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镜头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
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C.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郡县制 C. 分封制、科举制
B. 郡县制、分封制 D. 科举制、郡县制
4. 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A. 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C.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 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D.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5.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下列事件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②鉴真东渡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事件时指出:“就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最能调和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作官的机会,给中国带来好多好处。”该方法主要是指
A. 立下军功获取功名田宅 C. 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B.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D. 通过选举当上地方官
7.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页,共23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B. 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D.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9.
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A. 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 B. 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 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10.
范文斓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11.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 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C. 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B. 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D. 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12. 1867年恭亲王奕䜣(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奕䜣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䜣为“鬼子六”。据此可知(
A. 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 C. 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 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 D. 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
2页,共23

13. 中共中央于1935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A. 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C.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B.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4.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
A. 日本入侵东北,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B. 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C. 一二•九运动掀起反日爱国运动高潮 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A. 电影《重庆谈判》
B. 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三大战役纪念邮票
D. 王树増创作的小说《解放战争全记录》
16.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7. 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只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 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8. 最适合如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3页,共23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 197110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一天发生的事件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 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20. 如图所示内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90年,“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5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对外开放 C. 外交事业发展 D. 祖国统一
21.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无论其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C.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B.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D.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22.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 手工作坊和租地农场 C. 庄园和手工工场
B. 自治的城市和工厂 D.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4页,共23

23.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 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C. 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D. 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24.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论述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D. 美国南北战争
25.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A. 改变了生产方式 C. 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B.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6.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A. 三国协议 B. 三国同盟 C. 法西斯同盟 D. 北约
27. “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导致俄国当时出现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
28.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论文 视频 条约 图片
名称
《绥靖政策的缘由及其影响》
《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5页,共23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两极格局形成
29. “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 C. 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B. 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 D. 拒绝引进高新科技成果
30. 如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 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作用 B. 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D. 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 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


——王子涵《“历史解释”素养下对新政的再认识》材料四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6页,共23

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五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121日)
根据材料一,指出“A”是哪个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是哪个国家?这一国家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这一改革对“它”有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是哪一次改革实施的?概括这场改革的主要特征。
根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根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32.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 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白《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7页,共23

教科书
《复兴历史教科书》
部分章目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33.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

8页,共23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材料四:5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今年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世界瞩目。

--《多彩•平等•包容》(新华社北京2019514日电)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此相关的重要事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9页,共2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镜头可能出现在河姆渡人的劳作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可以看出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表明中国先民的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炎黄和黄帝。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炎黄和黄帝,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此后,伴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实力的增强,中国历史出现了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因此说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的“制”指的是分封制。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但是,秦朝的暴政却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因此说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的“制”指的是郡县制。 故选:A
10页,共23

本题以柳宗元《封建论》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本题以柳宗元《封建论》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佛教的传入的知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佛教的传入的知识。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定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更接近中原文化中心,更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②鉴真东渡,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人物是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③③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孝文帝改革和文成公主入藏,与对外交流无关,排除。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1页,共23

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的史实,知道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是人和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的史实,重点掌握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

6.【答案】B
【解析】据题干“就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最能调和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作官的机会,给中国带来好多好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方法主要是指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我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改进不是出现在宋代。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使用,是宋朝科技的重大成就。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故选:B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这种八股取士制度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2页,共23

本题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据“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可知,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金瓶掣签制度。重点掌握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范文斓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的目标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农业上的,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局限在农业上的,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这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故选:A
本题以范文斓评价为依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的目标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农业上的,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局限在农业上的,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这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和意义。

13页,共23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由没有国家概念,到国家意识增强。故选项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故选:A
本题以陈独秀在《说国家》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A.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顽固派,最终接受了新式教育。 B.西方科学技术是否适应中国国情材料看不出来。 C.洋务派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D.从材料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遭到顽固派的抵制。能够反映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举步维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和洋务运动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洋务运动的特点,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14页,共23

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1938年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所以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选D;日本入侵东北,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是在1931年,排除A;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和一二•九运动是在1935年,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七七事变。19377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七七事变,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94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选项B与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渡江战役有关,是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选项AD电影、小说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选项C不能研究渡江战役的资料。 故选:B
本题以“毛泽东诗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诗词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张謇是甲午状元,毅然挂冠经商。从材料信息看,清政府对有功名的张謇所创办的企业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但对其他民族资本家实行限制,这些举措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说明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15页,共23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村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7.【答案】C
【解析】据题干“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只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可知,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A排除;改变中国工业B排除;D排除。 落后面貌表述与史实不符,土地改革没有直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D
【解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4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16页,共23

梦的必由之路。最适合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重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形成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7110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说的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10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10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重点识记重返联合国的内容与影响。

2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内容,结合课本所学,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2005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维护海峡两岸的统一;2015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由此可知,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D正确;ABC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理解祖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7页,共23

21.【答案】C
【解析】“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C正确;材料的主旨并非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A材料认为失去民心的领导人都容易被公民大会处罚,但未必军事将领更易受罚,排除B;材料未体现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题干关键信息“失去民心的领导人,无论其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2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晚期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的相关史实。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中世纪晚期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的相关史实。

23.【答案】D
【解析】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18页,共23

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24.【答案】C
【解析】据“……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及所学知识可知,里论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解析】据题干“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工业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19页,共23

26.【答案】B
【解析】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反映的是一战前形成的德意奥三国同盟。 故选:B
本题以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为切入点,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本题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7.【答案】B
【解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三年卫国战争时期实行的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市场经济,一切由政府调配,这种政策的实行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可是不符合苏俄发展,题干中描写的是农民自由买卖有余的粮食,与题意不符,A错误。B苏俄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私人经营工矿企业,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纳税后,余下粮食可自由支配,题目中的描述与新经济政策相符,故B正确。C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斯大林上台后从1928年开始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题意不符,C错误。D农业集体化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的,同样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基础核心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排除法来做。

2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绥靖政策促进了二战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规模扩大,《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反映的是二战中召开的雅尔塔会议。

20页,共23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月,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影响。

29.【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由此看出,东欧各国存在的问题是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30.【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 故选:C
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页,共2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31.【答案】【小题1】蒸汽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小题2】日本;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小题31933年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国家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小题4】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小题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

【小题11)根据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32.【答案】可知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是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这反映了当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的变化是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中国和日本、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有利于民众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教科书往往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故答案为

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2)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说明:中国和日本、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22页,共23

亚洲的一部分。

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有利于民众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4)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教科书往往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教育发展。中国近代教育以向西方学习为主,在抗日战争时期则宣传日军暴行,号召人民直来抗日。 掌握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33.【答案】【小题1】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重要事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各举一例即可) 【小题2】事件:明治维新。特点:善于学习外来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先进文明等。
【小题3】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原因: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只回答“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即可得分)科技:计算机网络技术(或互联网技术)。
【小题4】作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等。(任答两个不同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明治维新、新航路的开辟、信息时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明治维新、新航路的开辟、信息时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知识。

23页,共23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