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朱小丹尊重人 理解人

朱小丹尊重人 理解人

时间:2010-07-24 17:37:44    下载该word文档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发表长文:尊重人 理解人

2010-04-10 11:03:51  来源:广州日报 原作者:朱 丹  浏览次数:2558 次  [字号: ]

摘要:尊重人、理解人,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这个好传统,并以此作为自身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的话



  19961月,我应中央党校沈冲、张绪文两位导师之约,为她们主编的《论领导主体——献给走向21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一书写了这篇文章。此后10多年的实践,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到,维护队伍团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做好一切工作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为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懂得尊重人,更加善于理解人。我想以这篇文章与一起合作共事多年的广州的同志们共勉。由于文章是10多年前写的,没有改动,更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难免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朱



  201049



  (作者系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一、领导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领导是干什么的?或者说领导的责任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回答过:第一是出主意,第二是用干部。也就是说,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肩上的一副担子。



  一副担子只在一头使劲是挑不起来的,决策和用人不是相互孤立的两件事。正确的决策从哪里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领导者个人的头脑里长出来。不论领导者如何优秀,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来自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来自集体的智慧。因为领导者个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都是有限的,只有群众的创造、集体的智慧才是无限的。正确的决策付诸实施更是离不开人,不是靠一个或是少数几个领导者,而是靠大家,靠集体,靠群众,如果没有多数人的积极性,再好的主意也难实现,再好的事情也难办成。



  因此,在领导者想事、办事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在领导者承担的各种责任中,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摆在首位的;在领导者的各种素质中,以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气度、修养和风格看人、待人、用人,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说,领导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那些自觉地置身于集体、同志和群众之中,善于团结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他们共同奋斗、并肩前进的领导者,才有可能胜任领导工作;而那些孤家寡人式的领导,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领导,倚权仗势、居高临下的领导,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领导,必定是不称职的领导,不但办不成什么事,而且常常会把事情办糟。



  对于领导者来说,对于领导工作来说,要学会做人的工作,必须首先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因为这是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前提,是领导者最起码的品质,也是领导科学中最重要的学问之一。



  二、我们队伍的一个好传统



  我参观过德国一家大企业,从80年代末开始,他们花费上亿马克,把原来产品生产的大流水线,改变为许多小流水线,使工人从长期固定在一道工序上,改变为一个人看管一条小流水线,从事产品生产所有工序的作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在实验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让工人多管几道工序,他们的劳动兴趣要比长期重复一个技术动作高得多。



  高明的西方企业家尚且能够抛弃见物不见人的旧管理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管理概念,何况我们呢?



  我们共产党人一贯真心实意地奉行这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也只有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制度下,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我们各级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办事、为人民谋利益的。懂得尊重人、理解人,首先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对于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尊重人、理解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就是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多为人民办实事。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的: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了自己,他们一方面要用无情的手段对付人民的敌人,另一方面绝不使用这种手段去对待劳动阶级的兄弟和同志。他们把对付敌人的态度和手段,同对待自己同志和朋友的态度和方法,截然分开。他们对于自己阶级中的兄弟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具有伟大而忠诚的友爱、热情和同情心,具有伟大的互助精神,牢固的团结精神,真正的平等精神。他们根本反对任何人有任何特权,认为自己不应该有任何特权的思想,他们认为在人民内部居于特权地位,对于自己说来,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侮辱。”(1)和刘少奇同志讲这番话时的情况不同,我们党早已是执政党了,在现阶段,更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更要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对人民的伟大而忠诚的友爱、热情和同情心伟大的互助精神牢固的团结精神真正的平等精神。这正是我们懂得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的要义所在。



  懂得理解人、尊重人,又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把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2)的任务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他说: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过去是很好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呼声,同群众商量办事,共同克服困难。他还特别举例说:有的学校学生提出生活问题,说厨房没有人管,菠菜就切这么一下,连沙子都煮到锅里面去了。你切细一点,把沙子淘干净,这总可以办得到吧,这并不要增加经费。可是,工作不深入,不跟群众接近,不跟下面干部接近,就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发生的许多问题,有许多群众上访,往往是由于我们工作跟不上,没有做好工作引起的。”(3)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不正告诉我们,要取得群众的同情和理解,使群众和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奋斗,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做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所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任何一级领导,好比是舟,群众好比是水,不重民意、不解民意、不顺民意,势必翻船。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太深,刚上来的干部更要吸取。

懂得尊重人、理解人,也是正确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我们党实行的是集体领导的制度。在一个领导班子里,你是班长的,你就要第一个学会尊重和理解这个集体,尊重和理解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个班子不可能有民主,也根本集中不起来。邓小平同志说过:班子要搞好,关键是要形成集体领导。”“要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错误和缺点。”(4)很难想象,一个领导集体的各个成员之间,缺乏真诚的尊重和理解,如何能够做到小平同志要求的这五个相互,如何能够形成一个好的、团结的、坚强有力的集体领导。我们常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党内的团结,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把同志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懂得尊重人、理解人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队伍团结的需要。党在创建红军的时候,就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区别于旧军队的军事民主、政治民主和官兵一致的新型关系。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就说过: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5)今天,我们从事的现代化建设,是千百万人的伟大事业,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做好人的工作,才能达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使各方面工作都出现生动活跃、胜任愉快、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局面。



  综上所述,尊重人、理解人,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这个好传统,并以此作为自身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一个厂长和他的三个承认



  广州有一家素质和效益俱佳的大企业,人们问起厂长的治厂之道,厂长说,没有秘诀,就是三个承认:第一,承认人的价值;第二,承认人的需要;第三,承认人的差别。可以说,这位厂长是真正懂得尊重人的人。



  首先,尊重人,就要承认人的价值。厂长的主要责任是管好生产,生产里面有计划调度问题、原材物料问题、资金周转问题、成本核算问题、产品质量和销售问题,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生产者问题。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就是生产者本身。一个厂长离开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就解决不了生产上的任何实际问题。人和机器是有区别的,人不是机器,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是主观能动的创造力所在。这就是人的价值、生产者的价值。是否承认人的价值,是否尊重生产者,是否懂得发挥生产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是见物先见人,还是见物不见人,实在是区分高明的厂长和愚蠢的厂长的根本界线。前面提到的那位厂长是高明的,因为他承认人的价值,尊重生产者,懂得用人所长,所以职工拥护他,说话有人听,指挥生产得心应手。这位厂长的治厂之道大可以推而广之。任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只有承认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人,才叫做懂得历史唯物主义,才会自觉地坚持和维护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才会把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其次,尊重人,就要承认人的需求。人无所求,是坏事不是好事。正是因为人类有不断增长的需求,世界才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了动力。当然,人的需求千差万别,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现实的,有不现实的;有低层次的,有高层次的。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多数人的共同需求总是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趋势。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既承认人的需求,又善于因势利导,尽力满足多数人合理的、现实的需求,并将人们的需求从较低层次引导到较高层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需求的满意度,往往决定着人的需求的质量。合理的、现实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合理的、不现实的需求就会减少;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提出。领导者如果只知道让人卖力气,而不了解、不尊重、不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他就会脱离群众,群众就会抛弃他。这个问题还可以上升到政治的角度来看。建国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有过长时期的争论,穷过渡作为的思想在十年动乱中达到甚嚣尘上的地步。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才真正搞清楚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那时候,邓小平同志曾经沉重地说过: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随后他坚定地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6)尊重人民,就要承认并尊重群众的需求。上至中央,下至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身为领导者,都必须承认、尊重并且深切地了解下边群众的需求。上面提到的那位厂长就是这样做的,他把企业发展的过程既看作是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也看作是不断满足工人群众合理要求的过程,因此,工人愿意为企业出力,把自己和企业称之为命运共同体。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厂长只知道叫工人干活,却无视工人的合理要求,工厂就不会有凝聚力,这个厂长也当不下去。

再次,尊重人,就要承认人的差别。广东有句俗话:一样米养百样人。讲到具体的人,都是有差别的,不可能千人一面。我们所共事的同志、所面对的群众,绝不会是铁板一块。籍贯有南有北,家景有丰有欠,学识有深有浅,经历有繁有简,职务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性格有刚有柔,交际有宽有窄,待人有开有合,觉悟有先有后,等等,总之,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思想情绪也会有波动、有变化,甚至判若两人。人有差别,哪里都一样,一万年也如此。不承认人的差别,就不会懂得尊重人。常有一些领导,为某人的个性伤脑筋,个性太强是他们眼中最不能容忍的毛病。其实,个性人皆有之,没有个性哪来的共性?不承认人的差别,不承认人的个性,以个人好恶看人,甚至以我划线,实在是领导者的大忌。而对千差万别的人,领导者的真本事在哪里?就在于既承认差别,又能够看到人们当中共同的积极因素,既承认个性,又能够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懂得因人而异地做工作,善于用共同的目标去凝聚不同的人,也善于发挥不同人的不同特长,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我们的队伍中,不能没有共同奋斗目标,不能没有统一意志,但是也不能没有具体成员健康个性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因为这是形成统一意志、实现共同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道理,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得十分清楚:在我们党内,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还要求党员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党员总还有一部分私人的问题需要自己来处理,并且也还要根据他的个性和特长来发展他自己。因此,党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去发展他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同时党在一切可能条件下还要帮助党员根据党的利益的要求,去发展他的个性和特长,给他以适当的工作和条件,以至加以奖励等。”(7)这段话中所说的道理完全可以引申到党外,即在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任何社会成员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都应该得到承认、尊重和鼓励。那位厂长就是这样去做职工工作的。他主张承认人的差别,也就是人的个性和特长,并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用其所长,因而职工能保持高涨的情绪,为工厂的发展共同奋斗。



  一个厂长和他的三个承认,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尊重人要从对人的正确认识开始。把握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作用,是尊重人的前提条件。在谈论领导主体的时候,懂得这一点尤其显得宝贵。



  四、找到人的钥匙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互为前提的,有了尊重人的态度,才有理解人的可能,而理解愈深则尊重愈诚。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和领导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理解万岁,不无道理。要理解人,就要找到人的钥匙。我认为,这其中有四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辩证观察。理解一个人,总要从观察开始。观察人和观察世间一切事物一样,都有一个方法论问题。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和方法看人,还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人,结果截然不同。在如何看人的问题上,要大力提倡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首先,看人要有全面的观点,也就是说对人要坚持一分为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局限,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毛病。怕就怕当领导的只盯着人的缺点和毛病,甚至拿着放大镜专挑缺点和毛病,以至把人的优点和长处都掩盖了、缩小了。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往往是相对的,有些还可能是伴生的。这头长了那头短,这头短了那头长,有时长是短的原因,短是长的结果。就拿对干部的评价来说,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敢想敢干的同志,往往会得到主观、急躁的评语,而那些老实、稳重的同志,往往又会得到不够大胆的评语。如果不注意看他们的优点,一味渲染他们的缺点,即使他们把缺点改掉了,但可能同时也把优点改没了。一分为二不是对半分,给一个人下结论是定性的东西,但事前应通过全面观察作合乎实际的定量分析,看看是七三开,还是三七开,如果把握不准优缺点的分量,就不可能准确地、全面地理解一个人,就容易把人的优点贬低了、抹煞了。同志之间,如果先看优点、多看优点,就容易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其次,看人要有历史的观点,不要只看一时一事,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一条,本来是我们党的一贯倡导,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些领导喜欢揪住别人一时犯过的错误、办过的错事不放,这样做,不但会伤害人,甚至可能把人推向反面。对同志必须要有一个历史的评价,历史地看人,才能真正理解人,弄清楚说了错话、办了错事的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把人打死。有一种现象,似乎是普遍存在的,干事的人往往容易出错,不干事的倒好像挑不出毛病。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干事才是最要命的毛病。看人要看政绩,不要让干事的人变得吃不开,不干事的人反而容易混日子。再次,看人要有发展的观点,而不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把人看死。人的思想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人的认识有一个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人的才干也有一个通过实践不断增长的过程,总之,要想理解人,就要把人的成长看作一个过程。人的能力、人的积极因素,不一定是显露无遗的,有许多可贵的东西往往是潜在的、不易发觉的,这就需要领导者细心观察、用心挖掘,善于把握它、激发它。王维就曾经讲过: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就是说可贵的东西开始不易察觉,一旦显露出来却会让人惊叹。懂得这一点,对于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大有益处。要知道,许多同志对理解的渴求,就在于别人不但看到他的今天,而且看到他的明天,知道他是变化的,是可以发展的。

 第二,坦诚相见。襟怀坦白、诚恳待人,是同志之间相互理解的基本条件,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别人怎么会对他袒露心迹?一个言行虚伪的人,别人怎么敢对他无所保留?你要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真实思想,你本身就要有比较高的透明度,讲真话、讲实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背后整人,不使人对你心存戒备。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虚伪庸俗的做派,是相互理解的大敌。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党内生活曾经变得极不正常,乱整一气导致人人自危,许多人变得有话不敢说,要说就说一样的话。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也不能说已经消除得一干二净。要完全解除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不应有的心理防范,使之充分沟通、达成理解,关键还是在于领导,在于领导者的党性修养。真正讲党性的领导者,才会是最诚恳、坦白和愉快的,才有可能理解人,同时被人理解,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瞒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8)



  第三,设身处地。要理解别人,就必须懂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善于换个角度包括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待别人的言行,以求得客观、公道的评价,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草率地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评判。在这方面,古人曾有很出色的表现,鲍叔牙推荐管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史记·管晏列传》中有管仲自己的一段话: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对鲍叔牙的由衷折服可谓溢于言表,鲍叔牙没有因为他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全盘否定他,而是设身处地给予他难能可贵的理解,观其大节、容人之疵,最终把他推荐给齐桓公为相,使之终成霸业。这段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对于负有用人责任的领导者来说,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而知人又离不开对人的设身处地的体察和理解。在我们的事业急切呼唤人才的今天,需要有更多独具慧眼的伯乐,需要有更多的知人善任的鲍叔牙。至于说到领导对群众的理解,就更需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关心和体贴。要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去理解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离开群众的实际处境和承受能力,苛求群众的觉悟程度,提出群众一时还不能接受的要求,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会遭到群众的反感。



  第四,从善如流。领导者决策、行事,要从善如流,看人用人也要从善如流。对人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光靠领导者个人的观察总是有限的。打破这种局限,需要多听大家的意见,用来自集体、来自群众的反映去校正自己看人时有可能出现的偏颇。孟子曾经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他主张多方听取意见和亲身考察相结合,很有点从善如流的气度。要真正理解一个人,比较全面地认识他,就不能过于轻信一己的眼光。在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尤其是多数人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仔细考虑自己对人的观察有无片面之处,有无意气用事,有无失之公允。当然,对别人的意见,甚至是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应全无分析、人云亦云,要结合,既不偏听,也不失察。



  人是矛盾的结合体,真正做到理解人并非易事,但如果遵循了辩证观察坦诚相见设身处地从善如流的方法,领导者手中就掌握了一串人的钥匙,就会减少许多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感叹,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并真诚理解,既可望、又可及,使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五、创造尊重人、理解人的气候和环境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仅需要领导者具备尊重人、理解人的胸怀、气度、修养和风格,而且需要创造一种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气候和环境。这种气候和环境应该是诚恳、坦白的,也应该是宽松、和谐的,更准确地说,就是毛泽东同志早就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形成这种局面,还得从领导者做起。



  第一,让人有说话的机会,并且把话说完。身为领导者如果搞一言堂、家长制,那么,同志和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就会处在一种紧张的以至对立的关系之中。人家有话没处说,有话不敢说,说了一截又吓回去一截,怎么会有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怎么会有大家的团结和积极性?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领导者不应该害怕议论风生,真正可怕的不是议论风生而是鸦雀无声。要多给人以说话的机会,并且让人把话说完。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想了许多办法,开通了许多渠道,让领导可以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例如设置市长专线电话和市长专邮;建立社情民意中心;开设市领导和群众直接见面讨论热点问题的电视直播城市论坛;在市民中开展假如我是市长建言活动;在颁布法规之前,公开发动市民讨论,征集市民意见;将市长就重要事项向上级的汇报见诸报端,让群众评议,等等。这样做,不但没有发生什么麻烦,而且使领导更加了解群众,群众也更加信任领导,增进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促进了政通人和局面的形成。

第二,欢迎别人胜过自己。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是对人的大尊重,也是领导者的大聪明。如果领导者害怕别人胜过自己,嫉贤妒能,笑人之无,气人之有,那就不但压制了人才,而且孤立了自己,使尊重人、理解人全无所依,甚至带出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贤才不举、器重庸人的恶劣习气。中国历史上有些开君主也懂得嫉才对于创业治国的危害,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乐于起用胜于自己的干部,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又比如,魏征曾是李世民的冤家对头,管仲曾和齐桓公有过射钩之仇,但是他们仍然被委以重任,这是李世民、齐桓公外举不避仇的结果。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不及古人。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倡导尊重人才、唯贤是举的风气,这样才能造成一种人人奋发进取、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兴旺局面。



  第三,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这也是营造尊重人、理解人的气候和环境所必需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什么叫辩证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加以分析,承认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9)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对犯了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得好,党内党外就会出现一种与人为善、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同志也能受到感染,看到出路,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这个政策执行得不好,就会导致人人谨小慎微,不敢说话办事,一旦犯了错误就永远抬不起头来;这个政策被破坏了,甚至会发生曾经有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要说同志间的尊重和理解荡然无存,就连敌我是非都被完全混淆了。当然,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宽容。是错误就要纠正。问题在于分清错误的性质,具体地、适当地去进行党内在各个时期各种原则问题上所必要的思想斗争,而不是主观地、机械地、捕风捉影地在党内乱斗一阵,也不是有斗争的嗜好。”(10)这样做,才会有积极的、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不至于损害党内应有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空气,才能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共同前进。



  第四,善于和别人交心通气。领导成员之间需要交心通气,因为交心通气是达成理解的重要通道。一个班子不是铁板一块,有点分歧、有点误会在所难免,就怕互相思想不见面,使分歧越来越深、误会越闹越大,弄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局。更何况,同志间的许多分歧和误会,往往是由于缺乏交心通气而引起的。毛泽东同志说:我提议同志之间有隔阂要开谈判,”“我们可不可以在小房间里头两个人或者几个谈谈呢?可不可以从团结出发,用帮助的精神开谈判呢?”(11)我想,这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多交心、多通气,才能做到知人自知、摒弃前嫌、求同存异、齐心协力,使班子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整体。领导和群众之间,更加需要交心通气。要经常把真实的情况、真实的想法告诉群众,办事之前,先和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意见,这样群众才会感到你尊重他、理解他,才会对你说心里话,领导和群众之间也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第五,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12)小平同志的话对于维护全党团结,一心一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无谓的争论,往往破坏党的团结和谐;旷日持久的无谓争论,甚至会使同志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完全失去,变得反目成仇,出现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坏倾向,最终误人误事误国。刘少奇同志也批评过这种自由主义的倾向:这就是当党内某种争论已经发生的时候,许多同志把工作放着不做,而去整天整月地进行空洞的争辩,或者任意地放纵起来,在这种争辩中使党内的团结松懈,使党的纪律削弱,使党的威信受到损害,把我们战斗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机关变为争辩的俱乐部。”(13)在这种争辩的俱乐部里,哪里会有尊重人、理解人可言?哪里会有宽松和谐可言?领导者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善于把大家的精力引导到干事上来,团结一致向前看,而不去纠缠于那些无谓的争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相互间必不可少的尊重和理解,把内耗减至最低限度,有力地不失时机地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做到以上这几条,需要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自知方能知人,领导者要学会换位思维,注重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来改造,从而正确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率先垂范,创造尊重人、理解人的气候和环境,创造团结和谐、政通人和的局面。在领导者身上,一言堂、家长制的意识和作风,嫉贤妒能、任人唯亲的意识和作风,求全责备、把人看死的意识和作风,孤家寡人、拒人千里的意识和作风,喜好争论、只琢磨人的意识和作风,都是尊重人、理解人的最大障碍。这些意识和作风在哪里出现,哪里就容易失去诚恳和坦白、失去宽松和和谐,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友好、不协调,以至团结涣散、离心离德。领导者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觉悟,学会在理解别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优化主体。通过不停顿的学习和改造,清除那些错误的、不讲党性的思想意识,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做尊重人、理解人的模范,做维护团结的模范,做爱护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模范。领导者自觉地、一贯地这样去做,我们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事业就必定大有希望。

1996129



  注释:



  (1)《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45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9230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8229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8页。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8529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11页。



  (7)《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5页。



  (8)《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页。



  (9)《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6页。



  (10)《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5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7页。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1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59页。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朱小丹尊重人 理解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