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时间:2016-06-03    下载该word文档
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1)社会贫富分化严重(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特别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对象。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世界工人运动的不断实践(1)工人运动不断发生(2)工人阶层走向成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3、新的社会思想理论开始活跃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这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包括: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他们还曾天真地幻想,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探索。
在柏林大学期问,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毕业后,马克思又接触了另一位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作,接受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开始给科隆的《莱茵报》撰稿,不久又被聘为该报主编。编辑工作为马克思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条件,使他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更透彻地看清了普鲁士贵族地主利用国家政权任意欺压农民的丑恶面目。 1843年,马克思来到了巴黎。巴黎时期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时的马克思已经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了。
1842年,恩格斯来到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在这里,恩格斯获得了接触工人的大量机会。他密切关注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从而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842年,恩格斯在前往英国的途中路过科隆,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

1 1

面。1844年,恩格斯路过巴黎,第二次与马克思会面。两人充分交流了思想,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取得了一致意见。1845年,他们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共同写作,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些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加以科学的改造和吸收,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7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2《共产党宣言》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3《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2《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2 2

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是1864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 条件: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资本主义自身的弊病表现更加明显。
3、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工人阶层日渐成熟。
4、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建立过程:
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家的近2000名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作为德意志工人的代表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11日,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斗争内容:
第一国际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斗争: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历史作用:
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国际在欧美各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 3、它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 巴黎公社
背景
1870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全线溃退,普军攻入法国领土。9月的色当战役中,法军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缴械投降。消息传到巴黎,群情激愤。94日,巴黎爆发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是,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成立了临时政府。他们后来又把“临时政府”改名为“国防政府”。但国防政府并不保卫国家,在普鲁士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政府不是设法抵御外敌,而是千方百计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过程:
18713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停放大炮的蒙马特尔高地时被发现,
3 3

人民怒不可遏,发动起义。国民自卫军和群众很快占领了市政厅等要地,梯也尔逃到凡尔赛,318日革命成功,巴黎升起了红旗。326日,巴黎进行公社选举。广大人民群众像庆祝节日一样,踊跃参加投票。最初选出的86名公社委员有不少是第一国际会员,如瓦尔兰、弗兰克尔等。3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广场上人海沸腾,红旗招展,礼炮隆隆。在《马赛曲》的歌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巴黎公社诞生了!为保卫胜利果实,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职期间,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正当巴黎无产阶级欢庆胜利之际,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军队开始反扑。为尽快扑灭巴黎革命,俾斯麦把10万名法军战俘交还梯也尔指挥,还允许法军通过普军防线从北面进攻巴黎。
521日,在奸细策应下,凡尔赛军队突破巴黎西南方的圣克鲁门,攻入巴黎市区。巴黎公社保卫战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开始了!公社战士坚贞不屈,浴血奋战,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每一个障碍,都成为公社战士防守的堡垒。妇女、儿童同成年男子并肩战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527日,战斗中的公社战士退到城东区的拉雪兹公墓。在这里,200名公社战士与5OOO名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在公墓的一堵墙前全部英勇就义。28日,巴黎全部被凡尔赛军队占领。至此,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巴黎公社革命结束了。
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反思
1、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2、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国际 背景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各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且远远超过了五六十年代的规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
2、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的理论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资本论》等著作也被大量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起来。
318833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国际工人运动受到巨大损失。与此同时,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如何把国际工人运动引上马克思主义轨道,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过程:
1889714日,即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参加大会的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
4 4

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1889年的大会,美国、阿根廷以及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工人代表都参加了,它成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不过在1900年以前,并未建立国际的中央执行机关。后来虽然成立了国际社会主义执行局,但其职能也只限于进行通信联系。可见,第二国际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第二国际从建立时起,内部就存在着各种派别之间的斗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德国的伯恩施坦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它已经“过时”,应予以“修正"。以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首的左派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由于第二国际内部许多人的支持,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了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5 5

新兴力量的崛起
西欧一体化 背景
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重新拥有了发展经济走向崛起的基础。
2、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
3、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
4、美国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不断插手欧洲事务。
5、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只有欧洲各国的联合才能对外抵制美国控制、应对苏联威胁,对内实现欧洲内部和解,获得安全发展环境。 过程:
1951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为欧洲煤钢联营。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1958年,6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
1967年,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迅速兴起的日本 原因:
1、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朝鲜战争为日本恢复经济提供了原始资本。 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地价与股价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持续低迷,社会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日本的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其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0年代的8%上升到1990年的1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它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6 6

中国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7“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到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文化大革命”束后,中国加快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的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中国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7 7


走向多极化 两极格局的结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其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提出了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同时,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和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地向西方靠拢。
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同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引发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2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苏联解体后,过去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不存在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1998年底,美英两国未经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19993月,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后来又相继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欧盟
两极格局终结后,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 1991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
1993111日,《马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 1999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这一切,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日本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日本也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
1992年又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陆海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控制自动化、信息化。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 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家存在着分裂的威胁,民族冲突严重的车臣地区战火不断;生产大幅下降,商品奇缺,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财政赤字严重,经济危机冲击着整个俄罗斯。在向西方谋求大量财政援助的幻想破灭后,“惟有自救”的呼声在俄罗
8 8

斯日益强烈。
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出于牵制美国的需要,俄罗斯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但反对北约东扩。在车臣问题上,俄罗斯不顾西方国家的指责,采取强硬措施对付分裂主义势力。俄罗斯还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以遏制西方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扩展;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2000年,普京在大选中获胜,出任俄罗斯总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令大幅度改组政府,果断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治局面。普京的务实政策已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俄罗斯毕竟还是一个军事和文化大国,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因此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中国
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团结的力量来对抗霸权主义的压力。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区局势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力量。
19929月,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仅原有的100多个成员国和观察员出席了会议,而且还正式接纳了一些新成员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观察员国。
1990年到1997年,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连续7次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以比世界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形成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鼓舞、推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发展。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又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许多国家经济滑坡,货币贬值。在一些西方大国冷眼旁观、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特点
①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③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④世界多极化目前只处在初期发展阶段,21世纪前20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对多极化的形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
①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9 9

“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错误提法
世界多极化是针对世界格局而言的。世界格局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的布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战略结构状态,多极化则是当今世界格局表现的一个主要特征。所谓世界影响,其构成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而不仅是政治因素。
世界多极化固然指的是政治格局,但不能改称政治多极化。多极化的涵义离开了经济、军事等要素,也就形不成“极”的概念。如若以政治倾向作为划分世界格局的标准,那么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归之于“一极”。可是,这样一来,就不仅掩盖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而且无法体现本来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 区别

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它是从经济学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加强的趋势。 ①它是相对两极格局和单极世界而言的,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它是从政治学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加强的趋势。 联系

①二者存在紧密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而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来解决。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二者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两个突出特点。 3.经济多极化推动世界多极化。
10 10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