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0-02-24 20:44:45    下载该word文档

泉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语文

202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族团结这一概念包含着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的意蕴。对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当下的民族团结的丰富实践,更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中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机体系统,它不是各民族的简单机械性相加,而是各民族彼此联系所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不同民族在思想情感、实践技能、民俗民风上多有交集,特别是当国难当头,各民族更是共同应对,承担着对共有家园的历史责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就在于这一共同体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在公元前221年就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汉以来,就一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建立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和治理都不是封闭内向的,而是有一个双向和多向的联动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包容性强的大一统的民族制度,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会受到颠覆性的灾难,反而能够奋发图强。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更是从制度层面上一改数千年的剥削制度,由此,中华民族大团结有了根本性保障。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智慧和力量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系统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交往、互学互鉴所获得的。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华文化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就已经形成,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对完美人格的界定、人与人交往的规范、入对国家的责任、人与社会的联系。这些文化品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文化心理结构也成为了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我们讲各民族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基因的认同。

增进各民族团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各民族意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总体意识。1939年,历史学家顾颉刚撰写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理相加的问题,而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在精神架构上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否真正铸牢,最关键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导向去引领和建构,而建构过程的关键就在于需要依靠一种先进文化引领。否则,就可能会使得这种不同民族意识之间的交往和融通呈现一种失范和无序状态,进而可能导致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递减。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聚集各民族文化的正能量,真正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一个既富有定力又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摘编自夏文斌,易佳乐《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团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体现的是不同民族在思想等方面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B. 民族共同体的建立涉及多个制度层面,其中包容性强大的民族制度最为重要。

C. 作为总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担国难、团结发展的思想基础。

D. 民族团结具有丰富的意蕴,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决定民族团结的。

B. 文章在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决定着民族团结时,注意引述历史事实并作分析。

C. 文章引用顾颉刚的看法,意在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的总体意识。

D. 文章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作用和目标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共同体只有建立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才是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各民族的团结。

B. 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离不开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各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C.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是在其构建过程中交融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D. 只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增进各民族团结,这一意识也就能成为有定力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其中包容性强大的民族制度最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秦朝,秦汉以来,就一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建立了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这样一种包容性强的大一统的民族制度,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会受到颠覆性的灾难,反而能够奋发图强”,并未说“民族制度最重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作用和目标三个层面”错,其中第二段讲的是“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分析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能够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中华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各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前提倒置,原文是“这些文化品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C项,“关键是在其构建过程中交融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错,原文说“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就在于这一共同体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智慧和力量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未说哪个是关键;

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各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南南合作,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575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到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653元增长到10371元。同时,贫困地区新业态快速发展,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

(摘编自外交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张文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产业扶贫研究》)

材料二:

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体系。

亿利生态光伏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五个层级的循环收益。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等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治沙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亿利集团打造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王文彪《大漠奇迹》,朱富乐《46国记者打卡库布其沙漠探秘荒漠化防治秘诀》)

材料三: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其中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剩余的1/3土地也属于沙漠边缘的半荒漠地带。

毛塔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1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持续的干旱使植被严重受损,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部分地区贫困化加剧,人们为了生存,被迫毁林毁草,过度开垦土地,超载利用牧场,形成了“贫穷加剧沙漠化,沙漠化又加剧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荒漠化已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毛塔人口不足450万,贫困率达31%,如何有效脱贫成为历届毛塔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热情高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毛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未来中毛合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红等《毛里塔尼亚终于走出了历史 \frac{Hb}{ 怪圈》尤源等《毛里塔尼亚的荒漠化回题》)

材料四: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

以支付为例,我国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技术优势,建成网络支付资金清算基础设施,实现卡基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转变,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移动支付服务格局。贫困农户可以实现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的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摘编自赵阳《让“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张妮等《中国移动支付,用暖科技贡献世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也要各地因地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贫治理模式。

B. 在“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中,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从金融机构得到的支持相同,但它们对农户的作用却不同。

C.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严重欠发达,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迅速增长、开发无序等社会方面的原因。

D. 中国的移动支付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优点,这与我国在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方面有技术优势是密切相关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成效显著,截止2018年底,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为全球减贫作出了贡献。

B. 多管齐下、方式多样的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扶贫模式的采用,不仅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还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经验。

C. 无论是乌蒙由片区的产业扶贫治理模式,还是库布其模式,要实现收益都离不开生产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参与和合作。

D. 金融科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

6. 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通过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帮助其打造沙漠生态产业链。

②通过“一带一路”加太经贸合作力度,帮助其发展经济。

③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帮助其降低交易成本,为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但它们对农户的作用却不同”错,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可以看出,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对农户有着“项目合作、监督”的共同作用。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D项,“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错,原文有“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

以支付为例……”,可见“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只是贡献的一部分,并不能体现出是“主要”作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结合材料二“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可概括出“通过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帮助其打造沙漠生态产业链”;

结合材料三“近年来,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热情高涨”可概括出“通过‘一带一路’加太经贸合作力度,帮助其发展经济”;

结合材料四“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的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可概括出“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帮助其降低交易成本,为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驼刺

裘山山

作家们上山来的时候,小石正在房间里烤火。虽然已是七月,但在这个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哨所上,温度依然很低。

外面传来了排长的声音;各班注意了,马上到学习室集中!

学习室里,营长正陪着作家们说话。小石迅速地看了一眼,六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一个女作家正笑眯眯地跟排长说什么,另一个女作家正抱着氧气瓶在那里吸氧,脸色十分苍白。小石感动地想,这些叔叔阿姨上来一趟多不容易呀。

营长开始介绍作家,小石注意到那个笑眯眯的女作家的名字,她居然叫向太阳。

排长涨红着脸说,今天是我们哨所的大喜日子,这么多著名作家到我们哨所来了,现在就让我们唱一支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吧。

作家们呱唧呱唧地鼓起掌来,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更是笑容满面。

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

雪山顶上有个查果拉

……

查果拉山高风雪大

山上自古无人家

……

这是他们哨所的歌,不过平时他们倒很少唱。别的歌也很少唱。唱歌很耗氧的。

忽然,小石发现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哭起来了,她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抹眼泪,然后就跑出了学习室。小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刚才她还笑眯眯的呢,怎么一转眼就伤心起来了?哦,肯定是高原反应。自己刚来的时候,不也因为高原反应掉过眼泪嘛。

小石这么一想,就抱上大衣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

门外,女作家一个人站在墙边抽泣着。小石把氧气枕递给她,说阿姨赶快吸吸氧就没事了。女作家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不要,我不是高原反应。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小石叫阿姨时觉得很自然,小石毕竟才十七岁。女作家犹豫了一下,穿上了大衣。小石又问,阿姨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女作家深深吸了口气说,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都夏天了,你看你们这里还是寸草不生……说着她的眼泪又下来了。

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但他没说出来,他不好意思说这些排长平时爱说的话。他脱口说出的是,阿姨我们这儿有花,真的,有鲜花。

怕女作家不信,小石马上低头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一朵。他采下来递给女作家:阿姨你看,这就是我们查果拉的花。

女作家惊异地睁大了眼睛。的确,小石手上拿着一朵花,尽管它非常小,色彩也不鲜艳,但它的确是花。薄如蝉翼的花瓣是蓝色的,坚硬粗糙的叶子是暗绿色的。茎秆上还有细微的毛刺,有些扎手。

女作家接过花,孩子似的叫了一声,天哪,太漂亮了!它叫什么名字?

小石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疑惑地说,为什么叫骆驼刺?

小石说我也不知道,排长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自语似的说,它怎么能叫骆驼刺呢?除了刺这一点是确切的,其他地方和骆驼毫无相似之处啊。小石一想也是,自己以前竟没想过这个问题。

女作家的情绪似乎好起来,她低下头找花,一找,发现四周真有不少骆驼刺。它们一丛丛地钻出沙砾地,在瑟瑟的冷风里绽放着,初看毫不起眼,细看却无比动人。

作家们要走了。

太阳作家特意跑来跟小石合了影,然后把大衣脱下来还给小石。她跟小石说,我回去就给你寄照片,说完马上钻进了车里。其他人都站在那儿和战士们一一握手,唯有她躲在汽车里不出来了。小石知道她肯定又在那儿掉眼泪了。小石想,这个阿姨心太软,像孩子。

作家终于走了。哨所又归于平静了。

小石穿上大衣去阵地站岗。小石觉得自己很幸运,站岗的时间刚好在作家走后。他持枪站在哨位上,站得很直。背后是鲜红的石碑,上面写着“查果拉哨卡”,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和蓝天。

小石将手伸进大衣口袋,指头被什么轻轻扎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骆驼刺。她怎么没拿走?小石又想起了太阳作家的话,它为什么叫骆驼刺?它和骆驼毫无相像之处呀。

忽然,道亮光出现在小石脑子里。

小石慌慌地想,等会儿一下岗他就要给太阳作家写信,告诉她他终于知道骆驼刺为什么叫骆驼刺了,它和骆驼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

小石想,太阳作家不是说她喜欢“等”嘛。现在,在她回家的路上,有一封信正等着她呢。

小石立刻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好意境深深地陶醉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小石七月份还在房间烤火,女作家上山后抱着氧气瓶吸氧等细节,在看似不经意的叙写中交代了哨所的自然环境,表达别有用意。

B. 小说写战士们唱起哨所之歌的情节,既生动展现了哨所边防军人的精神风貌,也通过歌词含蓄写出了查果拉哨所对于美丽大草原的特殊意义。

C. 女作家抹着眼泪跑出去,是因为她被军人感动了;小石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则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小说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军民亲密的关系。

D. 小说以小石给太阳作家写信为结尾,不但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也符合小石作为一名小战士的形象特点,还使作品有了温馨浪漫的气息。

8. 小说中小石说“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查果拉哨所的边防军人有哪些神似“骆驼刺”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主要以战士小石的视角来写人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顽强坚忍的意志。边防军人常年驻守在干旱、寒冷、高海拔的雪山,和生存在这里的骆驼刺一样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②积极昂扬的态度.边防军人坦然面对艰苦的条件,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如同骆驼刺一丛丛钻出沙砾地,在冷风中绽放美丽花朵一样。

③平凡质朴的精神。边防军人以戍边为己任,有哨所的地方就有他们,如同骆驼刺小且不起眼,色彩不艳,叶子坚硬粗糙,随处可见一样。

9. ①小石是一名小战士,以他的视角来写哨所生活,更能体现年轻军人在荒凉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成长,突出年轻军人的纯真伟大。

②小石年仅十七岁,以他的视角来写与女作家的交流,可以使小说细节描写显得真实合理,更好地表现女作家的率真和对军人的理解。

⑧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自然融入小石的心理描写,能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士的主题更鲜明。

④以小石的视角写人叙事,可以借小石的单纯朴实,凸显小说中人与事的纯粹美好,使作品具有一种澄澈纯净的美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小石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则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错,原文是“小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刚才她还笑眯眯的呢,怎么一转眼就伤心起来了?哦,肯定是高原反应。自己刚来的时候,不也因为高原反应掉过眼泪嘛。小石这么一想,就抱上大衣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可见小石跟出去是出于对女作家的关心,不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提示回到原文去筛选相关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题目是,查果拉哨所的边防军人有哪些神似“骆驼刺”的地方?请简要分析。本题要从边防军人和骆驼刺的相似点上来分析。

首先,二者的生存环境一样,体现出的意志品质相似。原文描写战士们的生存环境“虽然已是七月,但在这个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哨所上,温度依然很低”“查果拉山高风雪大,山上自古无人家”,这个地方是常年干旱、寒冷、高海拔的雪山,自然环境恶劣,而战士们和骆驼刺一样战胜了这艰难的环境,体现出顽强坚忍的意志;

其次,面对恶劣环境的生存态度一样。原文写到女作家听到战士们唱歌,感动得落泪,“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战士们面对恶劣的环境还高高兴兴唱歌,骆驼刺“它们一丛丛地钻出沙砾地,在瑟瑟的冷风里绽放着,初看毫不起眼,细看却无比动人”依然在寒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由此展现出二者积极昂扬的相似的生活态度;

第三,二者的精神相似。战士们丝毫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小石只是众多战士中普通的一个,边防军人以戍边为己任,有哨所的地方就有他们;而“她低下头找花,一找,发现四周真有不少骆驼刺” 骆驼刺也是小且不起眼,色彩不艳,叶子坚硬粗糙,随处可见;他们平凡质朴的精神相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技巧。具体考查写作视角。因讲述者的不同,分四种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也有区别,”我“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也可以只是个配角。第二人称视角,这种视角的小说非常少见,也就是以”你“为主角创作。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简称为第三人称视角,之所以叫“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是因为写作者主要着墨于一个人物,而对其他人物都只是有限地描写。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称为上帝视角。题目是,小说主要以战士小石的视角来写人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首先要确定小石的身份,他是一个年轻的边防战士,然后分析以他为视角的好处,可从人物塑造、主题展现、特殊效果几方面来分析。

人物塑造方面。从“小石”这一年轻边防战士的角度来写,比如,写小石并不觉得这里多么艰苦,他和其他战士一样在这里站岗、生活,关心女作家,给她采骆驼刺等描写,可以展现年轻军人在荒凉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成长,突出年轻军人的纯真伟大。另外,通过小石的视角来看“小石迅速地看了一眼,六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一个女作家正笑眯眯地跟排长说什么,另一个女作家正抱着氧气瓶在那里吸氧,脸色十分苍白。小石感动地想,这些叔叔阿姨上来一趟多不容易呀”,使细节更真实;“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女作家深深吸了口气说,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都夏天了,你看你们这里还是寸草不生”,通过小石的视角表现了女作家的率真和对军人的理解。

主题展现方面。能自然地通过小石的心理描写“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更好地揭示边防军人平凡质朴的精神,使小说礼赞边防战士的主题更鲜明。

特殊效果方面。小石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战士,他还十分单纯朴实,比如对作家们到来的感动,能细心察觉女作家的流泪,并“把氧气枕递给她,说阿姨赶快吸吸氧就没事了”“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借助小石与女作家的接触,也展现了女作家率真、关心军人的美好品质。小说借小石的单纯朴实,凸显小说中人与事的纯粹美好,使作品具有一种澄澈纯净的美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守字子固,常州晋陵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去。建炎元年冬,召还,改官。上在维扬,粘罕将自东平历泗,淮以窥,上召百官各言所见。叶梦得请上南巡,阻江为守,张俊亦奏敌势方张,宜且南渡。守独抗疏,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别疏言金人犯淮甸之路有四,宜择四路帅守缮兵储粟以捍御之。吕颐浩初相,举行司马光之言,欲并合三省,诏侍从、台谏集议。守言光之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先是,守尝论吕颐浩不可独任,与上意异,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四年,改知福州。时右司员外郎张宗臣请令福建筑城,守奏:“福州城于晋太康三年,伪闽增广至六千七百余步,国初削平已久,公私困弊,请俟他年。”遂止。寻以变易度牒钱百万余缗输之行在,助国用。闽自范汝为之扰,公私赤立,守在镇四年,抚绥凋瘵。八年,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时江西盗贼未息,上问以弭盗之策,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因请出师屯要害。既至部,揭榜郡邑,开谕祸福,约以期限,许之自新,不数月盗平。后徙知绍兴府。会朝廷遣三使者括诸路财赋,所至以鞭挞立威。守既视事,即求入觐,为上言之,诏追还三使。时秦桧当国,不悦。守在江右,以郡县供亿科扰,上疏请蠲和买,罢。时秦桧方损度支为月进,见守疏,怒曰:“张帅何损国如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

(节选自《宋史·张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B. 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C. /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旦/以其资浅/、

D. 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顾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艰”指遭遇母丧,又称“丁母忧”;遭遇父丧则称“丁外艰”,也称“丁父忧”。

B. “行在”指皇帝所在地,文中“窥行在”指粘罕伺机图谋攻打扬州,捉拿宋朝皇帝。

C. “乞补外”指期望替补空缺官职“补外”也叫“补缺”,指官吏有缺额,选人替补。

D. “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百姓摊派粮食,“和买”是相似的经济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守坚持己见,敢于直言。金兵南下时,叶梦得等人建议皇帝南渡,张守直言反对并陈述意见,又主张应选派四路统帅练兵储粮,以抵抗侵犯的金兵。

B. 张守审时知艰,恤民体国。就任福州时,张守认为建国初期公私交困,建议延后筑城,又运送百万多缗的度牒钱资助国家费用,在闽四年,关心百姓疾苦。

C. 张守治乱以仁,宽严相济。在如何平息江西盗贼的问题上,他一方面请求出兵驻守要害之处,一方面张榜晓谕利害,允许盗联限期自首,最终平定了祸乱。

D. 张守不畏权势,秉公奉职。任职绍兴时,他上朝揭露朝廷三使者强收财赋,惹恼了秦桧;对于秦桧“损国”的指责,他当面回击,直言自己所为是“益国”。

13. 把文中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言光众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

(2)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张守说司马光所奏,比较可行,如果再聚集众人,只能意见纷纷。

(2)张守说:“不如先施行德政,等他们不思悔改,然后使用武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授礼部侍郎,不接受,皇上命令吕颐浩到政事堂,告诉他正人君子不应轻易离去,张守才接受任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朝应对,论议张守无故降职,皇上说:“因他资历浅。”其中“上”是皇上,是“命吕颐浩至政事堂”的主语,应与前面“不拜”断开,排除D项;“守始受命”主谓宾都全,与后面断开,排除C项;“论”的宾语是“守无故下迁”,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乞补外”, 指京官请求到地方任职,不是“期望替补空缺官职”。“补外”是京官调外地就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他当面回击,直言自己所为是‘益国’”错,原文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可见不是“当面回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较然,比较;更,再;徒,只;纷纭,意见纷纷。(2)德政,施行德政;伺,等;悛,悔改;加之以兵,状语后置句,以兵加之;兵,武力。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守字子固,常州晋陵人,崇宁元年进士及第。任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遭母丧离职。建炎元年冬,召回,改为京官,皇上在维扬,粘罕将从东平经过泗、淮前来捉拿皇上,皇上召见百官发表各自看法。叶梦得请皇上南逃,隔江为守,张俊也上奏敌人势力正强,应暂且南渡。惟独张守直言上疏反对,呈上防淮渡江利弊六件事,又另外上疏说金军侵犯淮甸有四条路,应选四路帅守练兵储粮以便抗击敌人。吕颐浩初任宰相,推行司马光的主张,想合并三省,皇帝下诏侍从、台官谏官会集商议。张守说司马光所奏,比较可行,如果再聚集众人,只能意见纷纷。在此之前,张守曾论述吕颐浩不可以独任宰相,与皇上旨意不合,请求授地方官。授礼部侍郎,不接受,皇上命令吕颐浩到政事堂,告诉他正人君子不应轻易离去,张守才接受任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朝应对,论议张守无故降职,皇上说:“因他资历浅。”四年,改为福州知州。当时右司员外郎张宗臣请求在福建建城,张守上奏:“福州在晋太康三年建城,伪闽增广到六千七百多步,建国初削平已很久,公私贫困,请等以后再说。”于是停止。很快把变换的百万多缗度牒钱运往皇帝所在地,以资助国用。闽从范汝为骚扰后,公私一无所有,张守在闽四年,安抚百姓疾苦。八年,改为洪州知州,兼任江南西路安抚使。当时江西盗贼还未平息,皇上问他消灭盗贼的计策,张守说:“不如先施行德政,等他们不思悔改,然后使用武力。”于是请求出兵驻守要害处。到了官署,张榜城镇,公开告知祸福,约定期限,允许自首,不到数月平定了盗贼。后来改为绍兴府知府。朝廷派三使臣强收各路财赋,所到之处用鞭打立威。张守管事后,立即要求入朝进见,跟皇上讲起此事,皇帝下诏追回三使。当时秦桧当权,不高兴。张守在江右,因州县摊派供给扰民,上疏请求减免和买,停止和案。当时秦桧正减损度支为月进,见到张守疏,发怒说:“张帅为何如此害国?”张守听到后,感叹道:“他认为害国,是有益于国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逐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持空上九天。

【注】①本诗写于宝应元年(762年)诗人至绵州(今四川绵阳)时。姜楚公:即姜皎,善画鹰,封楚国公。角鹰:名鹰的一种,头上有毛角。②贪愁:贪其能飞,又愁其飞去。③左绵:即绵州。真骨:指真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以“戴角”写鹰的特点,用语简省却能表现角鹰威猛不凡的气势。

B. 由”掣臂飞”可知,这幅画画的应是猎户臂架角鹰,行猎野外的场景。

C. “不是无心学”从观面画师的角度,写其欲学而不能学,可见画之神妙。

D. “真骨遂虚传”的结果,于真鹰固然可叹,于画鹰作品而言却是可贵的。

15. 诗的尾联与“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都写了“燕”但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本诗运用衬托手法,借写梁间燕的“惊怕”,突出姜楚公所画角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巧妙表达了对姜楚公画技的赞赏。

②白诗运用细节(动作)描写,以“啄春泥”生动描绘出燕子忙着筑巢安家的情景,蕴含诗人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这幅画画的应是猎户臂架角鹰,行猎野外的场景”错,原句“观者贪愁掣臂飞”是从观画者的角度写这只鹰栩栩如生、恰似要掣臂飞去的逼真动态,不是“猎户臂架角鹰,行猎野外的场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手法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找出运用了相同的意象的句子,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运用的手法,将其放入整首诗中分析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题目是,诗的尾联与“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都写了“燕”但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持空上九天”,意思是“梁间燕雀不要惊慌害怕,这只鹰并没有飞上高空”,通过写燕雀惊怕,表现这只鹰的栩栩如生以及不凡的气势,这是用衬托手法表现对画师画技的赞赏;而“谁家新燕啄春泥”则是运用细节描写,写燕子衔泥筑巢,表现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也借以表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叶利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应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反攻,是因为那时“________”;应在”登轼而望”后才追击,则是因为“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博见、彰闻、远行为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

(3)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现实,却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即便境遇悲惨也决不媚俗取巧的态度。

【答案】 (1). 彼竭我盈 (2). 惧有伏焉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宁溘死以流亡兮 (6). 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竭”“生”“溘”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药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今天,中医药难“守正”,原因在于“以西律中”,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导演了现代版的“________”。唯有培育适宜中医发展的沃土,才能更好传承中医药的精华。________,守正不意味着泥古不化。实际上,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________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医药的发展________,要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B. 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

C. 如何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

D. 如何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郑人买履 然而 创建 负重致远

B. 削足适履 显然 创建 负重致远

C. 郑人买履 显然 奠定 任重道远

D. 削足适履 然而 奠定 任重道远

19. 根据上面文字主要内容,下列所拟写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承千古事,守正永流传

B. 守正不泥古,创新莫离宗

C. 银针草药需传承,守正出新迎健康

D. 千方妙药救群生,黄帝青蒿昭万古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两个语病,一是“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语序不当,应改为“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排除BC项;二是“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宾语残缺,应在最后加上“时代责任”,但这样又变成“如何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是……责任”,搭配不当,改为“如何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考题”,或者“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是……责任”,排除A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郑人买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此处说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应选“削足适履”。

“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用在句首,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引出与上文相反的意思,作用相当于“但是”。“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此处前面说“唯有培育适宜中医发展的沃土,才能更好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后面说“守正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中间应用表示转折的连词,应选“然而”。

“创建”,创立并建造一个新生的事物。“奠定”,建立,安置使稳固。此处与“基础”搭配,应选“奠定”。

“负重致远”,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此处结合后文“才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可知应选“任重道远”。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形式是拟写对联。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对联的格式拟写恰当的对联。此题是选择题,可筛选出恰当的选项。

结合原文中“中医药难‘守正’,原因在于‘以西律中’”“唯有培育适宜中医发展的沃土,才能更好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守正不意味着泥古不化”“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可见此段是讲中医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并且认为无论“守正”还是“创新”都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据此可选出B项最恰当。

故选B

【点睛】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的简明?概括地说,就是不要说多余的话,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完整的内容。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尤,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习惯,对美的认知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_____。这和西方艺术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美胜过自然美有所区别。____,西方服装设计以立体裁剪为主,人体与衣料间的空隙极小,______;而中国服装设计以平面裁剪为主,人体与衣料间的空隙较大,追求的是一种穿着宽松的自然美。

【答案】 (1). ①人的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2). ②以服装设计为例 (3). ③追求最大限度表现人体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

第一空,应是对上句“中国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具体解释或补充,可填写“人的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第二空,应是上句“西方艺术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美胜过自然美”和下句“西方服装设计以立体裁剪为主”之间的过度,可以填写“以服装设计为例”;

第三空,应是表现西方以“人体”为美的特征,句式可仿照后面“追求的是一种穿着宽松的自然美”来写,可以填写“追求最大限度表现人体美”。

【点睛】情景补写总的原则是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叙述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做到语气连贯通顺,符合语段内在逻辑联系。语言也是灵活的,语境是多样化的的,补写方法也是多变的。况且文体不同,命题角度和答题方法也各异:比如议论文就往往注重“总分”结构安排和正反说理论证,记叙文往往从叙事描写方法等角度设题和答体,说明文大都会强调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如“分类”等)。

21.请用“……是……”的句式把下面文字压缩成一个单句,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10月1日,中国女排姑娘们登上“祖国万岁”花车,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压轴亮相。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球第一支连续五次夺魁的队伍。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励无数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答案】出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刚卫冕世界杯冠军,有着首创连续五夺世界冠军历史,内在精神激励无数国人的队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具体考查长句变短句。解题的思路:第一步,分析各个句子,确定其中一个句子作为主干;第二步,把其它句子作为主干句子的定语或者状语,同时要合并掉重复的部分;第三步,修改并适当添加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首先要注意到这段话是讲中国女排的,要采用“……是……”的句式,首先要确定主干句“中国女排是队伍”。然后分析各个句子的句意,将它们分别加进主干句中去。第一句是说中国女排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二句是说中国女排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压轴亮相,第三句是说历史上中国女排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第四句是说女排精神激励无数国人。这些这些句子或者做主语的定语,或者做宾语的定语,加进主干句。整合成一个单句:出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刚卫冕世界杯冠军,有着首创连续五夺世界冠军历史,内在精神激励无数国人的队伍。

【点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

材料二:

宁儿:我的好儿子,你最近学习可好?爸爸我在前线为你担忧着,你要记住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爸爸我是一个军人,战场就在眼前,如果我不幸以身殉战,那是我作为军人的神圣天职。宁儿,我的好儿子,你要记住爸爸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儿,作为中华的热血男儿,一定要担当起报效国家的大任。牵挂着你的爷爷、奶奶和全家人,盼望着早日与你们团聚在一起。

(抗日战争烈士邹绍孟写于1938年3月11日的“烽火家书”)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青春·修身”专栏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的责任

青春,一个多么美好而又令人向往字眼。它是热情的,张狂的。而责任,它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可能仅是岩石般的冷峻。正如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是否记得1919年的5月4日?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一群青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用青春,扛起了救国家于水火的担子。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责任”二字,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去履行,去捍卫。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热爱祖国,不仅仅是我们一种责任,更是我们青年人肩负的使命。仰望长空,历史的星空依然闪耀,我们的祖国古老而伟大。蔡伦纸上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她一次次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又有多少人燃尽了青春和生命。即使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不屈的脊梁挺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尊严。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凑响整个校园,这沸腾了几代人热血的旋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

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的肩上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实现“中国梦”这一重要的使命,所以,我们要肩负美好而崇高的理想,用我们青春的汗水,拼出祖国光辉的未来。

同学们,青春不是游戏人生,它是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它是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回音;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它是迎难而上,吃苦耐劳,它是那一句“有国才有家”的气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让我们带上“责任”,充实,勇敢,无悔地走好“青春”这一程,让青春与责任相伴,折射出人生的光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共分两则,一则是《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教导弟子的话,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第二则是抗日战争烈士邹绍孟写于1938311日的“烽火家书”中,邹绍孟教导儿子宁儿的信,其中有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也有自己为儿子以身作则,教导儿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面是这次作文的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青春·修身”专栏投稿。由此不难看出本次作文的两个关键词“青春”“修身”,这是要引导青年人思考如何修身。考生只要围绕两个关键词谈自己的看法即可,至于“修身”的内容,可以写材料中提供的这些,也可以写其他自己想到的内容。

参考立意:

1、青年要明德修身,才不负青春韶华;

2、修养身心,扛起青春的责任;

3、修身,青春的底色;

4、孝悌、诚信、爱国,是我辈青春的旗帜

结构示例:题目是《当代青年修身三境界》。开头以周国平人生三境界引出青年精神三境界。中间分为三个分论点:第一境界是基于家国情怀而构筑起来的社会意识,第二境界是基于世界视角而展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三境界是在前两者的反思与重构之下返璞归真的平凡意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或引证、或说理、或对比,论证思路严密,说理透辟。结尾扣住“青春”,呼唤,达到此三境界,方能成就与贡献,方能无怨无悔于昂扬奋斗的青春时代。

参考素材:

1、龙的传人,是我们中华儿女特有的称号,炎黄子孙,是所有中国人的代名词。中国有着五千年之多的文化历史,在这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里,我们理应不辜负青春,做一个有用的人。孔夫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词人李清照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确活在世上,就要做人中豪杰,死去也要成为英雄,这些是古人所传承下来的远大抱负,这些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盛世经典。

2、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3、追求实干,做好新时代‘四有青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新一代青年在改革开放春分的沐浴滋润下成长,深得国家和党的精心培养。而今我们已经步入社会,即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牢记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厚望,要主动把责任勇挑于肩。在这个过程,我们要像习总书记所强调那样进行自我思想淬炼、政治历练、时间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这些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脚踏实地,追求实干,戒躁戒躁。‘四有青年’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新一代青年不仅要在工作中追求这样的境界,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为周围的人做好模范。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