因为坐在地板上或长辈的家具上面而遭受责备。有些人会把他拎起来,把他抱在膝盖上。这就是仍然生活在成年人环境中的儿童的情况。他像一个乞丐一样期待一些东西,但并不能得到它。当他进入一个房间时,他立刻会被驱逐出去,他的地位就像一个被剥夺了家庭和公民权的人的地位一样。他被放逐到了社会的边缘,遭受责备和蔑视,以及任何成年人的惩罚。成年人把这视作他们理所当然的权利。

  出于某种心理偏见,成年人并不热衷于为他们的孩子准备一个适当而有益的环境。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社会有愧于儿童。虽然成年人为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些法律,但没有为他们的儿女制定一些法律,结果使他们的儿女被排除在法律之外。儿童成为父母暴虐本能下的牺牲晶。本来,儿童被赋予新的活力进入这个世界,这种活力可以纠正前辈的错误,并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

  但是,近些年来,在漫长的许多世纪内甚至从人类产生时期以来一直对儿童的需要和命运表现得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的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到儿童了。这个巨大的进步是由于儿童卫生学而取得的。儿童卫生学使得大量婴儿免于在他们生命的初年就遭受夭折的命运。20世纪之初,当人们开始真正地关心儿童的健康时,终于从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命了。以慈爱宽容为特征的新的现代教育原则被学校和家庭采纳了。

  现在儿童受到了重视,除去这些由于科学的进步所产生的结果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起因于人们敏感性的提高。在城市里,人们为儿童修建了花园,公园和广场也供他们作为游戏之用。修筑儿童剧院,并专门创办和出版了儿童类的书籍和刊物。他们有了适应于自身需要的户外活动和家具。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去成立儿童团之类的组织,这些组织训练儿童,培养他们的自尊意识。政治家们也试图拥有儿童,以便使儿童成为他们自己的政治计划的驯服工具。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现在对儿童的兴趣已经深深扎下了根,不管它是为着儿童切身利益的改善,或是把儿童当作达到某个深层目的的手段,现在儿童已成为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只是节日里盛装漫步在街头的点缀。

  诚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儿童地位的提高并不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的,甚至也不是通过各种团体和组织上的协作。这应该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儿童时代已经出现,随之而来的结果对社会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必要评估这种新的发展对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的意义。它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一种自然潮流和冲力在导致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后的一种产物。它预言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我们是那个已经过去的旧时代的最后残存者。在那个时代,人们只会忙于为成年人 自己创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而丝毫没有顾及到儿童的需要。

  而现在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新时代的转折点,必须既为成年人也为儿童而工作。我们开始建立一新的政治秩序,它必须为它的国民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一个是为了成年人,另一个则是完全为了儿童。

  进一步组织已经发动起来的社会运动,或者协调各式各样代表儿童利益的私人团体,并不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任务。如果那样,我们只是作为联合起来的成年人来帮助儿童做些事情,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与此相反,童年的社会问题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精神生活,唤起我们的意识,激发我们的行动。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观察的毫不相关的人。更确切一点来说,一个人的形成是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儿童时代所过的那种生活是与成人后的幸福紧密相关的。儿童会承担我们所有的错误。那些因我们的错误而酿成的后果在儿童身上无法磨灭,我们会死去,但那些后果跟随儿童一生。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因为一个人的教育就是在他心灵的敏感期和秘密时期完成的。

  真诚地热爱儿童,为儿童的利益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将使我们获益匪浅,我们将由此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奥秘一样。

  也许可以把童年的社会问题比作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它的蓬勃生机吸引着我们,它的根茎深入在地下而无法轻动。如果我们顺势挖掘下去,搬走泥土,我们将看到它的根茎像迷宫一样向四面八方延伸着。

  这些根茎是人的感觉迟钝的象征。我们必须去掉年深月久积淀而成的那些东西。因为它阻止我们真正地理解儿童,阻止我们直觉地认知儿童的心理世界。

  成年人对儿女的麻木不仁,那种令人吃惊的粗暴和鲁莽,已成为根深蒂固的长久现象了。一个爱着儿童但又无意识地责罚了他们的成年人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是成年人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映。

  童年的社会问题使我们能正确地理解那些支配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它使我们拥有一种新的自我意识,并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一种新的方向。

  第一章 儿童时期

  近年来,一种意识的普遍觉醒而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在儿童的照料和教育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这首先表现在,始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对儿童健康的关怀已取得了进展;其次,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儿童个性的重要性。

  而今在研究医学、哲学或任何一个社会学的分支,不考虑从儿童生活的研究中所取得的知识,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虽然这些知识取自于儿童,但对人类所有问题的影响却深远得多。比如说,这远比胚胎学对理解生物和进化的每一个阶段所给予的帮助要重要得多。

  儿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实物存在着,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着。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着人类进步的进程,它甚至也许还能引导人类迈人更高一种的文明形式。

  瑞典诗人和作家艾伦凯就曾预言,我们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那些有耐心翻阅文献的人可以在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意大利国王,编译者注)的第一次演说中找到类似的说法。这个演说发表于1900年,恰好是20世纪的元年。他提到20世纪开始了一个新时期,并称之为儿童的世纪

  这些带有预言性质的表述,也许完美地折射出了19世纪最后10年的科学在人们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印象。那时人们终于不仅意识到传染病的侵袭对儿童所造成的死亡率通常是成年人的10倍,还意识到学校苛刻的纪律给儿童带来的痛苦。

  但是,仍旧没有人能预言,儿童自身隐藏的一种具有蓬勃生机的秘密,它能揭开蒙住人心灵的纱布,一旦发现这种秘密,就能帮助成年人解决他们自己的个人和社会问题。正是这个东西奠定了新的儿童研究科学的基础,从而能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

  儿童与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开辟的研究领域,使我们能深入到潜意识的秘密之中,但依然尚未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不过,心理分析能对我们在理解儿童神秘的生命所做出的贡献上有所帮助。

  我们能说,心理分析已经突破了心理学曾经视为不可逾越的意识层,就好像人已经看到了曾被先人们视为世界的终极之处的海格立斯的石柱。

  如果心理分析至今仍旧没有探索潜意识的海洋,那就很难解释清楚儿童的心理如何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的问题。

  众所周知,心理分析最早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新技术。它作出了一项颇为使人类受益的发现潜意识具有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心理分析通过深人到潜意识之中并对心理反应进行研究,使得具有极大重要性的神秘因素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彻底地更新了旧有的观念。这种分析揭示了一个深广未知,然而又跟人的命运紧密相关的世界。但是心理学家并未成功地探究这个未知的世界,它最终未能越过这个石柱而冒险进入那片浩瀚 无垠的海洋。跟古代希腊人的一种偏见类似,那就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局限于病理学的研究,而不是正常病例的研究。

  在19世纪,精神病学者查科特发现了潜意识。在一些特殊的严重精神病的病例中,可以看到潜意识的表现,就像可以看到向地壳喷射岩浆的火山内岩浆的翻腾一样。潜意识和个人意识状态之间奇妙的对照仅仅视为这种疾病的征兆。弗洛伊德进了一步。他运用精巧的技术,发明了一种能够深入到人的潜意识的方法。但他关心的几乎只是病理状态。有多少正常人会愿意忍受这种痛苦的心理分析测试呢,这不啻对心灵进行一次手术。正是从对精神病的治疗中,弗洛伊德推演出他的心理分析理论。因此,这种新的心理学很大程度上是在个人处理病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弗洛伊德看到了大海,却未能探索它。他只是把它描绘成了一个能够掀起惊涛骇浪的海峡。

  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认为是不完美的,并且他的精神病治疗技术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且总不能使病痊愈。也可以说社会传统、古代经验的积累对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论概括形成了障碍。很明显,为了要探索潜意识的巨大现实,单有临床分析技术和理论推演是不够的,还需其他更多的东西。

  童年的秘密

  在这片广阔的尚未被探索的潜意识领域里,科学的其他分支和不同的概念也正被运用。当我们试图通过儿童心灵对他身处的外部环境的反应来追踪儿童心灵的发展,并目睹使儿童心灵陷入巨大黑暗和扭曲的内在悲剧因素时,这一切都可能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来研究人。

  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期,这是心理分析最惊人的一个发现。从潜意识中所唤起的一些被遗忘的事情表明,儿童是尚未被认识到的痛苦遭遇的牺牲品。这个发现在使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使人心绪不宁。因为它与人们所普遍相信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儿童纯洁的心理状态所遭受的这些创伤是缓慢而持续的,人们从来没有认识到它们是成人精神病的潜在原因。儿童纯洁心理状态所遭受的创伤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造成的,通常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年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

  我们应该仔细地将心理分析的探究区分成两种层次。其中之一是比较肤浅的,它来自个体的天赋本能和他必须适应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可以解决的冲突,因为把这些心灵不安宁的潜在原因上升到意识的层次并不困难。但还有另一种必须不时探索的更深的层次,即童年记忆的层次。在这一层次上并不是成年人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冲突,而是一个儿童跟他的母亲,或者从更普遍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儿童跟一个成年人的冲突。

  这类冲突至今很少被心理分析所触及,尚未作相应的努力去解决。它们顶多被当作是病因。

  如今人们认识到,治疗任何疾病,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应考虑到一个人童年时所发生的事情。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疾病,通常都是最严重而难以治愈的。因为成年人生活的模式在他的早期就已被确定。虽然身体的疾病已经导致了特殊的医学分支的发展,比如说,胎儿护理和婴儿卫生,并且使得社会更多地注意到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人们的心理疾病并没有产生类似的结果。人们并没有尝试去解决这些童年的冲突,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成年人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及成年人在适应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皆源自于他的童年。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由于心理分析使用的是探究潜意识的技术。虽然这种技术在成年人的病例方面取得了惊人的发现,但无法适用于儿童,因为事实证明那会是一种障碍。也就是说,不可能诱使一个儿童去回忆发生在童年时期的某些事情,因为他们还依然在那里,还处于童年的状态中。所以,在跟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观察而不是探究。但是这种观察必须依据心理的角度来进行,目的在于发现儿童在跟成年人以及他的全部社会环境相处时,所遭受的冲突。很明显,这种方法会导致我们背离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而进入一个对儿童和他的社会环境进行观察的全新领域。

  这种观察方法要求把握反映在儿童心灵中的人类生活现实,而并不包括探究不健全的心理疾病的艰难任务。实际上可以说,它包括了从出生起的整个人生。人类心灵的探索史还未被谱写出来,还没有一个人描述过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以及他跟比他强大的、支配他的但并不理解他的成年人的冲突。还没有一个人描绘过儿童的尚未被认识到的创伤,以及他娇弱的心灵所遭受到的干扰,他无法达到大自然希望他达到的目标,以及一个自卑的人的潜意识的自我发展。

  由于心理分析基本上关心的是疾病和治疗,因此,它对于观察儿童心理的发展无甚助益。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儿童心灵的研究能够帮助心理分析,因为这种研究处理的是正常和普遍范围的情况,目的在于预防会导致精神病的冲突,而这正是心理学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由此形成了一个科学地探究儿童的新领域;它跟心理分析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它所关心的是正常的而不是病态的人,它力求帮助儿童的心理生活。它的目的在于促进我们对这种心理生活的了解,唤醒麻木的成年人意识,并使他们认识对儿童犯下的错误正是他们自己下意识的自我的产物。

  第二章

  压抑这个词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造成成年人心理紊乱的根源,其词义是极其明显的。

  当一个儿童受到成年人的压抑时,他就不能发展生长。但成年人这个词是抽象的。事实上,一个儿童是跟社会相脱离的,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影响他,就是指那位具体的、跟他接近的成年人。通常这个人是他的母亲,其次是父亲,然后是他的教师。

  社会赋予成年人一个教育儿童并促使其发展的角色。但现在,当探究了人们的心灵最隐秘的深处之后,对过去被视为是儿童卫士和恩人的那些成年人提出了控告。不是母亲、父亲、教师,就是儿童的监护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成了被告,也就是整个对儿童幸福负有责任的社会都受到了审判。这惊人的如同上帝最后的审判那样神秘和令人敬畏的控告里,存在某种饱含启示性的东西:你们对我交在你们手上的孩子做了什么?

  显然对此的第一个反应是抗议和自我辩护:我们竭尽所能地热爱自己的孩子并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因此,两个冲突的概念是相互对立的。一个是意识的,一个来自潜意识。我们对这种熟悉的根深蒂固的辩护毫无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控告,而不是谁受到了控告。被控告方尽心竭力地照管和教育儿童,结果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迷宫般的困境之中。跟过去一样,他迷失于广阔的森林之中,没有出口。因为他不知道迷路的原因,即他的错误源于他自身。

  所有那些敢于说代表儿童利益的人都应勇于对成年人提出这种控告,他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持续地这样做下去。

  于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种控告并不谴责由于无意而犯下的蜡误。虽然这种错误总让人觉得丢脸,但它是无意识的错误。这样的控告使人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人的道德境界。因为每一个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未知的东西。

  所以人们对自己错误的态度总是矛盾的。我们往往对有意识的错误感到愧疚或者是悲痛,但却被无意识的错误所迷惑,因为正是这种无意识的错误里面包含着一个秘密,它使人超越某个已知的和渴望的目标,最终使我们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骑士为了个人荣誉而战的时候,他会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承认:我有罪。我首先宣布,这是由于我个人的过错。《圣经》给我们提供了态度截然不同的惊人例子。比如,为什么在尼尼微,人群聚集在约拿的身边?为什么所有的人,从国王到平民,都渴望加入到以约拿为核心的队伍中呢?因为约拿告诉他们如果不改变信仰他们将成为罪人。又比如,浸礼教徒约翰怎样把人群叫到约旦河边的呢?他发现了什么富有魅力的称呼,从而非凡地把人们聚到一起呢?他称他们是一群毒蛇

  这的确是一种奇怪的精神现象:人们蜂拥而去听自己被人控告。进而他们又会聚在一起赞成控告他们的话,承认他们自己错了。尖锐而持续的控告把埋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东西带到了意识层。所有的精神发展就是获得意识,呈现过去在意识之外的东西。文明世界得以进步于这条发现的道路。

  如今要用跟以往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儿童并且把儿童从危及精神生活的冲突中解救出来,首先必须进行一次剧烈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一切将随之而更改。这是一种必须在成年人当中进行的变革。的确,由于成年人声称为了儿童他可以竭尽所能,并且出于对儿童的爱,他已经牺牲了自己。他承认他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他必须求助于在他的意识和主观意志所能控制的认识之外的某些东西。

  关于儿童还存有大量未知的东西。儿童心灵中总有某些未知的但又是必须了解的部分。我们必须以一种牺牲精神和满怀的激情去探究,就像那些远涉艰难之地、不辞辛苦的淘金者一样,去寻找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那些未知因素。这就是所有的人,无论是什么国家、民族和社会地位的人必须共同做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将产生对人类道德进步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年人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不理解,导致了他们处于跟自己的不断冲突之中的结果。消除冲突的方法并不要求成年人获得某种新的知识或达到更高的文化水准。但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不同的出发点。成年人必须从他自身发现仍阻碍他真正理解儿童的那种无意识的错误。如果不作此准备,没有采取与这种准备相应的态度,他就不可能进一步探究儿童。

  对自身进行探究的行为并非如想像的那样困难。因为即使是无意的错误,也会引起悲哀与创伤。一提起药物,就使人感到迫切需要用来疗伤。一个手指关节脱位的人渴望使之复原,因为他知道只要不复原,疼痛就不会消失,他就无法使用他的手。同样,只要他认识到自己错了,他就会强烈地感到要使自己恢复正常,因为他已获得的知识会使他长期所承受的软弱和痛苦变得不堪忍受。正常秩序的建立使得一切都平稳地向前发展。我们只要认识到我们把太多的东西归属给了自己,只要相信我们实际上能够做我们曾以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们就会渴望并能够认识到儿童的心灵具有跟我们自己的心灵截然不同的特性。在跟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成年人会变得自私或者是自我。他们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和儿童心灵有关的东西,导致错误日积月累的结果。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往往把儿童看作是心灵空空如也,有待于他们尽力去填塞;把儿童看作是孤立无援的和无活力的某种东西,因此成年人将一切代劳;把儿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间断地给予指导。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跟儿童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判断儿童的好与坏。成年人以他自认一贯正确的模式使自己成为儿童善良或是邪恶的试金石,儿童必须依照此模式来塑造。儿童在任何一点上偏离子成年人的模式就被视为是一种罪恶,成年人会对此迅速加以纠正。

  一个成年人如此行动,即使他确实是满怀着爱与牺牲精神来对待儿童的,他也仍然无意识地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章 生物学的插曲

  沃尔夫在发表有关生殖细胞分裂的发现时,向人们显示了活的生命是怎样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同时他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内在力量如何趋向于一个既定目标的惊人例子。通过实验,他彻底摧毁了莱布尼兹和斯帕兰札尼等人的关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已经含有成人的最终形式的生理学观点。那个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受精卵细胞含有一个成比例缩小的人,虽然它并不完美。一旦它被置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之中,这个人最终就会从中生长出来。他们是从对植物种子的研究中得出这个结论的,因为在植物种子的两个子叶间藏有一株有着叶子和根茎的幼小植物,如果把种子埋在土里,它将会生长和成熟起来。他们把这种看法搬到了动物和人的身上。

  然而,沃尔夫在显微镜发明以后,观察到了活动的生命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他首先从鸟的胚胎开始,发现它们起源于单个受精卵细胞。显微镜显示出这种细胞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拥有成鸟的形式,它跟其他任何的细胞没有区别,有细胞核、细胞质和外层细胞膜。并且,每一个活的生命,无论植物还是动物,最终都从这基本的尚未显出差别的细胞中产生出来。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从种子中观察到的幼小植物实际上是一个胚胎,它是从果实中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发展起来的,一旦它落到土壤里,它就会继续生长。

  尽管这个生殖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会根据一个预定的进程,经历一个迅速的分裂过程,但是这个原始细胞本身丝毫没有这进程的任何物质证据。虽然在这细胞内有极微小的物体——决定它的遗传特征的染色体。

  在追溯一个动物胚胎的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最初的细胞分裂成两个。接着,这两个细胞分裂成四个,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它们形成了一种中空的球体,这一阶段称为桑椹期。当这个球体继续朝内折叠发展,于是形成了另一个有着双层壁和张口朝外的球体,通称为原肠胚。经过一个细胞分裂和退化的持续过程,这个胚胎拥有了复杂的器官和肌肉。因此,没有任何可以看得见的设计方案,这个生殖细胞服从它自身所带有的内在的指令,就像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他知道委托给他办理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书面文件的帮忙就实施和执行了,因为书面文件可能背离他主人的秘密指令。这个内在的进程只有从这些不知疲倦的细胞所完成的工作中才能看到。

  所有哺乳类动物的胚胎,当然,也包括人的胚胎,最早出现的一种器官是一个小囊,它发展成心脏。这个心脏以固定的节奏搏动,其心搏是其母亲心搏的两倍。它提供必要的营养给正形成中的活的组织,并将一直不知疲倦的搏动。胚胎的发展是一个神秘而惊人的创造,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因为它是秘密地和独立地完成的。这些细胞在那样多的转化中从不出错。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立功能要发挥。然而,如此奇迹般的创造一直是小心地隐藏着的。大自然用神秘的材料把生长中的胚胎包裹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再独自把它们打开,让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到了世界上。

  但是,这个诞生的新生命远不止是个物质机体。它如同生殖细胞一样,在它自身也有预定的心理原则。它的机体将不仅仅通过各种器官发挥功能。它具有本能。但这只能在活的机体中才能找到而不是在单个的细胞中。新诞生的机体不管它可能属于什么物种,本身都有心理本能,正如每个受精卵细胞本身包含了整个有机体的进程一样,这将使它能适应环境。每一个活的生命,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虫也是如此。蜜蜂惊人的本能使它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但这种本能无法在卵或幼虫中发现,只有成年的蜜蜂才具备。一只鸟只有在孵化出来之后才会有飞的本能,等等。

  一个新的生命在诞生时,它自身所包含的神秘的主导本能,将是它的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一个动物所存在的外界环境并不仅仅给动物提供生存的手段,它也为每一种动物所具有的特性提供刺激。由此而使它能以自己的方式使世界保持普遍的协调和平衡。

  每一种动物最适宜于它自身的环境。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机体特征。这使它能对世界总的系统的完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动物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能看到。我们习惯于知道,这个动物将会安静,因为它是羔羊;那个动物将会很凶暴,因为它是狮子;这只昆虫将不停工作,因为它是蚂蚁;另一只昆虫除了吟唱之外无所事事,因为它是蝉。

  跟这些动物一样,新生儿也有其物种所特有的心理潜力。那些认为人的丰富的心理生活远远高出其他的生物,以至只有人没有心理发展的过程的观点是荒谬的。跟动物的本能(它们的本能可以在自身的行为方式中立即看出来)不同,儿童的精神会深深地隐藏着,不立即表现出来,他并不受非理性生物中一样可以发现的那种预定本能的支配。这个事实恰恰表明,它具有比较广泛的活动自由。这种内在的自由就要求精心制作每个个体的特定部分,这是一种个人的、秘密的、同时又是困难的精心完成的作品。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如同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这就是只有儿童才能揭示的对人来讲是自然的进程的原因。由于他的娇嫩与弱小,就像所有初生的生命一样,我们可以把大自然用某种材料来包裹胚胎体,比作儿童的精神生活所需要得到的保护和被需要用来作包围的一种环境。

  第四章 新生儿

  一个不相容的环境

  婴儿在出生时未能进入一个自然环境,他进入的是一个已完全被人改造之后的环境。抛弃了自然的环境而造就一个与之相反的环境,使人类拥有了更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

  当这个新生的婴儿做出对他来说最困难的调节,从一种生活方式进入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照管他们呢?一生中再也没有一个时期会经历像在出生时那样剧烈的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所引起的痛苦。这个时期其实如此重要,值得认真地研究,但至今尚未有人对此做出过研究。

  许多人相信我们的世界是十分关心新生儿的。然而是怎样关心的呢?

  当婴儿刚出生时,所有的人关心的是他的母亲。关心的是不能让母亲受强光刺激和听到嘈杂的声音。她是受苦了,但这个来自无光亮无声响的地方的婴儿又怎样呢?他也需要安静和黑暗。他是在一个没有任何的袭击,没有丝毫的温度变化、和专为他的安宁而造的液态环境中长大的。一瞬间对他来说充满了陌生甚至是敌意的气氛改变了他那安静黑暗的家,他娇嫩柔弱的身体触到了粗糙的物体,他受到了粗心大意的成年人的粗暴对待。

  大家确实不敢碰这个新生的婴儿,因为他是那么的柔弱,他们把他托付给有经验的人照管。通常这些人也并不胜任如此精细的工作。一双强壮有力的手将婴儿牢牢抱住,但这是不够的,婴儿必须被正确地怀抱。

  通常在委托一名护士照顾生病或受伤的成年人之前,她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接触他们,在移动他们或是为他们扎绷带、敷药时不致引起过分的疼痛。

  但是对新生儿就没有如此的照管。医生对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考虑:当他开始绝望地大哭时,人们只是满意地笑,并认为这是婴儿说话的方式,他的哭能清洗眼睛和扩充肺部。

  出生以后,这个婴儿立即被穿上衣服。他被紧紧地包裹在了襁褓之中。这个在母亲的子宫里一直蜷曲着的幼小身体被拉直了,不得动弹,仿佛打上了石膏。实际上对于一个婴儿来说,衣服并非必需之物,即使在他最初的一个月里也是如此。事实上,在这方面已有一种缓慢的进展。紧裹的襁褓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轻薄的外衣。如果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婴儿的全部服装将完全消失。

  婴儿其实应该如画中所展现的那样裸露着。由于儿童一直生活在母亲体内,他明显地需要保暖。但是这种温暖主要来自他周围的环境,而不是他的衣服。衣服实际上并不能提供保暖,它只是保存了体内原本的热量。在动物照管它们的幼崽的方式中,可以看到此类的例证。即使这些幼崽可能已覆盖了绒毛或是毛皮,它们的母亲仍然怀抱着它们,用身体温暖着它们。

  没有必要再讲述诸如此类的对婴儿的不关心了。我敢说,如果是美国的父母,他们就会告诉我在美国他们是如何的关心婴儿。德国和英国的父母也会这样说的。我想我会惊讶于我未能了解的关于他们在照管婴儿方面取得的进展,正如我在其他许多国家的亲身经验中所知的。但我仍然坚持要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充分地认识到新生儿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发现以前尚未发现的东西,做曾经被认为是无必要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进步的话,那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我们已经为新生儿做了很多事情,但依然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我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儿童,从他来到我们中间的最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出于本能的贪婪在提防着他。我们会紧张于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东西,即使它并没有任何内在的价值。从儿童出生之日起,当心孩子!别让他弄脏东西。别让他招人讨厌。看住他!提防着点!”成人的心理就难免被这样的心理所支配。

  我相信,一旦成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话,他们就会找到更好的照管他们的方法。不应该仅仅使新生儿避免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而且应该采取措施使新出生的婴儿能够在心理上适应他周围的环境。一系列的实验表明,需要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父母也应该在照管新生儿方面受到指导。

  家境富裕的小孩,父母会为他们提供华丽的摇篮,替小孩穿上有考究花边的服装。照此标准,如果鞭笞仍然流行的话,他们愿意用金子做鞭子的把手。这种奢侈表明,我们完全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家庭环境应给儿童带来幸福,但不是奢侈。对一个婴儿来说,最好的是有一个听不到喧哗声的、安宁祥和的、亮度和温度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房间。

  对儿童的照管是用来帮助儿童的,这要求相当多的实践和技能。新生儿依然是弱小的,和他的母亲一样,经历和逃脱了死亡的危险。我们看到他活了下来,下意识产生的欢乐和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解脱感,即危险已经过去了。有时候他可能呼吸困难而必须供氧,或可能止血机能受损导致皮下出血。但是绝不能把这个儿童与患病的成人混为一谈。新生儿的需要不同于病人的需要,而是一个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一个陌生环境的人的需要。

  我们对一个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一种怜悯,而应是出于对创造的神秘的崇敬。不应当使一个有精神的人一直被限制在我们固有的感知范围之内。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新生儿被放进地上的一桶水中。当他突然下沉时,这个新生儿张大了眼睛,伸出了小小的手臂和腿。似乎下沉令他大吃一惊。这是他第一次经历恐惧。

  我们触摸和移动新生儿的方式,以及同时在我们身上所产生的那种细微的感情,使人想起牧师在祭台前的姿势。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只有一丝柔和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牧师在这个环境里活动,他的手是纯洁的,他的动作是慎重的,这个神圣的场所洋溢着一种希望和崇高的感情。新生儿就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

  如果把对新生儿的照料和对母亲的照料进行比较的话,尽可能设想像对儿童一样来对待母亲将会产生什么结果,那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错了。要让母亲保持绝对安静,为此把新生儿抱走而只在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按成年人的意愿用漂亮的衣服给打扮起来,这个过程使婴儿颇为不宁。所有这些相当于要一个刚分娩的母亲立即盛装前去参加一个宴会。

  把儿童不停地从摇篮抱到肩上又放到母亲身旁,然后再抱走。有人为这种做法辩护,宣称儿童没有真正的苦乐意识,这简直是愚蠢。

  但是对一个处于不省人事或危在旦夕的成年人进行照料,我们会怎样地悉心?通常认为婴儿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意识到需要充分地关心他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对待婴儿的方法实在是不合理。

  儿童生命的第一个月中所遭受的困苦和压抑会影响他未来发展的整个进程。我们对人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地进行探究,而且我们还远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的素质,我们也将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类未来的幸福。

  我们是太不了解正处于人的最艰难的危机阶段的新生儿了。当他来到我们之中,我们几乎不知道如何接待他,尽管他自身已携带一种力量,能创造一个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完美的世界。

  圣约翰《福音书》的序中所说的那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适用于新生儿的他在这世界中……然而这世界并不了解他。他成熟起来了,然而他自己却不接受他。

  第五章 天赋本能

  哺乳动物在劳累的哺乳阶段被体贴照料它们后代的本能所支配。我们从一只普通的家猫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关心的例子:它把刚出生的猫崽藏在黑暗的地方。它尽心留意它的后代,在它们变成美丽和活泼的小猫之前甚至不让人看到。

  而野生动物对它们的后代甚至表现出比此更大的关心。当一只雌兽快要分娩的时候,她就会离开她所生活的群体,寻找一个单独的隐蔽场所。根据物种不同而异,母兽会在幼崽出生之后让它们与群体分离几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虽然这些幼崽通常天生具有充分发展的各种能力,能够站立和行走,但它们的母亲还是会精心照管,把它们和群体隔开。在这段时间里,母兽是其孩子的奶妈和帮手,直到它们获得更大的力量,能够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到那肘,她才把它们带到群体的成员当中去,让它们生活在跟他们有关的一个群体中去。

  无论什么样的动物,它们的母性本能都是基本相同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照料后代的方式确实令人感动。而有些动物并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单独僻静的地方生产它们的后代,它们还千辛万苦地为后代准备一个能够安全隐蔽起来的场所。比如,雌狼会在树林某个隐秘的角落里寻找一个山洞。如果找不到此类合适地点,她就会在地上掘一个坑或者在中空的树干里筑一个,她会从自己胸脯上拔下毛整齐地铺在那里。这样做不仅能给幼儿温暖和保护,而且也能方便地给幼崽喂奶。幼崽在初生阶段内的一段时间里眼睛都会是闭着的,耳朵也会听不见。在这早期阶段,所有母狼都会严防并击退任何企图接近幼崽的动物。

  而家畜的这些母性本能时常会遭受破坏。母猪甚至会吞噬掉她自己产下的猪仔,但野母猪却是最温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亲之一。动物园里被关在笼里的雌狮也会吃掉她的幼崽。这些情况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不受人为的束缚时才能正常地发展。

  哺乳动物的母性最能表明:当幼崽一接触到外界环境时,它们需要特殊的帮助。经过诞生的考验以及随之而来的它们的各种能力的复苏之后,是一段幼崽需要与群体分离和休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过去之后,它们仍需要几个月的喂食和保护。

  后代的身体需要还不是母兽惟一关心的问题,它还同时关心自己孩子的天赋本能的发展,关心作为同一物种的又一个体的形成。而这些只有在安静和光线昏暗的场所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当一匹小马驹的腿长得较有力时,它学会了识别和跟随它的母亲,外形更趋于接近它的母亲。但母马此时仍然不许任何别的动物接近它,直到它变成一头真正的小马。同样,一只母猫也不允许她的猫崽被人仔细察看,除非在它们睁开了眼睛,开始行走,总之是一只真正的小猫之后。

  大自然明显以最大的关心注视着动物的发展。当母亲关心其后代身体需要的同时,还在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

  由此也可以这样说,人类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同时也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需要。

  第六章 精神的胚胎

  实体化

  实体化是基督教最深的奥秘之一。化为肉身并存在于我们当中。每诞生一个婴儿,我们就会发现有某种与此秘密相类似的东西。一种寄存于肉体之中的精神也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

  科学往往不考虑儿童的实体化,只把婴儿单纯地看作是一个器官和组织的混合物,一个活生生的统一的机体。而这恰恰是一种神秘。如此复杂的一个生物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应该特别的对婴儿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关心。如果从他出生起就有了这种生活,那么待到他长大成人的时候这种生活的变化将是多么巨大呀。如果我们把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理解为敦育的真正含义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正如现在普遍认为的,儿童的教育是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

  我们可以从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之间的区别,发现儿童有精神生活的证据。不过,即使我们把自己局限于比较明确和基本的概念中,我们也必须承认,儿童内在的本能不仅对他身体的发展和营养,而且对他各种心理功能的发挥都在起作用。

  这种作用与无理性的动物相比较就具有了物种的特性。就活动而言,儿童要比其他动物发展得慢。儿童诞生之初,这种能力几乎没有展现,即使他已经能运用他的感官对光、触摸、声音、影像等等有所反应。

  婴儿一副惹人怜爱的样子。他娇弱而不能自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他不能说话、无法站立、不断地要人留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惟一能发出的声响就是哭泣和叫喊而要人奔过去帮助他。需要很长的时间,数月、一年甚至更长,他才能站立和行走。要更久的时间他才可以开口讲话。

  如果我们把实体化这个词意理解为存在着的一种神秘力量,它能够给弱小无助的婴儿体内注入一种活力,使他生长、站立,说话,进而趋于完美,那么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的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

  令人奇怪的是,儿童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软弱无力,而其他幼小的哺乳类动物在出生后,几乎立刻或是短时间内就能站立、行走,寻找母亲、拥有自己的语言。虽然这种语言仍然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完美:虽然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可能被听到,但事实上它们更倾向于保持沉默。没有经过太大的困难它们就迅速长大了。幼崽的机体已经具备将决定它以后行为的本能。我们已经知道幼虎是如何跳跃的,四肢尚还绵软的小山羊是怎样开始蹦跳的。所有刚出生的生物自身已有超越它的生理器官功能的本能。这种本能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比形体更稳定,更体现物种的特点。

  动物的一切高于植物的功能的特征都可被描述成心理特征。既然在刚出生的所有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特征,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儿童身上找到呢?

  在某种理论上,把动物的本能解释成是物种过去的经验长期积累而成的结果;这种本能作为一种遗传被一直不断地传了下来。为什么人类接受其祖先的遗传如此缓慢呢?他们难道不总是直立行走、说话,并且希望为自己的后代能够提供些什么吗?有人认为,人在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上远高于其他一切生物,惟一不具有心理发展进程的生物就是人。坚持这种观点是愚蠢的。

  肯定有某种真理隐藏在这种明显的矛盾背后。人并不准备像动物的本能那样展现它自己,人的精神能够深深地隐藏着。儿童不受固定的或是预先设定的主导本能的束缚,这个事实证明他生而自由。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人们生产自己使用的各类物品来说明这一点。许多东西都是批量生产的,也就是它们在生产线上统一而且迅速地以相同的面目被生产出来。另一些则是手工制作出来的,它们被生产出来的速度很慢,而且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的物品的优点是:每一件作品都带有制作者的印迹与特性。比如一件刺绣表现了刺绣工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心思,而另一件陶瓷也许带有伟大艺术家天才的印记。

  如果把这个比较扩大到生物的范围内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人和野兽之间的精神差异:动物就好比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物品,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它那个物种所共有的特性。相反,人就像是手工艺晶,每个人都各不相同,都有着他自己创造性的精神,这使得他成为一件艺术晶。但是这需要大量艰辛的劳作与努力。在任何结果被展示和呈现出来之前,首先必须完成内在的工作,它不是单一、现成的复制品,而是全新的,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物品。当这个产品最终出现时,他就像是一个惊人的、不可思议的杰作,倾注了艺术家的全部思想感情和心血,并且在向公众展出之前它一直被秘藏在艺术家的秘室里。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是实体化的一项工作。儿童就像是一个谜。我们虽能知道他有着最丰富、惊人的潜力,但我们不知道他将发展为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实体化必须得到他自己意志的帮助。

  普通意义上称之为肉体的那种东西是任意肌的复合体。如其所名,是由意志所驱动的。如果没有这些肌肉与人的精神生活紧密相关,意志将一无所成。没有运动力的生物体,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虫,尽管它也同样具有本能,但却不能运动。作为生命的最高形式,对于人来说,肌肉是如此繁复庞杂,以至于某个解剖学家说:一个学生对所有的肌肉至少必须仔细研究七遍,他才能开始熟悉它们。这些各种类型的肌肉一起工作,进行各种最复杂的活动。有些主动,有些被动,有时候它们共同工作,有时候又相互抗衡。

  某种驱动力总是伴随着某种抑制井对这种抑制进行纠正。许多肌肉一起协调工作,完成复杂性的动作。例如,一个杂技演员或者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每一个动作都要求无数的组成部分同时行动,每一个动作都发挥作用以达成完美。

  但是,人类从不充分信任人体的本能,因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本能是隐藏在儿童体内的个人能量。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并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那种仅仅由于儿童不能站立,或者不能自然地协调他的活动就认为儿童 的肌肉软弱无力的看法是错误的。一个新生婴儿在移动他的四肢时表现了肌肉的力量。初生的婴儿像其他动物一样能完成吮吸和吞咽等这类复杂性的活动,它包含了大量的肌肉的协调动作。而在其他的活动中,儿童就不受主导本能的强制束缚。就儿童而言,这些东西并不占主导地位。肌肉在逐渐变得强壮的同时也在等待意志的命令来协调它们。儿童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在发 展,我们知道,最终他能站立、说话并且行走,而且表现出自己特有的、独立的个性。

  对我们熟知的小动物长成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都会有一个了然于胸的概念。羚羊的角将是轻快而敏捷的,大象的步态将是笨拙和沉重的,老虎将是凶猛异常的,而兔子将是怯弱的食草动物。

  但是人能变成任何一个无法事先估量和预计的类型。儿童时期的幼弱状态其实是他那将来富有特色的个性的温床,现在的模糊声音某一天终将成为清晰的言语。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他将会用什么语言。他将以最大的注意力观察他周围的人,模仿他所听到的声音,从音节到词汇,由此学会说话。在与环境的接触中,他运用自己的意志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自己的创造者。

  一直对儿童出生后的那种孤弱状态感兴趣的是哲学家,但一直到现在为止医生和教师都始终不甚感兴趣。儿童的这种状态只不过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一个事实而已,像其他许多潜藏在潜意识中的东西一样。

  而实际上,这种态度会危及儿童的精神生命。这种态度使得人们不仅相信儿童的肌肉是不活动的,而且认为儿童本身也是软弱而迟钝的,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果成年人错误地以为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儿童才得以奇妙地被激发。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是一种职责,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立者。他们设想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建议发展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由此,他们从外部完成了这项创造性的工作。

  成人常常借神灵之名,使自己成为儿童精神世界里的神,并致力于《创世纪》里的那句话:我将要按照我的想像来创造人。骄傲是人的首要罪恶,人想要替代上帝的念头正是使所有子孙后代痛苦的根源。

  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使得儿童的个性关键在于他的自身,使得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成人自以为是地横加阻挠这种力量的秘密发挥。从上古时代的人开始,由于他们干预这些自然规律,阻碍了儿童的天赋进程的实现,结果也妨碍了上帝对人的计划。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即儿童有他自己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是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虽然在当时儿童不能够把它给表现出来,而且儿童还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儿童,他就像是在漆黑地狱里的一个渴望光明的灵魂,它诞生,生长,缓慢而又实实在在地使一个行为迟钝的肉体变得生机勃勃,用意志的声音呼唤它。然而始终会存在一个有着惊人力量的巨大的人站在那里,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摧垮它。

  由于没有人等待着实体化,甚至于没有人知道实体化,所以无人对此做好相应的准备。相反,在实体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障碍。

  处于实体化过程的儿童是一个精神胚胎,他需要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处于胚胎期的人体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一个相应的可以对它进行保护的环境。这种环境有着丰富的营养,洋溢着爱的温暖。这种环境里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为了欢迎他而存在,不会伤害他。

  如果成人最终能够认识到这一切时,他们将改变他们对儿童的态度。因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实体化的精神生命,不仅激励我们而且更能赋予我们以新的责任。当我们看着这个倾注了我们巨大关怀的幼小身躯,不能不感谢造物主的神奇,正如罗马诗人乔维诺尔所说:由衷的敬意应该献给儿童。

  儿童的实体化是一个神秘的过程,有关他创造性成就的剧本还有待于撰写。在不断地促使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尚无意识、感觉灵敏和不断变化的生命通过它的感官跟环境相接触,并通过它的肌肉深入到环境中去。没有一种生物体验过那种令人生厌的或并不存在的意愿,也不会感受到有责任给没有活力的官能下达命令,使它们积极和变得有秩序。

  精神胚胎和他存在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换。通过环境,完成个人的塑造并臻完美。儿童跟他的环境达成某种妥协,结果必然导致他个性上的整合。

  心灵的作用使这种缓慢和渐进的活动导致人不断地掌握各种工具。在此过程中,心灵必须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维护它的统领权,使它不至于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呆滞迟钝。心灵必须不断地命令,以使不受固定的本能支配的活动不致退化而处于混乱之中。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得努力增强它的活力,为精神实体化这项无止境的工作做出贡献。

  因此,人的个性正如胚胎发展成婴儿的过程一样,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

  我们来看一下父母对他们子女生命形成的贡献吧。父亲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了另一细胞外,还为这个受精的卵细胞提供了一个相应的生活环境,以便使它最终充分地发展成为一个小孩。那种说母亲和父亲创造了他们的孩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相反,我们应该说:是儿童创造了成人。

  我们应该把儿童的这种神秘的力量视为一种神圣的东西,我们应该对他的尽力展现持欢迎态度。就是在这个创造性的时期,个人未来的个性被确立下来。

  第七章 心理的发展

  敏感期

  对其外表进行任何探究之前,即使最幼小的婴儿的感知官能也会激发心理的发展。以说话为例,虽然这种发展是秘密进行的,但并不等于它没有发展。至于说到婴儿在心灵中已经拥有一种说话的官能,只是外部器官还不具备恰当表现的能力,那也是错的。儿童身上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获取语言的倾向。此种说法适用于婴儿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婴儿具有一种积极的潜在能力,一种创造的本能,依靠他的所处环境从而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

  从这一点来讲,跟生长现象紧密相联的所谓敏感期的发现显得特别重要。

  当我们讲到生长和发展时,我们的意思是指一个从外表能够观察得到的事实。只是最近才被探究而且仍未被完全理解的是生长的内部机制。现代科学提供给了我们获得这种知识的两种手段。其中之一是跟身体的生长相关的腺体和内分泌的研究。由于它对儿童的健康和照料极其重要,现已变得极为流行。另一个就是所谓敏感期的研究。它能导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了解。

  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但是,在我们的学校里它被发现了:在儿童身上也能找到这些敏感期,并能运用于教学。

  往往一个敏感期跟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关,生物是在其早期仍处于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敏感性。它是一种暂时的限于获得一种特殊品质的倾向,一旦这种品质或者说是特性被获得之后,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体借助于短暂的刺激或潜力的帮助而获得了每一种特殊品质。因此,不能将生长归功于一种模糊的遗传预定倾向,而是应该归功于周期性的或短暂的本能的精心引导。这些本能通过对某种确定的活动提供刺激来进行引导,但这种活动可能跟同一物种的成年动物的活动大不相同。

  德弗里斯首先在昆虫身上注意到这些敏感期。昆虫的种种变化代表了发展的各个很容易观察到的阶段。他所举出的一个例子是普通蝴蝶的幼虫。我们知道这种幼虫生长速度很快,具有能毁灭植物的贪婪食欲。但德弗里斯所研究的是幼虫还不能吞噬大叶子,只能进食树枝尖端嫩芽的最初诞生的那几天。

  像一个好母亲一样,雌蝴蝶出于本能将卵产在树干跟树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里,那是一个既安全又隐蔽的场所。当这些幼虫破壳而出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嫩芽就在它们头顶上方的树梢上呢?是光线!幼虫对光非常敏感。光吸引它爬向那个最亮的地方,那正是有着嫩芽的地方。

  一个惊人的事情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粗的树叶时,它就失去了对光的敏感,它的这个敏感期过去了!这种本能消失了!它不再特别地被光线所吸引了。幼虫沿着不同的道路去寻找其他的生活手段和经验。它并不是变瞎了,只是变得对光线不再感兴趣了。同样的一只幼虫,曾经对吃如此贪婪,而今又迅速地表现了对斋戒的苦行僧的积极的敏感。在这严格的斋戒期间,它自己造成一具有如石棺般的外壳并葬身其中,如同死去一般。事实上,它在紧张地忙碌着,配备丁翅膀,期待着破蛹而出的那一刻,闪耀出美丽的光彩。

  我们也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有成为蜂皇的可能,。但只有一只能被蜂群所选择。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特殊的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了群蜂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她的身体就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会再有贪婪的食欲。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体内的勃勃生机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种生机,则意味着他的软弱和没有活力。成人对这些不同的状态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儿童是真正在他心理发展期间做出了惊人的征服的,只是由于我们司空见惯了这样的奇迹,我们麻木于自己的熟视无睹。儿童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到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他们是如何辨别事物,并以不可思议的手段、没有教师而仅仅凭生活环境就毫不费力、轻松愉快地学会一门语言并掌握所有细节的呢?而一个已经成年的人却需要不断的帮助才能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一门令他感到沉闷而且乏味的语言,并且他永远不可能像一个儿童掌握自己的本族语一样去掌握这门新的语言。

  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就像一束光是从内部射出,或者像电池提供能量一样。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很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而且每一个成就的到来都使他们的能力更为增强。只有当这个目标达到以后,他们才会丧失了对此类目标的敏感,麻木和疲劳感就随之而来。

  当一种精神的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种潋,隋又被燃起。在一种很稳定的节律中,儿童从一种征服的实现走向另一征服的实现,这是他全部的欢乐和幸福。正是在这种燃烧着而并没有浪费的纯洁的心灵火焰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达到了完美。经过思维的过程、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智力的成果表现出来了。当这个敏感期消失之后,对工作的厌倦导致了麻木与迟钝。这就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心理区别。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的能量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对象,但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可以说明的是,这些伤痕大多数是由成年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怀疑这些特性的获得。而且,通过长期的经验我们注意到,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动遭到外界的阻碍时,儿童会有强烈的反应,他会表现出悲哀。由于这种反应的原因不明,它们就被认为是一种无理取闹,是对我们试图要他们安静下来的一种反抗对实际上毫无共同之处的各种现象都加上了任性乱发脾气胡思乱想等罪名。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和目的的行为、任何固执或不可理喻的行为当作任性。我们也会注意到这种所谓的任性会更加恶化。这本身就表明,存在着一种继续产生影响的原因,对此,我们必须找到治疗的方法。

  敏感期能把这些儿童的这种脾气清楚地表现出来。但是并非儿童的所有脾气都能弄清楚来龙去脉,因为这些冲突的背后原因各不相同。很多被视为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的不正常结果。跟敏感期本身一样短暂的是与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它对在敏感期里所获得的那些倾向并没有留下永久的印痕,但它们会对儿童的心理成熟产生不良影响,起阻挠作用。

  儿童敏感期内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外部表现就是发脾气,这是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是感觉到某些事情处置不当。只要有可能消除这种危险或是满足需要,这种现象就会随之消失。人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在经历了一种似乎是病态的激动不安状态之后突然平静下来。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次任性背后的原因,因为这些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这些原因被找到,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那个幽深神秘的所在,并为我们理解儿童以及跟儿童和谐亲密地相处提供基础。

  敏感期的分析

  我们可以把对儿童实体化和敏感期的研究比作是一次探索性的手术,它能使我们看到促进儿童生长的各种器官的功能。我们由此得知,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短暂的敏感性的引导,这种敏感性,其实就是与获得某种特殊品质相关的暂时性本能。它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虽然这发生在外部环境中,但环境本身主要是一种场所,而不是一个原因。如同物质环境为生物体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气一样,外部环境只是提供心理发展所必需的媒介而已。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适宜自己生长的东西,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的敏感性使得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又对某些东西无动于衷。当某种特殊的敏感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对某些情境或事物具有强烈欲望的原因。在儿童的内部,还具有一种能运用这些事物以利于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潜力。正是在这 样的敏感期内他进行心理的调整,使自己能适应环境或行动日益精确,并且更加轻松地到处活动。

  在儿童和他身处的环境之间这种敏感的关系上,可以找到解开这神圣的一团乱麻的方法,儿童心理发展的奇迹就包容在这乱麻团中。

  可以把这奇妙的创造性活动,想像成是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的冲动。当这些冲动跟环境相接触时,就产生了一种意识。最初的混乱逐步被区分清楚,最后达到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儿童学习说话的例子上看到这一点。

  当各种不同的声响杂乱地传进儿童的耳朵里时,某些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声音被突然而又清晰地听到了。这时尚未有推理能力的心灵听到了一种音乐,这种音乐充满了他的整个世界。这个儿童的神经纤维被充分地激发起有规律的震动,并在一种指令和命令下改变它们的震动方式。确切地说,并非是全部的神经纤维,而是那些还一直潜伏的和只有在一阵叫喊中才会震动的神经纤维。这是精神胚胎的生命的新时期开始的标志。这是一种对现在倾注全力的生活,它的未来前景仍是未知的。

  随后儿童的耳朵能够慢慢地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产生新的力量开始活动起来,而不仅仅只是用来吮吸。似乎有某种不可抵抗的冲动,驱使他的舌头伸缩着,使他能够感知到喉咙、脸颊和嘴唇。他开始体验到舌头内在的震动,然而除了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满足之外,井无任何目的。当他屈起四肢,握紧攀头,拾起头来转向说话人,并把跟睛紧紧盯住说话人的嘴,他已表现出他的满足。

  这个儿童正在经历一个敏感期:一个神的指令正在使这种孤弱的状态消失,并用它的精神激发他。这个儿童内心世界里有一本爱的秘笈。这个伟大的事实在儿童心灵的秘密领域里展现出来,并有时完全吸引着儿童的心灵。

  这些谦卑的沉默中激起的惊人活动不可能不留下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儿童的一生。

  所有的一切都将悄悄地进行而丝毫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是儿童的环境能充分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例如,说话的技能是所有他要掌握的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儿童的这种敏感期也不被人注意和觉察,因为他被人们包围着,人们在不经意间通过说话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因素。惟一可以使我们了解儿童这种敏感期的是儿童的微笑,这是他对人们清晰地用简短的词语对他说话表示快乐。他能区别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说教堂的钟声,还有当成人在傍晚时分对着儿童唱一支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歌词的时候,我们就会看见儿童从不安分变得安静下来。就是在这种快乐之中,他离开了意识世界,进入了催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柔声低语地对儿童说话,从遥远的时代起,父母一到晚上就要到渴望听到歌曲或故事的儿女身边去。

  这些是儿童具有创造的敏感性的正面证据。而其他的反面证据,则更为明显。当出现了某些阻止儿童内在功能发挥的障碍时,这些反面证据就变得尤其突出。儿童的敏感期可能在他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无意识的绝望,称之为发脾气。但实际上是因为内部的失调或者一种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紧张。心灵借此尽力要求保护自身或提出异议。

  发脾气本身可以表现在焦虑的和无目的的活动上。它就像是发高烧,它突然袭击一个儿童,但并没有相应的病理上的原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通常的感冒发烧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毫不重要,而儿童则会体温高得惊人,但是儿童的发烧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同样的,由于儿童特殊的敏感性,在心理水平上,也会有一种强烈的焦虑不安,但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原因。事实上,发脾气几乎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可以把它看作人类反常心理的表现,我们也必须把所有的心理紊乱称作功能性的疾病,如果把每一种功能性的失调都看作一种功能性疾病。其实儿童的第一次发脾气就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发病。

  由于病理的状态比自然界的状态更明显,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些坏脾气。它们是心理的一种故障和失调,而不是平静地提出问题和要求得到回答。最明显的是,它们不是自然的规律,它们甚至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然而,伴随着生命的创造性工作,或保护生命的活动所表现出的那些几乎感觉不到的外部征兆却没有人能够看到。创造力和保护本能都依然隐藏着。

  在生物体上发生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人所制造的产品上。这些产品一旦制成就被置于玻璃柜中,虽然产品的制造厂远比产品本身更令人感觉妙趣无穷,但是工厂与大众之间却被隔绝。同样,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奇妙活动却没有一个人看到它们或注意到它们。甚至依靠这些器官而生活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它们惊人的复杂性。自然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起作用,就如实现基督的博爱箴言:别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做什么。各种力量在起作用时的协调平衡就称之为健康正常状态

  我们已注意到各种疾病的所有细节,却忽视健康的奇迹。儿童的心理疾病已受到重视,然而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功能的认识还处于朦胧之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并不罕见。当我们意识到心理功能的极尽微妙,它是在神秘的隐蔽处逐渐地完美的,那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如果忽视儿童的环境而未能给他提供帮助,那么他的精神生命就将处于一种持续不断的危险之中。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儿童就像是人间的弃儿。他面临着各类危险,他必须为自己的心理发展而斗争,但是也极有可能在斗争中失败。而那些甚至还不知道正在起作用的是什么力量的成年人,就不会给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精神生命的创造从表面可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使成年人很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奇迹。

  这种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从最初的时刻就帮助儿童。但是并不是塑造儿童,这些属于自然的任务。这种帮助在于灵敏地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在于为儿童的生长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手段,因为这些需要单靠儿童本身的努力是不可能得到和实现的。

  如果这是个事实,如果健康儿童的秘密存在于某些隐藏的神秘力量之中,我们只能设想由于心理发展的缺陷与障碍导致的大量失调会使功能不正常或产生疾病。在我们还不知道婴儿健康的因素时,儿童死亡率高得惊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生存下来的人当中,有许多人忍受着失明、佝偻、跛脚和瘫痪之苫,许多人身体残缺、器官萎缩,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结核等疾病的传染。

  而我们同样没有确保儿童心理健康的计划。没有任何可以保护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东西存在于我们的环境当中。我们甚至忽视了那神秘的活动,正是这种神秘的活动激起了精神协调的愿望。失调导致上述大量残缺的出现,还有骄傲、贪婪和发怒等等。这些并非是耸人听闻或是语言的修辞手法或是比喻,而是儿童心理状态的可怕现实。最初的毫厘之差会导致以后生活中的最大偏离。也许一个人可以在并非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精神环境中成长和达到成熟,但是他就此不能生活在一个本应是他生存的乐园之中。

  观察与实例

  我们的心理学家一直企图从儿童那里引发出运动反应,这种运动反应是儿童对感官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的表现。但此实验不能证明弱小婴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一种即使并不完美的精神生活,也必然先于任何随意运动而存在。

  感觉提供给人的第一个刺激有如莱文用电影告诉我们的:一个儿童想要得到一样物体,他会探出整个身体去得到它。只是以后随着动作的逐步发展和协调,他才能分解各种动作,为得到所需要的物体,他只需要做出伸手的动作就可以了。

  一个4个月大的儿童,他的眼睛会盯住一个说话人的嘴。通过看见这个婴儿的嘴在蠕动,特别是他的脑袋的那种固定姿势,我们知道这个儿童已经被这个人的声音吸引住了。到6个月的时候,儿童已能掌握一些独立的音节,但是在他能发这些音之前,他一直在注意地听着,秘密地激发着自己的发音器官。这表明他已有一条激发他的动作的心理原则。这种敏感性的存在只能从观察中得知而不能从实验中得知。早期阶段的心理实验由于耗竭儿童过多 的精力,只会对婴儿的精神生命的神秘工作带来损害。

  对儿童心理生活的观察必须使用与法布尔观察昆虫相同的方法。当昆虫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忙碌地工作时,法布尔将自己隐藏起来,不去打扰它们。同样的,当儿童的感官意识开始积累外部世界的意识印象时,我们才开始观察儿童,因为只有在那时一个生命才在凭借它的环境而自然地发展。对于一个愿意帮助儿童的人来说,不必求助于复杂的观察或幻想式的解释。但是他一定要具备帮助儿童的愿望和一些有关儿童的常识。

  一些明显的例子表明了这种观察的简单。由于儿童还不能站立,许多人认为他将总是伸平地躺着。儿童应该从他的环境中得到他的第一个感觉印象,但是因为婴儿不是身处于大自然的环境之中,他不可能从天上和地上得到这种印象。他凝视着天花板,通常这东西像床单一样洁白而单调。而且,他还应该有机会看那些能使他饥渴的心灵得到营养的东西:许多父母常想到需要用某种东西把儿童从单调的环境中吸引开来。结果,他们把一只球或其他一 些物品吊在半空中,让它在婴儿的眼前晃动。在努力吸收来自环境中的印象时,由于儿童不能转动他的头,他就用眼睛盯着那摆动的物品。这让儿童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姿势和运动之中,因此他的努力是不自然的和有缺陷的。较好的办法是把儿童放在有点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可以看见他周围的整个环境。更好的办法是,把儿童放在花园里,他就能看到飞翔的小鸟和微风里摆动的幼苗。要在不同的时刻把儿童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就可以重复看到同样的东西,并学会如何识别这些东西以及它们相应的位置,学会如何区别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

  第八章

  儿童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是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这种敏感,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也许对我们来讲是一件有点奇怪的事情,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

  儿童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生活在一个堆满种种物件的封闭的环境里,成年人由于对儿童的不了解而任意搬动和布置这些东西,此时的儿童还不能对成年人的这些动作形成一个判断,如果儿童就此过了对秩序的敏感期,那他所看到的这种紊乱就可能成为他发展的一个障碍,成为变态的一个原因。

  照料儿童的成年人并不了解,婴儿的心灵是怎样一个神秘的深渊:儿童毫无理由的哭泣并拒绝所有安抚他的企图的次数有多少?这本身就是最充足的理由,足以使我们觉得他有些秘密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

  即使是在他出生的头一个月里,儿童对于秩序的敏感就可以感觉到。儿童看到一些东西正好处于恰当位置时的兴奋,从中可以看出儿童对秩序敏感性的积极表现。那些受过专门训练并能遵照我们原则进行观察的人就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保姆的例子。这个保姆发现她所照看的那个女婴对白卵石粘成的古式灰墙非常感兴趣,虽然这个女婴只有5个月,而且她父母所居住的别墅里遍地都是美丽的花朵,但这位保姆每天都要把她推到那面墙面前,显然这似乎可以给这个儿童更持久的快乐。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比如,在这个例子中出现的主人公是一个6个月大的小女孩。一天,她看到一位妇女到了她所在的——间房间里。这位妇女把她的阳伞放在了桌子上,这位小女孩开始不安起来。在对这把阳伞凝视良久之后她开始哭泣起来。这位妇女以为她要那把伞,于是拿起来并递给她,但是小女孩推开它并且开始尖叫。这位妇女尽力地安慰她,但是毫无用处。怎么办呢?这位小女孩富有洞察力的母亲突然把那把伞拿起来放到隔壁的房间里,这个小女孩这才安静下来了。使她不安的原因是伞放在桌子上,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这严重地打乱了小女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

  还有一个关于一个稍大点的孩子的例子。一回我和一些旅行者一起穿过那不勒斯的新隧道,其中一位年轻的妇女领着一个大约1岁半的小孩。这孩子太小了,对他来说,这是条漫长而疲劳的旅程。隔了一段时间,孩子累了,他母亲把他抱在手上,但她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劳累使得她热起来,她停下来,脱掉丁外衣并把她搭在手上,然后再次抱起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开始哭了,而且愈来愈大声。他的母亲试图使她安静下来,但是无济于事。疲累使她不知所措。旁边的人也替她感到忧虑,很自然地给她一些帮助,这个小孩从一个手臂转到另一个手臂,并且他们开始说一些称赞和鼓励他的话,但这只是使得情况更糟。很明显,这时他已经变得狂暴,并且似乎到了绝望的境地。

  这里,引导原则参与其中并将起到支配这个孩子的作用。当时,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正处于剧烈的反应之中。由于我相信这种反应在儿童的内在敏感方面具有一种心理学的基础,我决定去尝试一下。我走到那位母亲的旁边说:要我帮你穿上外衣吗”?她惊讶地看着我,因为她依然很热,她有些糊涂,但她听从了我的要求。这个小孩立即平静了下来,当他的眼泪和不安消失后,他喃喃地说:衣服……肩膀……’意思是你的衣服在你的身上了。是的,母亲应该把衣服穿在身上,这表示你终于明白我了。他笑着向他的母亲伸出了手臂。我们接下来毫不费力地穿过了整个隧道。衣服是用来穿在身上,而不应该像一块布似地搭在手臂上。这个小孩在他母亲身上看到的这种无秩序是引起他体内恼人的冲突的原因。

  我还曾目睹过一个家庭的场面也相当有意思。一位妇女感到有点不舒服,就躺在躺椅上,背下垫着两只枕头。她那个年仅20个月大的小女孩走到她跟前要求她讲一则故事。母亲虽然有点不舒服,但她怎么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呢,就开始讲一则小故事,这个小孩听得很认真。但是她母亲病得很重,不能再讲下去。她不得不要求女佣把她扶到隔壁房间去睡觉。被留在躺椅旁的这个小姑娘开始哭了起来。这似乎很明显,她是为她母亲的病痛而哭泣,她周围的那些人尽力安抚她。当女佣把枕头从躺椅上拿起来送到卧室时,这个小女孩开始大喊大叫起来:不,不是垫子……’她似乎想说;”至少留一些东西在这里。

  把小女孩带到母亲身边,用软言细语哄着她,并且她的母亲忍着病痛又开始接着给她讲刚才的那个故事,可是这一切不能阻止那个小女孩的哭泣,她说:妈妈,椅子。她似乎在告诉她的母亲她应该回到那把椅子上。这个女孩不再对故事感兴趣。母亲和枕头都改变了位置,故事起始于一个房间然后被中断,又继续在另一个房间。这些都在小女孩的心里起子戏剧性的冲突。

  这些例子说明了这种本能的强烈性。也许人们会对它的过分早熟感到惊讶。一个两岁的孩子对于秩序的需要是用一种平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时,这种需要成为一条活动原则,并提供了在我们学校里可观察到的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当一件物品被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时,是儿童发现了它并将其放于原处的。这个年龄的儿童往往会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上的不协调,而成年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比如说,假若一块肥皂被放在脸盆架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假若一只椅子被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一个两岁的儿童会突然注意到这个情况,并使其物归原处。

  某些东西位置的零乱被儿童看到,这似乎是一种刺激,也是让儿童活动起来的一个信号。但是毫无疑问,除此而外,它没有更多的意义。秩序是生命本能里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实际上,在我们的学校里,甚至那些年龄大一点的儿童,那些3—4岁的儿童在做完练习之后,会把那些东西放回到过去惯于安置的那个地方,这是他们所执行的一个最高兴和自发的任务。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 置,记住每件东西所放的位置,这意味着一个人的适应环境,在所有细节上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就是如此:一个人闭着眼到处走动,但是闭着眼就能拿到他所想要的任何东西。若要有快乐平静的心境,这样的环境是不可少的。

  很显然的是儿童对于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年人对于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是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是鱼儿嬉戏的水底。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二年,他们就要从他们以后必须适应的环境中得到适应的原则。由于儿童是由他身处的环境形成的,他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建设性的公式,他需要精细和明确的引导。

  秩序能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可以从幼小的儿童所做的游戏中看出来。我们吃惊于这类游戏的缺乏逻辑。它们所能提供的惟一乐趣是在适宜的地方找到一些物品。在作进一步的简述之前,我应该提一下日内瓦的皮亚杰教授对自己的孩子所作的一项实验。他将一件物品藏在椅垫之下,然后把他的孩子打发出这个房间,又重新将所藏物品拿出放在另一张椅子的椅垫之下,他指望孩子在第一张椅垫之下找不到物品后会到第二张椅垫下面去找。但是当这个孩子回到这个房间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掀开他离开前看到藏有物品的那个椅垫,然后用他自己还不完整的表达方式说:没了。他并没有努力到其他的地方去找这个东西。接着,皮亚杰教授重复这项试验,他让这孩子看着他把物件放在第一张椅垫下然后又看着他放在了另一个椅垫下,再让孩子找。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找了一遍,又说:没了。皮亚杰教授这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儿子有点傻。他不耐烦地掀起第二张椅垫说你没有看到我把东西放在这里吗?”这小孩子回答说:我看到的,然后指着最初的那把椅子说:它应该在那儿的。

  儿童感兴趣的并不在于找到物品,而在于在它应该在的地方找到它。很明显,他认为不理解这个游戏的是教授而不是他自己。如果不把东西放在适当的地方,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

  小伙伴们看着他躲藏在里面之后就一起走了出去。然后他们再回来掀桌布,当他们发现他们的同伴在桌子下面时,高兴地嚷了一声。这种游戏重复了遍又遍。不断地有人说:现在,我来藏。然后爬到那张桌子底下。另一回,我看到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和一个较小的幼儿玩捉迷藏。那个幼儿躲藏在一件家具后面,那几个大一点的儿童进来,装着没有看到他,找遍了屋里所有其他的地方,以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把那个幼儿哄得更开心。但是,那个幼儿突然叫起来:我在这儿。他的语调明显意味着:你们怎么居然看不见我在这里呢?

  有一天我参加了他们的游戏。我看到一群幼儿高兴地拍着手叫嚷,因为他们找到了躲在门背后的伙伴。他们走到我跟前说:跟我们一起玩吧,你来藏。我接受了邀请,他们都老实地奔出了房间,他们似乎并不想看见我躲藏的位置。我并没有藏在门背后,而是躲藏在了一只柜子的后面。幼儿们回来了,一起走到门背后来找我。我等了一会儿,最后看到他们不再找我了,我只好走出了躲藏的地方。那些孩子们困惑而又伤心地问我:为什么你不跟我们玩?为什么你不躲起来?

  如果游戏的目的只是快乐(而事实上,儿童对于这种荒唐游戏一直是乐此不疲),那就必须承认,在儿童生命中的某一个时期的快乐就在于在适当的场所找到物品。在他们的理解里,躲藏其实是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放置或是找到某些东西,正如他们对自己所说的:你们看不到它,但是我知道它在哪里,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它。

  所有这些都表明自然已经赋予儿童对于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内部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对于物体本身而是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环境,在这环境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之后,他就能指导自己的活动达到特定的目的。这样的环境为一种完整的生活提供基础。如果累积的各类印象不是按照某种秩序整理安排,那有什么用处呢?这就像有了家具但是没有放置它们的房间。一个认识各种物体但是不了解它们相互关系的人,就像一个生活在混乱状态中的人不能摆脱这个困境一样。人们正是在童年的生活过程当中,学会在生活的道路上引导自己。自然在人的敏感期所给予的第一个刺激是与秩序相关,就好像一位教师通过给学生一张教室平面图,给他们第一个有关地理学的概念一样。人的智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于儿童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

  内部秩序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自身与身处的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个内部的,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内部定向

  实验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内部定向。他们认为有一种肌觉,使每个人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这要求有一种特殊的记忆,称作肌肉记忆

  这种解释完全是刻板的。它是基于有意识支配活动的经验之上的。比如说它主张,如果一个人移动他的手拿到了某种东西,这个动作就被感知了,固定在记忆中,因而可以再现。由于一个人已经有了理性的和随意的经验,因此,他可以选择移动他的左、右手臂,朝着某一个方向运动。

  但是儿童自身表明,远在他能自由地到处走动和具有这些经验之前,他已经历了跟身体的各种姿势有关的高度发展的敏感期。换言之,自然已经提供给了儿童一种跟他的身体的各种动作和方位有关的特殊敏感性。

  旧有的理论是建立在神经系统的机制基础上的。然而,敏感期又是跟心理活动有关的。它们是洞察和冲动的力量,为意识打下了基础。它们是一种自发能量,而且正在产生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基础。因此,自然为现实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和被意识到的经验。当环境阻挠这种创造性的发展时,儿童变得极端焦躁不安。这个反面的证据,证实了这种敏感期的存在和它的敏锐性。这种脾气可能呈现为一种疾病的症状。只要这种有害的情况持续下去,就可能抵制所有治愈的可能。

  然而一旦障碍排除,脾气和疾病也就随之消失,这更明显地表明了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

  我们从一位必须短时间离职的英国保姆的经历中,可以发现这方面的有趣例子。她找到了一位能干的替代者,但是这位替代者在给她所照料的小孩洗澡时碰到了很大的挫折。无论何时,只要给他洗澡他就变得不安和绝望。他的反应不只眼泪,他躲避试图给他洗澡的保姆并且推开她要逃跑。这位保姆竭尽所能地亲近这个孩子,但是这个小孩渐渐地厌恶她。当从前的保姆回来时,这个孩子恢复了平静,很明显地又喜欢洗澡了。这位保姆曾在我们的一所学校里受过训练,能够洞察儿童的厌恶心理,开始耐心地解释儿童的这种不完整的语言。

  她发现两件事:这个小孩已经把第二个保姆当作是坏人,但是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用相反的动作给儿童洗澡的。于是,这两位保姆比较了她们给儿童洗澡的方式,并发现其中的差异:第一个保姆是右手靠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第二个保姆恰好是反过来的。

  另一个我可以回忆起来的例子则更为严重,它有着一种尚未确诊的疾病的所有症兆。我碰巧身处其中,虽然我并不是以医生的身份介入,但是我仍然能够给予帮助。这个例子的主人公1岁半不到,他的父母刚完成了一次漫长的旅游,根据他们的观点,这个孩子太年幼以致不能忍受这次旅行的疲劳。然而他们也强调旅途中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他们每天晚上睡在最好的旅馆里,那里有供小孩睡觉的有栏杆的小床,还特别为孩子准备了食物。而现在他们住在一个宽敞的有家具的公寓房间里,由于没有专门的那种带栏杆的婴儿床,这个小孩子和他的母亲睡在一张大床上。他的疾病的最初的症状是失眠和反胃,一到晚上必须把他抱在怀里。他的哭声是由于胃痛的缘故,请来儿科医生检查这个小孩,给这个小孩提供了特殊的饮食、日光浴,散步以及进行了其他的医治,但是这些措施无济于事,夜晚成了全家人的痛苦。这个小孩最后惊厥起来,可怜他抽搐着在床上打滚,这种情况一天要发生好几次。 于是,他父母预约了一位著名的儿科专家,我也参与了。这个小孩看上去挺好,据他父母讲,在很长的旅途中他一直很健康,很可能他的失调有着某种精神的因素。

  当我看到这个小孩躺在床上忍受着病痛发作的样子时我得到了一种启发。我拿了两只小枕头,把它们平行铺开,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有着栏杆的小床一样。然后,我把床单和毯子覆盖上去,没有说一句话,把这张临时凑成的儿童床紧靠在小孩所睡的床边。这小家伙看着它,停止了哭叫,滚着滚着,滚到这张床的边沿,然后睡在里面,并说:卡玛,卡玛,卡玛!他用这个词来表示摇篮,并立即睡着了。他的病再也没有发作过。

  很明显,睡在大床上的这个小孩失去了从儿童小床上所能感觉到的栏杆的保护和支撑感。这种感觉的丧失导致了失调和痛苦的内在冲突,似乎是不可治愈的。他的反应说明了敏感期的力量,在敏感期里自然处于创造的过程之中。

  儿童并没有和我们相同的秩序感。经验使得我们麻木不仁。但儿童是贫乏的,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过程之中。他始于一无所有,感受到创造的疲劳。而走出了这个过程的我们就像一个靠艰苦劳动白手起家的人的儿子,我们不理解他所受的劳苦和艰辛。我们由于已取得的社会地位而变得冷淡和麻木。如果我们能使自己适应于这个世界的话,那是因为儿童给了我们适应世界的工具,如果说我们能意识到自我的话,那是因为儿童使这种意识成为可能。

  我们运用的是儿童给我们的理性,儿童的经过训练的意志,以及他为我们而激发起来的肌肉。我们之所以富有,那是因为我们是儿童的后嗣,儿童始于一无所有,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生活的基础。从一无所有到他未来生活的第一源泉,儿童是如此接近为活动而活动这个生命之泉。这是一种创造的方式,对于这种创造的方式我们既不了解也无记忆。

  第九章

  儿童向我们证实,智力并不像机械心理学家的理论中所主张的那样是从外部缓慢发展而来。这些机械心理学家仍然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根据他们的认识论,我们从外部物体所得到的印象似乎是敲响了我们感官的大门并且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然后,这些印象定居在心理区域里,通过相互间的逐渐联合,有组织地构成了智力。

  古人说:没有一样属于智力的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的,这句话可以适用于这个过程。首先假设儿童在心理上是被动的,听凭环境的摆布。由此推论,他是完全受成年人控制的。一个相似的概念是,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是处于被动位置,而且他就像是一只空瓶,有待于填塞和塑造的物体。

  我们的经验使得我们重视儿童身处的环境对儿章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如此尊重儿童的一半,并使它成为教学的中心。在尊重儿童的感知上,我们比之其他的教育体系也显得更高、更合理。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和那些认为儿童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人的旧观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强调的是儿童内在的敏感性。儿童有一个几乎能够持续到5岁的敏感期,使得他能以真正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吸收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吸收印象并不意味着他像镜子一样容纳它们。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内在的冲动,一种感觉或特殊的兴趣而行动的,然后有选择地挑选印象。詹姆士在谈到从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到物体的整个面貌时,曾阐述了这一思想,每个人只看到了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即他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兴趣来看它的。所以,同一物体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着。詹姆士自己的例子出色地说明了这种现象。他这样写道:如果你对一种衣服的样式感到满意,你就会开始注意其他人的这种衣服。这样,就有丧命于车轮之下的危险。

  可能有人要问,是何种特殊兴趣使得儿童在众多的印象当中选择了其中的某种印象。很显然,不可能存在外部的刺激来引发詹姆士所举的例子中的意识流。儿童于一无所有中向前发展,这属于儿童的理性,敏感期是围绕着这种理性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界的和创造性的,像一个生命体缓慢地发展,依靠从环境中所获得的印象来获得力量。

  儿童吸收他的最初的印象来扶助理性,理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的能量,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服务于理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儿童对这种印象如饥似渴地到了简直贪得无厌的地步。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儿童会被光、色彩和声音强烈地吸引住,并因此而愉悦不止。但我们要强调指出,就这个理性的过程是一种自发的运动而言,它是一种内部的现象,尽管它刚刚才开始。很显然,儿童的精神状态值得我们尊重和给予帮助。儿童从一无所有开始发展他所特有的品质,即理性。甚至在他能用他的小脚走路之前,他已经开始沿着这条路前进了。

  实例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胜过无数言语的解释。我忆起一个特别动人的例子:一个出生只有4个星期的婴儿,他从未能离开过他出生的那幢房子。一天,一个保姆抱着这个婴儿,婴儿同时看到他父亲和碰巧住在同一幢房子的他的叔叔。这两个人差不多的身高、相仿的年龄。这个婴儿大吃一惊,害怕看到这两个人。父亲和叔父了解我们的工作,要我们着手消除这个婴儿的恐惧。只要在他的视线所及之处,他们就一直分开,一个到右边,一个在左边。这个婴儿转过头来对着其中的一个凝视了一会儿,就突然笑了。

  但是后来,他突然变得疑虑起来。他迅速地转过头看着另一个人。只隔了一会儿,他对那个人笑了。他重复地把头左右转动了几次,脸上交替地显现出忧虑和宽慰,直到他终于认识到实际上有两个人为止。这两个人是婴儿迄今为止看到的仅有的两个男性。他们俩人在不同的场合跟他玩过,把他抱在怀中,充满深情地跟他说话。这个婴儿终于认识到,有一个人不同于他的母亲、保姆和家里的其他的女性。但他从来没有看到两个男人在一起,他断然认为只有一个男人。当他突然遇到两个男人时,他就变得警觉起来。他从周围混乱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了一个男人,然后当他遇到另一个男人时,他发现了自己的第一个错误。当他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努力斗争时,尽管他出生只有4个星期,他已经感知到人类理性的谬误。

  假如不是这两个男人认识到婴儿从他一出生起就存在着精神生命,他们就不能在这个婴儿获得更多的意识过程中帮助他。

  还可以从大一点的儿童的经历中引证一些例子。一个6个月大的儿童正坐在地板上玩一只枕头。枕头套上有花和儿童的装饰图案。他正兴致勃勃地闻着图案上的花和吻着图案上的儿童。一个照管他的女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认为他如果能闻和吻其他的东西,也照样会高兴的。于是她急匆匆地给这个儿童拿来其他的东西说:闻这个!吻这个!”但这个正处于组织自我的过程中的儿童的心灵被搞乱了,搞乱了他通过识别图像和把它们固定在记忆中而幸福平静地进行着内部构造的工作。他的试图获得一种内部协调的神秘努力,被一个没能认识到正在发生何事的成年人打乱了。

  当成年人鲁莽地打断儿童的思维或试图分解他的注意力时,就可能阻碍这种内部的艰苦工作。他们拉起儿童的小手,或吻他,或试图让他睡着,而不考虑他特有的心理发展。由于这种无知,成人就可能压抑儿童的本性。

  要知道,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有一位儿童营养专家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开设了一个诊所,他的实验使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食物方面必须考虑个人因素。他发现,至少在儿童到达一定年龄之前,还没有一种东西能替代母乳。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好的东西,对另一个孩子却可能是坏的东西。他的诊所无论在形式上或审美上都是一个典范。他发现他的方法对6个月以下的儿童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却失效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这的确令人迷惑不解。因为这个阶段的人工喂养比早期喂养要容易得多。一些无法为自己的孩子喂奶的贫穷的母亲去询问这位教授如何喂养孩子。他在这个诊所内为这些母亲开设了门诊处。但是,这些贫困父母的孩子,并没有像那些住在诊所里的儿童那样在6个月后表现出失调的症状。经过反复的观察之后,教授终于认识到,肯定有心理因素存在于这个现象的背后。他开始看到在这个诊所里的6个月以上的孩子由于缺乏心理的营养而引起厌倦。当他提供给儿童们娱乐活动,并且不再让他们只是在诊所的平台上独自散步,而带他们到一些对儿童来说是新奇的地方散步后,他们恢复了健康。

  大量的实验已经表明,不到1岁的儿童能对他们周围的环境获得清晰无比的印象并且能从图片中认出它们。但进一步要注意的是这种印象在获得之后就再难引起如此强烈的兴趣了。

  从出生的第二年开始,儿童就不再被一些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搞得不可自制(而这种喜不自胜正是敏感期的表现之一),转而开始对我们不甚注意的一些小物体感兴趣了。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对那些不显眼的或至少是意识边缘的东西感兴趣。

  我在一个l 5个月大的小女孩身上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敏感性。我听到她在花园里捧腹大笑,这对这么一个小孩来讲是很让人感到意外的。她坐在平台的砖块上,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之中。附近的一块种着天竺葵的花坛在阳光下分外艳丽。但这个小孩并没有看着它们。她把眼睛盯在地上,那里显然没什么可看的,但她有一种奇特的难以捉摸的兴趣。我慢慢地走近仔细地看着这些砖块,并没有看到任何特别的东西。然后,这个小孩用郑重其事的口气告诉我说:那里有一只小东西在动。经过她的指点,我看到了一只几乎是跟砖块一个颜色、微小得几乎看不到的小小昆虫正在迅速地跑动着。激发起这个儿童想象的是一个小生物,它会动,甚至会跑!在快乐的叫嚷声中进发出一种好奇之心,而这种欢乐来自那样一个和周围的环境相比毫不起眼的小生物。

  有一次一个差不多同龄的小男孩以一种类似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母亲收集了许多色彩鲜艳的明信片让他玩。这个小孩对这些收藏品似乎很感兴趣。拿来给我看,并且嘴里说着:叭。于是我知道他是要我看汽车图片。他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漂亮图片,很明显,他母亲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是为了让他高兴,同时也可以对这孩子进行教育。

  在这堆明信片上面有蜜蜂、狮子、长颈鹿和猴子等陌生动物的图像。有些明信片上有鸟和会令儿童感兴趣的家禽,诸如绵羊、猫、驴子、马和母牛等。还有些明信片则绘有各种景色和风景,上面画着房子、动物和人。然而,有点奇怪的是,在所收藏的明信片中并没有汽车的图画。我对这个孩子说:我没有看到汽车。当时他看着我,挑出一张明信片并得意地说:看哪,在这儿呢I•在这幅图画的中间,可以看到一只美丽的猎狗,远处有一个猎人,肩上扛着一把枪,在一个角落可以看到座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不过能够肯定那算是一条公路。在这条线上还可以看到一个黑点。这个孩子用手指着这个黑点说:叭。虽然我可以肯定那确实是代表了一辆汽车,但是它按如此小的比例画了出来,以至于像是一个黑点般难以发现。这却引起了这个小孩的兴趣,促使他指给我看。

  我想,也许这个小孩的注意力还没有被吸引到这些明信片的其他许多漂亮和有用的东西上。我挑出其中的一张,开始对它解释看这个长的头颈。这个小孩严肃地回答:长颈鹿!”我顿时没有了再讲下去的勇气。

  可以这样说,天性会在儿童1岁时候的某一个时期,引导智力逐渐通过一些阶段,直到他获得所有事物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关于此类的例子。我曾经想给一个大约20个月的小男孩看一本写给成年人看的漂亮的书。这是一本由居斯塔夫多雷画插图的《新约全书》。该书中复制的名画中有一幅是拉斐尔的《主显圣容》。我让这小家伙看了一幅画有耶稣召唤孩子到他身边去的图画。然后进行解释:耶稣把这个小孩抱在怀中。你看,其他的小孩子都把头靠着耶稣。所有的小孩都仰视着他,爱戴着他。

  这个孩子的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兴趣。这时,他扭动起来,似乎我没有在照管他。我翻着书,开始寻找另一幅图画。突然,这个小孩说:他在睡觉。我对此感到困惑,于是问他:谁在睡觉。这个小孩认真地回答: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去,这 样,我就可以看到它。

  我再次看这幅画。耶稣正在俯视儿童。他的眼睑向下,看起来很像一个人在睡觉。这个小孩的注意力已经被没有一个成年人会注意的细节给吸引住了。

  我则继续解释那幅图画,停在一幅面有耶稣基督显现圣容的图画上。我说:看,耶稣升天了,人们惊恐不已。你看这个小男孩的眼睛,这个妇女伸出的手臂。随即我就意识到我没有选择到一幅适合他的图画。这种解释对儿童来说毫无吸引力,但是让我感兴趣的发现是:小孩子对于这样一幅画所产生的反应与成年人是不同的。这个小孩只是轻轻地咕哝了一声,似乎在说:嗯,接着往下翻吧。但他的小脸没有表示出丝毫的兴趣。我又开始往下翻, 看到他抓起了挂在他脖子上的像是兔子一样的饰物。然后他叫了声:兔子。我想:他的注意力被这个小兔子给吸过去了。但是,突然地,这小孩又示意我把书翻回去。我照他所说把书翻回去一看,发现在《主显圣容》的这幅图画的边上确实有一只小兔子。有谁曾经注意到这一点呢?很明显,儿童和成年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度问题。一个从小逐渐转变为大的问题。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